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通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行人流,博弈心理,学习策略,格子气模型
交通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师伟展[1](2015)在《基于博弈心理的舆论传播和行人交通动力学建模及复杂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步行街、广场、地铁等公共场所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这些公共场所人群相对密集、流动性大,易诱发行人拥堵,并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科学管理和有效地控制行人拥堵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行人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远离平衡态自驱动系统,行人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且行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随机性等特征。因此,如何通过统计物理学、非线性动力学、交通工程等多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合理的行人流模型来探索行人运动的宏观特性和演化规律,揭示诱发拥堵的生成机理,对于指导行人交通规划、管理、控制和避免行人流的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元胞自动机和格子气模型的基础上,针对舆论传播、单向、双向、四向以及弯道行人流,考虑人的心理因素,引入博弈论和学习策略,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探讨行人流的宏观运动特性和拥堵的形成机理。此外,还从定性的角度为通道、步行街、弯道路段中道路设施的规划、行人流的管控提出相关建议。全文的主要工作如下:一、考虑个体性格之间的差异,引入固执强度来描述人员偏向原有态度的强弱,提出相应的元胞自动机舆论传播模型,研究固执强度、固执者占有率和系统尺度对舆论的影响,拟挖掘更深层次的舆论传播规律。为了研究固执者对舆论传播动力学的影响,引入固执强度来描述人员偏向原有态度的强弱,建立相应的元胞自动机舆论传播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固执强度、固执者占有率和系统尺度对舆论演化结果的影响,并对典型的时空演化斑图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固执强度极大时才会对系统终态赞同率产生明显影响;系统的初态赞同率对系统演化的最终结果起主要作用;固执者占有率越高,系统两相共存态的区域越小,人们越易达成共识:系统大小对系统终态结果无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舆论传播的调控和引导提供有益的参考。二、针对行人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位置冲突,考虑行人的心理变化,引入博弈行为和学习策略,分别提出单、双向行人流格子气模型,研究不同博弈行为、中心分隔护栏的长短、位置布局等因素对行人流的影响。考虑行人运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引入博弈和学习策略,用以刻画行人在面对位置冲突时所采取的一种决策行为,建立了相应的单、双向行人流格子气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博弈行为、中心分隔护栏的长度和位置布局对行人流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了以上因素对行人运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向行人流的通道中设置中心护栏不会影响行人流的宏观特性,也不会提高行人的整体运动效率,而在双向行人流中,中心护栏的长度对行人运动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作用,且设置有空隙的两个中心护栏要比设置无空隙的单一中心护栏更能提高行人的整体移动效率。叁、将Tajima模型进行扩展,考虑行人的视野及博弈行为,来描述行人运动过程中方向选择的决策行为,提出两类视野效应的双向行人流格子气模型,研究视野效应所诱发的行人流宏观现象的产生机制。在Tajima格子气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虑行人的博弈行为、学习策略以及视野效应,建立了两类视野效应的双向行人流格子气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视野区域大小的影响,并对典型的时空演化斑图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模型能够很好地再现双向行人流运动中典型的行人成行和分层现象。(2)在低密度下,行人应朝着前方视野区域内反向运动行人数量较少的区域运动,可避免与反向行人的碰撞冲突,有助于提高双向行人流的整体运动效率,而在中高密度下,行人选择从众的跟随行为,反而会更有利于减少行人交通拥堵的发生。四、基于Muramatsu的双向行人流格子气模型,考虑行人的博弈行为,将其扩展到四向行人交通流(如十字路口等),提出相应的四向行人流格子气模型,研究博弈参数、系统大小等因素对行人流宏观特性的影响。在Muramatsu模型基础上,考虑行人的博弈行为,提出相应的运动规则,建立了四向行人流格子气模型。数值模拟研究博弈参数、系统大小等因素对四向行人流宏观特性及运动效率的影响,并对典型的时空斑图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博弈行为并不是总是有利于行人流运动,当行人密度较低时,博弈对行人的疏散时间影响不大;在高密度下,盲目的博弈会导致行人拥堵的产生,只有提高二人和叁人博弈的概率,才有利于行人的拥堵消散;在相同的行人密度下,系统越大行人的疏散效率越高。五、考虑行人的右倾向运动效应,提出弯道效应的行人流格子气模型,研究有、无中心护栏等因素对弯道行人流的影响。