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硅纳米颗粒论文-牛高丽,赵华

纯硅纳米颗粒论文-牛高丽,赵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纯硅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吲哚菁绿,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药物递送,宫颈癌

纯硅纳米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牛高丽,赵华[1](2019)在《载吲哚菁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载吲哚菁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ICG@MSNs)并探讨其对宫颈癌He La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模板法合成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并物理包载光热剂吲哚菁绿(ICG),制备具有光热效应的ICG@MSNs,并将其应用到He La细胞的体外研究中。结果:ICG@MSNs的粒径约200 nm,粒径均一,为形态规则的球形。ICG@MSNs与单纯的ICG具有类似的光热效应。细胞内吞实验显示,ICG包载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后更易被肿瘤细胞内吞,进而发挥光热作用杀死宫颈癌He La细胞;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在808 nm激光照射下ICG@MSNs对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增加,可以显着杀死宫颈癌He La细胞。结论:ICG@MSNs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同时具有良好的产热性能,肿瘤光热治疗效果明显,应用于宫颈癌治疗的前景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段淏,赵玉武[2](2019)在《加载促生长激素神经肽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药物载体对高糖环境下神经元细胞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加载促生长激素神经肽(GAL)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药物载体,探讨其对高糖环境下神经元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首先制备由聚乙二醇(PEG)修饰的MSNs(MSNs/PEG),进行生物相容性检测,并测定其中GAL的加载量。随后加载GAL制备MSNs/GAL/PEG药物载体,测定MSNs/PEG对GAL的缓释性能,分析MSNs/GAL/PEG对高糖环境下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MSNs/PEG纳米药物载体,用200、100、50、25、12.5、6.25、3.125和0μg/mL的MSNs/PEG处理DRG神经元细胞,24 h后的细胞活性分别为99.60%±3.29%、98.95%±1.17%、96.99%±0.68%、105.80%±0.39%、103.20%±1.57%、100.92%±2.08%、102.49%±8.85%、107.72%±6.34%,48 h后的细胞活性分别为94.48%±0.84%、95.45%±1.29%、94.32%±1.22%、94.32%±1.41%、94.00%±1.94%、95.13%±1.84%、94.00%±2.23%、99.03%±2.02%,表明该药物载体在0~20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神经元细胞均无毒性。每毫克MSNs/GAL/PEG中GAL的加载量为3.26μg。在pH值7.4、37℃的条件下,1、2、4、6、8、10、12、24、36、48、72 h后,MSNs/GAL/PEG半透膜外部GAL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58±1.46)、(10.77±1.11)、(54.80±2.32)、(61.70±2.58)、(63.67±2.52)、(66.61±1.37)、(66.82±2.00)、(67.55±2.02)、(69.80±1.76)、(69.64±3.73)、(71.57±3.70) ng/mL。正常葡萄糖浓度(25 mmol/L,对照组)培养12、24、48、36、60和72 h后的神经基底细胞培养基中DRG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数分别为(62.69±5.97)×10~4、(68.56±3.34)×10~4、(87.91±6.80)×10~4、(141.25±16.34)×10~4、(183.78±12.02)×10~4、(265.45±7.19)×10~4,高葡萄糖浓度(45 mmol/L)培养后分别为(55.71±1.23)×10~4、(52.77±8.39)×10~4、(58.61±12.21)×10~4、(66.59±7.41)×10~4、(77.59±4.02)×10~4、(114.37±13.27)×10~4,高糖+MSNs/PEG培养后分别为(58.05±13.96)×10~4、(55.81±4.67)×10~4、(63.61±11.46)×10~4、(68.6±4.84)×10~4、(77.00±7.02)×10~4、(115.86±8.76)×10~4,高糖+MSNs/GAL/PEG培养后分别为(60.82±2.87)×10~4、(63.16±0.72)×10~4、(84.69±16.35)×10~4、(127.59±12.12)×10~4、(164.29±8.21)×10~4、(241.93±20.88)×10~4。高糖+MSNs/GAL/PEG组培养36、48、60、72 h后的DRG神经元细胞数均显着多于高糖组和高糖+MSNs/PEG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但与对照组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MSNs/PEG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高载药量和较好的缓释性能。