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性耳鸣论文-张晓燕,陈炳强,李丹丹,高姗

主观性耳鸣论文-张晓燕,陈炳强,李丹丹,高姗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观性耳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听功能测试,耳鸣,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

主观性耳鸣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燕,陈炳强,李丹丹,高姗[1](2019)在《客观听功能测试用于主观性耳鸣患者的诊疗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客观听功能测试对听力正常的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主观性耳鸣患者78例(97耳)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正常听力患者40例(80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耳声发射(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EOAE值、DPOAE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DPOAE幅值比较,频率区间在3~8 kHz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EOAE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Ⅰ波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客观听功能测试对听力正常的主观性耳鸣患者的早期功能改变有诊断意义,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定位和定性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莫文权,刘萌,杨晖[2](2019)在《水针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老年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水针联合针刺疗法对老年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老年主观性耳鸣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和对照组(=54)。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观察组予水针联合针刺疗法。隔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耳鸣声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2组的耳鸣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的耳鸣声响程度VAS及SDS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68.52%,对照组有效率为42.59%,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68.52%42.59%,P=0.048)。结论水针联合针刺疗法是一种改善主观性耳鸣患者耳鸣及抑郁症状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老年医学与保健》期刊2019年05期)

杨爱琴,王菁[3](2019)在《药物、物理、综合治疗急性主观性耳鸣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药物、物理、综合治疗急性主观性耳鸣的临床效果,并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249例,随机分为叁组各83例。药物组应用激素+改善微循环(金多纳)治疗,物理组采用声频共振耳聋治疗仪进行治疗,综合组结合药物组及物理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叁组治疗14 d及28 d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综合组治疗后14 d及28 d总有效率优于对药物组和物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应用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临床效果无较大差异,综合治疗的效果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28期)

王正霞[4](2019)在《社区延续护理在主观性耳鸣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分析社区延续护理在主观性耳鸣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6月~2018年2月接收的主观性耳鸣病人中选取56例施行社区延续护理,选取依据为立意抽样法。评估病人出院前后耳鸣残疾度量表(THI)评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施行社区延续性护理干预后,病人THI、SRSS评分(17.45±3.90)(15.38±1.24)均低于干预前(38.24±4.39)(30.76±2.99)(P<0.05)。结论社区延续性护理在主观性耳鸣病人护理中具有较高可行性,能够降低病人耳鸣残疾度评分,改善病人睡眠质量,从而促进疾病恢复,护理效果优良。(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7期)

