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区红外光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显微红外光谱,分峰拟合,单个油包裹体,微区沥青
微区红外光谱论文文献综述
王倩茹,陈红汉,胡守志,赵玉涛,陈慧钦[1](2016)在《单个油包裹体和微区沥青显微红外光谱分峰拟合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个油包裹体和储层沥青等结构复杂样品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吸收峰严重重迭的问题,基于高斯、洛伦茨函数或其组合(高斯-洛伦茨)模型理论,采用显微红外分峰拟合技术,对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单个油包裹体成熟度和储层沥青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取得了4点认识:(1)通过与Pironon对合成油包裹体的峰位坐标区域化划分吸收峰对比,认为分峰拟合技术更为真实地反映各子峰的面积,而且能够识别重迭区"隐蔽"的吸收峰,有助于准确判别有机质的结构组成;(2)高斯、洛伦茨函数或其组合(高斯-洛伦茨)模型拟合子峰时,高斯-洛伦茨函数分布拟合的吸收峰与实测光谱吻合度较高,噪音目标越低拟合效果越好,但计算耗时越长,故优选噪音目标在1~10高斯-洛伦茨函数分布拟合各子峰;(3)结合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和均一温度-埋藏史投影法,单个油包裹体显微红外参数(CH2a/CH3a、Xinc、Xstd等)揭示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存在3期油充注,分别为加里东晚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4)显微红外光谱定量化分析是研究储层沥青多成因化和多期次油气充注迭加作用的有效手段,分析结果说明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储层沥青经历了生物降解、氧化降解和水洗淋滤作用.(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郝艳涛,夏群科,杨晓志[2](2007)在《河北汉诺坝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矿物的含水性研究——微区红外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2个来自河北汉诺坝玄武岩的橄榄岩包体中的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进行了详细的微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Micro-FTIR)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颗粒都含有以OH形式存在的结构水。对部分粒径较大的辉石颗粒内部的多点分析表明,结构水含量表现出中心高边缘低的不均一分布。这种不均一分布的特征应该来自于包体上升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而引起的H扩散。如果用每个样品多个测定颗粒的中心部位的平均值来代表该样品,12个样品的单斜辉石水含量为48×10-6~152×10-6,斜方辉石水含量20×10-6~55×10-6。根据矿物水含量(假设橄榄石的水含量为2×10-6)和它们的体积分数计算的全岩水含量为11×10-6~48×10-6。结合已经发表的橄榄岩包体数据来看,在岩石圈地幔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单斜辉石与斜方辉石之间水的平衡分配系数大约为2.2±0.6;岩石圈中水的分布可能具有纵向和横向上的不均一性。(本文来源于《岩石矿物学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彭卓伦,杨志军,陈国能[3](2006)在《硬玉微区显微红外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缅甸硬玉的微区显微红外光谱中出现的OH、C—H、C O基团的定量比较分析表明,在不同颜色硬玉中其浓度差异明显;说明硬玉的颜色与物化环境的局部变异密切相关,是在一个复杂的有机与无机的天然环境中形成;在合成不同颜色硬玉时,需与适当的物化环境相匹配,尤其是绿色硬玉,才有利于硬玉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岩矿测试》期刊2006年03期)
盛英明,夏群科,郝艳涛,王汝成,陈小明[4](2005)在《大别山双河超高压榴辉岩中的水:微区红外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陆深俯冲板块到一定深度后(约90~110km),几乎没有含水矿物存在,超高压岩石中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成为俯冲板块中水的主要载体,是示踪超高压变质流体的重要途径.对大别山双河地区超高压榴辉岩中的石榴石和绿辉石进行了详细的微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MicroFTIR)分析.FTIR结果显示所有石榴石和绿辉石颗粒都含有结构水,以OH的形式存在,其含量范围分别为(30~1860)×10-6和(360~620)×10-6.榴辉岩全岩水含量为(300~750)×10-6,表明即使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下,榴辉岩也可以至少携带数百10-6的水进入深部地球.对石榴石颗粒内部的多点观察发现,结构水含量的分布出现2种情况:(1)颗粒内部的均一分布;(2)核部水含量高而边部低.石榴石颗粒边部的低水含量可能是抬升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引起的H扩散所致,扩散出来的H可能构成了早期退变质流体的重要来源.对于同一样品来说,结构水含量在绿辉石和石榴石之间的比值为0.5~3.5.(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05年06期)
