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模型论文-李博皓,吴云洁

雷达模型论文-李博皓,吴云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雷达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STM,协同制导,最优反馈控制,前视双基SAR

雷达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博皓,吴云洁[1](2019)在《弹载雷达成像制导路径规划的LSTM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前视双基弹载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制导的协同路径规划时,多导弹成像的弹道要求以运动学约束的形式描述。最优反馈控制协同制导路径规划算法根据接收机空间状态、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路径约束规划并调整发射机弹道路径。构建有效的LSTM模型,对最优反馈控制协同制导路径规划算法生成的弹道路径进行学习训练,得到接收机空间状态、路径约束和发射机弹道的直接映射关系。模型仿真结果不仅表明LSTM神经网络应用在弹载雷达成像制导路径规划中是可行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路径规划的效率。(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宋天明,唐敏[2](2019)在《电子对抗中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的机载雷达辐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子对抗中传统机载雷达辐射控制方法相互干扰的问题,提出电子对抗中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的机载雷达辐射控制研究。运用交互式多模型控制机载雷达辐射,以将雷达辐射信噪比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的机载雷达辐射控制模型,运用交互式多模型算法获取量测数据并与设定好的协方差门限进行比较,以此来有效控制机载雷达辐射。经过试验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在电子对抗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22期)

季熠,李彦斌,杭晓晨,廖涛,费庆国[3](2019)在《基于响应面代理模型的雷达天线阵面风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项式响应面代理模型,提出一种准确构建雷达阵面风载响应面模型的方法。首先,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构造了样本设计矩阵;其次,通过对商业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了数据流和工作流的定制及自动化,并将整个流程在i SIGHT平台下集成;最后,通过留一交叉验证方法检查了代理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响应面代理模型的风载分析方法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好、能够满足工程精度需求,方便多人协同工作,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蔺红明,魏兵卓,曹政,王磊,周梦龙[4](2019)在《一种用于搜索雷达的交互多模型跟踪滤波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跟踪滤波算法是雷达数据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搜索雷达采样数据率的限制,当目标机动时,滤波器跟踪严重滞后、跟踪精度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α-β滤波和α-β-γ滤波的交互多模型跟踪滤波算法。将目标的运动状态映射到目标的运动模型,根据运动模型构造相应的滤波器,多个滤波器并行工作,实时计算每个滤波器的残差,根据滤波的残差和先验知识选择适应目标当前运动状态的滤波器输出目标预测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目标机动与非机动情况下均能有效跟踪目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滤波精度。(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王勇军,柯凯,左乐[5](2019)在《用于探地雷达系统仿真的行波天线等效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建立一种简单、通用且不需对实际天线建立物理模型的等效模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冲激脉冲探地雷达系统时域仿真的行波天线等效模型,该模型仅需考虑天线上的电流分布,将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嵌入该模型,实现天线自由空间辐射场的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加载领结天线辐射波形进行对比,通过对雷达半空间扫描进行仿真,将扫描结果与探地雷达实测A扫,B扫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实现较好的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模型应用于2种极化方式考察和多天线配置方案考察中奠定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刘崇屹,徐廷学,付霖宇,羡昆,刘沛纹[6](2019)在《基于改进云模型的导弹雷达导引头质量状态定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多数定性评估方法不能兼顾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在建立定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改进的云模型应用在导弹雷达导引头的质量状态定性评估中。为了减小专家的人为偏好在指标评价云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在德尔菲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剔除人为偏好影响的指标评价云生成方法,逐步寻优直至减小意见分歧、得到统一协调的结果;同时引入一种基于含超熵期望曲线簇的云相似度求解方法,以云模型的几何特征为切入点,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描述整体与局部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求解方法的不足。以某导弹雷达导引头为评估实例,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所提出的评估方法为高效决策和精细化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赵贵喜,王博通,姚四伟,郑洪涛[7](2019)在《基于云模型的SVC算法在雷达信号分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雷达信号分选难以适应当前复杂多变雷达信号环境,引入了云模型,结合K-Means聚类和支持向量聚类(SVC),提出了一种新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该算法先采用云模型对雷达特征参数的定性概念向定量区间转换,结合支持向量聚类对雷达脉冲数据流进行初始划分,提供初始的聚类中心,最后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完成最终分选。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对复杂雷达信号进行分选,分选正确率较高。(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对抗》期刊2019年05期)

