德性伦理学论文-杨惠雯

德性伦理学论文-杨惠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德性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心素养,德性伦理学,人本论

德性伦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惠雯[1](2019)在《核心素养理论建构的人本论取向:德性伦理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核心素养的理论建构由于研究者在价值上的不同侧重形成了两种取向:侧重外部价值的功能论取向和侧重内在价值的人本论取向。现有研究以功能论取向为主流,但不足以为核心素养提供全面的理据。以德性伦理学为基础就核心素养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思考,将有助于拓展核心素养研究的人本论取向。在思想源流上,德性的观点是核心素养的理论前身和来源之一;在概念范畴上,核心素养与德性具有内在一致性;在价值追求上,德性伦理学的立场有助于核心素养研究的人本复归;在理论建构上,德性概念有助于把握核心素养建构的普遍性基础。基于德性伦理学的视域,核心素养根植于人类共同生活的实践中,指向个人生活的整体和终身发展,非认知性因素是其重要的构成向度,且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生成有着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08期)

龚群[2](2019)在《德性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道义论、功利论伦理学的根本区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性伦理学以行为者为中心,而道义论和功利论伦理学以行为为中心。以行为者为中心,不能不涉及人的道德心理(动机、欲望、情感、品格等),并且将德性作为其理论的基本概念;以行为为中心,以康德为代表的道义论将普遍法则和义务置于其中心,功利论将功利置于其中心。道义论与功利论也有其德性论,但在其理论中都处于从属性地位,康德道义论的德性论体现的是履行义务的力量,而密尔的德性论既上承边沁,也受到斯多亚派和基督教道德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方熹,江畅[3](2019)在《中国学界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论争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学界关于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以功利论伦理学和义务论伦理学为代表)论争的研究,大体可分为译介和综述两个阶段,主要涉及西方当代德性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立场、理论类型、研究方法以及遭受的某些批判,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研究内容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入性,研究范围局限于从亚里士多德到麦金太尔。当前中国学界应该从如下五个方面推进对这一论争的研究:一是全面分析这一论争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条件;二是深度厘清德性伦理学对规范伦理学的批评及后者所作的辩护;叁是系统解读规范伦理学对德性伦理学的反批评及后者所作的辩护;四是深入辨析德性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各自的理论得失;五是综合分析这一论争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琳[4](2019)在《德性伦理学视域下社会公德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公德是道德生活领域的重要范畴。它与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作为一种基础性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关联着实践生活的多个层面,对个人、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公民道德状况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的公共生活空间和密切的人际关系使得当前的社会道德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社会公德领域出现的不良现象依旧令人担忧。这些渗透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中的不良现象揭示了当前社会公德正面临着严重的发展问题,即社会公德的实践主体只是被动地接受外在规则的约束,而没有形成一种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法律法规相比,社会公德不具有强制性,其违规代价相对较低,它的运行更多地依赖于道德主体的自觉性,如果道德主体长期缺乏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他们在道德实践便不能严格按照社会公德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长此以往,社会公德便会失去其效用,陷入自身的发展困境。想要解决当前社会公德遭遇的问题,进而破除社会公德的发展困境,我们可以从道德主体的德性入手,德性伦理学正是一种关注道德主体品质的伦理理论,它能够为解决当前社会公德问题提供适当的理论指导。德性伦理学认同道德主体必须先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同时又强调道德主体本身的德性以及道德主体的“自律”意识,在这一点上,社会公德对道德主体的要求和期望与德性伦理学的主张刚好吻合。虽然社会公德治理必须要诉诸于“他律”阶段,然而要提升社会公德的发展水平,应该促使道德主体将社会公德从“他律”规范转变为“自律”约束,在道德实践中实现“他律”规范与“自律”约束的统一,进而提升道德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个体对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期刊2019-05-01)

韩东屏[5](2019)在《德性伦理学的迷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已被视为伦理学的第叁条进路,但其主要理论建构充满弊端,并不成功。它的目的论,一方面因没有回答"什么是好生活"而不够彻底,另一方面也不比功利主义的目的论高明和高尚;它的美德论,一方面与它的目的论相脱节,另一方面存在无法区分美德等级和不知美德也是规范的缺陷;它的方法论,即便是退到赫斯特豪斯的规范美德伦理学,在实践中也基本上无法应用。尽管它的目的论和美德论的缺陷存在可以改正的可能性,但只要它继续坚持拒斥行为规范的德性伦理学主张,就永远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也永远是片面的伦理学。相反,传统规范伦理学(实为德行伦理学)可以较容易地被改造成全面的伦理学。(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03期)