MSNs/GAL/PEG可以明显加快高糖环境下DRG神经元细胞的增殖,缓解高糖对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祝宝雅[3](2019)在《硅纳米颗粒的设计制备及检测重金属和显现潜指纹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硅纳米颗粒(Si NPs)是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无毒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易化学修饰等优点,吸引了各个领域的关注。本论文采用叶酸、尿酸、番红花红T作为还原剂,以3-氨丙基叁甲氧基硅烷为硅源,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Si NPs。获得的硅纳米颗粒作为探针开展了检测重金属离子,及潜指纹可视化的应用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以叶酸为还原剂制备的Si NPs具有蓝色的荧光,其最大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在370 nm和450 nm处。Hg~(2+)和Ag~+可选择性地、高效地淬灭Si NPs的荧光,以此建立了以Si NPs为荧光探针检测Hg~(2+)和Ag~+的检测体系。Si NPs的荧光淬灭程度与Hg~(2+)和Ag~+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2.676μM和0.457μM,应用于检测实际水样中Hg~(2+)和Ag~+时,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效果。由于Si NPs良好的光学性质,其溶液和粉末均成功地应用于潜指纹的可视化。细胞毒性和细胞成像实验表明了Si NPs对细胞的活性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细胞通透性,因此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尿酸为还原剂制备的硅纳米颗粒有良好的稳定性,呈现蓝色荧光,在345 nm的激发条件下,发射峰在425 nm处。重金属Cu~(2+)和Mn~(2+)能与Si NPs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荧光强度的显着增强,同时Si NPs溶液的黄色加深,因此可分别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光谱法检测重金属,检出限分别为0.562μM(Cu~(2+)),1.02μM(Mn~(2+))和0.64μM(Cu~(2+)),0.532μM(Mn~(2+))。实际水样中的检测同样具备良好效果。Si NPs滴在基片上形成凝胶薄膜后,同样具备蓝色荧光发射,并可用于检测Cu~(2+)和Mn~(2+),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Si NPs粉末可同样实现对潜指纹可视化显现。细胞毒性和细胞成像实验表明了Si NPs对细胞的活性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细胞渗透性,因此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番红花红T为还原剂制备的Si NPs呈现红色荧光发射,在不同溶剂水、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中分别呈现不同颜色的荧光发射,表现出一定的溶剂化显色效应。将Si NPs分别溶于以上溶剂得到具有不同颜色荧光的Si NPs-A、Si NPs-B、Si NPs-C、Si NPs-D。其中溶于水得到的Si NPs-A具有绿色荧光,在Cu~(2+)的存在情况下由绿色荧光转变为蓝色荧光,在290 nm的激发条件下激发,346 nm和500 nm处的发射峰均发生变化。基于Si NPs-A的荧光转换现象,将Si NPs-A作为探针用于Cu~(2+)的检测,表现出良好的分析传感响应。荧光强度与Cu~(2+)的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913μM,并可应用于实际水样的检测。由于Si NPs-A双发射特性,可作为潜指纹成像中不同条件下激发的双荧光可视化材料。(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杨芮萌[4](2019)在《利用表面预烯基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有机与无机杂化两性离子交换液相色谱整体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表面预烯基化的无机纳米硅胶颗粒作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MAA)与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AMA)作为有机功能单体,甲醇、环己醇和水作为叁元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在内径为150μm的石英玻璃管中原位聚合,制备出一种新型有机与无机杂化两性离子交换液相色谱整体柱(以下简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型杂化整体柱)。在不同的单体总浓度、致孔剂组成、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等条件下,制备了多根二氧化硅纳米硅胶颗粒型杂化整体柱,依据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型杂化整体柱的扫描电镜和压力—流速曲线,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聚合反应物组成:纳米硅胶颗粒(7.5 mg)+DAMA(11.5μL)+MAA(11.5μL)+环己醇(35μL)+甲醇(17.5μL)+水(17.5μL)+AIBN(0.2 mg);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60℃。然后,本研究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型杂化整体柱固定相微观孔隙结构的均匀性、机械稳定性、渗透性、抗溶胀能力和柱效等方面评价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型杂化整体柱的物理性能。