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观察周金昌

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观察周金昌

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261206

【摘要】目的:观察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高热患者92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吲哚美辛栓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83%与86.9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7%及15.2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疗效显著,安全性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吲哚美辛栓;高热;复方氨林巴比妥

前言:

发热为上呼吸道感染及扁桃体炎等疾病的常见症状,如未及时退热,易导致心脏负担增加或引发惊厥,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严重。及时给予患者退热药物口服,是缓解该症状的主要途径。临床常用的退高热药物较多,本文于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样本,观察了吲哚美辛的退高热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样本。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共46例。性别:男:女=23:23。年龄(17--65)岁,平均(39.79±1.77)岁。疾病种类:上呼吸道感染18例、扁桃体炎21例、其他7例。病程(0.5--4.5)d,平均(1.22±0.03)d。对照组:共46例。性别:男:女=22:24。年龄(20--67)岁,平均(39.88±1.65)岁。疾病种类:上呼吸道感染19例、扁桃体炎20例、其他7例。病程(0.5--4)d,平均(1.30±0.04)d。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1)患者均伴随高热症状。(2)患者符合药物适应症。(3)患者均非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参与研究前,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5)知情同意。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治疗,成人2ml/次,1次/d,肌内注射。

观察组给予吲哚美辛栓治疗:1粒/次,1次/d。嘱患者排便后,塞入直肠内2cm处。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疗效判定依据

显效:用药4h后,体温下降≥1.5℃。有效:用药4h后,体温下降0.6--1.4℃。无效:用药4h后,体温未下降或持续上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采用(%)方法表示。当p<0.05时视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46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了休克,给予处理后,未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安全性更高(p<0.05)。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及扁桃体炎等,均为临床常见的感染类疾病,患者均伴随高热症状[1]。治疗期间,抗感染的同时,应同时给予患者退热类药物退高热,使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提高原发疾病的治疗有效率[2]。

复方氨林巴比妥与吲哚美辛栓均为临床常用的退高热药物,在降低患者体温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复方氨林巴比妥用药,具有一定的禁忌症。对巴比妥类药物过敏者,应谨慎用药。除此之外,由于药物需经肝肾代谢,因此伴随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同样需谨慎给药,以免加重不良反应。本文研究发现,给予高热患者复方氨林巴比妥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6.9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46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7例,其中1例为头晕,1例为恶心、3例为皮疹、2例为休克。有研究指出,复方氨林巴比妥用药,易引发粒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本组患者均未见上述反应出现。吲哚美辛栓为非甾体类消炎镇痛类药物的一种,经直肠给药后,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达到消炎、镇痛、退热的目的。需注意的是,该药物用于退高热,患者的流汗量往往较大。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给予补液,以免脱水。吲哚美辛栓具有一定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长期应用,易延长出血时间。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小板指标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处理。本品经肝肾代谢,伴随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需谨慎用药。药物代谢物可随乳汁等体液排出,为避免影响胎婴儿的健康,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需避免用药。本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异常,且非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均无药物使用禁忌症。本文研究发现,给予患者吲哚美辛栓退高热,治疗有效率为97.8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与给予患者复方氨林巴比妥治疗相比,优势显著(p<0.05)。表明,采用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疗效显著,安全性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吲哚美辛栓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除流汗外,还包括休克及恶心呕吐等,其中休克最为常见。本组给予吲哚美辛栓治疗者,共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为休克。给予处理后,未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发现异常立即与医院联系,以免加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临床应将吲哚美辛栓应用到由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所引发的高热患者疾病的治疗中,以达到退高热的目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有效率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朝芹,杨彦芬,张发.医用控温毯与吲哚美辛栓在重症发热患者降温中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03):132-133.

[2]汤红芳,程桂莲,钟言华.吲哚美辛栓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发热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01):66-67.

标签:;  ;  ;  

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观察周金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