夏群科,郝艳涛,杨晓志[5](2005)在《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水:微区红外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名义上无水矿物(nominally anhydrous minerals,NAMs,橄榄石、辉石、石榴石等)可能构成了上地幔最主要的水储库的观点正在被逐渐接受。被玄武岩浆快速携带至地表的橄榄岩包体是上地幔的代表性样品,对它们的含水性研究是观察上地幔中水的含量、分布和演化的最直接途径。本文利用微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Micro-FTIR)分析了来自安徽女山碧玄岩的15个橄榄岩包体。(本文来源于《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杨志军,彭明生,谢先德,苑执中[6](2002)在《金刚石的微区显微红外光谱分析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刚石的微区显微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金刚石的形成是一个结晶物化条件变异 ,原始物质变换的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杂质N、H等在其中的分布不均匀 ;同一晶体的中心部位其氮聚合态的转变时间与边缘相差约 60 2Ma;金刚石中的成键氢以对应 -CH3 的C -H键形式存在要比对应于 >C =CH2 的C -H键形式存在更为广泛。利用红外光谱研究晶化固态物质必须强调定向及微区研究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岩矿测试》期刊2002年03期)
郭晓战,王着,张国宝,赵根锁,赵文献[7](2001)在《嵌段聚酯型聚脲氨酯硬段微区中氢键化的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红外光谱法对基于 4,4′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乙二胺 (ED)和聚己二酸丁二醇酯 (PBA)(分子量分别为 1975和 12 2 8)的两系列嵌段聚酯型聚脲氨酯 (PUU)硬段微区中的氢键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脲C =O基随着硬段含量增加出现双峰吸收 ,提出了PUU不同长度硬段序列中脲C =O基的两种平面氢键化的模型。认为这些平面氢键可以通过进一步键合来形成硬段微区中的叁维氢键。(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01年02期)
骆明义,王赋敏,袁晓清,郑丽娟,王玉芝[8](1984)在《胆结石的红外光谱及电镜X线微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光谱分析用于胆结石的检测是近年来采用的新方法,1982年国内已有胆结石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研究报道。此法的优点是快速简便,除定性外还可用于定量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线微区分析是新技术,还未见到用于结石分析的报道,虽然用扫描电镜观察胆石的超微结构已有应用。本文报告46份手术取出的胆结石用红外线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和电镜X线微区分析的初步尝试,并结合临床资料讨论。(本文来源于《海军医学》期刊1984年03期)
微区红外光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12个来自河北汉诺坝玄武岩的橄榄岩包体中的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进行了详细的微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Micro-FTIR)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颗粒都含有以OH形式存在的结构水。对部分粒径较大的辉石颗粒内部的多点分析表明,结构水含量表现出中心高边缘低的不均一分布。这种不均一分布的特征应该来自于包体上升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而引起的H扩散。如果用每个样品多个测定颗粒的中心部位的平均值来代表该样品,12个样品的单斜辉石水含量为48×10-6~152×10-6,斜方辉石水含量20×10-6~55×10-6。根据矿物水含量(假设橄榄石的水含量为2×10-6)和它们的体积分数计算的全岩水含量为11×10-6~48×10-6。结合已经发表的橄榄岩包体数据来看,在岩石圈地幔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单斜辉石与斜方辉石之间水的平衡分配系数大约为2.2±0.6;岩石圈中水的分布可能具有纵向和横向上的不均一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区红外光谱论文参考文献
[1].王倩茹,陈红汉,胡守志,赵玉涛,陈慧钦.单个油包裹体和微区沥青显微红外光谱分峰拟合技术及应用[J].地球科学.2016
[2].郝艳涛,夏群科,杨晓志.河北汉诺坝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矿物的含水性研究——微区红外光谱分析[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7
[3].彭卓伦,杨志军,陈国能.硬玉微区显微红外光谱分析[J].岩矿测试.2006
[4].盛英明,夏群科,郝艳涛,王汝成,陈小明.大别山双河超高压榴辉岩中的水:微区红外光谱分析[J].地球科学.2005
[5].夏群科,郝艳涛,杨晓志.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水:微区红外光谱分析[C].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5
[6].杨志军,彭明生,谢先德,苑执中.金刚石的微区显微红外光谱分析及其意义[J].岩矿测试.2002
[7].郭晓战,王着,张国宝,赵根锁,赵文献.嵌段聚酯型聚脲氨酯硬段微区中氢键化的红外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
[8].骆明义,王赋敏,袁晓清,郑丽娟,王玉芝.胆结石的红外光谱及电镜X线微区分析[J].海军医学.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