研究结果发现,与传统两性离子交换整体柱相比,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型杂化整体柱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制备重现好,孔隙结构均匀,机械稳定性强、抗溶胀能力好,具有较高的柱效。最后,本研究利用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型杂化整体柱,基于离子交换机理分离了一组无机阴离子,基于亲水作用和离子交换混合机理分离了一组有机阳离子。在实验中,为实现了阴、阳离子的快速分离,对流动相组成及其pH值、竞争离子浓度、有机添加剂含量对色谱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仔细研究。(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纳敏[5](2019)在《新型荧光硅纳米颗粒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微量组分和pH值测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硅纳米颗粒(SiNPs)作为重要的零维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电学、机械性能,尤其是光稳定性,低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SiNPs已经在光电器件、生物成像、光催化剂、发光二极管(LED)、太阳能电池和传感器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过去几年中,虽然科研工作者已经发展了许多制备荧光SiNPs的方法,但大多数已报道的SiNPs在周围环境中易于氧化且不易分散在水溶剂中。因此,需采用表面改性来改善其稳定性和溶解性。而这些方法多数复杂、繁琐、合成条件苛刻且合成的SiNPs多为短波发射和单波长发射,严重限制了SiNPs特别是荧光SiNPs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因此,探索简便的合成具有水溶性、长波发射或双发射等性质的荧光SiNPs的新方法并将合成的SiNPs用于分析化学尤其是生命分析化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水溶性长波发射或双发射荧光SiNPs的设计合成及其实际应用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1)发展了新的合成水溶性荧光SiNPs的一锅法并以所制备SiNPs为探针建立测定食盐和盐渍食品中亚铁氰化钾的荧光新方法以N-(2-氨乙基)-3-氨丙基叁甲氧基硅烷(DAMO)为硅源、抗坏血酸钠(AS)为还原剂,发展了新的合成水溶性荧光SiNPs的一锅法并对所合成的SiNPs的形貌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其为荧光探针建立了用于快速、高选择性地测定食盐和盐渍食品中亚铁氰化钾的荧光新方法。在最佳检测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8.0μg/mL,检测限为30 ng/mL。该方法已被成功用于实际样品-食盐和盐渍食品中亚铁氰化钾的测定且具有良好的回收率。此外,还以该SiNPs为探针,借助于紫外灯和手机APP软件,发展了快速、便捷、可视化测定亚铁氰化钾的新方法。(2)发展了新的合成黄色荧光SiNPs的一锅法并考察了所制备的SiNPs在pH检测和细胞成像中的应用以DAMO为硅源、4-氨基苯酚为还原剂,发展了新的合成具有较长波长发射的水溶性荧光SiNPs的一锅法并对所合成的SiNPs的形貌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优异的耐盐性、温度稳定性和抗光漂白能力并对pH具有灵敏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定pH值的新方法。在最佳检测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pH 5-10,灵敏度为0.5 pH单位。该方法已被成功用于测定黄河水、自来水和二次水的pH值,与商品化pH计的测定值相比较,所测得pH的相对误差小于3%。此外,还对该SiNPs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其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与良好的生物相容能力,据此性质将其成功用于细胞内荧光成像,此结果表明该SiNPs有望用于细胞内pH值的测定。(3)发展了新的合成铕掺杂的双发射荧光硅纳米颗粒(Eu@SiNPs)的一锅法并以所制备的Eu@SiNPs为探针建立测定环境样品中致病菌-炭疽杆菌芽孢的比率荧光新方法和检测试纸首次发展了无需后修饰合成具有双发射性质的铕掺杂的水溶性荧光硅纳米颗粒(Eu@SiNPs)的一锅法并对所制备的Eu@SiNPs的形貌和性质进行表征和研究。基于该Eu@SiNPs中Eu的天线效应和SiNPs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建立了快速、便捷、灵敏、高选择性地测定环境样品中致病菌-炭疽杆菌芽孢的新方法。在最佳检测条件下,该方法对芽孢的检测限低至2.38×10~4 spore/mL。该方法已被成功用于黄河水、自来水和土壤中细菌芽孢的测定且回收率良好。此外,还基于该Eu@SiNPs的优异性能发展了一种便捷、经济且能可视化测定细菌芽孢的试纸。(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俞泓[6](2019)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介导的microRNA-24转染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聚乙烯亚胺(PEI)对二氧化硅(Silica)表面功能化修饰,形成功能化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载体(F-Silica),再通过静电吸附作用与miR-24结合形成基因载体复合物F-Silica-miR-24。在体外实验研究中评估其对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NRVM)的毒性及转染效率,并筛选出最适配置比例。进一步研究其对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及氧化应激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构建F-Silica,利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表征材料的微观结构、粒径大小及携带电荷。