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经验论文-何楚珺,陈相霖,晏碧华

驾驶经验论文-何楚珺,陈相霖,晏碧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驾驶经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隐含速度,表征动量,驾驶经验,危险知觉

驾驶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何楚珺,陈相霖,晏碧华[1](2019)在《隐含速度表征与驾驶经验对危险知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外显速度对表征动量的影响已得到大量研究,而隐含速度因缺乏显性标志而较少受到关注。隐含速度虽不易察觉,但可通过客体的外显特征或特征变化进行表达。隐含速度表征的机制源于个体的视觉系统会倾向于对观察到的视觉信息内容和视觉结果进行加工联结并做出合理化解释。借鉴前人研究范式,本研究使用颜色作为隐含速度的外显线索,通过改变颜色的变化形式和速度表征客体隐含速度的变化,探索隐含速度表征与驾驶经验对危险知觉的影响。方法:设置了中立表情与惊恐表情的人脸作为不同水平的危险线索,以不同灰度(白-黑)汽车模型作为运动客体,采用诱导运动范式通过四个实验考察运动客体和颜色变化的相对关系、客体运动的方向及不同表情呈现时间对有无驾驶经验的被试在判断运动客体最终位置时的影响,以皮肤电反应生理指标和运动客体的移位量作为因变量。实验1中以客体颜色的变化形式(从深黑到浅黑、从浅黑到深黑、黑色不变、白色不变)表征隐含速度的变化,通过在实验1a与1b中控制人脸表情出现的时间影响危险程度,考察驾驶经验不同的个体是否会在移位量及皮肤电反应上产生差异。在实验2a与2b中改变颜色变化的速度作进一步考察。结果显示:(1)客体的颜色影响被试对客体隐含速度的感知,客体颜色变化的形式与速度、运动方向、人脸表情及其呈现时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危险场景,影响了被试对客体最终位置的判断;(2)对于潜在危险,与无驾驶经验的被试相比,有驾驶经验的被试表现出更少的移位量及较低水平的皮肤电反应,显示出更高水平的危险知觉;当面对突现危险时,两组被试的移位量及皮肤电反应水平差异不显着。结论:颜色能作为外显线索对内隐速度进行表征,颜色快速变深引起更高速度的表征,驾驶经验能有效处理潜在危险,在处理突然危险时其有效性削弱。(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刘丰宜[2](2019)在《汽车自动驾驶科技发展中的法律因应——基于中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实践与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中国自动驾驶汽车主要处于道路测试阶段,而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包括上路资格问题、上路监管问题、道路测试事故的责任认定问题)则为立法者带来了挑战与机遇。2018年11月30日,中国台湾地区"立法院"叁读通过了"无人载具科技创新实验条例",该"条例"为全球针对跨海、陆、空无人载具发展的首部正式"法律",作为其立法核心的"监管沙盒"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因应台湾地区目前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所面临的上路资格问题、上路监管问题。然而对于后续实验事故的责任认定问题,有关部门还需通过监管积累经验,以期日后继续完善相关立法。同时,该"条例"值得我国大陆地区日后立法所借鉴。(本文来源于《《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9卷 总第9卷)》期刊2019-08-30)

张婷婷,张玉洁[3](2019)在《我国民用无人驾驶飞机监管立法的地方经验与制度完善——以深圳等地的8个政府规章为分析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民用无人驾驶飞机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空域监管权与公民空间权利之间的稳定状态,并促使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起草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例在无人机的法律定位、驾驶员资质以及空域管理的制度设计上,同深圳等8个省市实施的无人机监管规章存在较大分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无人机监管的混乱状态。为此,我国应当借助该条例广泛征求意见的契机,协调各省市无人机监管立法之间的矛盾,以"私权利保障+公权力监督"为立法导向,确立无人机"用途+重量"双重分类体系,构建多元空域分类管理体系。(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琛玮,朱科,钟欣,彭金栓,徐磊[4](2019)在《山区公路驾驶经验对注视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驾驶经验对驾驶人的注视行为的影响,设计并组织山区道路实车试验,分析不同道路线形下,熟练驾驶组和非熟练驾驶组的注视行为特征。数据表明:在直线路段熟练驾驶人的注视点更为分散,有助于获取更多的道路信息;在弯道路段,熟练驾驶人的注视点更为分散,且增加对后视镜的关注,两组驾驶人的水平主视角没有显着差异,但熟练组驾驶人的垂直注视角变化率更加明显。因此,通过学习熟练驾驶人的注释特点,能够提高新手驾驶人的驾驶能力。(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06期)

