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时考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好生”,“好好”,“好不”,共时
共时考察论文文献综述
侯菁文[1](2019)在《副词“好生”在《金瓶梅》中的共时分布考察——兼与“好好”、“好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副词"好生"、"好好"、"好不"叁词在发展过程中有此消彼长的更替关系,考察这叁个词在各个时期的使用情况,有利于发现词汇演变更替规律。明代白话小说《金瓶梅》语言丰富、口语性强,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来源,副词"好生"、"好好""、好不"在这个时期已经发展成熟。从近代汉语词汇入手,探究副词"好生"形成两种副词小类的动因,对比"好X"类情态副词"、好X"类程度副词的内部竞争关系,有利于对现代汉语词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崔杰英[2](2019)在《构式化与构式变化视角下“说什么”共时与历时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中,“说什么”可以表示无条件让步,引述否定,还可以用于转述。本文以语料分析为基础,以构式化与构式变化理论为指导,从共时与历时角度系统考察后两种用法。共时方面,第二章讨论构式“说什么X”中“说什么”的引述否定用法。句法特征上,X可以是NP、AP、VP和小句;使用环境上,“说什么X”偏爱交互式的会话环境;语义上,“说什么”的核心语义是否定,在语境中具体表现为言语行为否定等6种否定;语用功能上,“说什么”有宽慰、阻止、驳斥及个人情感表达4种功能。关于“说什么X”的层次结构,本文提出叁种可能性,在逐一分析其优缺点的基础上,认为“说什么X”宜分析为“说什么+X”。第叁章研究“说什么”的转述用法。本章探讨了“说什么”与“说”在这一用法上的不同、使用“说什么”作为转述标记的语义语用背景等问题。研究发现,“说什么”是一个说话人或作者视角的负面评价转述标记,属于情态范畴,“说”在转述时属于传信范畴。使用“说什么”作为转述标记的语义语用背景有:引语有损个人利益或违背个人认知;引语违背事实、社会规范或社会认知;引语表示的言语表态行为与新的事实行为不一致;负面事件诱发。历时方面,“说什么”在古代汉语中可以写作“云甚”、“谓甚”、“言什么”、“言甚么”、“道甚”、“道什么”等,但它们不是“说什么”表示引述否定或转述的来源。使用趋势上,“说什么”表引述否定最早见于唐代,表转述最早见于宋代《朱子语类》;唐代至明代,引述否定用法占优势;清代开始,转述用法占优势。具体用法上,两种用法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转述用法的“说什么”在明代出现接近标句词的用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9)
冯玉[3](2019)在《放马滩秦简连词的共时考察研究——出土秦简《日书》虚词研究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放马滩秦简中的连词有"及、与、若、且、以、因、虽、则"等,可分联合类连词和从属类连词(连接偏正关系的成分)两大类,表示并列、顺承、递进、转折,假设、目的、让步、因果等语法关系。(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9年02期)
王一朱[4](2018)在《共时平面上对“就是”的多角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就是"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词语,"就是"连用从语言单位性质上看,可以是谓词性短语,也可以是词。结合句法格式、语义指向等对"就是"的用法做详细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8年26期)
何金伦[5](2018)在《类义合成词的共时和历时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汉语中,类义合成词的数量很多。它们当中语素的意义相互关联,拥有一个共同的上位概念,但又有一定的区别性。本文研究的主体是双音词的类义合成词。绪论,文章主要对类义合成词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对类义合成词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同时明确语料的主要来源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并参考其他工具书。类义合成词是并列式合成词的一个分支,历来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不断,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并列式合成词分为平等并列和不平等并列两类,其中平等并列又细分为类义、同义和反义叁个小类。在语料整理中,作者将根据语法、语用、语义等标准对合成词的归属进一步加以判别。第一章收集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所有的类义合成词,并分别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第一,分析合成词的内部语法结构,将其分成名+名、动+动、形+形、数+数、量+量、副+副、代+代七个类型。第二,运用杨吉春的语义结合理论来分析合成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并将其分成本义+本义、本义+引申义、本义+假借义、引申义+引申义等八个类型。