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薛佩珍

摘要:很多学生认为作文难写,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作文;习惯;培养

作者简介:薛佩珍,任教于江苏吴江芦墟二中。

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是瓜熟而蒂落。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教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

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作文贵在真,真心,真话,真情,作文的含金量就在一个真字。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乏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痕迹,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例如,笔者布置了作文《温暖》,先是让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准备从这些写作能手中发现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最终,最打动人的作文出自未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妈倾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人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要不得的。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教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教师的缺点。例如,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写她的数学老师,有这样一段叙述,“我们的数学老师,她的喉咙经常痛,说话声很轻,看上去蛮凶的,所以在她的课上,我们都是鸦雀无声,非常的小心,生怕被她骂。”短短的几句话,写出了一个成绩教差的同学在上数学课时的胆战心惊。在作文评讲课上,笔者读了她的文章,给予她敢说真话的肯定和奖励,激发了她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所必须遵从的。

二、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作文是要靠积累的,没有积累是写不好文章的。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作为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有位写作平平的学生,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这样写,“小河的水很清澈,可以看到河底的沙石啊,鱼啊,虾啊。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得透彻,人们便拿着水桶络绎不绝地打水,小河发出咚咚的声音,好像在欢迎人们的到来。”笔者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描写生动,鼓励他以后多细心观察,多深入体验。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

比如,有位平时作文欠佳的同学,写了《我的母亲》,出于对他母亲的了解,对题材的熟悉,他写道:“我妈妈中等个儿,短短的齐耳头发,总是笑嘻嘻的,有时还喜欢搽上点口红……妈妈平时喜欢穿休闲的牛仔裤,还跟我说是和青春接轨。”笔者表扬了这位同学的观察细致,肯定了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

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记忆的口袋才会日渐丰满,积累的素材才会越来越多,好文章才会不断涌出。

三、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牢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比如,一位同学平时作文总是干巴巴的,笔者指导他多看书,在作文《朋友》中,他有这样的句子,“我刚认识赵洋的时候,他还青春得一塌糊涂......”。看了这样的句子,我心理暗暗高兴。因为平时的多看多读,在写作的时候,句子自然有血有肉了。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训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思考,除了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订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方家修改文章的故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例如,笔者布置了作文《桥》,一位基础较差的同学,在文章开头写道:“我家有座桥,桥上有棵树……”我要求他语句准确,二改这样:“我家的门前有座桥,桥边上有棵高大的树……,笔者在班级里表扬了他,并且鼓励他再把文章挖掘下去、延伸开去。三改的文章,还写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的桥梁。他的文章上了一个台阶,有了深沉的内涵,笔者也似乎听到了稚嫩的竹子在拔节的声音。教师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锡美.关于写作训练的四真原则[J].语文教学之友,2004(268).

[2]唐春添.作文是要有点悟性的[J].语文教学之友,2004(267).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芦墟二中

邮政编码:215211

CultivatingGoodWritingHabits

XuePeizhen

Abstract:Manystudentsthinkitisdifficulttowritecomposition,becausetheydon’thavegoodlearninghabits.Howtocultivatestudents’goodwritinghabitsinwritingteaching?Thispaperthrowssomelightsonitfromthreeaspects.

Keywords:writing;habits;cultivation

标签:;  ;  ;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