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气液混合放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气液混合,活性炭,再生
气液混合放电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娟,依成武,刘永杰,郭贺,储金宇[1](2015)在《气液混合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再生活性炭系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丰富活性炭再生方法,并拓宽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范围,研究建立了气液混合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将其用于吸附酸性橙II(AO7)饱和活性炭的再生。通过实验,考察了气液混合方式、脉冲电压、脉冲频率和电极间距等关键参数对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而对该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气液分离式的气液混合方式较利于该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中活性炭的优化;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脉冲电压,可以提高其中活性炭的再生效果;高的脉冲频率下活性炭再生效果好;气液混合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中适宜于活性炭再生的电极间距为20mm。(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顾雨辰,张光生,郝小龙,谢静[2](2013)在《高压脉冲气液混合放电等离子体对铜绿微囊藻的灭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并优化了高压脉冲气液混合放电等离子体体系的工艺参数,对其灭藻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脉冲放电时间30min,脉冲峰值电压30kV,脉冲频率80 Hz,放电电极间距1 cm,采用空气源,载气流量3 L/min,初始电导率1 000μs/cm。应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进行实验,分析藻细胞的生理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经脉冲放电处理,藻液中叶绿素a含量明显降低,相对电导率、藻细胞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MDA(丙二醛)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说明高压脉冲气液混合放电对铜绿微囊藻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使藻细胞经过胁迫反应后生理结构破坏而达到灭活藻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上海环境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顾雨辰[3](2013)在《高压脉冲气液混合等离子体放电对铜绿微囊藻的灭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工业的持续发展,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随之带来的蓝藻水华暴发现象日益威胁着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如何有效的控制蓝藻水华已成为目前的全球性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介绍运用高压脉冲气液混合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蓝藻暴发中优势藻种铜绿微囊藻的灭活的研究。全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首先,通过确定对脉冲放电参数的考察确定最优的脉冲放电条件。包括脉冲放电时间,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藻液初始电导率、放电电极间距、曝气流量和不同气源等。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放电时间30min,峰值电压30kV,脉冲频率80Hz,放电电极间距1cm,空气源,曝气量3L/min,初始电导率1000μs/cm。其次,在对脉冲放电前后铜绿微囊藻细胞进行微观观察,从生物学角度阐述脉冲对铜绿微囊藻灭活的作用。藻生理活性方面,对叶绿素a含量、相对电导率、藻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指标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放电后培养期间,叶绿素a含量明显降低,藻相对电导率呈先升高后减小的变化,藻细胞SOD活性会发生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MDA含量则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这些说明高压脉冲气液混合放电对铜绿微囊藻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藻细胞先发生应激反应,之后细胞结构破坏逐步加深,最终死亡。此外,对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及臭氧对铜绿微囊藻灭活的单因素影响进行了讨论。总结以上内容后,初步解释了脉冲放电的机理。最后,在原有体系中投加掺铁型TiO_2,投加TiO_2的体系中能取得更好的灭藻效果。进一步确定TiO_2最佳制备和投加条件,确定最优的液电光催化体系工艺参数为:制备TiO_2煅烧温度600℃,掺铁比0.05%(原子比)及TiO_2投加量0.075g/L。试拟合出液电光体系不同条件对铜绿微囊藻的灭活曲线,建立该体系下对铜绿微囊藻的灭活生物抑制模型。最后,比较了液电体系与液电光催化体系中藻生理指标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3-03-01)