方熹,江畅[6](2018)在《国外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论争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伦理学领域,德性伦理学至今已成为与规范伦理学(以功利论和义务论伦理学为代表)鼎足而立的思想主流之一。西方德性伦理学在当代以"反叛"开始复兴的背景决定了其更多的是通过寻找与规范伦理学相异乃至相反的特征来展现自身,自此这两大阵营之间就演绎着一场持久而激烈的学术论战。笔者主要从叁个发展阶段对国外当代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论争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检视和评论,同时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的剖析,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赵琦[7](2018)在《一种第二人称道德理论的可能性——阿奎那的德性伦理学及其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意大利学者约瑟·阿岜以人称的方式划分道德哲学,西方主流伦理范式大多被认定为第一人称或第叁人称的道德理论。直到近期,中世纪哲学的研究成果才表明存在一种第二人称的道德哲学,这就是阿奎那的德性伦理学。这一创见本应对当代道德哲学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中世纪哲学研究方法的专业化与学界对阿奎那思想的偏见,鲜有学者注意到阿奎那德性伦理学的第二人称向度。为此,本文特地使用当代道德哲学的方法(分析、描述与类比),从全局的角度重新阐释阿奎那德性理论的第二人称图景;并借鉴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的前沿理论,证明阿奎那德性理论的第二人称交往符合人类的一般认知方式,对当代道德哲学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杨华生[8](2018)在《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性是西方伦理学史上十分重要的思想,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麦金太尔以历史的方法阐释了自己的德性思想,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德性伦理。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的主要内涵实际上主要指德性概念的内涵,它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概念:叙事,德性,社群生活,共同善。德性概念的叁个阶段的前提和内在含义是社群生活思想、叙事概念和共同善思想。在《追寻美德》之中,叙事是道德叙述方式,为一种广义的道德,也与德性概念叁阶段理论息息相关。麦金太尔将社群生活理论运用到德性概念构建之中。德性概念主要包括一般社会生活和宗教社会生活。从麦金太尔阐释个人道德与社会共同道德的关系来看,个人德性生活的前提是具有社会群体生活,否则德性作为人的品质就无从谈起。善依旧是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所关心的重要观念,他认为共同善是德性生活的目的。实践和传统需要德性去说明。麦金太尔德性伦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诸如丰富德性概念内涵和提供解决道德哲学问题的新思路等,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3-25)

叶方兴[9](2018)在《德性伦理学的生存论品格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性伦理学的形而上根据在于人的生存,德性的展现与人的生存过程同在。德性伦理学关怀人的生存意义,为人们过上繁盛、幸福的生活提供担保。德性伦理学立足于现实、具体的人,展现于人的生存实践,与人的生命过程、社会生活样式以及人性提升紧密相关。德性伦理学是成人之学,它追求幸福生活,展现人的生命状态,寓于人的生存实践,由此,体现出强烈的生存论特质。理解和把握德性伦理学的生存论品格不仅有助于德性伦理学的自我证明,也有助于道德哲学展现其应有的人文关怀。(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韩燕丽[10](2018)在《儒家伦理学与弱规范——一种德性伦理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较于康德义务论,儒家伦理学将行为规则(德性)处理为一种示范性的、引导性的、规劝性的弱规范,这种弱规范的建立基于儒家伦理学对德性规范的具体理解之上。论证实质:在学界已有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儒家伦理学规范的各种理解,指出儒家伦理学提出弱规范的本意以及意义,即儒家伦理学试图通过弱规范的建立实现道德行为者圆融无碍的人生。最后在分析弱规范局限性的基础上,指出弱规范的实践路径。(本文来源于《伦理与文明》期刊2018年00期)

德性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德性伦理学以行为者为中心,而道义论和功利论伦理学以行为为中心。以行为者为中心,不能不涉及人的道德心理(动机、欲望、情感、品格等),并且将德性作为其理论的基本概念;以行为为中心,以康德为代表的道义论将普遍法则和义务置于其中心,功利论将功利置于其中心。道义论与功利论也有其德性论,但在其理论中都处于从属性地位,康德道义论的德性论体现的是履行义务的力量,而密尔的德性论既上承边沁,也受到斯多亚派和基督教道德观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性伦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惠雯.核心素养理论建构的人本论取向:德性伦理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9

[2].龚群.德性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道义论、功利论伦理学的根本区别[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

[3].方熹,江畅.中国学界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论争研究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刘琳.德性伦理学视域下社会公德问题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9

[5].韩东屏.德性伦理学的迷思[J].哲学动态.2019

[6].方熹,江畅.国外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论争研究述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赵琦.一种第二人称道德理论的可能性——阿奎那的德性伦理学及其当代意义[J].社会科学.2018

[8].杨华生.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9].叶方兴.德性伦理学的生存论品格论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10].韩燕丽.儒家伦理学与弱规范——一种德性伦理学的视角[J].伦理与文明.2018

标签:;  ;  ;  

德性伦理学论文-杨惠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