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失智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失智症,老年患者,生命质量
失智症论文文献综述
张世芳,刘维参,李孛,万巧琴[1](2019)在《失智症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失智症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现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今后采取有效干预提高该人群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北京、浙江5所叁级甲等医院门诊和患者俱乐部的失智症老年患者216例,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情况、生命质量以及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抑郁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失智症老年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为(29.92±5.53)分,以记忆力、进行娱乐活动的能力、做家务的能力、情绪、精力、身体健康状况7个条目得分相对较低(低于平均分2.30);患者的年龄(β=0.140,P=0.043)、病程(β=-0.169,P=0.007)、合并症(β=-0.174,P=0.007)、抑郁症状(β=-0.300,P<0.001)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β=-0.275,P<0.001)为影响因素。结论失智症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分中娱乐活动、做家务、记忆力、情绪、精力、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较低,影响失智症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来源于多方面,如年龄、病程、抑郁症状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今后可以对失智症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有效提高生命质量。(本文来源于《护理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民辉,侯天雪,李雨潇,孙小草,唐四元[2](2019)在《美国失智症老年人及照护者干预项目介绍及对中国本土化思考:以量身定制活动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项在美国率先开展的可有效减轻失智症老年人精神行为症状、照护者负担的循证干预项目——量身定制活动项目(Tailored Activity Program,TAP),并讨论其本土化存在的挑战及策略,为我国失智症老年人照护循证干预项目的发展提出可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护理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唐婵,缪礼红,李望,晏燕,魏容容[3](2019)在《某市失智症老人照护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老人失智程度、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等方面概述了成都市失智老人的现状,分析了失智老人具有数量多、照护水平低、家庭负担重、就医满足难4个特点;并剖析了养老机构和失智老人家属的问题:护理员和护士学历职称低,失智老人照护难,失智老人家属照护水平低等。提出了积极的对策与建议:从国家层面积极实施老龄化策略、进一步完善老年保障制度、构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从学校层面建立老人照护管理模式、行业标准、老年护理资源库、成立老人康养研发中心来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让失智老人愉快地安度晚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4期)
赵靓[4](2019)在《通过失智症课程包提高医学志愿者养老服务积极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自行设计的失智症课程包,提高医学志愿者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方法:根据质性研究分析,引入自行设计的失智症课程包,将养老服务作为老年护理课程校外实训项目,给予政策支持。结果:医学志愿者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招募时供不应求。结论:将失智症课程包纳入养老服务,成为老年护理课程校外实训项目,对提高医学志愿者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白璐,卜长莉[5](2019)在《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失智长者社会工作模式——以青岛J机构失智症服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智症患病人数日益增多,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了一定负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考验,开展失智长者服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探索。以青岛J机构实施的失智长者服务为例,探索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失智长者社会工作模式,通过强调积极的人性观、真诚、无条件积极接纳和同理心等服务原则、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技巧开展具体服务,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贾让成[6](2019)在《老年失智症给公共卫生带来的重大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公共卫生的视角对老年失智症的流行现况、失智症长期照护国际定位和经验以及我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面临的困境进行系统分析,并从政府层面、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和服务层面提出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经济》期刊2019年07期)
万楚瑜[7](2019)在《基于部分容积效应独立改善与深度多模态医学图像推衍前沿技术的失智症病情智能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的基于区域的部分容积效应改善方法在对失智症患者的动脉自旋标记图像改善过程中引入了像素点最近邻域内其他的像素点信息,可能会导致改善结果过度模糊,且严重缺失大脑组织结构细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像素点信息的部分容积效应改善方法,不额外引入其他像素点信息,只基于单像素点本身信息进行部分容积效应改善,避免了传统的基于区域的改善方法的缺陷。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实现由结构性磁共振成像推衍得到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图像,由于动脉自旋标记图像是一种功能性磁共振图像,所以此推衍过程是由结构性磁共振图像到功能性磁共振图像的异构推衍。利用新提出的基于单像素点的改善方法对推衍所得的动脉自旋标记图像进行部分容积效应改善。再将结构性磁共振成像与推衍所得的动脉自旋标记图像相结合,运用多种诊断工具对失智症患者病情进行智能诊断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6)