朱丽楠,郜冶,贺征,王永军[4](2011)在《放电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放电水处理技术中气液两相流的混合状况,对放电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混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最佳气液两相混合条件.通过建立混合模型,在水流速度一定的条件下,在不同的气体流速和不同的出气孔个数的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YZ中心截面速度分布图,YZ中心截面水体积分数分布图,XY中心截面速度矢量分布图和XY中心截面水体积分数分布图.从总体上看,由于水流量相同,气流总流量和气孔数目决定着气流入口速度.在孔数较少的情况下,气流总流量较小时,掺混较为均匀;随着孔数的增加,气流量也需相应增加才能达到最佳的掺混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王慧娟,储金宇,肖思思,吴春笃[5](2011)在《气液混合脉冲放电体系中偶氮染料的脱色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探究水包气式气液混合脉冲放电体系中各参数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多针-板电极形式的气液混合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以典型的偶氮染料——酸性橙Ⅱ(AO7)为目标物,考察该体系中影响染料脱色效果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气液混合脉冲放电体系中与脉冲电源输入功率有关的因素(脉冲电压峰值和脉冲频率)对AO7脱色效果影响明显。随着脉冲电压峰值和脉冲频率的增加,AO7溶液的脱色效率和相应的准一级降解动力学常数增加。在较高的脉冲电压峰值(30 kV)和脉冲频率(75 Hz)条件下,10 mg/L AO7溶液的脱色效率和准一级降解动力学常数分别达到了92.7%和3.50×10-2/min。同时,研究证明酸性溶液条件较利于染料脱色。(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张哲玮[6](2011)在《气液混合放电降解偶氮染料废水装置及脱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染料行业的快速发展,染料在其种类与数量上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突显,已逐渐成为我国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作为工业染料中所占比例最多的偶氮染料,具有颜色较深、成分复杂多变、处理困难等特点,使得目前较为传统的如吸附法、絮凝法、生物法等水处理技术往往很难完全有效对其进行降解。而一种新型的集声、光、电、物理化学等各种氧化技术于一身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因其与有机污染物反应时没有选择性、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反应迅速,正在慢慢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密切关注。本文自行设计并研制了气液串联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反应器,以具有典型偶氮结构染料的甲基橙作为目标对象,对反应器结构及各种工艺参数、反应器性能以及降解脱色过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设计加工了气液串联放电反应器,通过比较分析反应器不同结构参数下甲基橙脱色速率常数k及能量利用效率G50%值的变化,优化确定了最佳实验操作条件:放电阳极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形式为五针,针间距17mm,针长为2mm;针电极与地电极间距10mm,通气流量0.18m3/h;地电极为孔径20目(1.0mm)的圆盘状不锈钢网,并在放电阳极上端设置五层间距为15mm的不锈钢阻挡网。(2)提升高压脉冲电源的外加电压和脉冲频率可以明显地提高甲基橙脱色速率,但考虑到高压脉冲电源的实际承受能力,综合确定脉冲电压为42kV,脉冲频率为120Hz。k值随着溶液初始浓度、初始电导率和自由基抑制剂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对甲基橙脱色速率起阻碍作用,k值随溶液初始pH的增大而增大,说明碱性条件下有利于甲基橙脱色。(3)通过五次重复性实验,实验误差<2.1%,表明本反应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与其它文献相比,本放电体系降解甲基橙的能量效率G50%为0.61×10-9mol/J,有一定的优越性;初始浓度为60mg/L的甲基橙放电15min降解率为97%,CODcr,去除率30min为41%,表明降解过程中甲基橙发生脱色的反应迅速,但短时间内无法将其完全矿化降解。(4)根据对甲基橙降解过程中溶液中pH值与电导率的变化、溶液中NO2-/NO3-离子浓度的变化和UV-Vis全波长扫描光谱图的分析推断,甲基橙可能的降解途径为首先是整个甲基橙分子的破裂,其次含有苯环结构的基团发生开环断裂反应,生成一些类似于甲酸、乙酸的小分子有机酸,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最终生成SO42-NO3-等无机离子和CO2H2O。(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谷一杉[7](2011)在《气液混合高压脉冲放电反应器特性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运事业的蓬勃发展,船舶压载水在世界范围内移动的量逐年增加,由船舶压载水所带来的生物入侵及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有效治理船舶压载水的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难题之一。