冯源,殷信道[5](2019)在《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大脑的低频波动振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主观性耳鸣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以在无外源性声音时出现的异常听觉体验为主要症状。近些年的研究显示,耳鸣患者的大脑局部血流量以及灰质体积较正常人均有所改变。这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在耳鸣的神经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而耳鸣患者大脑皮层之间的功能改变与耳鸣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即主要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探讨耳鸣患者的大脑皮层的异常功能情况。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马剑雪,房繄恭,李景涛,王岳衡,于博[6](2019)在《温针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肝肾不足型主观性耳鸣的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肝肾不足型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针灸科门诊及耳鼻喉科门诊,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中医辨证属肝肾不足型主观性耳鸣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耳鸣侧耳周穴位(耳门、听宫、听会等)及远端穴位(太冲、太溪等)常规针刺,予听宫穴行温针灸,5次/周,休息2 d/周;配合口服卡马西平200 mg,3次/d。对照组仅口服卡马西平200 mg,3次/d。2组均治疗2周。采用耳鸣严重程度评分量表(TEQ)、耳鸣匹配检测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耳鸣情况,比较2组临床有效率。结果:1)治疗前2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均有好转(P <0. 01),且观察组好转程度大于对照组(P <0. 05); 2)治疗后2组患者耳鸣响度均有下降(P <0. 05),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 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44%,对照组为86. 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联合卡马西平对于肝肾不足型主观性耳鸣的疗效优于单纯卡马西平治疗。(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仝悦,蒋雯,吴扬,邢宇轩,刘稳[7](2019)在《慢性主观性耳鸣精细化检查及多元复合声治疗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精细化耳鸣检查结果,探索其特点并尝试给予单次多元复合声治疗,初步分析其疗效。方法:以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鸣门诊的68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精细化听力检查、耳鸣匹配,填写耳鸣残障(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量表,并尝试给予单次多元复合声治疗,初步判定其疗效。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耳鸣主调声频率、耳鸣主调声响度、残余抑制试验(residual inhibition test,RI)、THI量表等各因素内部分布情况及特点。结果:在6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3:35;年龄12~77(平均46)岁;耳鸣主调以高频为主,其中最常见耳鸣主调声频率为5 993 Hz和8 000 Hz;治疗后耳鸣减轻者35例(51.5%),耳鸣消失者7例(10.3%),总体有效率61.8%。耳鸣声治疗初步研究提示,声治疗疗效与残余抑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耳鸣主调集中于高频,精细化听力检查可以发现常规纯音测听发现不了的隐匿听力损失。患者RI试验结果与耳鸣多元复合声治疗效果相关,而性别、年龄、平均听阈水平、耳鸣主调声响度、THI量表等因素与患者耳鸣多元复合声治疗效果无关,约60%的患者通过多元复合声治疗达到短期减轻耳鸣的效果。从长远的耳鸣康复来看,需要制订长期的声治疗方案,再进一步研究其疗效。(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康晓燕[8](2019)在《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慢性耳鸣患者焦虑、抑郁的现状;探索适用于耳鸣患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认知行为方案,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改善耳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对比认知行为疗法应用前后患者的耳鸣改善程度,提高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学方法对于耳鸣患者康复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本研究应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1.利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遵循严格纳入排除标准,取2017年4月-2017年7月间在某省某叁甲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的74名恼人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在经过培训的耳鼻喉科护士指导下,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耳鸣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2.所有试验对象都将接受常规护理,即常规宣教与声治疗,常规宣教以团体方式讨论会方式进行每周进行1次,持续8周;声治疗将自然声掩蔽音输出到光盘或手机移动设备,患者可携带至家中,进行聆听。每天1~2h,持续8周。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认知改造技术与渐进性肌肉放松),总干预期为2个月。3.干预2个月时再次随访,由耳鸣患者再次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耳鸣一般情况调查表、SAS、SDS以及THI。4.运用Excel软件收集患者干预前、后的全部试验资料,利用SPSS22.0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具有方差齐性的定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本次研究共入组74例患者,干预组37例,对照组37例。在干预过程有4例患者失访,最终剩余样本70例,干预组、对照组各35例。2.70例耳鸣患者的SAS评分(68.58±11.65分)、SDS评分(44.12±8.21分)均高于常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轻度、中度焦虑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0.00%,43.33%,16.67%;无、轻度、中度抑郁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0.11%,40.11%,9.78%。3.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耳鸣患者在干预前的年龄、性别、是否接触噪声、居住情况、人均月收入等一般情况和疾病相关情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运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干预组得分分别为66.42±13.25,45.12±6.21,对照组为64.35±12.98,43.21±5.56,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耳鸣残疾量表及其C、E、F分量表评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4.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49.58±3.56)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34.25±5.21)分、耳鸣残疾评估量表总评分(25.67±16.84)分及其C分量表得分(2.98±1.90)分、E分量表得分(10.54±3.63)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2月后的耳鸣残疾评估量表的F分量表评分(功能性评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在声治疗的基础上有效改善恼人性患者的耳鸣状况,同时也可缓解其焦虑、抑郁倾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耳鸣患者,声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比单纯声治疗更有效。本研究进行认知行为疗法中所使用的具体措施可以为临床耳鸣的心理学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6-08)

