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线路元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串联补偿电容,频域模型误差,故障定位,方向元件
线路元件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瑶,闫海鸥[1](2015)在《基于频域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解决目前串补方向元件可靠性和灵敏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列写基于分布参数的输电线路端口电压方程,构建串补输电线路全频带模型误差函数。利用全频带模型误差和工频量故障定位结果,识别故障点相对于串补电容的位置,区分正反方向故障。该方法仅利用单端量信息,不受串补电容器影响,大大提高了串补输电线路单端量保护的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河南电力》期刊2015年03期)
宋国兵,蔡新雷,高淑萍,索南加乐,李德坤[2](2012)在《基于模型识别的VSC-HVDC直流输电线路方向元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HVDC,VSC-HVDC)直流线路两侧并联了大电容,在高频下系统侧阻抗可等效为并联电容阻抗。根据VSC-HVDC特有的系统结构,结合模型识别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种VSC-HVDC直流输电线路方向元件方向判别原理。在高频范围内,采用时域算法,通过两种模型的模型误差、识别的电感值和电容值与实际值的差异构成方向判据。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不受故障类型、过渡电阻以及故障点位置影响,在各种工况下均可快速可靠地判别故障方向。(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2年07期)
索南加乐,谈树峰,何世恩,孙成,张军民[3](2009)在《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的方向判别原理。采用时域算法,通过2种模型的模型误差、识别的电感值和电容值与实际值的差异构成方向判据。大量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不受衰减直流分量、故障类型、过渡电阻以及故障点位置影响,与传统工频量方向元件相比,不仅避免了电容器容抗大于背侧系统阻抗时引起的方向误判问题,而且提高了方向判别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09年14期)
索南加乐,谈树峰,何世恩,孙成,张军民[4](2008)在《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的方向判别原理。正方向故障状态建立了RLC模型,反方向故障状态建立了RL模型。通过比较利用两种模型识别出的电感值的差异、电容值的差异以及模型误差的差异共同构成方向判据。本原理采用时域算法,因此不受衰减直流分量、过渡电阻和故障点位置的影响。与传统工频分量的方向元件相比,不仅避免了电容容抗大于背侧系统阻抗时引起的方向误判问题,而且方向判别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期刊2008-10-01)
线路元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HVDC,VSC-HVDC)直流线路两侧并联了大电容,在高频下系统侧阻抗可等效为并联电容阻抗。根据VSC-HVDC特有的系统结构,结合模型识别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种VSC-HVDC直流输电线路方向元件方向判别原理。在高频范围内,采用时域算法,通过两种模型的模型误差、识别的电感值和电容值与实际值的差异构成方向判据。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不受故障类型、过渡电阻以及故障点位置影响,在各种工况下均可快速可靠地判别故障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路元件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梦瑶,闫海鸥.基于频域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J].河南电力.2015
[2].宋国兵,蔡新雷,高淑萍,索南加乐,李德坤.基于模型识别的VSC-HVDC直流输电线路方向元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
[3].索南加乐,谈树峰,何世恩,孙成,张军民.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
[4].索南加乐,谈树峰,何世恩,孙成,张军民.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C].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