高压脉冲放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这种技术是集高能电子辐射、光化学氧化、化学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于一体,整个系统不需要另外添加氧化剂,并且整个反应体系不需附加高温、高压或外加光源等技术手段,因此这种技术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气液混合多针对板高压脉冲放电反应器,对其放电过程中输入能量、放电产物以及发射光谱等特性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利用这种气液混合高压脉冲放电反应器处理压载水中典型的浮游动物——卤虫,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放电参数(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处理时间)对卤虫的杀灭效果的影响。通过显微镜对放电前后的卤虫进行观察比较,初步探讨了气液混合高压脉冲放电对生物的灭活机理。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脉冲电压的升高、针电极到液面的距离的下降、溶液的电导率的减小输入能量均不断增大,放电效果越来越好。随着脉冲电压的升高、脉冲频率的增大、放电处理的时间的延长、处理溶液的初始电导率的增大、处理溶液的pH值的增大放电处理后的产物H202和03浓度也增加。当通入不同气体后H202和03浓度大小顺序为氧气>空气>氩气>氮气。各种活性基团在氧气为通入气体的条件下多于空气条件下。随着峰值电压的升高、脉冲频率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卤虫的存活量均降低,处理效果变好。在对处理前后的卤虫进行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卤虫的结构发生变化,进一步证明了放电过程可以破坏生物细胞,造成了生物个体的死亡。(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1-06-01)
内爱[8](2011)在《气液混合放电特性的研究及灭藻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压载水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是全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它对生态和经济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许多压载水微生物灭活的解决方案。然而,现有的处理方法还有很多弊端,有些不安全,有些成本太高,因此更有效的处理方法仍然在研究。最近,液相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处理效率高,空间占用量小。本研究是气液混合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压载水处理进行可行性技术探索,考察液相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藻类的杀灭效果。本实验利用多针对板反应器气液混合放电对四种藻(金藻,新月菱形藻,扁藻,小球藻)的杀灭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分四个方面的内容:(1)多针对板反应器气液混合放电特性的研究;(2)通过发射光谱对放电产生的自由基特性进行了研究;(3)过氧化氢和臭氧的形成机制的研究;(4)放电参数对藻类灭活效果的影响。首先,通过改变放电参数对反应器的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如改变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水面到针尖的距离(ds),电导率。此外,实验过程中气相采用四种不同的气体作为放电介质。结果表明,脉冲峰值电压增高,脉冲频率增大,针尖与水面的距离(ds)减小,注入反应器中的能量增大。因为脉冲峰值电压和频率越高,针尖与水面的距离越小,电场强度就会增大,随之产生更大的电离能和更多的活性自由基(如OH,·H,·O,·HO2, O3),也会增加反应器中溶液的导电性。这种反应器具备如下几个特点:(1)电晕放电和火花放电可相互转换,在特定条件下同时发生,(2)无论电导率低还是高,这种反应器都能放电。第二,为了研究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种类和它们的化学反应机理,通过光电多通道光谱分析仪对其发射光谱进行了测定,检测脉冲峰值电压的变化对自由基形成的影响,不同气体对自由基产生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发射光谱测定结果显示,气相为氧气时·OH, Hα和氧自由基发射强度比气相为其它气体时高。这是因为气相中注入氧气时更多的氧分子被电离成氧原子,形成的氧原子又很容易与水分子结合形成OH自由基,进一步与OH自由基反应形成氢原子。脉冲峰值电压升高,放电能量,放电电流都增大,形成了更多的等离子体通道,OH自由基和原子氧的发射强度增加。第叁,过氧化氢和臭氧是脉冲放电产生的主要的长寿命活性物质,因此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液相中的臭氧浓度用碘量法测定,气相中的臭氧浓度用臭氧气体分析仪测定。比色法测过氧化氢的浓度。反应器气相分别使用氧气、空气、氩气、氮气4种气体。测定改变脉冲峰值电压、处理时间、溶液电导率和溶液pH,对过氧化氢和臭氧形成的影响。当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和处理时间增加,过氧化氢和臭氧的浓度随之增加。脉冲频率增加,单位时间内放电次数增加,产生了更多的高能电子、羟基自由基、活性氧和其它强氧化性物质。放电处理时间增加,长时间内持续的产生更多的过氧化氢和臭氧导致过氧化氢和臭氧的浓度增加。pH高的溶液过氧化氢和臭氧的浓度比pH低的溶液浓度高。这是因为pH低的溶液还有大量的H+,与海水中的C1-和大量的H202发生反应,生成HOCl和H20,导致形成的过氧化氢大量减少。对于臭氧形成,当pH增加的时候,臭氧形成率急剧增加。这或许是因为当pH增加的时候,OH自由基形成显着增加。过氧化氢和臭氧在四种气体中放电产生的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氧气>空气>氩气>氮气。气相为氧气时过氧化氢和臭氧的浓度最高,主要原因是氧气作为气相放电时,不仅仅产生大量的OH还产生大量的活性物质如臭氧(03)过氧化物(O2-)和纯态氧(1O2),这些活性物质可以在气液两相接触面形成更多的过氧化氢。第四,研究了多针对板气液混合放电反应器的放电参数对藻类的灭活效果。当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和放电处理时间增加,藻的存活率降低,杀灭率可达到100%。实验结果表明,脉冲峰值电压28 kV,脉冲频率30 Hz,放电处理时间7 min时,金藻的杀灭率可达到100%;脉冲峰值电压28 kV,脉冲频率30 Hz,放电处理时间9 min时,新月菱形藻的杀灭率达到100%;脉冲峰值电压28 kV,脉冲频率30 Hz,放电处理时间10 min时,小球藻的杀灭率达到100%;脉冲峰值电压30 kV,脉冲频率30 Hz,放电处理时间15 min时,扁藻的杀灭率可达到100%。