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一贯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贯道,公安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
一贯道论文文献综述
郑晗[1](2019)在《“一贯道”钩沉》一文中研究指出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的、以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歪理邪说等手段蛊惑他人、发展并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大多数邪教都是以传播宗教教义、拯救人类为幌子,通常有一个自称开悟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教主,以秘密结社的组织形式控制信众,敛取钱财。因邪教运作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外近现代历史进程中,都曾产生过一系列的邪教组织,在中国近代,则以"一贯道"最为着名。"一贯道"发端于晚清,极盛于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曾沦为日(本文来源于《东方剑》期刊2019年12期)
赵洁[2](2017)在《推波助澜——一贯道与“割蛋”谣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50年春夏华北地区爆发"割蛋"谣言,一贯道是这场谣言风波的造谣源头,在传播"割蛋"谣言上起了推波助澜之力。一些道首、道徒在"割蛋"谣言中趁机兴风作浪,装妖作怪、施放硫磺毒弹,成为谣言肆虐的最大帮凶。党和政府将矛头直指一贯道,严惩造谣者,平息了这场谣言风波。(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05期)
阎志峰[3](2016)在《解放初期察冀取缔“一贯道”始末》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大部分地区解放较早,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就建立了人民政权,社会秩序比较稳定。1949年以后,残存的匪特及其他反革命分子的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破坏性极大。尤其是自朝鲜战争爆发后,各地匪特活动更加猖獗,积极扩大力量,组织反动武装,联络国民党原特务人员,操纵土匪,进行破坏活动。其活动多在城市附近,解放较晚地区和接合部工作基础薄弱地区。1950年6月14日,中共河北省委作(本文来源于《乡音》期刊2016年06期)
周经纬[4](2016)在《共和国初期一贯道谣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初期,各种谣言层出不穷,内容多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且带有反共倾向,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慌。一贯道是当时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主要群体。中共将谣言定性为"阶级敌人破坏",予以严肃处理,进而将一贯道作为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对象之一。但是,阶级斗争理论无法解释导致谣言产生与传播的复杂机制,从历史文化与社会心理的角度出发,才能得出全面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6年05期)
卢云峰,梁景文[5](2015)在《解禁与教派演化:以台湾地区的一贯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派—教会理论"是宗教社会学最重要的中层理论之一,它的诞生与发展大多基于西方犹太—基督教背景。本文尝试用中国的案例研究来修正和发展该理论。"教派—教会理论"认为,教派在成立之初往往与外部社会关系紧张,但随着群体组织规模的扩大、教派成员的社会流动与代际更替以及专业化神职人员的出现,教派会逐渐降低与主流社会的张力。也即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教派会变得越来越像教会。本文则以为,政府管制是影响教派向教会转化的一个关键因素。以一贯道为例,我们发现压制强化了该教派的分裂倾向,阻碍了群体规模的扩大和信仰的代际传递,同时也降低了教派领导层的专业化程度。1987年,一贯道在台湾地区取得合法地位以后,开始变革以求减少分裂、稳定组织和扬弃教义。这些措施使得它与外部社会之间的张力明显降低。这些变化说明政府管制在教派的变迁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这一点是以往"教派—教会理论"所忽略的。(本文来源于《宗教社会学》期刊2015年00期)
邵常岁[6](2014)在《相互利用:一贯道与当权政治势力关系探微(1937—1949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贯道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最大规模的全国性会道门组织。从七七事变爆发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侵华日军(包括日伪政府)和国民政府是一贯道主要传播区域内的当权政治势力。一贯道与上述当权政治势力在勾结、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日寇为了侵华而利用一贯道美化侵略政策、筹措军需物资、搜集情报;国民党反动势力则利用一贯道散布反共舆论、刺探中共军事情报、进攻解放区等。一贯道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利用当权势力为靠山,在这些当权势力统治集团内部及其统治区域内求得生存发展空间,壮大自己势力。(本文来源于《德州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蔡仕魁[7](2011)在《取缔一贯道运动中的控诉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地区解放后,随着一贯道违法犯罪行为的逐渐揭露,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取缔一贯道的政策。这种组织上的取缔工作主要是通过公安部门来进行的。为了争取和教育广大群众对取缔运动的了解和支持,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贯彻组织上退道和思想上退道并举的方针,辽宁各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控诉会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1年03期)
杨东晓[8](2010)在《一贯道:覆灭与逃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前后,有数十万之众道徒的一贯道,不仅是"北平第一大党",而且一直试图挑战新生的政权。新生政权掀起的取缔一贯道运动,用了3年多时间使这一中国最大的地下组织彻底瓦解。(本文来源于《看历史》期刊2010年06期)