考虑行人的行走习惯,建立了弯道行人流格子气模型。数值模拟了右倾向强度、有、无中心护栏等因素对弯道行人流宏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中心护栏时,适当增加右倾向强度有利于提高行人的运动效率;弯道中设置护栏要比不设置护栏更有利于提高行人的运动效率,减少行人拥堵的发生。此外,适当长度的中心护栏有利于行人运动,而过长的中心护栏反而会诱发行人拥堵,不利于提高行人的运动效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魏城[2](2014)在《加权网络的实证、拓扑及其交通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网络交通动力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吸引着许多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来探究。复杂网络的起源来自对客观世界的物理抽象,学者对它的研究是从认识和调研现实系统的网络结构开始;而后引入构建网络模型方法,来再现实际网络的各种拓扑属性,从构成网络元素不停变化的角度重新认知实际网络的结构特性;在充分认识网络拓扑结构基础之上学者又开始探究群体在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其中交通动力学是网络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拓扑意义下的网络取得的,忽略实际网络中的加权性,相关研究成果也很少。本论文将加权网络的实证研究、拓扑模型演变方法及其交通动力学作为研究内容,利用统计理论、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理解加权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的演化特性并研究基于这种网络的交通动力学行为。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与成果有:(1)以特定的南京市公交汽车路线与停靠站点所构成的公交网络作为加权网络的典型实例,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出了其对应网络结构的各种特征量,对该加权网络的小世界性、无标度特性做了全面而详细的研究分析并给出针对南京市公交网络的一些优化意见。(2)考虑到实际交通规划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重复率的加权网络演化模型,利用计算机对该拓扑演化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网络的度与点权分布等网络拓扑特征量具有幂律性,与理论推测基本一致。(3)为了解决加权网络下交通拥塞问题,利用基于点权的局域路由策略,提出一种点权积的断边策略。使用交通序参量描述了网络流在自由状态与拥塞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同时分别对网络处在这两种形态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控制变量值使网络达到最优状态,断边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交通处理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02-01)
胡茂彬,凌翔,姜锐,吴清松[3](2013)在《双层耦合网络上的交通动力学和可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双层耦合网络上的交通模拟模型。得到了从畅行相到堵塞相的转换条件与效率比α间的关系,统计发现出行者旅行时间的分布大致为指数分布,这与一般交通分配理论中的假设不同。探讨了网络的可靠性与旅行时间分布,以及耦合节点上的排队行为的依赖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19)
赵文文[4](2013)在《复杂网络上交通动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以因特网为基础的大型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深入,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作为新兴学科的复杂网络,其网络拓扑结构及动力学行为受到了各个学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比较典型的动力学行为是发生在通信网络和交通网络等复杂网络上的网络拥塞现象,因此分析和解决信息流的拥塞问题和路由、搜索策略的优化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复杂网络模型中的拥塞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基于复杂网络拥塞模型,研究了不同网络结构上发生拥塞的原因及其控制优化策略,提出了改进的加权网络模型、有效的局部路由策略和搜索策略。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针对现有全局路由策略无法获得全局信息,提出了叁种基于局部信息的优化路由策略。利用序参数刻画了网络从自由通畅状态到交通拥塞状态的相变过程,并对自由通畅状态和交通拥塞状态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在BA无标度网络上的仿真研究发现,所提出的叁种路由策略,都存在一个最优参数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网络拥塞,使网络的容量达到最大。二、考虑到现实网络的真实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加权网络模型,该模型符合度和权值的幂律分布,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更加符合实际的网络特性。研究了在改进加权网络模型上的拥塞问题,采用结合节点强度和节点度优先选择的路由策略,分析了网络中的流量传输问题。叁、针对现有搜索算法的不足,提出了概率度搜索算法,并在经典网络模型和真实的网络上与经典搜索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改进搜索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3-01)