张龙[9](2019)在《某地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是指把耳和听力问题的预防、早期筛检识别、诊疗康复等各个阶段与保健手段相结合,把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着重扎根到社区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本次调查以主观性耳鸣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的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对耳和听力的关注度和警惕性,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方法:1、现场调研: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在安吉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年龄在18~65周岁的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最终收回质量合格的问卷96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6.4%。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法,自制问卷包括社区居民的一般基本信息、主观性耳鸣的患病情况及特点、生活行为方式和心理情绪、主观性耳鸣患者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需求4个组成部分,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的访谈了解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状况。2、数理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 3.1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双录入,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Cronbach’α检验问卷的信度、主成分分析法检验问卷的效度,通过单因素分析主观性耳鸣的患病情况、主观性耳鸣的健康认知情况,利用回归分析探索主观性耳鸣与生活行为方式和心理因素的关系、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需求与健康认知的关系。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1、调查的964名社区居民中,男性512人,占53.1%,女性452人,占46.9%;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0.53±14.676;社区居民焦虑自评量表的焦虑均分为33.36±8.330,焦虑的检出率为16.7%,略低于国内常模,其中323人自诉无诱因条件下有主观性耳鸣症状,主观性耳鸣的患病率为33.5%。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抽烟量、耳机的使用频率、音频设备的音量、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噪音、焦虑情绪是主观性耳鸣的影响因素,充足的睡眠质量是主观性耳鸣的保护因素。3、主观性耳鸣患者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需求调查表明:(1)信效度分析:健康认知问卷总体的Cronbach’α系数为0.836,问卷的信度较好,因子分析的KMO值为0.855;(2)323名主观性耳鸣患者中,需求的具体内容居前叁位的是耳科健康宣教(62.2%)、听力筛查(56.7%)、耳部检查(48.3%);(3)85.4%的主观性耳鸣患者对保健的服务需求较高,89.5%的患者首诊需求倾向于县区级以上的卫生服务机构,保健服务需求较高组的健康认知得分明显高于较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健康认知问卷中,感知的易感性和障碍认知两个维度是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4、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的供给上,访谈结果表明,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未单独设置五官科,耳和听力问题的诊疗工作主要由全科医生承担,诊疗内容只是轻度症状的耳科疾病和耳外伤处理;耳和听力仪器设备老化现象严重,存在医务人员不会使用的现象;社区专业的预防保健服务人员尚未开展过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上级卫生部门没有制定专业的保健技术规范、保健方法和推行落实相关的卫生政策;健康宣教上,社区每年只会在全国爱耳日开展一次针对爱耳护耳的义诊或宣传活动。结论:社区居民主观性耳鸣的患病率较高,年轻群体的患病情况不容忽视,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和焦虑情绪是主观性耳鸣的重要影响因素;社区居民中主观性耳鸣患者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需求较高,对主观性耳鸣总体的健康认知较好,健康认知影响着患者的服务需求;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居民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需求在基层范围内得不到满足,我国耳和听力问题的卫生服务主要由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承担,初级耳和听力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为了预防和降低主观性耳鸣的出现,社区居民应该及时转变不良行为;缓解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的供需矛盾,提升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水平,卫生管理部门应该整合卫生资源,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和落实初级耳和听力相关的卫生政策,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自下而上的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居民对耳和听力的关注程度,满足居民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需求。(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江云霞[10](2019)在《不同心理状态下非急性期主观性耳鸣声治疗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耳鸣是可以在任何时候、或仅在某些特定时候或场景,患者听到的无意义的声音。耳鸣发病率较高,且不同的研究报道的耳鸣患病率的数值存在差异,但一致认为耳鸣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直至达到平衡,在超过某一年龄段后下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耳鸣患者约占人群的10%-20%,其中约1%-2%的耳鸣患者认为耳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主观性耳鸣通常只有患者自己描述为一种或多种声音,但是,一般来说,主观性耳鸣没有任何可察觉的相关体征,且目前尚无任何客观方法或手段检测到患者描述的耳鸣声,亦无任何检查区分不同形式的主观性耳鸣,同样,声音刺激并不能诱发相同的感觉。严重耳鸣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这些症状使耳鸣加重,耳鸣又使这些症状更明显,两者互相促进,互为因果,使耳鸣顽固存在。耳鸣对患者的影响不仅仅是耳鸣本身的影响,更是耳鸣的伴随的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反应的影响,且耳鸣的负性心理的影响比耳鸣本身的损害更为严重。主观性耳鸣有不同形式,可能是一组疾病而不是单一疾病。这成为理解其病理过程以及发展有效治疗的主要障碍。耳鸣病理及机制的相关假设不断涌现,也不断被抛弃。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耳鸣的病理开始可能与耳有关,而绝大多数持续恼人的主观性耳鸣的病变位置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目前临床上治疗耳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传统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物、改善听力的药物)、外科手术治疗、声治疗、掩蔽治疗、耳鸣习服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经颅磁刺激治疗、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高压氧治疗等。有效的病因治疗尚缺乏,对耳鸣的临床研究重点更多的是患者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治疗也更加强调减轻耳鸣的同时矫正患者的负性心理和其他伴随症状,注重改善耳鸣患者的生活质量。声音刺激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耳蜗损伤可以降低听觉中枢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耳蜗损伤后诱发耳蜗神经内的自发活动(SA)的变化,可诱发耳鸣。外周病变引起的输入降低可能触发中枢变化,这些中枢性变化可能导致异常的神经活动诱发耳鸣。声刺激的基本原理就是基于此,即意在逆转由输入降低诱发的中枢性变化。给予的听觉刺激的声音可以是外界环境的自然声音如海浪声、流水声、瀑布声、雨声、森林鸟鸣等,也可以是定制的声音,定制声更多选择与耳鸣主调主频一致的窄带噪声,可对患者进行完全或不全掩蔽治疗。听力学检查结果通常不能反映耳鸣的差异,所以,不需要定期重复测试。