我们发现语素的意义特点和语法属性共同决定了合成词的整体特点,同时并列的结构和词义的发展又会影响到语素的意义和语法的属性,前后两者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二章在语义场的研究基础上,作者重点探讨语素的选择与语素结合的可能性,具体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叁类为框架进行分类,并把语素隶属的语义场分成若干个类型,从而深入分析语义场内语素的结合机制以及不同语义场之间语素结合的可能性。最后,作者发现:不同语义场的语素,其意义上越相近越容易组成合成词。而不同词性语素的结合方式各有特点。第叁章先讨论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继而把语素义生成词义的机制分为加合与偏取、整合与转移四种类型。据统计发现,加合是其主要的生成机制,然后是转移和整合,偏取所占比例最少。之后,把合成词分为逆序合成词和不可逆合成词两类,并分析合成词不同字序的构成原因。作者认为影响字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语义、系统、语用、语音这四个方面,并对其做简要的论述。第四章首先在历时的视角下,对合成词的成词方式进行概述,主要有下列叁种方式:短语凝固成词、语法构词、简缩成词。其次,对“眉目、窗户、秦晋、鼓舞、爱慕、败亡、捕食、机电、水暖”这9个词进行考察,分析其成词的时间、字序、词义特点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等。最后,探讨合成词演变发展的诱因,一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结果,二是并列结构的内部制约,叁是语用、修辞的影响。最后,作者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文章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中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8)
黄思媛[6](2018)在《现代汉语“才+X”的共时词汇状态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中,共时层面上的现代汉语“才+X”存在叁种词汇状态分布:第一种,“才”与“X”处于跨层结构中;第二种,“才”与“X”相分离,各自可以独立使用;第叁种,“才”与“X”互为构词成分,凝结成词。近年来,跨学科合作潮流盛行,为了适应现今的中文自动分词软件、词典的编撰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因此展开了对现代汉语“才+X”共时词汇状态的考察分析。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词和短语的划分标准,中文信息处理的相关研究,“才X”的相关研究以及所采用的研究理论、方法、技术和语料来源。第二章是现代汉语“才+X”共时词汇状态的综合考察。先对“共时词汇状态”下定义,再从《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出发,分别考察研究“才”与“X”。之后结合分词软件,明确现代汉语“才+X”的共时词汇状态分布:处于跨层结构中、短语形式和成词形式。《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共收录22个“才X”词条,为了确定得出现代汉语“才+X”的系统性规律,本文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总结出一般规律。为确定研究对象,本文采取以下四个标准:第一,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条;第二,存在词与非词状态的词条;第叁,成词状态与非词状态的分布较为均衡的词条;第四,在所选语料库中具有较高词频的词条。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确定为现代汉语“才+学”、现代汉语“才+干”和现代汉语“才+能”。第叁章至第五章是典型个例考察。我们通过中文自动分词软件的处理结果,发现所选取的现代汉语“才+X”典型个例中存在交集型歧义和组合型歧义。为了消解这两类歧义并据此提高计算机分词的准确度,我们以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为依据,从语义、句法功能特征两个角度出发,同时结合具体的语法环境,辅以语用、语音规则,得出现代汉语“才+学”、现代汉语“才+干”和现代汉语“才+能”单位结构性质的识别条件及方法。第六章是结语和余论。本章首先结合第叁章到第五章中的研究结论,即整合现代汉语“才+X”典型个例(现代汉语“才+学”、现代汉语“才+干”和现代汉语“才+能”)的识别条件及方法,之后补充说明现代汉语“才+X”(其中“X”为形容词性)的识别条件,总结归纳出现代汉语“才+X”单位结构性质的识别方法,并阐述了论文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李亮[7](2018)在《现代汉语“再+X”的共时词汇状态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共时词汇状态,指的是处于共时层面的两个语法单位在真实文本语料中反映出的不同词汇状态。在现代汉语中,“再+X”存在叁种状态:第一种是“再+X”为词;第二种是“再+X”为短语;第叁种是“再+X”处在跨层结构当中。以往的学者已经对“再+X”从非词到词的演化过程研究得相当深入,但是对于在真实文本中区分它们之间存在的易混淆的转化关系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讨论。