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型实验论文-林慧超,张玉良,陈通励,陈书

改型实验论文-林慧超,张玉良,陈通励,陈书

导读:本文包含了改型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流量,高速泵,变螺距诱导轮,开式叶轮

改型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林慧超,张玉良,陈通励,陈书[1](2014)在《大流量高速泵的改型设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一型号大流量高速泵运行过程中径向力过大和诱导轮轴端跳动过大的情况,对此进行了3处改型设计。导叶设计为具有3个出口、均匀分布的扩散体,叶轮设计为径向直叶片开式叶轮,诱导轮设计为变螺距结构形式。实验结果表明,改型后的高速泵具有可靠的外特性曲线和优良的汽蚀性能。长时间的现场可靠运行证实径向力和轴端跳动大幅减少。(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计》期刊2014年02期)

冀春俊,赵宝德,冀文慧,孙琦[2](2014)在《泵导叶出口宽度改型设计的变工况计算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先进的CFD数值模拟软件NUMECA,对某余热排出泵的原模型进行了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场全通道数值模拟,结合对数值结果的分析,发现泵导叶出口宽度对泵的性能和内部流动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泵导叶出口宽度的改型设计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导叶宽度,进而对原模型和优化模型进行了变工况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导叶在设计点附近的变工况性能得到了提高,验证了对导叶出口宽度改型设计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宁宇,李义连,吕凤兰[3](2011)在《改型生物砂滤池防治滤料堵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构筑初滤池并添加灰岩颗粒作为滤料,研究改型生物砂滤池的防堵效果。结果表明,初滤池对污水中悬浮物去除率可达到75%以上,能有效缓解由难降解物质引起的滤料板结与堵塞;在实验初期加强复氧、降低进水有机污染负荷的情况下,含50%灰岩的滤池出水pH值平均为7.58,水力负荷平均为2.05 m/d,稳定运行时间从不含灰岩时的20 d提高到56 d以上,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3.49%及43.32%;在正常布水情况下,含30%灰岩的滤池出水pH值平均为7.84,水力负荷平均为1.75 m/d,稳定运行时间为30 d左右,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16.18%及42.96%;气反冲洗能快速有效地解决滤池堵塞问题,反冲洗后第二天水力负荷即恢复到1.53 m/d,最高水力负荷达到2.55 m/d,但实际应用中结构复杂,能耗高。(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1年08期)

冯子明[4](2009)在《超临界机组调节级导叶和高压级实验及改型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超临界汽轮机组是火电行业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节能减排”国策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采用现代设计技术,例如子午收缩以及叶片的弯扭掠等对在线运行的超临界汽轮机组进行改型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类机组的相对内效率,降低煤耗,减少排入大气的NOx等有害气体。同时由于超临界汽轮机组是从国外引进的设计,借助改型设计也能为我国研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超临界汽轮机组提供技术储备。欲对国外引入的超临界汽轮机组(原型)进行改型设计,首先必须消化吸收其先进的设计理论与经验。为此,本文选择原型两典型级的具有代表性的叁套叶栅,即调节级的导向叶栅以及第八压力级的静、动叶栅作为实验模型在低速风洞上进行静态吹风实验。尽管实验条件未能满足模化理论要求,但仍能相对地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原型叶栅的气动性能,确认其设计思想。同时,实验数据也用于校核数值模拟软件。应用五孔球头测针详细测量了不同冲角下叁套叶栅气动参数沿叶高和节距的分布。采用墨迹显示技术,显示了叁套叶栅壁面(包括叶片表面和上下端壁)极限流线谱。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讨论了叶片前缘形状、载荷分布、叶片弯掠以及冲角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子午收缩外端壁的调节级导向叶栅沿叶高形成的静压分布是均匀的,即抑制了边界层的径向流动又抵消了吸力侧出口逆压梯度段的不利影响;而其后部加载特性可以显着降低流道前部和中部的横向压力梯度,削弱了端壁横向二次流动与吸力侧壁角分离;在±10°冲角范围内,总流动损失变化不大,说明实验叶栅具有良好的冲角适应性。在第八压力级静、动叶栅的设计中,采用沿叶高改变吸力面最低压力点轴向位置的后部加载叶型和正弯叶片,显着降低了上下端壁附近叶片的气动负荷,从而减小了两端壁上的横向压力梯度,端部流动损失被降至最低。此外,叶片的正弯还分别在压力面和吸力面上形成了沿叶高的“C”型静压分布,使吸力侧壁角易堆积的边界层低能气体均匀地扩散进入主流,抑制了叶栅的壁角分离。由叶片表面流动显示可以看出,沿绝大部分叶高叶片型面边界层无径向流动,说明在这两套叶栅中径向二次流很小。为了进一步提高超临界汽轮机的气动性能,创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技术,本文应用经上述实验数据校核的NUMECA软件,分别对调节级导向叶栅和第八压力级静、动叶栅进行了改型设计,通过数值仿真考察了弯扭掠全叁维设计技术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第八压力级进行了掠叶片的匹配设计,数值研究了掠叶片级的设计工况性能。调节级导叶改型设计的仿真结果表明,调节级导叶采用正或反弯叶片,叶栅的流动损失大致相同,但正弯叶片气动参数沿叶高的分布比反弯叶片均匀。在不对上端壁进行防磨处理的情况下,建议采用正弯叶片。与正、反弯叶片比较,具有凸型子午收缩的原型导向叶栅流动效率最高,气动参数沿叶高的分布也最均匀,在对上端壁进行防磨处理后,宜采用子午收缩调节级导叶。第八级静、动叶采用轴向掠叶片设计的仿真结果显示:与原型静、动叶栅比较,静叶栅采用后掠叶片时的流动损失稍有降低,动叶栅采用后掠叶片时总的流动损失与原型动叶栅的流动损失大致相同,因为在叶栅中部气流比端部在上游进入流道,在相同轴向位置叶栅中部气流有较大的降压比,因此沿叶高形成了两端高中间低的压力分布,即“C”型压力分布。将聚集在叶栅两端低能边界层流体扩散进主流,从而减少了低能流体在端壁壁角的堆积。而前掠静、动叶片的采用则有相反的结果,会增加总流动损失。由于气流在叶栅两端比叶展中部先进入流道,所以在相同轴向位置,形成沿叶高的中间大两端小的反“C”型压力分布,将叶片表面低能边界层流体推向两端壁角,边界层内低能流体堆积在两端,加重了叶栅吸力侧壁角分离。高压级设计工况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叶片沿轴向掠后,叶型积迭线沿轴向倾斜对流场压力分布产生了影响。由于在不同叶高气流进入叶栅的轴向位置不同,使得后掠叶片栅沿叶高压力呈“C”型分布,前掠叶片栅压力沿叶高呈反“C”型分布。叶片沿轴向掠也改变了能量损失系数沿叶高的分布,在相同条件下对比原型叶栅级、后掠叶栅级和前掠叶栅级的总能量损失系数,原型叶栅级的最小,后掠叶栅级次之,而前掠叶栅级最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10-01)