大脑重塑需要一段时间来建立,因此,所需的治疗持续时间在患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一般耳鸣要达到有效缓解至少需要6-8个月的持续声治疗。第一部分主观性耳鸣患者耳鸣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相关性目的:通过问卷形式分析耳鸣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耳鸣患者焦虑、抑郁与耳鸣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中早期发现和诊断其相关心理问题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以耳鸣为第一主诉、主观性非急性期的耳鸣患者。对研究对象进行病史采集和耳鸣心理声学测试,采用耳鸣残疾量化表(TH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耳鸣严重程度和心理状态评估,用SPSS24.0对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男性166例,女性218例;年龄18-78岁,平均45.62±14.53岁;病程3个月-50年,平均4.10±6.61年;2.耳鸣侧别:左侧123例,右侧107例,双侧130例,颅鸣24例;耳鸣匹配:纯音276例,窄带噪声76例,白噪声9例,啭音5例,其他声音18例;耳鸣频率:低中频(<4000Hz)216例,高频(≥4000Hz)168例;耳鸣响度:小于5dBSL221例,6-10dBSL99例,11-15dBSL50例,大于15dBSL14例;耳鸣伴听力下降255例,其中轻度下降177例,中度下降71例,重度下降4例,极重度下降3例,听力正常者129例。3.耳鸣患者的THI评分结果为:1级72例,2级116例(轻度耳鸣188例),3级134例,4级55例,5级7例(中重度耳鸣196例)。SAS评分结果为小于50分212例,大于等于50分172例。SDS评分结果为:小于53分205例,大于等于53分179例。4.男女患者在THI、SAS、SDS得分上无明显差异。听力情况、SAS和SDS得分与耳鸣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结论:1.耳鸣患者多伴有听力障碍。2.耳鸣严重程度多集中在轻度和中度,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耳鸣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第二部分主观性耳鸣患者声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目的:通过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的变化及对耳鸣的适应程度,分析两类声音治疗耳鸣的疗效,同时探索不同心理状态对耳鸣治疗疗效的影响,为耳鸣的个性化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对384例非急性期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耳鸣心理声学测试及心理评估,其中残余抑制试验阴性290例,阳性88例,反弹6例。随机将残余抑制试验阴性290例中的105例纳入类掩蔽组(共193例),其余185例与反弹6例纳入类习服组(共191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进行耳鸣残疾量化表THI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分,比较不同时间段耳鸣患者耳鸣严重程度、心理状态及比较两种声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1.类掩蔽治疗组治疗前后THI得分差与类习服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的THI得分差进行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05,P=0.192)。2.类掩蔽治疗组残余抑制试验阴性治疗前后平均THI得分差为-15.18±7.35,类习服治疗组残余抑制试验阴性治疗前后的平均THI评分差为-13.24±9.9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58,P=0.081)。3.治疗1个月时,类掩蔽组总有效率为65.28%,类习服组总有效率为39.79%,类掩蔽组疗效优于类习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26,P=0.000);治疗3个月时,类掩蔽组总有效率为74.09%,类习服组总有效率为62.30%,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χ~2=6.155,P=0.013)。治疗6个月时,类掩蔽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31%,类习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86%,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147)。4.SAS评分:类掩蔽组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相比,χ~2=3.569,p=0.059,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795,p=0.373)。类习服组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518,p=0.472),其余按治疗组别的不同时间的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SDS评分:类掩蔽组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2.080,p=0.149)。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类习服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阶段两两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结论:1.声治疗可以降低耳鸣THI评分。类掩蔽治疗短期疗效优于类习服治疗,类习服治疗长期疗效优于类掩蔽组,但当治疗时间够长,达6个月时,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别。2.耳鸣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状态,且多集中在轻中度。两种声音均可降低耳鸣患者的SAS、SDS评分。(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主观性耳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水针联合针刺疗法对老年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老年主观性耳鸣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和对照组(=54)。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观察组予水针联合针刺疗法。隔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耳鸣声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2组的耳鸣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的耳鸣声响程度VAS及SDS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68.52%,对照组有效率为42.59%,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68.52%42.59%,P=0.048)。结论水针联合针刺疗法是一种改善主观性耳鸣患者耳鸣及抑郁症状的有效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观性耳鸣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燕,陈炳强,李丹丹,高姗.客观听功能测试用于主观性耳鸣患者的诊疗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莫文权,刘萌,杨晖.水针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老年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

[3].杨爱琴,王菁.药物、物理、综合治疗急性主观性耳鸣的效果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2019

[4].王正霞.社区延续护理在主观性耳鸣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5].冯源,殷信道.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大脑的低频波动振幅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6].马剑雪,房繄恭,李景涛,王岳衡,于博.温针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肝肾不足型主观性耳鸣的随机对照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9

[7].仝悦,蒋雯,吴扬,邢宇轩,刘稳.慢性主观性耳鸣精细化检查及多元复合声治疗初探[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8].康晓燕.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9].张龙.某地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10].江云霞.不同心理状态下非急性期主观性耳鸣声治疗疗效分析[D].南昌大学.2019

标签:;  ;  ;  ;  

主观性耳鸣论文-张晓燕,陈炳强,李丹丹,高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