2)通过CCK-8/live-dead染色等评估F-Silica的生物相容性,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出基因复合载体F-Silica-miR-24最适配置比例。3)细胞摄取研究评估F-Silica-miR-24基因转染效率。4)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C组)单纯加入100?l PBS;H_2O_2组单纯加入终浓度为100?mol/L H_2O_2处理24 h;miR-24类似物(miR-24-mimics)组;miR-24类似物对照(miR-24-mimics NC)组;miR-24抑制剂(miR-24-inhibitor)组;miR-24抑制剂对照(miR-24-inhibitor NC)组在H_2O_2处理前预先加入F-Silica搭载的200 nM寡核苷酸预转染24 h。体外转染后通过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等评估其对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目的基因及促凋亡蛋白Bim的作用,TUNEL染色进一步评估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合成的Silica尺寸集中分布在40-60nm之间;当Silica与DSP-PEI按照质量比为1:1来构建基因载体F-Silica时携带+21mv左右电位。2)F-Silica浓度为0.25mg/ml时可完全荷载200nM的miR-24,作为后续实验F-Silica-miRNA组中F-Silica的终浓度;且当以荷载miRNA所需浓度2倍剂量与心肌细胞共培养1d/3d时对心肌细胞的活力均无明显影响。3)细胞摄取研究清楚地证明F-Silica-miRNA复合纳米载体可以有效地将miRNA分子递送到心肌细胞中,经计数转染效率可达80%以上。4)以100uM H_2O_2作用24h后心肌细胞存活率在50%左右,心肌细胞凋亡模型建模成功;荧光定量PCR结果示:与NC组相比,H_2O_2组、miR-24 mimics NC组、miR-24 inhibitor NC组中心肌细胞内miR-24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4 mimics组中miR-24的表达量显着提高,miR-24 inhibitor组中miR-24的表达量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与NC组相比,H_2O_2组、miR-24 inhibitor组中蛋白Bim的表达量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C组与miR-24 mimics组中蛋白Bim的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TUNEL染色结果表明通过体外过表达miR-24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心肌细胞存活;抑制miR-24的表达,则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显着提升。结论:1)选用PEI800作为二氧化硅表面修饰物,合成的Silica经DSP-PEI功能化后(W/W为1:1)生成的纳米基因载体F-Silica不仅生物相容性较好且基因转染能力更强。2)相比于H_2O_2组,miR-24 mimics组中miR-24的表达量显着提高,并可显着抑制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3)F-Silica介导的miR-24转染可以显着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心肌细胞存活。(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何通,杨晓峰,陈玉哲,佟振合,吴骊珠[7](2019)在《基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叁重态-叁重态湮灭上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氟化的四苯基卟啉铂为光敏剂,硅氧烷衍生化的9,10-二苯基蒽为发光体构筑了基于叁重态-叁重态湮灭机制的上转换体系.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研究了其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上转换性能,确定了光敏剂和发光体的最佳比例为1∶40.在此比例下,以胶束模板法构筑了尺寸均一,能在水中稳定的上转换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仪(DLS)表征了其形貌和尺寸(TEM统计平均直径为15.5nm,平均水合直径为22.5nm);当以532nm的激光作为激发光源时,实现了水中的上转换发射,上转换发光寿命为12μs,上转换量子效率为0.8%.(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任曼飞,黄国强[8](2018)在《用于高温蓄热介质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叁元碳酸盐复合熔盐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熔盐作为一种高效的蓄热介质,其蓄热能力由比热容大小决定,添加纳米颗粒可以有效提高其比热容。本研究以叁元碳酸盐(碳酸钾、碳酸锂、碳酸钠)为基盐,于超声振荡条件下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在盐溶液中,通过叁种不同结晶方法蒸发水分制得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叁元碳酸盐复合熔盐纳米流体。对比叁元碳酸盐与直接结晶法、搅拌结晶法和逐滴结晶法制备的熔盐复合纳米流体的热物性,获得了最佳结晶方法并探究了比热容提高机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测量和表征了样品的比热容、分解温度及表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逐滴结晶法是最佳的结晶方法,在450~470℃范围内,该法制备的复合熔盐纳米流体的比热容与基盐相比提高了40.59%~44.88%,分解温度高达806.90℃,是良好的高温蓄热介质。熔盐在纳米颗粒诱导下形成棒状纳米结构,比表面积和比表面能明显增大,从而使熔盐纳米流体的比热容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23期)