陈蔚臣[8](2019)在《长期护理机构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调查及其风险评估模型的初步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自本世纪初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并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老龄化进程促使失智症老人数量也随之增长。失智症老人由于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伴有精神行为症状,加之身体机能退化,对照顾者的依赖程度较大,是遭受虐待的高危人群。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行为的发生率为37%~55%。失智症老人长期暴露于照顾者虐待中会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并导致照顾者照顾负担加重,从而影响照护质量。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大会通过了“2016-2020年老龄化与健康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强调预防虐待问题并加强对策的重要性。因此,虐待老年人问题已成为全球密切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当前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多集中于失智症老人家庭照顾者虐待倾向的相关因素探讨,针对长期护理机构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相关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量化调查与质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了解长期护理机构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据此初步构建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风险评估模型,为早期干预和防范虐待倾向的发生提供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目的1.调查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的发生率、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2.初步构建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风险评估模型,为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共分为两部分:1.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的量化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中文版虐待老年人评估量表等问卷,于2018年7~12月便利抽取广东省内8所长期护理机构的307名照顾者,分析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的发生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构建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风险评估模型。2.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的质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于2018年11~12月目的抽样选取广州市某长期护理机构存在虐待倾向的16名失智症老人照顾者对其访谈,探讨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产生的相关因素。统计与分析1.量化资料统计分析:数据整理通过双人录入并核对,运用统计软件包SPSS 20.0分析处理。照顾者及失智症老人的一般资料和特征分布采用频数、百分率、均数±标准差描述分析,虐待倾向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非正态或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构建首先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照顾者虐待倾向的相关因素,据此建立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风险评估模型,再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及ROC曲线分析模型拟合的优劣,Fisher判别法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2.质性资料统计分析:访谈结束后24h内对录音进行文字稿转录,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方法,即仔细阅读,提炼观点,观点编码及汇总,归纳主题,与访谈对象核对,整理主题等步骤对访谈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量化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护理机构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发生率为49.80%,以女性居多(88.20%)、45~59岁(75.80%)、照顾时间≤1年(34%)、分担照顾人数≤5人(81.70%)、农村(84.30%)、小学及以下(56.20%)、疾病知识了解程度一般(40.50%)、职业满意度一般(49%)、自评照顾难度比较困难(51.00%)为主。照顾者的照顾时间长于5年(OR=2.208,95%CI 1.178~4.136)、职业满意度为不满意(OR=1.942,95%CI1.116~3.378)、自评照顾难度为困难(OR=7.332,95%CI 3.082~17.394)、失智症老人部分存在的生活自理能力(OR=3.748,95%CCI1.211~11.602)是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的危险因素,失智症老人无精神行为症状(OR=0.200,95%CI 0.111~0.362)、照顾者宜人性(OR=0.862,95%CI 0.801~0.928)、开放性(OR=0.941,95%CI 0.889~0.997)的人格特征是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的保护因素。模型构建结果显示,自评照顾难度困难(OR=8.668,95%CI3.494~21.509)、失智症老人存在精神行为症状(OR=4.412,95%CI2.455~7.932)、照顾者宜人性(OR=0.888,95%CI 0.837~0.942)及开放性(OR=0.940,95%CI0.896~0.987)的人格特征是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的相关因素,将相关因素进行变量赋值,构建的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风险评估模型为:Y=15×X1+lOxX2-8xX3-4×X4(注:Xi=自评照顾评价困难;X2=失智症老人存在精神行为症状;X3=宜人性;X4=开放性)模型评价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815~0.898),AUC结果与AUC=0.5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依据约登指数可知,该模型评分多43分为虐待倾向高危人群的最佳临界分值;Fisher判别分析显示,该模型的灵敏度81.00%,特异度为68.20%,总判对率74.60%。