因此可知,四种藻相比较,扁藻最难杀灭,其次是小球藻,新月菱形藻第叁,金藻最容易杀灭。不同的杀灭难度取决于不同藻类的细胞种类和细胞体积。当通入氧气、空气、氩气和氮气,峰值电压28kV,脉冲频率30Hz,放电处理时间10 min时小球藻的杀灭率分别为98.2%,93.4%,85.5%和76.8%。因此可以推断出杀灭效果氧气>空气>氩气>氮气。空气作为气相时只产生少量的O,H,03和其它活像物质,因此低于氧气作为气相时放电的杀灭率。氩气的电离能低于氮气,可以产生更多的高能电子,所以氩气作为气相时比氮气杀灭率高。此外,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很难捕获电子,因此等离子体通道中的高能电子可以与水分子碰撞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和氢原子。最后,对藻类灭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脉冲放电下的藻类失活机理。结果显示电场、紫外线辐射、OH自由基、臭氧和过氧化氢(活性物质和自由基)是导致藻类失活的主要因素。在这叁种藻失活的因素中,活性物质和自由基的数量(OH自由基,臭氧和过氧化氢)是对藻类的失活最重要的。假设通入氮气的时候,藻类的灭活主要是由于电场和紫外线辐射,由此估计由于通入氧气、空气和氩气产生的活性物种和自由基对藻类的杀灭率分别为21.8%,16.6%和8.7%.(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1-05-01)
焦念友[9](2009)在《气液混合放电可降解有机污染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生导师郑经堂教授主持开发的气液混合放电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该项发明利用高压脉冲放电产生的高活性化学粒子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同时在溶液中加入活性碳纤维和亚铁离子,使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催化与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报》期刊2009-11-23)
吕丹,孙冰,朱小梅[10](2009)在《气液混合高压脉冲放电反应器特性及脱色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脉冲放电是一种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它集合高能电子辐射、湿式氧化、光催化氧化、电化学氧化等技术于一体,系统不需外加氧化剂,反应体系也无需辅以高温、高压、外加光源等技术手段,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处理难降解有毒有害工业废水处理的新技术。染料废水的处理是当今废水处理中的难题之一,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偶氮染料甲基橙(MO)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针-板电极形式的气液(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期刊2009-05-10)
气液混合放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考察并优化了高压脉冲气液混合放电等离子体体系的工艺参数,对其灭藻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脉冲放电时间30min,脉冲峰值电压30kV,脉冲频率80 Hz,放电电极间距1 cm,采用空气源,载气流量3 L/min,初始电导率1 000μs/cm。应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进行实验,分析藻细胞的生理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经脉冲放电处理,藻液中叶绿素a含量明显降低,相对电导率、藻细胞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MDA(丙二醛)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说明高压脉冲气液混合放电对铜绿微囊藻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使藻细胞经过胁迫反应后生理结构破坏而达到灭活藻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液混合放电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慧娟,依成武,刘永杰,郭贺,储金宇.气液混合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再生活性炭系统优化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5
[2].顾雨辰,张光生,郝小龙,谢静.高压脉冲气液混合放电等离子体对铜绿微囊藻的灭活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13
[3].顾雨辰.高压脉冲气液混合等离子体放电对铜绿微囊藻的灭活研究[D].江南大学.2013
[4].朱丽楠,郜冶,贺征,王永军.放电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
[5].王慧娟,储金宇,肖思思,吴春笃.气液混合脉冲放电体系中偶氮染料的脱色效果[J].环境工程学报.2011
[6].张哲玮.气液混合放电降解偶氮染料废水装置及脱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
[7].谷一杉.气液混合高压脉冲放电反应器特性及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8].内爱.气液混合放电特性的研究及灭藻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1
[9].焦念友.气液混合放电可降解有机污染物[N].中国化工报.2009
[10].吕丹,孙冰,朱小梅.气液混合高压脉冲放电反应器特性及脱色效果的研究[C].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