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惊天宁注射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惊天宁注射液,黄芩苷,芍药苷,药代动力学
惊天宁注射液论文文献综述
孙兰,李家春,李芳,尚强,王振中[1](2011)在《惊天宁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惊天宁注射液中黄芩苷及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惊天宁注射液静脉注射给予大鼠,不同时间点采血,甲醇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黄芩苷及芍药苷血药浓度,并用DAS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惊天宁注射液静脉给药后,黄芩苷和芍药苷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在大鼠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黄芩苷和芍药苷药时曲线下面积在实验剂量范围内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黄芩苷和芍药苷的体内血浆药物浓度的同时分析。血浆中黄芩苷及芍药苷消除较快。(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1年04期)
刘莉萍[2](2008)在《惊天宁注射液治疗中风病肝火上扰证(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惊天宁注射液治疗中风病肝火上扰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醒脑静注射液做对照,并探讨其疗效机理,为临床推广应用做好前期工作。方法:1.临床资料全部资料系2005年10月~2007年6月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平行的方法分为试验组(惊天宁注射液组)23例和对照组(醒脑静注射液组)23例。全部病例符合西医脑出血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风病相关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合并症及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等基本均衡,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药物用法试验组:惊天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对照组:醒脑静注射液(河南天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试验组用惊天宁注射液静脉滴注,100ml/次,1次/日;对照组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次,加入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4天。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采用基础治疗及相关对症治疗,禁止使用类似试验药物及脑营养代谢药物或脑保护剂、脑代谢活化剂。同时嘱患者治疗期间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刺激,饮食清淡,忌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食物,忌抽烟及饮酒。3.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即初诊首日和用药后第14天各作一次观察记录,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中风病中医症候、体征评分,中风病临床表现评分。治疗前后各作一次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粪(包括粪潜血检查)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ALT、BUN、Cr)、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标准化比率、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头颅CT。4.统计方法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结果: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基本痊愈1例,显着进步7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86.9%;治疗后对照组显着进步6例,进步13例,总有效率为82.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两药是治疗急性脑出血肝火上扰型患者的有效药物,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试验组显效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82.6%;治疗后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78.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两药对中医症状改善有明显疗效。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的生活能力状态、中风病中医证候及体征及中风病临床表现的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四项评分的对比,经检验自身对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两药对中风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状态、中医症候体征临床表现各方面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4治疗前后头颅CT检查出血量变化的比较:治疗后两组脑内血肿均较治疗前吸收,自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血肿减少较对照组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两药对颅内血肿的吸收均有明显的疗效。5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临床试验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叁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粪潜血检查、心电图)在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异常改变。说明该药物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其疗效可靠。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惊天宁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中风病肝火上扰型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可改善中医症状、体征,可促进脑血肿的吸收,同时经安全性检测,显示该药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8-05-10)
段小华[3](2007)在《惊天宁注射液治疗中风病肝火上扰证(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惊天宁注射液治疗中风病肝火上扰证(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醒脑静注射液做对照,并探讨其疗效机理,为临床推广应用打下基础。方法: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系2005年10月~2007年2月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2例急性脑出血中医辨证属肝火上扰证的患者,采用随机、平行的方法,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惊天宁注射液组)16例和对照组(醒脑静注射液组)16例。全部病例符合西医脑出血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风病相关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合并症及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等基本均衡,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药物用法治疗组:惊天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对照组:醒脑静注射液(河南天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组静脉滴注惊天宁注射液,100ml/次,1次/日,用药14天;对照组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ml/次,加入5%G.S或0.9%NaCl液250ml中,1次/日,用药14天。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例均采用基础治疗及相关对症治疗。但不能使用类似试验药物作用的中药;不能使用脑营养代谢药物或脑保护剂、脑代谢活化剂。3疗效及安全性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即初诊首日和用药后第14天各作一次观察记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中医症候、体征评分,及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治疗前后即初诊首日和用药后第14天各作一次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ALT、BUN、Cr)、心电图、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标准化比率、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粪潜血检查。4统计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结果:1中风病疗效判定分析:治疗后治疗组基本痊愈人数1例,显效人数1例,有效人数9例,总有效率为68.8%;对照组显效人数1例,有效人数9例,总有效率62.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两药对中风病症状的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显效人数2例,有效人数9例,总有效率68.8%;对照组显效人数3例,有效人数9例,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两药对中医症状改善有明显疗效。3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判定:治疗后治疗组显着进步人数3例,进步人数11例,总有效率87.5%;治疗后对照组显着进步人数4例,进步人数9例,总有效率81.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两药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有明显疗效。4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试验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叁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粪潜血检查、心电图)在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异常改变。说明该药物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其疗效可靠。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惊天宁注射液和对照组醒脑静注射液的中风病疗效判定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积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积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中医辨证属肝火上扰证的患者的中风病症状、中医证候症状有明显疗效,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经安全性检测,显示该药物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7-05-10)
惊天宁注射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惊天宁注射液治疗中风病肝火上扰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醒脑静注射液做对照,并探讨其疗效机理,为临床推广应用做好前期工作。方法:1.临床资料全部资料系2005年10月~2007年6月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平行的方法分为试验组(惊天宁注射液组)23例和对照组(醒脑静注射液组)23例。全部病例符合西医脑出血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风病相关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合并症及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等基本均衡,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药物用法试验组:惊天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对照组:醒脑静注射液(河南天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试验组用惊天宁注射液静脉滴注,100ml/次,1次/日;对照组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次,加入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4天。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采用基础治疗及相关对症治疗,禁止使用类似试验药物及脑营养代谢药物或脑保护剂、脑代谢活化剂。同时嘱患者治疗期间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刺激,饮食清淡,忌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食物,忌抽烟及饮酒。3.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即初诊首日和用药后第14天各作一次观察记录,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中风病中医症候、体征评分,中风病临床表现评分。治疗前后各作一次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粪(包括粪潜血检查)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ALT、BUN、Cr)、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标准化比率、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头颅CT。4.统计方法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结果: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基本痊愈1例,显着进步7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86.9%;治疗后对照组显着进步6例,进步13例,总有效率为82.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两药是治疗急性脑出血肝火上扰型患者的有效药物,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试验组显效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82.6%;治疗后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78.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两药对中医症状改善有明显疗效。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的生活能力状态、中风病中医证候及体征及中风病临床表现的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四项评分的对比,经检验自身对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两药对中风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状态、中医症候体征临床表现各方面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4治疗前后头颅CT检查出血量变化的比较:治疗后两组脑内血肿均较治疗前吸收,自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血肿减少较对照组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两药对颅内血肿的吸收均有明显的疗效。5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临床试验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叁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粪潜血检查、心电图)在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异常改变。说明该药物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其疗效可靠。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惊天宁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中风病肝火上扰型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惊天宁注射液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可改善中医症状、体征,可促进脑血肿的吸收,同时经安全性检测,显示该药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惊天宁注射液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兰,李家春,李芳,尚强,王振中.惊天宁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
[2].刘莉萍.惊天宁注射液治疗中风病肝火上扰证(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
[3].段小华.惊天宁注射液治疗中风病肝火上扰证(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