杨流昌[9](2010)在《天道传奇》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夫子将其毕生体悟用一句“吾道一以贯之”来加以概括。然而,孔夫子的一贯之道是什么?他本人没有说出来,于是吸引着历朝历代人士去探寻、去解读。在千百年种种不同的见解与结论中,如从宗教角度看,其中最独特、最有创见性的阐释,莫过于以此为教名的中国民间宗教一贯道。一贯道曾是近现代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民间宗教之一,因一度持反共立场,在解放初期被人民政府定性为反动会道门而加以取缔,已在大陆覆灭。1945年台湾光复后,一贯道传入台湾,先前也被当作邪教不为当局所容而加以查禁,直至1987年才获得注册许可,成为当今台湾地区合法宗教之一。一贯道恢复公开活动后,脱离过往秘密宗教原型,自许以复兴中华文化、重振社会道德为号召,实现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法治环境的转变。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台湾一贯道已发展成为具有100多个组线、1万多个道场、200多万信徒,在信众人数方面仅次于道教、佛教的台湾第叁大宗教。同时,一贯道向全世界发展,目前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教,特别是在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和北美地区,已成为最具国际化的中国本土型信仰实体。本文拟以宗教社会学、文化学为理论基础,以田野调查和理论分析为研究方式,通过对台湾一贯道历史与现状、教义与功能的分析与考察,勾勒出一贯道在台湾地区发展的脉络、特点及其社会影响,并就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重视和发挥台湾民间宗教作用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主要观点:一、一贯道虽然是中国近现代最大民间宗教,但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界基本未予关注。一贯道在大陆被定性为反动会道门,因为有这道不可逾越的政治鸿沟而不敢研究尚可理解,但对一贯道在台湾的传播与影响,我们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则实在不该。民间宗教不是政治组织,时过境迁,当我们看到夕日摆开战场进行你死我活拼杀的国共两大政党,在6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当代领袖都可以在“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情景下握手言和,在时空已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学术研究政策相当昌明的当今社会条件下,我们完全应该以更加超然的态度重新审视一贯道,加强研究,填补空白,正确处理民间宗教信仰问题,既有宗教理论意义也有社会现实意义。二、当今台湾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宗教一贯道,过往在大陆有一个曲折复杂的产生、发展与覆灭过程。一贯道是明末清初以来我国民间宗教思潮和组织长期融会整合的代表性产物,渊源于明代罗祖教,历经大乘教、青莲教时期的分分合合,到清光绪年间,宗教改革家王觉一引入宋明理学有关哲理,对原有教派进行大胆革新,创立以儒家义理为主要教义内涵、倡导儒释道叁教合一的新式教派一贯道。一贯道一路走来都是秘密结社传教,及至上世纪30年代张天然当上祖师,普渡大开,道传全国,一贯道也没有改变秘密传教的性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贯道坚持反共立场,必然遭致新生人民政权坚决镇压而在大陆覆灭。叁、台湾光复道传台湾后,一贯道在台湾也有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早期被认定为邪教而长期遭受当局查禁打压、媒体无情批判、其他宗教团体强烈排斥,到今天蓬勃发展、广受褒扬、成为台湾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新兴宗教,既是台湾一贯道徒们坚韧不拔、长期不懈的主观努力,也是台湾民间宗教生存与发展社会背景与文化生态发生重大变化带来的客观结果。一贯道在台湾脱离秘密宗教原型成为公众合法信仰对象,其发展势头和社会影响力不可低估。四、台湾一贯道在坚持大陆时期一贯道无生老母信仰和叁期末劫、叁曹普渡、叁教合一等基本教义和修心养性、劝善成人等修持观的同时,又对一贯道教义结构、组织形态等加以翻新改造,已成功“在地化”。特别是大批知识分子入道,进一步突出儒家思想,强调对此岸伦理道德和大同世界的追求,使其更具人文关怀色彩。因此,当代台湾一贯道已不单纯是大陆时期一贯道的简单延续,而是以崭新的“现代儒教”姿态,立足台湾,走向世界。五、台湾一贯道合法化后,更加注重发挥自身宗旨、教义、组织和活动对台湾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积极参与政治辅选,宣扬国学经典,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各项公益福利慈善事业,全面融入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民生领域。台湾一贯道热衷各项社会活动,是其看重事功、强调“开荒”渡人传统在当今台湾社会条件下的充分显现,意在扩大自身社会影响,使这个入场较晚的教门能够与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传统大教门相提并论,归根到底为的是弘扬一贯道教义,扩大一贯道信仰。六、正视一贯道在台湾成功转型的事实,全面客观评估一贯道在台湾政治社会生态条件下标榜坚持传扬中华文化的积极意义,切实重视一贯道在台湾和海外华人社会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的作用,抑弊趋利,善加引导台湾一贯道组织和人士,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努力和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0-02-01)
蔡仕魁[10](2009)在《建国前后辽宁地区取缔一贯道的斗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贯道是中国近现代社会舞台上一个影响十分广泛的组织,是多种民间教门融汇合流的产物。它起源于山东济宁,在上世纪3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组织[1]。1936年,蒋介石以"赴宴"为名将道首张光璧软禁在南京,经过秘密谈判,张光璧答应了效忠蒋介石的条件。从此,一贯道由一个封建迷信组织蜕变为一个受反动势力操纵的会门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一贯道传入辽宁地区,分布广泛,进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社会安定。(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09年21期)
一贯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50年春夏华北地区爆发"割蛋"谣言,一贯道是这场谣言风波的造谣源头,在传播"割蛋"谣言上起了推波助澜之力。一些道首、道徒在"割蛋"谣言中趁机兴风作浪,装妖作怪、施放硫磺毒弹,成为谣言肆虐的最大帮凶。党和政府将矛头直指一贯道,严惩造谣者,平息了这场谣言风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一贯道论文参考文献
[1].郑晗.“一贯道”钩沉[J].东方剑.2019
[2].赵洁.推波助澜——一贯道与“割蛋”谣言分析[J].长江丛刊.2017
[3].阎志峰.解放初期察冀取缔“一贯道”始末[J].乡音.2016
[4].周经纬.共和国初期一贯道谣言分析[J].兰台世界.2016
[5].卢云峰,梁景文.解禁与教派演化:以台湾地区的一贯道为例[J].宗教社会学.2015
[6].邵常岁.相互利用:一贯道与当权政治势力关系探微(1937—1949年)[J].德州学院学报.2014
[7].蔡仕魁.取缔一贯道运动中的控诉会[J].兰台世界.2011
[8].杨东晓.一贯道:覆灭与逃亡[J].看历史.2010
[9].杨流昌.天道传奇[D].中央民族大学.2010
[10].蔡仕魁.建国前后辽宁地区取缔一贯道的斗争[J].兰台世界.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