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琴派论文-陈逸墨,秋鸿

广陵琴派论文-陈逸墨,秋鸿

导读:本文包含了广陵琴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陵琴派,古琴音乐,君子比德

广陵琴派论文文献综述

陈逸墨,秋鸿[1](2019)在《广陵琴派大师刘少椿:君子比德 金相玉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这个迟到的画家,没按约定时间来,见过礼后也没有恭敬地原地待命,还悠闲地转到其他房间内,甚至甩掉衣服,旁若无人地作起画来,怎么最后还被称赞是"真画者"呢?宋画史的这种"解衣般礴"的作画状态以及"草圣"张(本文来源于《阅读》期刊2019年40期)

陈钰[2](2019)在《高中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广陵琴派》的开发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当今社会课程改革的一种流行趋势,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多次提出学校应将学生兴趣与当地文化发展需要相结合,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以此来增强课程的适应性。而艺术课程是国家对学生实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增强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用艺术的方式陶冶情操,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目前,很多学校在本土艺术文化相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广陵琴派引入高中课堂,旨在通过《广陵琴派》这门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的教授,激发学生对广陵琴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达到增强Y地区高中生本土艺术文化认同感的目的。同时,笔者希望通过《广陵琴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探索出更优质高效的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教学模式,为国内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并借此机会提高自身的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本研究主要围绕高中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广陵琴派》的开发实践进行探索。首先,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并以此作为本研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依据。其次按照课程可行性分析、课程需求分析、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及评价的流程进行《广陵琴派》校本课程开发。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分析了《广陵琴派》的课程可行性和学生课程学习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目标确定了《广陵琴派》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根据艺术课程标准来指导《广陵琴派》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在课程实施和评价阶段给出一些实用性的建议。最后笔者按照自愿原则将Y地区F中学46位高一学生作为授课对象,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广陵琴派》校本课程教学实践,并通过教学反馈和学生课程评价对《广陵琴派》校本课程开发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表明,本研究所设计开发的《广陵琴派》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广陵琴派积极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本研究也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为其它本土艺术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01)

[3](2016)在《广陵派琴学丛书新书发布会于扬州“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广陵派琴学丛书新书发布会于扬州"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举行。发布会上与广大琴学爱好者见面的丛书是《广陵遗谱——刘少椿琴谱墨迹补遗》《琴绪——广陵派五大琴谱序跋文注译》和《广陵琴派经典曲谱汇编》。新书发布会由学者陈逸墨先生主持,出席发布会的嘉宾有孙绍陶先生之子广陵琴社第二任社长孙金绶,刘少椿之子扬州名中医刘延龄,广陵琴社顾问琴学专家戈弘,中国书店出版社社长于华刚,古琴艺术家、钧天坊创始人王鹏,广陵琴派传人古琴鉴藏家陶艺,广陵书社社长曾学(本文来源于《乐器》期刊2016年11期)

沈行[4](2016)在《虞山琴派的产生及其与广陵琴派的风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通过对虞山琴派风格形成的了解,总结该琴派兴盛的原因。其次,力求客观地将虞山琴派与广陵琴派两大琴派进行风格比较,以期对虞山琴派的风格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王争琪[5](2016)在《展示·传承·交流——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叁个中心”策展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扬州市最早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主题展馆,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于2007年11月2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七年多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计接待游客计50多万人次,举办古琴雅集活动80余场。一、建馆背景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昆曲之后中国第二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于扬州地区的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流派中影响力较大的派别。扬州市相关部门建议在扬州建广陵派古琴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广陵琴派于民国初(本文来源于《文物天地》期刊2016年02期)

李小戈[6](2014)在《广陵琴派琴乐特征的禅宗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陵琴派是清代以来我国琴派的大宗,对我国当代琴乐发展影响深远。广陵琴派的琴乐特征鲜明,其最显着的应该是善用跌宕,节奏节拍较为自由,不够规整。清初广陵琴派形成和发展时期,其琴乐特征正是受到其琴人禅宗理念的影响,而逐渐形成了音乐节奏节拍较为自由的"跌宕"特征。(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期刊2014年03期)

