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岩石物理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汞实验,核磁共振测井,毛管压力曲线,原始含油饱和度
岩石物理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王自亮,陈木银,刘行军[1](2019)在《基于岩石物理实验与核磁共振测井计算毛管压力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层水矿化度复杂的地区,以往利用测井解释计算含油饱和度的模型,由于矿化度的选取不准,不能满足解释评价要求,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压汞实验和核磁共振测井数据计算油藏条件下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并利用J函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计算储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从而得到一种不依靠矿化度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模型。(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张平,夏晓敏,崔涵,陈园园,王文卓[2](2019)在《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致密油储集层脆性指数预测——以柴达木盆地跃灰101井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跃灰101井区下干柴沟组上段Ⅳ油组储集层为致密湖相碳酸盐岩,该类储集层脆性评价缺乏定量表征依据。通过致密油储集层脆性指数预测,探讨了致密油储集层脆性评价的关键技术。首先,在岩心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基础上,利用矿物含量计算样品脆性指数,在岩石高温高压叁轴力学实验和声波叁轴实验基础上,定量计算样品脆性指数,进一步确定动、静态杨氏模量及纵、横波转换关系;其次,通过迭前弹性参数同时反演技术,获取纵、横波阻抗及密度数据体,进而计算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数据体,利用动、静态杨氏模量关系将其转换到静态杨氏模量,完成静态脆性指数计算;最后,对目的层的脆性及岩性平面分布进行分析,明确致密油勘探重点区域,并通过后续实钻井验证方法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丁拼搏,龚飞,张峰,张秀丽,张建军[3](2019)在《页岩储层各向异性表征及甜点预测:岩石物理实验分析与各向异性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物性参数复杂,各向异性和脆性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分析页岩各向异性和脆性特征,并建立岩石物理模型,以分析页岩物性对各向异性及脆性的影响,提高页岩参数反演和预测的准确的和适用性。本文根据测井数据和天然页岩露头岩心测试结果分析,并结合人工页岩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揭示了粘土对页岩各向异性和脆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改进了页岩各向异性岩石物理建模方法,通过井资料应用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提高了反演页岩各向异性参数和脆性评价的精度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刘军,刘杰,曹均,文晓涛,徐乐意[4](2019)在《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储层与孔隙流体敏感参数特征——以珠江口盆地东部中—深层碎屑岩储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物理实验是研究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重要手段,利用实验测试不同类型、含不同孔隙流体岩石样品的岩石物理参数,可为寻找优质储层及烃类流体的敏感性参数提供实验依据。根据珠江口盆地中—深层碎屑岩储层油气勘探的需要,选取珠一坳陷的惠州凹陷、陆丰凹陷和西江主洼,珠二坳陷的白云主洼、白云东洼和番禺低隆起等地区13口井的碎屑岩储层样品,开展了岩石物理参数的实验测试研究。通过地层压力条件下不同岩性、不同物性、不同孔隙流体饱和度的测试分析,得到样品的储层物性特征和岩石物理参数特征及岩样含不同孔隙流体饱和度时的地震响应特征。测试结果表明:岩样具有高孔中渗、中孔中低渗、低孔低渗、特低孔低渗等多种储层物性特征,物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岩样纵/横波速度、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拉梅常数等岩石物理参数与孔隙度、渗透率、密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度;岩样随着含水饱和度的提高,其拉梅常数、体积模量、泊松比、纵波波阻抗、纵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随之增加,变化幅度大,表现出对含水/气、含水/油饱和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岩样的横波速度、横波波阻抗、剪切模量变化较小,表现出对含水/气、含水/油饱和度的变化敏感性较弱。