周秋花,邹艳丽[5](2010)在《加权网络的交通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网络边权和节点空闲度的路由策略,该路由搜索策略具有一可调参数α,应用该策略对BBV加权网络上的数据传输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数值仿真发现,当α=1时,网络具有最大的通信能力、较小的平均传输时间和最小的网络负载。与基于局域边权信息的路由策略相比,该策略可以提高网络通信能力,在拥塞状态下减小网络负载。对于加权网络的拥塞控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0年19期)
周秋花,邹艳丽[6](2010)在《无标度网络的交通动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网络节点度和空闲度的具有可调参数α的路由搜索策略,应用该策略对BA无标度网络上的数据传输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数值仿真表明:当=α0.5时,网络具有最大通讯能力,最小平均传输时间和最小网络负载。与基于局域结构信息的路由策略相比,该策略显着提高了网络的通讯能力,减少了信息包的平均传输时间。此研究对于实际通讯网络中路由搜索协议的设计和网络的拥塞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周秋花,李天华,邹艳丽[7](2009)在《加权复杂网络的交通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局域边权信息的路由搜索策略对以BBV模型生成的通讯网络的数据传输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的数值仿真表明,当β=1.2时,网络具有最大的通讯能力、最小的信息平均传输时间和最小的网络负载。此研究对于实际通讯网络中路由搜索协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物理》期刊2009年03期)
廖其珍[8](2009)在《复杂网络上的交通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TCP/IP为基础的通信网络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都呈爆炸式的增长。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拥塞是一种无法完全避免的基本网络现象,严重的拥塞会造成传输时延,传输速率和吞吐量等性能指标的恶化。所以如何缓解拥塞,提高通信网络通信能力(亦即网络吞吐量)已成为复杂网络交通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常网络通信能力受几个因素影响:路由策略,节点通信能力和网络拓扑结构。而且当大量信息涌入网络时,有限的内存也会对网络阻塞产生重要影响。现在通信网络中最基本的路由策略是以最快传输为目标,也就是说它是基于从源地址到目的地的估计最短路径。Internet和其它一些通信网络采用这种基本路由策略,并正常可靠的运行,但是这种基本路由策略在遇到网络通信拥塞时,通信效率会快速下降。因此第叁章介绍一种新的路由策略,它引入局域交通负载信息(邻居节点的负载信息)。新算法部分克服了基本路由算法的缺点,但是它并没有考虑邻居节点到目的地节点的负载情况。第四章利用通信的历史信息对这一点进行改进。BA无标度网络的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算法不但提高了网络的通信能力,而且增强了算法对于网络链路随机故障的适应能力。第五章,我们提出一个新的单节点通信能力分配策略,使得当整个网络所有节点的通信能力之和固定时,网络通信效率比平均分配节点通信能力时更高。在这个模型中,度为k_i的单节点i的通信能力与k_i~β成正比,其中β是可控参数,并使用最短路径路由算法。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存在最佳的β值,使得网络的通信能力达到最大值。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下一步可深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7-01)
赵一帆[9](2008)在《复杂网络及其交通动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关于复杂网络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复杂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可能为研究现实中各种系统或者网络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一个有利的工具,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复杂网络以及交通运输网络的主要特点,运用统计物理、数学以及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从网络建模、流量分布特性和级联失效叁个方面对复杂网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建立新模型方面,文中分别给出了一个无向网络的组合模型和一个有向加权网络的非对称模型。组合模型在网络演化过程中,综合考虑了节点度的吸引,距离的约束以及老化,模拟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能够演化出随机网络和无标度网络;非对称加权网络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网络的一些拓扑特性,能够重现很多现实网络中的度分布、强度分布和权重分布的幂律特征。复杂网络上的交通动力学行为很多,本论文侧重流量分布特性和级联失效行为。