李东平[5](2019)在《汽车驾驶人驾驶经验对注视行为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20例驾驶经验不同的驾驶员为基本实验对象,通过眼动仪测试了其在行车过车中的注视行为,分析了其注视行为的特性并且解释了出现该特性的基本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知道驾驶人员行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行车安全。(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02期)

尚军[6](2018)在《汽车驾驶人驾驶经验对注视行为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车辆驾驶当中,注视行为是驾驶人驾驶过程当中的重点内容,同其驾驶经验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驾驶经验对注视行为特性的影响研究,能够从驾驶人角度对交通系统的安全性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将就汽车驾驶人驾驶经验对注视行为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8年23期)

朱兴林,王媚[7](2018)在《驾驶经验对稳定跟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经验驾驶员稳定跟车状态下的驾驶特征,选取累计驾驶里程作为驾驶经验衡量标准。在特定的交通环境下,利用车载激光雷达设备,对比分析有无驾驶经验稳定跟车状态下的跟车距离和车头时距的特征,并建立相应的分布函数,揭示不同驾驶经验条件下稳定跟车行为的差异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稳定跟车状态下,无经验驾驶员的跟车距离普遍比有经验驾驶员高,驾驶员的累计驾驶里程与跟车距离有显着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负值,无经验和有经验驾驶员的跟车距离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无经验驾驶员的车头时距也普遍比有经验驾驶员高,驾驶员的累计驾驶里程与车头时距有显着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亦为负值,无经验和有经验驾驶员的车头时距均服从正态分布。(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06期)

冯蕾,魏宇翔,张晨怡,韩琴[8](2018)在《驾驶经验与场景区域对驾驶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研究发现驾驶决策过程特别是决策的特征与心理过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由此可见,有关驾驶决策心理因素的研究对道路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对具有不同驾驶经验的驾驶员在不同场景区域的驾驶决策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具有不同驾驶经验的驾驶员在不同场景区域驾驶决策的差异。本研究采用2(驾驶经验:3年以内驾龄/3年或以上驾龄)×2(场景区域:中央/外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本实验通过广告有偿招募了60位驾驶员被试,采用修订后的"危险驾驶量表"测量驾驶员的危险驾驶倾向性水平,由安装在车内的行车记录仪拍摄交通场景片段,用FormatFactory视频剪辑软件剪辑得到16个存在潜在交通冲突的视频,用Lenovo计算机来播放剪辑好的交通场景视频,通过Tobii眼动仪考察驾驶员观看交通场景视频时的驾驶决策过程,记录其各项眼动指标。采用SPSS16.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结果表明:近叁年出现交通违规与扣分情况的驾驶员具有更高的危险驾驶倾向;相较于新手驾驶员,经验驾驶员具有更高的危险驾驶倾向;相较于经验驾驶员,新手驾驶员做了更多更深入的风险评估,所以经验驾驶员比新手驾驶员具有更高的危险驾驶倾向;相较于外周区域,驾驶员在驾驶决策过程对中央区域的信息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加工。(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杨颜菲,宋世震[9](2018)在《驾驶员驾驶经验与驾驶愤怒相关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eta分析技术评价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的驾驶经验与驾驶愤怒的相关性,为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以驾驶经验(driving experience)、Meta分析(Meta-analysis)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期刊、万方数据、Elsevier、Springer Link、Pub Med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均为1990年1月至今。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 1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检出相关文献183篇,最终纳入6篇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驾驶经验各维度与驾驶愤怒各维度呈相关关系。在驾驶愤怒表现量表(DAX) 4个维度中,驾龄与语言攻击(VAE)、用车辆发泄(UOV)、人身攻击(PPAE) 3个维度呈中等负相关,与自我调节愤怒(A/C)呈弱正相关;年驾驶里程数与语言攻击(VAE)、用车辆发泄(UOV)、人身攻击(PPAE) 3个维度呈正相关,与自我调节愤怒(A/C)呈弱负相关。驾驶经验与驾驶愤怒的发生有一定关系:驾龄与驾驶愤怒呈中等负相关,即驾驶员驾龄越长,驾驶愤怒的发生频率降低;年驾驶里程数与驾驶愤怒呈弱正相关,即驾驶员年驾驶里程数越多,驾驶愤怒的发生频率升高。(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8年10期)