杨天星[7](2013)在《广陵琴派及五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陵琴派是清代最重要的古琴流派,也是琴乐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产物。本文以广陵琴派五部琴谱为线索,对广陵琴派的发展形成、历史渊源、风格特色、美学观念等进行了梳理与探讨。并从比较音乐学、音乐美学等新视野、新角度,对广陵琴派乃至整个琴乐的风格特色作出诠释。广陵琴派的五部琴谱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广陵琴派的风格:广陵琴派的开山之作《澄鉴堂琴谱》,琴派风格已初具雏形;《《五知斋琴谱》以其考订精良,分条缕析代表了广陵琴谱的最高水准,也展现了广陵琴派高妙的审美追求;其后《自远堂琴谱》则从乐律学角度反映了广陵琴派在律学上的发展;后期的《蕉庵琴谱》、《枯木禅琴谱》又分别展现了广陵琴派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特点。本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探讨广陵琴派发展源流;二、以五部琴谱为线索,探讨广陵琴派的风格特点;叁、分析广陵派琴曲,找出其中体现的美学追求;四、从节奏、音色等角度对广陵琴派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5-06)

李小戈[8](2011)在《清代广陵琴派琴学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初年在扬州出现的广陵琴派是我国清代最主要的古琴流派之一,对我国清代乃至现当代古琴艺术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广陵琴派不但在琴乐风格方面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可谓集古琴艺术之大成,而且在琴乐思想、琴乐技巧、辑订琴谱、琴律研究等方面也有所建树。(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陈逸墨[9](2010)在《君子比德 金相玉质——广陵琴派大师刘少椿先生的人品与琴品(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接上期)关于刘少椿生活的巨变,据《鞠俪盦诗话》记载:"淼之(仇淼之,大古玩家仇焱之兄)座上又识其同乡刘少椿者,擅弹琴,有声大江南北。善奕,尤工雕竹。其先世亦着名盐贾,所遗多市屋。迩来百物竞昂,而房租不能与生活相等(本文来源于《乐器》期刊2010年03期)

陈逸墨[10](2010)在《君子比德 金相玉质——广陵琴派大师刘少椿先生的人品与琴品(上)》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宋元君请画家作画,画家们到(本文来源于《乐器》期刊2010年02期)

广陵琴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当今社会课程改革的一种流行趋势,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多次提出学校应将学生兴趣与当地文化发展需要相结合,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以此来增强课程的适应性。而艺术课程是国家对学生实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增强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用艺术的方式陶冶情操,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目前,很多学校在本土艺术文化相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广陵琴派引入高中课堂,旨在通过《广陵琴派》这门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的教授,激发学生对广陵琴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达到增强Y地区高中生本土艺术文化认同感的目的。同时,笔者希望通过《广陵琴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探索出更优质高效的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教学模式,为国内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并借此机会提高自身的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本研究主要围绕高中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广陵琴派》的开发实践进行探索。首先,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并以此作为本研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依据。其次按照课程可行性分析、课程需求分析、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及评价的流程进行《广陵琴派》校本课程开发。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分析了《广陵琴派》的课程可行性和学生课程学习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目标确定了《广陵琴派》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根据艺术课程标准来指导《广陵琴派》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在课程实施和评价阶段给出一些实用性的建议。最后笔者按照自愿原则将Y地区F中学46位高一学生作为授课对象,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广陵琴派》校本课程教学实践,并通过教学反馈和学生课程评价对《广陵琴派》校本课程开发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表明,本研究所设计开发的《广陵琴派》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广陵琴派积极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本研究也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为其它本土艺术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陵琴派论文参考文献

[1].陈逸墨,秋鸿.广陵琴派大师刘少椿:君子比德金相玉质[J].阅读.2019

[2].陈钰.高中艺术欣赏类校本课程《广陵琴派》的开发实践[D].扬州大学.2019

[3]..广陵派琴学丛书新书发布会于扬州“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举行[J].乐器.2016

[4].沈行.虞山琴派的产生及其与广陵琴派的风格比较[J].艺术科技.2016

[5].王争琪.展示·传承·交流——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叁个中心”策展思路[J].文物天地.2016

[6].李小戈.广陵琴派琴乐特征的禅宗美学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4

[7].杨天星.广陵琴派及五谱研究[D].浙江大学.2013

[8].李小戈.清代广陵琴派琴学述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

[9].陈逸墨.君子比德金相玉质——广陵琴派大师刘少椿先生的人品与琴品(下)[J].乐器.2010

[10].陈逸墨.君子比德金相玉质——广陵琴派大师刘少椿先生的人品与琴品(上)[J].乐器.2010

标签:;  ;  ;  

广陵琴派论文-陈逸墨,秋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