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被状态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被状态指数(VCI),农业干旱,时空动态,陕西省
植被状态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李新尧,杨联安,聂红梅,任丽,胡胜[1](2018)在《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陕西省农业干旱时空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决定了陕西省是旱灾多发区和重发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高效的农业干旱监测和旱情影响分析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植被状态指数(VCI)作为农业生长季节干旱监测指标,探讨了VCI在陕西省农业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以及与降水的相关性,并利用VCI对陕西省2002年3月—2016年5月农业干旱进行识别与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VCI指数在监测陕西省农业干旱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月尺度VCI与降水量并未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表明降水只是影响植被覆盖度和长势的因素之一;VCI相对于降水变化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性,其中关中和陕南地区约为1个月,陕北地区小于1个月;近15年来,陕西省全域性农业干旱事件多发生在3月,其次为10月和11月,连续性农业干旱多发生在春季或秋季,其总体干旱状况有所减轻;秋季农业干旱面积占比最大,频率最高;夏季农业干旱面积占比最小,频率最低;春季农业干旱面积处于夏季和秋季之间;空间分布上,陕北大部分区域易发生春旱和秋旱,关中和陕南仅局部地区发生春旱和秋旱,农业干旱频率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沙莎,郭铌,李耀辉,任余龙,李忆平[2](2013)在《植被状态指数VCI与几种气象干旱指数的对比——以河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1982-2006年GIMMS AVHRR NDVI数据集与同期的CI、K、Pa、SPI、Z、PDSI等干旱指数做了对比分析,讨论了河南省植被状态指数VCI对气象干旱的滞后效应及干旱监测能力.结果表明:VCI指数与气象干旱指数的相关性受不同下垫面的影响较大,农地的VCI与气象干旱指数相关性要明显高于林地,农地VCI与气象干旱指数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河南省不同的作物生长阶段,VCI对气象干旱有着不同的滞后效应,其中,3-5月份冬小麦生长期VCI对气象条件的反应滞后1~3个月,7、9月份夏玉米生长期VCI对气象条件的反应滞后1月.总体上看,结合前期的气象数据,VCI对河南省气象干旱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和监测能力.(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3年04期)
严翼,肖飞,杜耘,凌峰,李晓冬[3](2012)在《利用植被状态指数距平监测2011年长江中下游5省春、夏干旱》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2011年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春、夏旱的发展过程和空间演变态势,利用2011年4~8月中分辨率MODIS每16d合成产品MOD13A2-NDVI数据,构建植被状态指数距平(AVCI)进行干旱监测及分级。结果表明:AVCI指数能监测出长江中下游5省春、夏季干旱的发展变化,在整个监测期内,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大部分地区AVCI值偏低,出现大范围干旱持续的现象,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旱情加重—旱情减轻—旱情再加重的变化趋势。前期春季干旱主要分布在湖北中东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地区,后期伏旱则在5省大范围发展。春旱干旱程度比伏旱更甚,其中春季旱情在平原地区更为严重。(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2年09期)
管晓丹,郭铌,黄建平,葛觐铭,郑志海[4](2008)在《植被状态指数监测西北干旱的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82—2003年22年逐月GIMMS 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台站同期月降水数据,分析了植被状态指数(VCI)对西北地区历史干旱的监测能力。根据西北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特点,选取雨养农业区、灌溉农业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为典型研究区域,研究了VCI对不同地区气象干旱的监测能力,并对VCI监测干旱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CI可以较好地反映西北大部分历史干旱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对于不同的气候区域,VCI监测干旱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西北东部的雨养农业区,VCI能够较好地反映降水的盈亏对植被影响,是监测这一地区干旱的有效指标;在西北区西部的灌溉农业区,VCI基本不能反映这一地区降水的多寡,不能作为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监测的指标;VCI也不能反映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降水的亏缺,不能作为监测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的指标;在极涡干旱的戈壁、沙漠地区VCI会出现虚假的高值。(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08年05期)
侯英雨,张佳华,柳钦火[5](2005)在《基于MODIS产品数据的植被温度状态指数的干旱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温度状态指数VTCI综合考虑了地表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特性和热红外波段的发射特性。VTCI越小表示地表干旱越严重,VTCI越大表示地表水分供应越好。本文基于EOS-MODIS卫星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产品数据,建立了VTCI计算方程并制作了西藏地区2002年两个时段的植被温度状态指数VTCI分布图。同时利用西藏地区相近时段的气象观测数据对基于VTCI方法进行干旱监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发现VTCI偏少的区域与降水量负距平的区域基本一致,而且VTCI与同时段的累积降水量有着较高的相关性。通过研究,我们认为VTCI能够真实地反映地表水分供应状况,是一个比较好的近实时干旱监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10-01)
