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世说精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士人,任诞精神
世说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李妍悦[1](2019)在《《世说新语》中的“任诞”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首次提出"任诞"一词,并用54则故事对"任诞"在魏晋士人身上的体现进行了记叙与描写。"任诞"即任性放达,是对汉末戴良的"诞节"行为的继承与发展。嗜酒成性、蔑视礼法、任性而为这些看似荒诞的行为,其实是魏晋士人内心苦闷的外在宣泄。他们通过追求身心的自由与本性的自然,来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悲叹和现实的不满。他们的"任诞"行为饱含着对生命的思考、自我情感的构建,是他们坚守人格的方式,反映了他们的精神觉醒。(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顾红艳[2](2017)在《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的精神内蕴与美学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士大夫的言行轶事,反映了魏晋士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描绘了"魏晋风度"的生动画面。魏晋风度具有丰富的精神内蕴和深刻的美学内涵,魏晋风度具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审美发现,其表达的对人格美的追求和超越世俗的叛逆精神等精神意蕴,对中国美学和中国人文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7年05期)
崔鹃[3](2017)在《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精神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精神生态学为理论支撑,以《世说新语》为主要文本,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探究魏晋士人的精神状态及其与所处时代的关系。作为魏晋时代最重要的轶人小说,《世说新语》记载很多魏晋时期文人的日常生活活动,透过他们的日常活动,联系他们所处的时代,可以窥见魏晋士人的精神生态。文章着重以《世说新语》为主要的观察对象,结合其他史料,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共有六部分:绪论部分涉及论文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首先从浅层次揭示魏晋士人的人生状态。第二章至第四章则分别从经典的重构、世家大族对精神领域的影响以及魏晋士人对情的态度这叁大方面进行详尽地叙述。其中第二章主要是从时代哲学对于当时现实的关照以及与现实的不协和方面进行讨论的。第叁章则从门阀政治对于士人精神的影响,以及世家大族这一占有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群体对于时代风气、政局和南北地域差异的弥合作用,同时也探讨他们作为特权阶层对于寒门士人的精神暴力。第四章则主要从微观的视角探讨魏晋士人最重要的特质即他们的深情以及这种深情的表现,发掘那个时期士人的灵性与感性互相激荡的独特审美。结语部分则概括笔者对于魏晋士人与《世说新语》以及他们之间这种微妙关系的认识。文章试图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来探究魏晋士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精神旅程以及这一过程对于他们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孙静思[4](2016)在《《世说新语》中阮籍“任诞”精神指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中阮籍的"任诞"言行看似洒脱达观,其内心却复杂而沉痛。他为了士人自身的独立性,以大量匪夷所思的行为同礼教抗争,又迫于政治压力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在抗争与妥协的矛盾中徘徊不定,最终导致了阮籍内心对命运的悲叹。(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6年04期)
齐郑艳[5](2015)在《《世说新语》与《红楼梦》之人物精神特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和《红楼梦》两部作品都涉及了数以千计的人物,给后世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在少数。《世说新语》虽以短章行文,粗陈梗概,谈不上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但其刻画、记叙之功不可埋没,尤以魏晋“名士风流”之人物特色而名垂千古,令后代文人雅士高山仰止。《红楼梦》为后出,但其姿彩光芒万丈,遂为古典小说界之翘楚。其人物精神风貌与《世说新语》不无关联,更与魏晋名士之风范有不解之缘。本文通过两书人物形貌描写、精神写照的对比与归纳,结合时代背景,条分缕析,深入揭示其精神特质上的异同,及与魏晋“名士风流”这一概念内涵之关系,并分析原因。全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包括叁章正文内容,针对论文题目展开具体论述。第一章是概述“名士风流”及与《世说新语》《红楼梦》之关系。本章是全文的理论前提,也是将两书联系起来的关节点,从概念、时代、内容、作者等方面入手。第二章是全文重点,分四节论述两书人物之共同精神特质。借用冯友兰提出的“魏晋风流”之四个条件,分别从“妙赏”“深情”“玄心”“洞见”四方面概括分析两书的主次人物,从中展示类型差别、同中之异,并分析原因。第叁章是辨析两书人物精神特质的明显差异,重点分析《红楼梦》第一主人公贾宝玉的独特品格,并揭示两书这些差异的起因。第叁部分是结语,简要总结全文。(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5-12-24)