2.质性研究结果显示:失智症老人照顾者容易发生的虐待类型为精神或心理虐待、疏忽照顾,受访者表示虐待倾向发生时段集中于失智症老人出现精神行为症状时;失智症老人照顾者发生虐待倾向时产生的心理体验以负性情绪增加为主,伴有照顾价值感的减少及离职感的增加,通常采用以暴制暴、回避和寻求他人帮助的方式来应对;导致照顾者虐待倾向发生的7个相关因素:照顾者性格、虐待认知不清、失智症老人存在精神行为症状(个人因素),组织氛围、组织纵容(组织因素)和照护职业地位低下、虐待现象常见(社会因素)。结论1.长期护理机构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发生率为49.80%。2.长期护理机构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的相关因素包含照顾者个人因素,即照顾时间、职业满意度、自评照顾难度、人格特征、虐待认知;失智症老人因素,即精神行为症状、生活自理能力;组织因素,即组织氛围、组织纵容;社会因素,即照护者职业地位低下、虐待现象常见。3.本研究初步构建的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风险评估模型,诊断和判别效能尚佳,可考虑在本地区长期护理机构失智症老人照顾者人群中进行初步应用。但模型的验证和改进效能尚需开展多中心的前瞻队列及跟踪随访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15)
陈昕[9](2019)在《基于传统戏曲的结构式团体干预应用于失智症老年人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传统戏曲为主题的结构式团体干预对失智症(Dementia)老年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运用便利抽样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失智症老年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传统戏曲干预,并于干预前、干预6周及干预后使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神经精神问卷中文版(CNPI)、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广义估计方程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12周后,实验组MMSE(P=0.00)、CNPI(P=0.00)、QOL-AD(P=0.01)评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传统戏曲的结构式团体干预能够使失智症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得到改善,精神行为症状出现的比率降低,生活质量获得提升。(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诗梦[10](2019)在《社会工作在预防老人失智症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失智症是人类在衰老过程中都有可能面临的问题,我国目前缺少帮助老人预防失智症的相关政策、制度与专业人员。因此,社会工作者在社区中帮助老年人预防老年失智症,是当今社会对于建设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的刚性需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社会工作介入低保社区帮助老人预防失智症的方法及其有效性,以尝试形成一套成本较低、科学可行、应用范围广且可复制性强的预防模式。笔者借鉴在医疗、护理、社会工作等各个领域已有研究的相关经验,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加强老人家庭成员预防意识培养家庭预防阵地、帮助服务对象链接社会资源;开展六次小组活动,采用回忆疗法、音乐疗法、认知功能训练、兴趣培养、失智症知识课堂等形式,使服务对象改善认知功能;举行失智症健康教育社区讲座,让老年人学习失智症的病因、病情和影响因素,早日形成健康信念,改变不良行为模式。社会工作提供预防失智症系列服务后主要有以下成效:首先,他们更全面掌握失智症的病因与病况,学习了更多在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预防方法与技巧;其次,通过观察小组成员在服务中的表现,还有对MMSE量表前后分析测量数据结果等,证明了社会工作对于帮助仅仅只是记忆力和认知功能轻微下降的老年人进行失智症早期预防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本次小组活动内容可复制性强且成本较低,可以为其他需要帮助社区老人提供预防失智症服务的社工提供参考。本次研究开展的小组工作针对性较好但是容量较小,只能辐射较少成员,难以开展长期的深入预防工作。另外,研究者本身缺乏医学专业背景的支撑,只能通过MMSE量表得分进行筛查,其结果可能并不科学客观。因此政府应加快出台预防失智症的针对性文件与专项拨款,社会工作联合医院、社区、养老院等各方组织开展更大范围的预防工作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失智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一项在美国率先开展的可有效减轻失智症老年人精神行为症状、照护者负担的循证干预项目——量身定制活动项目(Tailored Activity Program,TAP),并讨论其本土化存在的挑战及策略,为我国失智症老年人照护循证干预项目的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失智症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世芳,刘维参,李孛,万巧琴.失智症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9
[2].刘民辉,侯天雪,李雨潇,孙小草,唐四元.美国失智症老年人及照护者干预项目介绍及对中国本土化思考:以量身定制活动项目为例[J].中国护理管理.2019
[3].唐婵,缪礼红,李望,晏燕,魏容容.某市失智症老人照护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9
[4].赵靓.通过失智症课程包提高医学志愿者养老服务积极性的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
[5].白璐,卜长莉.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失智长者社会工作模式——以青岛J机构失智症服务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贾让成.老年失智症给公共卫生带来的重大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9
[7].万楚瑜.基于部分容积效应独立改善与深度多模态医学图像推衍前沿技术的失智症病情智能诊断研究[D].南昌大学.2019
[8].陈蔚臣.长期护理机构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虐待倾向调查及其风险评估模型的初步构建[D].南方医科大学.2019
[9].陈昕.基于传统戏曲的结构式团体干预应用于失智症老年人效果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10].张诗梦.社会工作在预防老人失智症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