闫娜娜,吴炳方,黄慧萍,牟伶俐[6](2005)在《植被状态指数和温度条件指数的提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NDVI最大值最小值和地表温度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计算植被状态指数(VCI)和温度条件指数(TCI)的关键参数。本文在介绍国内外提取四个参数的研究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各地区温度、地形等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提取方法,以适应全国范围内的旱情监测。针对各影响因子的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参数提取方法是合理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期刊2005年04期)
冯强,田国良,王昂生,柳钦火,Tim,R[7](2004)在《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全国干旱遥感监测试验研究(Ⅱ)——干旱遥感监测模型与结果分析部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利用1981~1994年连续504旬的由NOAAAVHRR8km分辨率的NDVI时间系列数据,以及对应时段的全国102个固定农气观测站的旬土壤湿度资料(-20cm),建立了植被状态指数(VCI)与土壤湿度之间的统计模型,由土壤湿度旱情等级标准来换算出每旬用VCI进行干旱遥感监测的旱情等级标准,以确定出全国的逐旬旱情分布。对模型进行的统计检验表明,模型都通过了置信度为α=0.05统计检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作物生长期内应用于大范围旱情遥感监测,有效且简便易行。(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04年04期)
冯强,田国良,王昂生,Tim,R,McVicar[8](2004)在《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土壤湿度遥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81-1994年连续504旬的NOAAAVHRR8km分辨率的NDVI时间系列数据,以及对应时段全国102个固定农气观测站(-20cm深度)的旬土壤湿度资料,建立了植被状态指数IVC与土壤湿度之间的统计模型,由旬IVC值来换算出每旬的土壤湿度,用以反映全国的逐旬土壤水分分布。对模型进行的统计检验表明,模型都通过了置信度为α=0.05的统计检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作物生长期内可应用于全国大范围的土壤湿度遥感监测,简便易行。(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冯强,田国良,王昂生,柳钦火,Tim,R[9](2004)在《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全国干旱遥感监测试验研究(Ⅰ)——资料分析与处理部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收集处理了了 1981~ 1994年连续 5 0 4旬的由NOAAAVHRR第 1、2通道的反射率计算得的NDVI时间系列数据 ,以及 1980~ 1994年全国 10 2个固定农气观测站的旬土壤湿度资料 (- 2 0cm)和相应测站的田间持水量资料基础上 ,分析了全国NDVI及植被状态指数VCI的时空变化特征 ,发现NDVI值随季节 (旬 )分别表现为“双峰型”和“单峰型”的变化 ,在第 17~ 2 7旬之间达到极大值 ,并与作物生长有关 ,VCI的变化与NDVI的变化呈相反趋势 ;对资料因站点的分布和密度以及时序位相等差异可能影响资料代表性的探讨认为 :因旱情发展有一个过程 ,故NDVI、SHI的时空特性应该不会影响其分析结果的代表性。综合分析了资料的时空代表性 ,为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的建立作准备。(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04年02期)
植被状态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1982-2006年GIMMS AVHRR NDVI数据集与同期的CI、K、Pa、SPI、Z、PDSI等干旱指数做了对比分析,讨论了河南省植被状态指数VCI对气象干旱的滞后效应及干旱监测能力.结果表明:VCI指数与气象干旱指数的相关性受不同下垫面的影响较大,农地的VCI与气象干旱指数相关性要明显高于林地,农地VCI与气象干旱指数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河南省不同的作物生长阶段,VCI对气象干旱有着不同的滞后效应,其中,3-5月份冬小麦生长期VCI对气象条件的反应滞后1~3个月,7、9月份夏玉米生长期VCI对气象条件的反应滞后1月.总体上看,结合前期的气象数据,VCI对河南省气象干旱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和监测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被状态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新尧,杨联安,聂红梅,任丽,胡胜.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陕西省农业干旱时空动态[J].生态学杂志.2018
[2].沙莎,郭铌,李耀辉,任余龙,李忆平.植被状态指数VCI与几种气象干旱指数的对比——以河南省为例[J].冰川冻土.2013
[3].严翼,肖飞,杜耘,凌峰,李晓冬.利用植被状态指数距平监测2011年长江中下游5省春、夏干旱[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
[4].管晓丹,郭铌,黄建平,葛觐铭,郑志海.植被状态指数监测西北干旱的适用性分析[J].高原气象.2008
[5].侯英雨,张佳华,柳钦火.基于MODIS产品数据的植被温度状态指数的干旱监测研究[C].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
[6].闫娜娜,吴炳方,黄慧萍,牟伶俐.植被状态指数和温度条件指数的提取方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
[7].冯强,田国良,王昂生,柳钦火,Tim,R.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全国干旱遥感监测试验研究(Ⅱ)——干旱遥感监测模型与结果分析部分[J].干旱区地理.2004
[8].冯强,田国良,王昂生,Tim,R,McVicar.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土壤湿度遥感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4
[9].冯强,田国良,王昂生,柳钦火,Tim,R.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全国干旱遥感监测试验研究(Ⅰ)——资料分析与处理部分[J].干旱区地理.2004
标签:植被状态指数(VCI); 农业干旱; 时空动态;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