本文对处在不同状态的“再+X”进行区分,通过分析它们的句法语义与前后项组合搭配,总结归纳相关成分之间的共现规律。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阐明选题的意义,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介绍研究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收录的全体“再+X”词条在一定范围的同质语料内进行初步考察,介绍“再+X”共时词汇状态的概况。第叁章到第五章:对“再不、再会、再说”的共时词汇状态进行考察,分别通过“语义考察、前后项成分考察和句法功能考察”叁种方式对这叁个句子成分在真实文本语料中的词与非词状态进行详细地描写与归类,总结归纳出相应的识别方式,并且对这些识别方式给予语法理论上的解释。第六章:对叁个典型案例的共现规律进行总结,以期对中文信息处理在对“再+X”的内部结构进行切分的时候能有所贡献。最后阐释论文的不足。(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帅芳付丽[8](2018)在《现代汉语“最+X”的共时词汇状态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的基础上,考察现代汉语线性序列“最+X”的共时词汇状态。文章选取“最好”、“最后”、“最爱”为研究对象,以语言学本体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目标,探讨其在共时层面上的不同性质,从前后项成分、句法功能等角度考察其成词与不成词的条件,并统计各性质语用频率,提取“最+X”各单位形式的特征,总结出计算机对其识别的标准,以描绘“最+X”的共时词汇状态。本文共分七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相关理论运用,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拟采用的理论方法。第二章是对“最+X”的综合考察。本章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考察“最+X”在真实文本语料中的使用情况,发现“最+X”有叁种状态存在,分别是成词状态、短语状态和跨层状态。通过对使用频率、成词率和产生歧义可能性的考察,最终确立“最好”、“最后”和“最爱”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第叁章到第五章是个案考察。分别考察了“最好”、“最后”和“最爱”在真实文本中的使用情况,通过从共时层面前后项成分、句法功能等角度入手,描绘语用频率分布,比较得出各性质相应的判定规则,考察其共时词汇状态。第六章是结语。本章内容对“最好”、“最后”和“最爱”进行综合性的总结,试图从中得出相应的规律,并阐述了本文研究中的困难与不足。(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胡玉琴[9](2017)在《“就说”的共时分布状态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共时的角度全面地考察了现代汉语中不同类别的"就说"。据考察,现代汉语共时平面存在叁个"就说",分别是偏正短语"就说1"、让步连词"就说2"、话题标记"就说3"。从语义、句法、分布、共现成分、语音等多个方面对"就说2"、"就说3"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通过对语料的穷尽式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就说"发生了一定的虚化,但虚化程度并不高,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偏正短语"就说1"的使用频率>话题标记"就说3"的使用频率>让步连词"就说2"的使用频率。(本文来源于《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期刊2017年22期)
韩莉[10](2017)在《反义词“强/弱”对称性及不对称性的历时共时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弱”是现代汉语中一对常用的反义词,本文借鉴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标记理论、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和词汇学方面的理论对二者的对称性及不对称性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本文首先从历时层面着手,梳理二者语义演变情况;之后在共时层面考察了二者在词汇和句法上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第二章分别明确了“强”和“弱”的本义和原型义,梳理出二者的语义演变脉络,理清各义项产生的时期和引申义项间的关联,归纳了二者跨域映射情况。以这些内容为基础,对比了二者在历时演变方面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对称性体现于:(1)二者语义引申所遵循的规律一致,引申方式一致。(2)二者的引申义都是基于人们认知上的逻辑推理、相似性和相关性联想。(3)存在对称义项。不对称性体现于:(1)语义引申的广度不同;(2)部分引申义产生时间早晚不同;(3)有些对称义项的保留、消失状况不同;(4)引申义的附加色彩不同;(5)二者的使用频率有较大差距。第叁章考察了二者在词汇层面的对称及不对称情况。对称情况有:(1)“二者义项间的语义联系可以分为“实力”和“数量”两类;存在对称义项。