ρf、λρ、λρ·μρ、σ、Zp-Zs等流体识别因子具有很强的气水识别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油水识别能力。不同流体识别因子的组合模板,具有较好的识别气、水、油的效果,且识别海相储层孔隙流体的效果明显好于陆相储层。(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郑晶,陈琼,裴烁瑾[5](2018)在《地球物理专业岩石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导学生建立岩石物理性质与地球物理场之间关系的岩石物理学已成为地球物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岩石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引入岩石物理测试系统,开展了岩石物理实验研究性教学实践,并阐述了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数据分析思路。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发挥潜能,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8年06期)
马霄一[6](2018)在《碳酸盐岩跨频带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岩石物理测量是构建储层岩石物性特征与地震响应的桥梁。但现有岩石物理测量主要集中于超声频段,与实际地震勘探所用的地震频段存在明显的频段差异,而储层岩石在不同频率下其地震响应也表现出不同特征。因此,为使岩石物理测量结果更好的用于指导地震勘探必须对储层岩石进行不同频段的地震弹性特征测量,理清不同频段速度、衰减等参数测量结果间的差异及其形成机理。地震岩石物理测量结果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缺乏对地震频率下小尺度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石所表现出的地震响应特征的系统研究;利用系统实验测试结果,依据该储层岩石特征、孔隙流体特征,建立地震勘探、声波测井和超声实验频段测量结果的关系模型,形成不同频段数据外推及融合的方法。由于缺乏系统的多频段岩石物理测量作为依据,对小尺度碳酸盐岩储集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地震响应(速度、衰减)特征与孔隙流体特征及储层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使得利用现有的地震资料进行流体预测的各种方法缺乏理论和实验指导。因此,此次依据系统实验测试结果及理论分析,揭示含流体储层岩石的地震特征,将为小尺度碳酸盐岩储集层油气储层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为了研究部分饱和流体的频散特征,我们先以砂岩为研究目标。在地震频带(2-2000hz)和超声频段(1MHz),测量了四块砂岩样品的饱和水、饱和甘油条件下的弹性模量。我们观察到,在高渗透率样品的不同水饱和度条件下和低渗透率样品不同甘油饱和度条件下,低频(2-2000Hz)范围内的速度频散是非常很小。然而,在高渗透率样品的不同甘油饱和度条件下和低渗透率样品不同水饱和度条件下,相同的频率范围(2-2000Hz),速度频散却非常明显。观测表明,流体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孔隙内流体的运动和孔隙之间的压力。岩石内孔隙流体的流动性定义为岩石渗透率与流体粘度的比值。高流动性使得孔隙之间或非均匀区间的孔隙压力达到平衡,导致岩石处于一个低频控制状态,而满足Gassmann方程条件。相反,即使在地震频率范围,低流动性也会产生孔隙之间的压力梯度,而引起频散。随着流动性的降低,速度频散曲线显示出了一个向低频区间系统性迁移的趋势。同时,我们针对这些具有纵波速度频散背景下的砂岩样品,探讨了Gassmann理论的应用。预测纵波速度的两个边界公式,分别是Gassmann-Wood和Gassmann-Hill理论。观察表明,波致流机制影响着纵波速度在Gassmann-Wood和Gassmann-Hill理论边界之间的转变,同时我们也研究了不同频率下的岩石-流体机制。我们以饱和流体的碳酸盐岩作为研究目标,重点考察不同流体对于频散的影响。为了深刻理解频散现象,我们将碳酸盐岩与砂岩做了相同流体下的频散对比。我们发现砂岩在水或者甘油饱和条件下,速度均会出现频散,水饱和时频散幅度更大;碳酸盐岩在水或者甘油饱和条件下,没有明显的频散现象。同时,计算了地震频率和超声频率下的流体因子敏感系数,发现泊松阻抗对这些岩石的流体的识别最为敏感。最后,我们将有裂缝的碳酸盐岩作为研究对象,并考虑微观尺度的裂缝对岩石等效弹性性质的影响。由于传统的喷射流理论的特征频段主要集中在测井频段,且决定其特征频率的裂缝纵横比一般是一个定值,利用岩石物理实验数据提取出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并基于孔隙结构特征可进一步扩展和完善现有的喷射流模型。扩展的喷射流模型反映了岩石弹性性质关于流体性质、孔隙结构、有效压力以及频率的定量关系。我们发现基于扩展的喷射流模型的速度频散曲线与实验测量的数据拟合的比较好,也反应出喷射流作用在地震频段仍可对弹性波速度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殷晗钧[7](2018)在《储层岩石宽频带岩石物理实验及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勘探使用的储层预测和流体检测方法,其根本出发点源自对目的层岩性、物性、流体等信息的了解。