林梓家[9](2018)在《硅纳米颗粒表面叁维石墨烯的生长及其储锂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由于具有优越的光学、热学、电学及电化学性能,在微纳米加工、传感器和能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二维的石墨烯在应用中存在容易团聚的问题,导致其优越的性能无法充分发挥。制备叁维石墨烯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经。当前,中国把实现石墨烯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和发展石墨烯改性的储能器件作为新材料研发的重点任务。硅具有储锂容量高,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点,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储能材料之一。但是,硅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存在导电性差和体积膨胀率高的缺点。主要的解决思路是利用石墨烯改善其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叁维石墨烯的制备和结构控制,并将其应用于改善硅基负极的储锂性能。以甲烷为碳源,氢气为刻蚀气,采用热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颗粒基底生长垂直取向叁维石墨烯。主要研究了甲烷浓度、温度、硅基底平均粒径、生长时间和表面包碳处理对叁维石墨烯结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发现不同温度下,制备叁维石墨烯的合适甲烷浓度不同。温度越高,所需的甲烷浓度越低。在1050℃、1100℃、1150℃、1200℃下合适的甲烷浓度分别为20%、14.3%、11.1%、4.8%;硅基底平均粒径对叁维石墨烯的形貌没有明显影响,但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当硅基底的平均粒径为50 nm时,会生成碳化硅副产物,当硅基底的平均粒径为100 nm时,则没有碳化硅生成。通过逐步优化制备条件,得到分散性良好的叁维石墨烯/硅复合材料及叁维石墨烯/碳包覆硅复合材料。在复合材料中,垂直取向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布在硅颗粒或碳包覆硅颗粒表面,纳米片之间相互连接,构成发达的叁维导电网络结构。最适的制备条件是:温度为1050℃,甲烷浓度为20%,硅基底平均粒径为100 nm,生长时间为3 h。为了研究碳包覆层和叁维石墨烯对硅基负极储锂性能的影响,分别对叁维石墨烯/硅复合材料,碳包覆硅复合材料及叁维石墨烯/碳包覆硅复合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曲线的对比,发现叁维石墨烯/碳包覆硅复合材料的储锂性能最优。进一步对叁维石墨烯/碳包覆硅复合材料的碳含量和硅载量进行优化,得到储锂性能十分优越的负极材料,在0.1 C充放电倍率下拥有3000 mAh/g的初始充放电比容量,12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保持3000 mAh/g,240次循环后比容量约为2400 mAh/g,容量保持率为80%。(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党萌[10](2018)在《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结构调控及其生物医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不仅具有介孔材料所特有的高比表面积、大孔容、均一孔径等特点,而且其骨架中可以掺杂各种有机基团,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其功能,使其更加智能化。此外,与传统的介孔无机二氧化硅相比,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更高的体内稳定性,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调控其孔径,设计其结构,可以将其用于基因,蛋白等大分子药物的递送,在疾病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索了多种新的方法,合成了多种新型的介孔有机氧化硅基的纳米颗粒,并研究了他们的生物学性质,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建立了在双相反应系统中合成了乙烷基掺杂的大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的新方法,这种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大的放射状的孔道,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颗粒尺寸,并且表现出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大分子,如牛血清蛋白和RNA的装载能力方面表现出色。此外,我们系统地研究了温度和转速等反应条件对大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孔径的影响,讨论了在双相系统中形成大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的机理,为大孔纳米颗粒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2.建立了一种双相到单相连续转化共组装合成蛋黄-蛋壳结构的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PMO)的新方法。该方法经济实用,操作简单,既不需要模板做牺牲层,也不需要复杂的包裹过程,得到的蛋黄-蛋壳PMO的壳层厚度可以在23–53 nm之间进行调节。将化疗药物阿霉素(DOX)装载进入这种蛋黄-蛋壳结构的PMO用于杀死肿瘤细胞,表现出更好的化疗效果。3.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利用KBr辅助合成了介孔Pt纳米颗粒(MP)的新方法,然后在其表面异向生长介孔有机氧化硅,从而得到了Janus结构的介孔有机氧化硅基的纳米复合材料。