基于四种典型的拓扑结构(即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探讨了用户平衡、系统均衡和系统最优叁种不同的交通流分配方式对系统总阻抗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交通流量的增加,无标度网络和随机网络结构具有更好的表现,可以减缓系统总阻抗的增加。另外,模拟结果表明,在系统均衡和系统最优分配方式下,在无标度网络中的流量分布与用户平衡分配方式下相似,都具有幂律特性,并且其幂律指数值更大,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流量的异质特性。最后,在四种不同网络结构下,研究了叁种不同流量分配策略下的级联失效行为,为交通运输网络安全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姜锐,胡茂彬,王文旭,严钢,吴清松[10](2006)在《无标度网络中信息源和信息目标节点非均匀分布时的交通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的研究模型引入信息包来模拟复杂网络上的交通路由。然而,在已有的模型中, 信息包产生时,信息源和信息目标节点都是均匀分布的。在实际网络交通中,信息包产生时,信息源和信息目标节点可能是非均匀分布的:信息包可能更经常在某些特定节点上产生,产生的信息包可能更经常去向某些特定节点。因此,本文研究基于局部路由策略的,信息源和信息目标节点非均匀分布时的网络交通动力学。(本文来源于《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11-01)
交通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复杂网络交通动力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吸引着许多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来探究。复杂网络的起源来自对客观世界的物理抽象,学者对它的研究是从认识和调研现实系统的网络结构开始;而后引入构建网络模型方法,来再现实际网络的各种拓扑属性,从构成网络元素不停变化的角度重新认知实际网络的结构特性;在充分认识网络拓扑结构基础之上学者又开始探究群体在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其中交通动力学是网络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拓扑意义下的网络取得的,忽略实际网络中的加权性,相关研究成果也很少。本论文将加权网络的实证研究、拓扑模型演变方法及其交通动力学作为研究内容,利用统计理论、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理解加权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的演化特性并研究基于这种网络的交通动力学行为。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与成果有:(1)以特定的南京市公交汽车路线与停靠站点所构成的公交网络作为加权网络的典型实例,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出了其对应网络结构的各种特征量,对该加权网络的小世界性、无标度特性做了全面而详细的研究分析并给出针对南京市公交网络的一些优化意见。(2)考虑到实际交通规划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重复率的加权网络演化模型,利用计算机对该拓扑演化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网络的度与点权分布等网络拓扑特征量具有幂律性,与理论推测基本一致。(3)为了解决加权网络下交通拥塞问题,利用基于点权的局域路由策略,提出一种点权积的断边策略。使用交通序参量描述了网络流在自由状态与拥塞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同时分别对网络处在这两种形态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控制变量值使网络达到最优状态,断边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交通处理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通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师伟展.基于博弈心理的舆论传播和行人交通动力学建模及复杂特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魏城.加权网络的实证、拓扑及其交通动力学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3].胡茂彬,凌翔,姜锐,吴清松.双层耦合网络上的交通动力学和可靠性[C].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2013
[4].赵文文.复杂网络上交通动力学行为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5].周秋花,邹艳丽.加权网络的交通动力学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0
[6].周秋花,邹艳丽.无标度网络的交通动力学行为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7].周秋花,李天华,邹艳丽.加权复杂网络的交通动力学研究[J].广西物理.2009
[8].廖其珍.复杂网络上的交通动力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9
[9].赵一帆.复杂网络及其交通动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10].姜锐,胡茂彬,王文旭,严钢,吴清松.无标度网络中信息源和信息目标节点非均匀分布时的交通动力学[C].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