陈绍文,陈浮,宋彦萍,徐文远,王仲奇[5](2005)在《某型低压涡轮导向器叶栅改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不同冲角下子午流道具有较大扩张角的某型低压涡轮导向器原型和改型叶栅的气动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端壁型线扩张规律及叁维叶型积迭线,改型叶片表面静压分布更加合理,叶栅的流动损失显着减小,流场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叶栅气动性能的提高表明改型是成功而且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S1期)

许诗双,许永贵,顾锦荣,张永杰,高立[6](2001)在《改型2030辐射管低NO_X烧嘴性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 2 0 30CAPL炉辐射管烧嘴由一段燃烧改造为两段燃烧 ,并对烧嘴的各项性能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 ,新型低NOX 烧嘴的NOX 的排放量为 35× 10 -6,比引进的烧嘴低 2 2× 10 -6,而烧嘴的其它性能均获得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工业炉》期刊2001年01期)

周屈兰,周月桂,徐通模,惠世恩[7](1999)在《大容量锅炉灰斗改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优化大容量锅炉灰斗的设计提供依据.根据对灰斗气固两相流的受力分析设计了冷态模化实验,着重研究灰斗简单改型的可行性及分离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重力分离和二次夹带是灰斗气固现象中的主要矛盾,灰斗简单改型可以提高灰斗分离的效率,但工程应用仍需加装专门的分离装置(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李振升[8](1999)在《伯努利实验仪的欠缺及改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理想流体伯努利方程的验证一般是以水作为流体,用伯努利实验仪来进行的。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以直接测得的流量为标准,则实验仪测到的流量总有一定程度的误差,尽管不断地改进实验条件,但对误差的缩小无明显效果。为此,我们对伯努利实验仪进行分析,据此改制成了新的实验仪,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物理通报》期刊1999年02期)

罗勇,王力军,马材芬[9](1998)在《大型轴流式锅炉引风机进气箱改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目前300MW发电机组上常用的锅炉引风机进气箱进行了改型设计,并对改型后的进气箱模型在自模化区工况下进行了内部流场的测定,结果表明:改型后的进气箱其内部流场明显优于目前定型的此类进气箱,从而对此类进气箱的改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1998年07期)

徐文洲[10](1974)在《运算伺服放大器改型实验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毕业专题实践报告。内容是设计一个求和功率放大器,以代替原运算放大器和伺报放大器,减少了元件,简化了线路,降低了成本,方便了生产。经过-45℃和+50℃的高低温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74年01期)

改型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先进的CFD数值模拟软件NUMECA,对某余热排出泵的原模型进行了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场全通道数值模拟,结合对数值结果的分析,发现泵导叶出口宽度对泵的性能和内部流动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泵导叶出口宽度的改型设计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导叶宽度,进而对原模型和优化模型进行了变工况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导叶在设计点附近的变工况性能得到了提高,验证了对导叶出口宽度改型设计的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型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林慧超,张玉良,陈通励,陈书.大流量高速泵的改型设计与实验[J].石油化工设计.2014

[2].冀春俊,赵宝德,冀文慧,孙琦.泵导叶出口宽度改型设计的变工况计算及实验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4

[3].宁宇,李义连,吕凤兰.改型生物砂滤池防治滤料堵塞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

[4].冯子明.超临界机组调节级导叶和高压级实验及改型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陈绍文,陈浮,宋彦萍,徐文远,王仲奇.某型低压涡轮导向器叶栅改型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

[6].许诗双,许永贵,顾锦荣,张永杰,高立.改型2030辐射管低NO_X烧嘴性能的实验研究[J].工业炉.2001

[7].周屈兰,周月桂,徐通模,惠世恩.大容量锅炉灰斗改型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

[8].李振升.伯努利实验仪的欠缺及改型方法[J].物理通报.1999

[9].罗勇,王力军,马材芬.大型轴流式锅炉引风机进气箱改型实验研究[J].流体机械.1998

[10].徐文洲.运算伺服放大器改型实验总结[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74

标签:;  ;  ;  ;  

改型实验论文-林慧超,张玉良,陈通励,陈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