为加深对含油气系统的认识,满足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联合储层性质和地震属性的岩石物理分析方法成为油气勘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野外地震数据和测井资料表明,含流体岩石存在频散和衰减现象,即岩石的弹性参数出现频率依赖性。然而,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岩石物理经验关系和理论模型,大多根据实验室内高频超声测量数据建立,缺乏实验室内中频(测井频段)和低频(地震频段)实验数据的验证。考虑到不同频段下频散和衰减机理存在的差异,直接应用基于高频超声数据构建的关系模型解释地震和测井数据可能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实验室内直接获取含流体岩石的中频和低频弹性参数。为填补实验室内该频段数据的缺失,本文搭建了包含高频超声透射法、中频差分共振声谱法和低频受迫振动法的宽频带实验测试体系,以研究频率、压力和流体属性对岩心弹性参数的影响。差分共振声谱系统利用岩心引入系统后共振频率发生的偏移,实现对样品压缩系数在中频段(kHz)的估计。基于格林函数法,推导了阻抗边界条件下的扰动方程,并以此建立了估计目标样品参数的多点参数估计方法。新构建的耦合声场、固体力学和静电场的多物理场数值模型,完整呈现了差分共振声谱系统的测量过程。基于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对差分共振声谱系统进行了优化。实验测量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实验精度更高,测量频带更宽,能够稳定工作在[500–2500]Hz。跨频带弹性参数测量系统适用于在地下原位条件下研究含流体岩石弹性参数的频散和衰减特征。系统将高频超声透射法和低频受迫振动法相结合,有效工作频率为[2–200,10~6]Hz。新设计并采用的低频特性稳定的压电陶瓷激振器和新的样品制备过程,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致密砂岩的实验研究表明,非排水/非弛豫过渡的喷射流机制会出现在地震频段。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对比分析表明,水饱和或甘油饱和岩心弹性参数的频散和衰减现象,主要是由于压缩系数不同的孔隙间的流体流动造成。压力增加和流体黏度升高会引起喷射流特征频率向低频移动,致使含低流动性流体的致密砂岩在地震频段出现频散和衰减现象。将渗流机制和喷射流机制相结合,联合排水/非排水模型和非排水/非弛豫模型,新构建了宽频带岩石物理模型。模型中的孔隙结构参数完全提取自实验数据,避免了引入额外拟合参数。将符合岩心孔隙结构分布的裂隙纵横比分布替代特征裂隙纵横比,使得宽频带模型更加接近真实岩心。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弹性模量随频率变化呈现两个“阶梯”状过渡,出现排水/非排水过渡和非排水/非弛豫过渡,且与实验测量数据相匹配。(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刘子淳,张峰,李向阳,陈双全,彭蓉[8](2018)在《中国南方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弹性各向异性岩石物理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由于其独特的组分和微观结构,通常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特征,这对地震和声波测井响应具有显着的影响。四川盆地东部及南部的富有机质海相页岩是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该地区页岩的岩石物理性质、各向异性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与Bakken、Bazhenov等盆地的页岩具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有机质的赋存对各向异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针对下志留统的五峰组和上奥陶统的龙马溪组页岩开展了岩石物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页岩普遍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但是变化范围较大(0.1-0.5)。页岩的各向异性与粘土含量的相关性较好,而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较差。该地区页岩有机质以Ⅱ型有机质为主,表现过成熟特征,因此在岩石中主要呈现离散非定向性的斑块状分布。有机质的这种分布特征降低了有机质与各向异性强度的相关性,也反映出有机质成熟度是页岩各向异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研究发现该地区富有机质页岩通常具有较高的石英含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页岩的各向异性强度。(本文来源于《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期刊2018-04-24)