刘超[10](2018)在《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多尺度熵在疲劳驾驶前额脑电特征抽取方法上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疲劳驾驶是现阶段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分析驾驶员正常状态和疲劳状态下的不同前额脑电,提出了一种经验模态分解下自适应多尺度熵的脑电特征提取算法。所提出的算法是基于前额2个导联数据进行分析的,采集这2个导联的脑电数据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导联信号受毛发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基于前额导联设计出来的采集装置易于携带、实用性强。在这些数据基础上,针对脑电熵特征提取的尺度信息难于确定以及疲劳驾驶状态分类研究中存在分类准确率不理想问题。论文研究了在经验模态分解下如何选择自适应尺度重构脑电数据进行脑电分析,以便能提高分类准确率。论文主要的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现有的脑电多尺度熵算法中存在尺度信息难于确定的问题。本文研究如何自适应的获取尺度来计算多尺度熵以提高疲劳驾驶检测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获取尺度因子(ASF)的方法。通过数据集的测试实验表明,使用ASF方法获得的尺度因子重构信号后计算得到的自适应多尺度熵特征对疲劳驾驶检测的准确率相对于单尺度下对疲劳驾驶的检测率有显着的提高。(2)考虑脑电信号具有非线性特征,而使用经验模态分解技术分解信号,研究如何选择信号分解的模态分量来计算尺度熵以更有效改进疲劳驾驶检测的准确率方法。引入单模态分量相关系数,选择与输入信号存在弱相关性的模态分量用于计算自适应多尺度熵特征进行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经验模态分解的自适应多尺度熵特征能够更有效提高疲劳驾驶检测的准确率。本文分析传统的多尺度熵算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尺度因子的方法,将获得的自适应尺度因子重构信号得到自适应多尺度熵特征,以及结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方法得到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自适应多尺度熵特征。在七种分类器下,采用多次实验方法得到经验模态分解的自适应多尺度熵特征比自适应多尺度熵以及单尺度熵特征对疲劳驾驶检测的准确率都要高。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可以为脑电疲劳驾驶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02)

驾驶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中国自动驾驶汽车主要处于道路测试阶段,而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包括上路资格问题、上路监管问题、道路测试事故的责任认定问题)则为立法者带来了挑战与机遇。2018年11月30日,中国台湾地区"立法院"叁读通过了"无人载具科技创新实验条例",该"条例"为全球针对跨海、陆、空无人载具发展的首部正式"法律",作为其立法核心的"监管沙盒"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因应台湾地区目前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所面临的上路资格问题、上路监管问题。然而对于后续实验事故的责任认定问题,有关部门还需通过监管积累经验,以期日后继续完善相关立法。同时,该"条例"值得我国大陆地区日后立法所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驾驶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1].何楚珺,陈相霖,晏碧华.隐含速度表征与驾驶经验对危险知觉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刘丰宜.汽车自动驾驶科技发展中的法律因应——基于中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实践与经验[C].《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9卷总第9卷).2019

[3].张婷婷,张玉洁.我国民用无人驾驶飞机监管立法的地方经验与制度完善——以深圳等地的8个政府规章为分析样本[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王琛玮,朱科,钟欣,彭金栓,徐磊.山区公路驾驶经验对注视行为的影响[J].科学技术创新.2019

[5].李东平.汽车驾驶人驾驶经验对注视行为特性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9

[6].尚军.汽车驾驶人驾驶经验对注视行为特性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8

[7].朱兴林,王媚.驾驶经验对稳定跟车行为的影响[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8

[8].冯蕾,魏宇翔,张晨怡,韩琴.驾驶经验与场景区域对驾驶决策的影响[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9].杨颜菲,宋世震.驾驶员驾驶经验与驾驶愤怒相关性的Meta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8

[10].刘超.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多尺度熵在疲劳驾驶前额脑电特征抽取方法上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

标签:;  ;  ;  ;  

驾驶经验论文-何楚珺,陈相霖,晏碧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