(2)存在少数分布和意义都对称的情况。不对称情况主要有:(1)“强”的构词能力强于“弱”;(2)“强”的构词方式更多样;(3)二者构成的词语,分布和意义都不对称情况最多;(4)“强”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弱”;(5)“弱”存在重迭式,而“强”不存在。第四章考察了二者在句法层面的对称及不对称情况,考察的句法层面涉及搭配能力和句式分布两方面,同时我们对不对称情况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二者在搭配能力上的对称情况有:(1)都更倾向于和抽象名词搭配;位于名词后多于用在名词前的情况。(2)分别能用于具有反义关系的趋向动词前,组配后也构成反义关系;都能置于“变、做”这两个不具有方向性的动词后做补语。(3)都可以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都可以用在“强/弱+了+约量成分”格式中表示结果义。不对称情况有:(1)部分具体名词只能和“强”或“弱”搭配使用;在和“不+抽象名词”搭配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强”。(2)“强”可以单独用于动词前;在动词“补、配、弄”后做补语时,只能用“强”。(3)整数数词后只能搭配使用“强”;“强/弱+了+约量”表示语义的偏离时,语义偏离的方向不同。(4)程度副词“老”只能修饰“强”;和“够”搭配表示达到某一标准时只能用“强”;表示程度高时,二者均可,但“弱”体现出明显的标记性;有点(儿)后只能搭配“弱”。句法分布方面,不对称性体现在:(1)只有“弱”能进入“很不X(了)”格式;(2)只有“弱”能进入“还X着呢”格式;(3)只有“强”能用在在“A+X过+B”、“A比B X过+补语”、“A没有BX”叁个差比句式中(4)在使用“N+A吗?”“N+A不A?”“N+有多A?”叁种疑问句式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强”,前两种疑问句式中“强/弱”都是有标记项,后一类中“强”是无标记项,“弱”则为有标记项。二者在句法层面存在不对称现象,既受语言内部因素影响,又主要受语言外部因素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8)
共时考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汉语中,“说什么”可以表示无条件让步,引述否定,还可以用于转述。本文以语料分析为基础,以构式化与构式变化理论为指导,从共时与历时角度系统考察后两种用法。共时方面,第二章讨论构式“说什么X”中“说什么”的引述否定用法。句法特征上,X可以是NP、AP、VP和小句;使用环境上,“说什么X”偏爱交互式的会话环境;语义上,“说什么”的核心语义是否定,在语境中具体表现为言语行为否定等6种否定;语用功能上,“说什么”有宽慰、阻止、驳斥及个人情感表达4种功能。关于“说什么X”的层次结构,本文提出叁种可能性,在逐一分析其优缺点的基础上,认为“说什么X”宜分析为“说什么+X”。第叁章研究“说什么”的转述用法。本章探讨了“说什么”与“说”在这一用法上的不同、使用“说什么”作为转述标记的语义语用背景等问题。研究发现,“说什么”是一个说话人或作者视角的负面评价转述标记,属于情态范畴,“说”在转述时属于传信范畴。使用“说什么”作为转述标记的语义语用背景有:引语有损个人利益或违背个人认知;引语违背事实、社会规范或社会认知;引语表示的言语表态行为与新的事实行为不一致;负面事件诱发。历时方面,“说什么”在古代汉语中可以写作“云甚”、“谓甚”、“言什么”、“言甚么”、“道甚”、“道什么”等,但它们不是“说什么”表示引述否定或转述的来源。使用趋势上,“说什么”表引述否定最早见于唐代,表转述最早见于宋代《朱子语类》;唐代至明代,引述否定用法占优势;清代开始,转述用法占优势。具体用法上,两种用法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转述用法的“说什么”在明代出现接近标句词的用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时考察论文参考文献
[1].侯菁文.副词“好生”在《金瓶梅》中的共时分布考察——兼与“好好”、“好不”比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崔杰英.构式化与构式变化视角下“说什么”共时与历时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19
[3].冯玉.放马滩秦简连词的共时考察研究——出土秦简《日书》虚词研究之二[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
[4].王一朱.共时平面上对“就是”的多角度考察[J].中华少年.2018
[5].何金伦.类义合成词的共时和历时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18
[6].黄思媛.现代汉语“才+X”的共时词汇状态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8
[7].李亮.现代汉语“再+X”的共时词汇状态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8
[8].帅芳付丽.现代汉语“最+X”的共时词汇状态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8
[9].胡玉琴.“就说”的共时分布状态考察[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
[10].韩莉.反义词“强/弱”对称性及不对称性的历时共时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