张珊珊[6](2015)在《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玄风对士人精神之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世说新语》时,最不能忽视的一点便是其中所体现出来的魏晋玄风对士人精神的影响。《世说新语》中有许多文献记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魏晋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提供了参考。玄学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有风靡的趋势,故此形成一股玄风,深刻影响了魏晋几代人的精神风貌,在生与死的考验下,他们开始注重自身的"自由"和放达,审美意识日渐觉醒。(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5年10期)
吉华欣[7](2015)在《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记载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和言谈的轶事小说集。谈到魏晋,不得不说到魏晋风度,它是魏晋名士所表现出来的处世方式、人格精神和哲学态度,是魏晋时期文化哲学最直接与最深刻的体现,也一直是后世文人景仰的对象和追求的目标。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从青年才俊何晏、王弼至竹林名士嵇康、阮籍,再到名相谢安,无一不是清峻通脱、崇尚自由、无(本文来源于《翠苑》期刊2015年05期)
黄志程[8](2015)在《浅析《世说新语》中的文化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所作,它主要记述了汉末、叁国、两晋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在这部着作中政治道义逐渐消解,作为精神艺术符号的自我意识却得以确立。它系统的展现了生命的生动性、丰富性。因此,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可以唤起现代人对生存方式和社会现象的反思。本文从生命意识、自我意识、儒道精神、情感诠释等方面,系统解析了《世说新语》中的文化精神,希望以此为契入点,深入探究这部着作的文化价值。相较于繁荣统一的汉唐,魏晋时期是黑暗(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下半月)》期刊2015年06期)
贾平[9](2014)在《论干宝的精神向度——基于《搜神记》与《世说新语》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的比较可以蠡探干宝的精神向度。记载同一人物事迹,《搜神记》关注人的宿命和术数,不同于《世说新语》激赏人之品貌风流;记述服妖现象,《搜神记》视其为社会、政治之灾异,迥异于《世说新语》暗含赞赏服妖无视礼教,张扬个性;干宝与《世说新语》中的名士交往,彰显出其守成、拘谨的儒家人格;干宝撰《搜神记》乃史家留名和"明神道之不诬"心态,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为的是释放自由的心灵。总之,干宝的精神向度处于玄学思潮和魏晋风流的对面,这主要与他深受汉儒易学思想和礼教思想影响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4年01期)
甄静[10](2014)在《论《儒林外史》中的“世说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成书于十八世纪的描写明代儒林士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与成书于五世纪的《世说新语》虽然年代相差一年多年,但二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却有许多相通之处,作者吴敬梓身受"世说精神"影响,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具有魏晋名士风度的一系列人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4年05期)
世说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士大夫的言行轶事,反映了魏晋士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描绘了"魏晋风度"的生动画面。魏晋风度具有丰富的精神内蕴和深刻的美学内涵,魏晋风度具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审美发现,其表达的对人格美的追求和超越世俗的叛逆精神等精神意蕴,对中国美学和中国人文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世说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1].李妍悦.《世说新语》中的“任诞”精神[J].新乡学院学报.2019
[2].顾红艳.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的精神内蕴与美学内涵[J].美与时代(下).2017
[3].崔鹃.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精神生态[D].海南大学.2017
[4].孙静思.《世说新语》中阮籍“任诞”精神指向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
[5].齐郑艳.《世说新语》与《红楼梦》之人物精神特质论[D].浙江工业大学.2015
[6].张珊珊.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玄风对士人精神之影响[J].文化学刊.2015
[7].吉华欣.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J].翠苑.2015
[8].黄志程.浅析《世说新语》中的文化精神[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5
[9].贾平.论干宝的精神向度——基于《搜神记》与《世说新语》的比较分析[J].华中学术.2014
[10].甄静.论《儒林外史》中的“世说精神”[J].黑龙江史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