该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52 nm,分散性好,尺寸均一,其异侧生长的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壳层具有可以利用的放射状的孔道,这种具有独立的多级孔结构的有机氧化硅基纳米复合材料为其在纳米医学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纯硅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加载促生长激素神经肽(GAL)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药物载体,探讨其对高糖环境下神经元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首先制备由聚乙二醇(PEG)修饰的MSNs(MSNs/PEG),进行生物相容性检测,并测定其中GAL的加载量。随后加载GAL制备MSNs/GAL/PEG药物载体,测定MSNs/PEG对GAL的缓释性能,分析MSNs/GAL/PEG对高糖环境下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MSNs/PEG纳米药物载体,用200、100、50、25、12.5、6.25、3.125和0μg/mL的MSNs/PEG处理DRG神经元细胞,24 h后的细胞活性分别为99.60%±3.29%、98.95%±1.17%、96.99%±0.68%、105.80%±0.39%、103.20%±1.57%、100.92%±2.08%、102.49%±8.85%、107.72%±6.34%,48 h后的细胞活性分别为94.48%±0.84%、95.45%±1.29%、94.32%±1.22%、94.32%±1.41%、94.00%±1.94%、95.13%±1.84%、94.00%±2.23%、99.03%±2.02%,表明该药物载体在0~20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神经元细胞均无毒性。每毫克MSNs/GAL/PEG中GAL的加载量为3.26μg。在pH值7.4、37℃的条件下,1、2、4、6、8、10、12、24、36、48、72 h后,MSNs/GAL/PEG半透膜外部GAL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58±1.46)、(10.77±1.11)、(54.80±2.32)、(61.70±2.58)、(63.67±2.52)、(66.61±1.37)、(66.82±2.00)、(67.55±2.02)、(69.80±1.76)、(69.64±3.73)、(71.57±3.70) ng/mL。正常葡萄糖浓度(25 mmol/L,对照组)培养12、24、48、36、60和72 h后的神经基底细胞培养基中DRG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数分别为(62.69±5.97)×10~4、(68.56±3.34)×10~4、(87.91±6.80)×10~4、(141.25±16.34)×10~4、(183.78±12.02)×10~4、(265.45±7.19)×10~4,高葡萄糖浓度(45 mmol/L)培养后分别为(55.71±1.23)×10~4、(52.77±8.39)×10~4、(58.61±12.21)×10~4、(66.59±7.41)×10~4、(77.59±4.02)×10~4、(114.37±13.27)×10~4,高糖+MSNs/PEG培养后分别为(58.05±13.96)×10~4、(55.81±4.67)×10~4、(63.61±11.46)×10~4、(68.6±4.84)×10~4、(77.00±7.02)×10~4、(115.86±8.76)×10~4,高糖+MSNs/GAL/PEG培养后分别为(60.82±2.87)×10~4、(63.16±0.72)×10~4、(84.69±16.35)×10~4、(127.59±12.12)×10~4、(164.29±8.21)×10~4、(241.93±20.88)×10~4。高糖+MSNs/GAL/PEG组培养36、48、60、72 h后的DRG神经元细胞数均显着多于高糖组和高糖+MSNs/PEG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但与对照组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MSNs/PEG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高载药量和较好的缓释性能。MSNs/GAL/PEG可以明显加快高糖环境下DRG神经元细胞的增殖,缓解高糖对神经元细胞的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纯硅纳米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牛高丽,赵华.载吲哚菁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

[2].段淏,赵玉武.加载促生长激素神经肽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药物载体对高糖环境下神经元细胞增殖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9

[3].祝宝雅.硅纳米颗粒的设计制备及检测重金属和显现潜指纹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杨芮萌.利用表面预烯基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有机与无机杂化两性离子交换液相色谱整体柱[D].辽宁师范大学.2019

[5].纳敏.新型荧光硅纳米颗粒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微量组分和pH值测定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9

[6].俞泓.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介导的microRNA-24转染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9

[7].何通,杨晓峰,陈玉哲,佟振合,吴骊珠.基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叁重态-叁重态湮灭上转换研究[J].化学学报.2019

[8].任曼飞,黄国强.用于高温蓄热介质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叁元碳酸盐复合熔盐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对比[J].材料导报.2018

[9].林梓家.硅纳米颗粒表面叁维石墨烯的生长及其储锂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10].党萌.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结构调控及其生物医学性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标签:;  ;  ;  ;  

纯硅纳米颗粒论文-牛高丽,赵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