高向德,杨江平[8](2019)在《雷达抗干扰的多目标直觉模糊集矩阵对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雷达抗干扰在求解最优策略时存在支付值难以确定和对抗目标单一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目标直觉模糊集矩阵对策的雷达抗干扰决策模型.首先利用直觉模糊语言变量描述复杂环境下的支付值,将多目标的雷达抗干扰问题转换为多个单目标的矩阵对策问题,并分析单目标对抗下的雷达单项效能;然后将多个单目标矩阵集结加权,通过线性规划求解雷达抗干扰的最优混合策略;最后给出了实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是有效、实用的,为雷达抗干扰博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空军预警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程浩,马家园,刘国庆[9](2019)在《基于双AR模型的高频地波雷达信号分离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频地波雷达回波信号的频谱主要由一阶峰与二阶谱构成,而这些频谱中蕴含着丰富的海况信息,因此分离其频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高频地波雷达信号的一阶峰与二阶谱信号的独立性,分别建立不同阶次的自回归(AR)模型。为了估计对应于一阶峰和二阶谱的AR模型阶数和参数,首先利用自适应原子分裂算法对回波谱进行稀疏估计,得到一阶峰与二阶谱的混合特征根及其由特征根构成的自相关函数的系数;然后,利用特征根的组合构成两个自回归模型,分别计算对应模型的由特征根表示的自相关函数的系数,并将所得到特征根表示的自相关系数逐一进行对比,当所有的特征根表示的自相关系数都近似相等时,则实现对一阶峰和二阶谱的分离;最后,模拟数据及真实的高频地波雷达回波谱信号分离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19年10期)

蔺美青,蔡轶[10](2019)在《无源雷达目标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无源雷达目标识别存在的识别率低和容错性不足等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模型。围绕无源雷达目标识别效率提升和智能解决方案的构设问题,梳理总结了神经元原理、常用神经网络结构、激活函数和学习算法,设计了无源雷达目标识别总体流程,具体构建了神经网络目标识别模型,包括网络结构、隐含层节点数确定等,并给出了样本训练、测试和目标识别的工作流程,为无源雷达目标识别提供了方法途径。最后,给出了一个仿真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雷达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雷达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电子对抗中传统机载雷达辐射控制方法相互干扰的问题,提出电子对抗中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的机载雷达辐射控制研究。运用交互式多模型控制机载雷达辐射,以将雷达辐射信噪比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的机载雷达辐射控制模型,运用交互式多模型算法获取量测数据并与设定好的协方差门限进行比较,以此来有效控制机载雷达辐射。经过试验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在电子对抗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达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博皓,吴云洁.弹载雷达成像制导路径规划的LSTM模型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9

[2].宋天明,唐敏.电子对抗中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的机载雷达辐射控制[J].电子世界.2019

[3].季熠,李彦斌,杭晓晨,廖涛,费庆国.基于响应面代理模型的雷达天线阵面风载分析[J].工程力学.2019

[4].蔺红明,魏兵卓,曹政,王磊,周梦龙.一种用于搜索雷达的交互多模型跟踪滤波算法[J].无线电工程.2019

[5].王勇军,柯凯,左乐.用于探地雷达系统仿真的行波天线等效模型及应用[J].无线电工程.2019

[6].刘崇屹,徐廷学,付霖宇,羡昆,刘沛纹.基于改进云模型的导弹雷达导引头质量状态定性评估[J].战术导弹技术.2019

[7].赵贵喜,王博通,姚四伟,郑洪涛.基于云模型的SVC算法在雷达信号分选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对抗.2019

[8].高向德,杨江平.雷达抗干扰的多目标直觉模糊集矩阵对策模型[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9

[9].程浩,马家园,刘国庆.基于双AR模型的高频地波雷达信号分离算法[J].现代雷达.2019

[10].蔺美青,蔡轶.无源雷达目标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型构建[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9

标签:;  ;  ;  ;  

雷达模型论文-李博皓,吴云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