方朝强,李新,王建功,蔡长波,蔡成定[9](2018)在《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煤层气储层岩石物理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煤层气储层的岩石物理特征和储层参数计算模型是实现煤层气储层高效评价的关键。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线切割法加工技术获得实验室用煤储层柱塞岩心,对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煤层气储层物性、声学等参数进行系统性实验研究。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煤层气储层总体孔隙度与渗透率均达到了I类储层评价标准,但强非均质性导致煤储层渗透率变化范围较大,部分区域具有低、特低渗透率的特征,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多样,以微孔和小孔为主;煤层气储层纵横波速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波速与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纵横波速度之间关系可以研究岩性变化和预测含气性。(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闾晨,印兴耀,张亚龙,张佳佳[10](2017)在《含稠油砂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实验及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稠油是一种重要的油气资源,由于稠油通常具有较强的粘滞性,不符合Gassmann方程的假设条件,因此Gassmann方程不适用于含稠油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本文针对某研究区含稠油砂岩储层首先进行物性参数和弹性参数实验测量,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含稠油砂岩储层的地震岩石物理模型。2.岩石物理实验测量首先对收集到的岩石样品(包括含稠油和不含稠油岩石样品,岩石分为固结岩石、欠固结岩石以(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四)——专题64:油气成藏机理、专题65: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7-10-15)
岩石物理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跃灰101井区下干柴沟组上段Ⅳ油组储集层为致密湖相碳酸盐岩,该类储集层脆性评价缺乏定量表征依据。通过致密油储集层脆性指数预测,探讨了致密油储集层脆性评价的关键技术。首先,在岩心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基础上,利用矿物含量计算样品脆性指数,在岩石高温高压叁轴力学实验和声波叁轴实验基础上,定量计算样品脆性指数,进一步确定动、静态杨氏模量及纵、横波转换关系;其次,通过迭前弹性参数同时反演技术,获取纵、横波阻抗及密度数据体,进而计算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数据体,利用动、静态杨氏模量关系将其转换到静态杨氏模量,完成静态脆性指数计算;最后,对目的层的脆性及岩性平面分布进行分析,明确致密油勘探重点区域,并通过后续实钻井验证方法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石物理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王自亮,陈木银,刘行军.基于岩石物理实验与核磁共振测井计算毛管压力的方法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19
[2].张平,夏晓敏,崔涵,陈园园,王文卓.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致密油储集层脆性指数预测——以柴达木盆地跃灰101井区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19
[3].丁拼搏,龚飞,张峰,张秀丽,张建军.页岩储层各向异性表征及甜点预测:岩石物理实验分析与各向异性建模[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4].刘军,刘杰,曹均,文晓涛,徐乐意.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储层与孔隙流体敏感参数特征——以珠江口盆地东部中—深层碎屑岩储层为例[J].石油学报.2019
[5].郑晶,陈琼,裴烁瑾.地球物理专业岩石物理实验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6].马霄一.碳酸盐岩跨频带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7].殷晗钧.储层岩石宽频带岩石物理实验及建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8].刘子淳,张峰,李向阳,陈双全,彭蓉.中国南方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弹性各向异性岩石物理实验研究[C].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2018
[9].方朝强,李新,王建功,蔡长波,蔡成定.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煤层气储层岩石物理实验[J].测井技术.2018
[10].闾晨,印兴耀,张亚龙,张佳佳.含稠油砂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实验及建模[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四)——专题64:油气成藏机理、专题65: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