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甘肃庆阳745600)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2015年5月—2016年5月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3例纳入分析。对患者行甲胎蛋白(AFP)检查。结果:慢性轻中度肝炎患者AFP(16.76±1.24)μg/L。慢性重度肝炎AFP(236.58±17.49)μg/L。肝硬化患者AFP(325.15±29.63)μg/L。肝癌患者的AFP(398.21±18.57)μg/L。慢性轻中度肝炎、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AFP依次升高(P<0.05)。肝癌患者AFP≥400μg/L占比高于AFP<400μg/L(P<0.05)。肝癌患者中AFP≥400μg/L占比高于非肝癌患者(P<0.05)。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其甲胎蛋白会升高,监测甲胎蛋白水平有助于判断肝炎进展程度。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甲胎蛋白
【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090-01
慢性病毒性肝炎经长期病变,会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部分可进展成为肝癌。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在人体中含量较低,一般<20μg/L[1]。但在临床检查中,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AFP呈现升高现象[2]。本研究选5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其AFP水平进行分析。现将研究进行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5年5月—2016年5月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3例纳入分析。慢性轻中度肝炎20例(男性:女性=12:8,年龄23~70岁,平均38.4岁),慢性重度肝炎12例(男性:女性=8:4,年龄35~79岁,平均47.6岁)。肝硬化13例(男性:女性=9:4,年龄46~78岁,平均52.6岁)。肝癌8例(男性:女性=6:2,年龄45~76岁,平均53.1岁)。
1.2方法
常规进行采血3ml,离心处理待检。使用放射免疫法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查,记录患者的AFP水平。其中AFP正常值应<20μg/L。
1.3观察指标
观察慢性轻中度肝炎、慢性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AFP水平。
1.4统计方法
收集纳入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检查后记录AFP相关数据。使用SPSS15.0处理分析。其中数据分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n(%)和x-±s表示。分析中的检验用t和χ2。如果检验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程度病情的AFP水平
慢性轻中度肝炎AFP(16.76±1.24)μg/L。慢性重度肝炎AFP(236.58±17.49)μg/L。肝硬化AFP(325.15±29.63)μg/L。肝癌患者的AFP(398.21±18.57)μg/L。慢性轻中度肝炎、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AFP依次升高,对比显著(P<0.05)。
2.2肝癌患者与AFP水平关系分析
8例肝癌患者中,7例患者AFP≥400μg/L,占87.5%;1例患者AFP<400μg/L占12.5%。非肝癌患者中,8例患者AFP≥400μg/L,占17.8%;37例患者AFP<400μg/L占82.2%。肝癌患者AFP≥400μg/L占比高于AFP<400μg/L,对比显著(P<0.05)。肝癌患者中AFP≥400μg/L占比高于非肝癌患者,对比显著(P<0.05)。
3.讨论
甲胎蛋白(AFP)在人体中的正常范围值应低于20μg/L。该物质主要由人体卵黄囊组织、胚胎组织合成分泌的球蛋白。该蛋白与普通蛋白不同,是介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间的特殊蛋白。AFP主要存在于胎儿的血清中,在胎儿出生后,AFP水平逐渐降低,最终与健康成年人无异。如果AFP升高,那么将会反映出身体有所变化。当人体肝细胞发展成为癌细胞,则有可能会造成合成AFP的基因变异,进而使机体合成AFP[3]。研究显示,约有8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高于常人[4]。但也有部分肝癌患者的AFP无升高现象。研究显示,肝癌患者中约18%的患者不会出现AFP升高现象。其可能原因为该类患者肝细胞损坏严重,合成AFP的能力显著降低造成。
本研究显示,慢性中轻度肝炎患者AFP水平接近20μg/L。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度以上的患者平均AFP水平均显著高于20μg/L。说明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至重度以上后,患者存在AFP升高现象。慢性轻中度肝炎、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AFP依次升高。提示随着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加重,患者的AFP越高。其中肝癌患者的AF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轻中度、慢性重度和肝硬化的患者。说明如果AFP显著升高时,则有发展成为肝癌的可能。以400μg/L为水准,肝癌患者中低于400μg/L为12.5%,非肝癌患者占82.2%。肝癌患者高于400μg/L为87.5%,而非肝癌患者为17.8%。肝癌患者AFP≥400μg/L占比高于AFP<400μg/L;肝癌患者中AFP≥400μg/L占比高于非肝癌患者。说明当AFP水平超过400μg/L时,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展成为肝癌的危险性较高。可见,监测AFP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肝细胞癌变的风险。
综上所述,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加重时,会出现AFP升高现象。临床中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时,AFP可以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另外,在病情进展的监测中,AFP也可以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慢性病毒性有可能进展成为肝癌,因此,监测AFP的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癌变的危险程度。
【参考文献】
[1]刘田田,左维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的临床意义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8):1577-1579.
[2]李凌.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等指标检测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17-18.
[3]郭园.慢性肝炎患者甲胎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与结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5):106-107.
[4]刘大凤,曾义岚,林军,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代谢异常的表现形式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6):71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