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论文-谢晓珊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论文-谢晓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陌生化,写作手法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论文文献综述

谢晓珊[1](2019)在《基于陌生化理论赏析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歌的写作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世界闻名的作家,写作技艺精湛。他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歌,第18首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其代表作之一。本文结合陌生化理论赏析莎士比亚在该诗中使用的由小见大、意象和修辞手法这叁种写作艺术,深化读者对诗歌艺术的理解。(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9期)

卢炜[2](2019)在《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的五个中译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形式、内容和整体风格叁个层面,比较了莎士比亚着名的第18首十四行诗的五个中译本,分析了朱湘、梁宗岱、梁实秋、丰华瞻和屠岸五位译者在翻译该诗时采取的原则、策略和技巧;以此为契机,本文希望勾勒出百年来中国译界翻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历史轨迹,并为后来的译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方翻译》期刊2019年05期)

罗益民[3](2019)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中的拓扑学宇宙身体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脍炙人口的十四行诗第18首不仅仅是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爱情诗,它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的拓扑学式深层隐喻结构,即它的主题是身体诗学。通过对这首诗文本的调查发现,诗中包含着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传统宇宙论因素,不过注释家和评论者都忽视了或并未发现这一点。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就会发现,这是一首歌颂身体的诗,但与众人熟知的身体诗学不同的是,它要表明的是超越了政治权力,而与大宇宙两相对照而见出的美。不仅如此,将基督教宇宙体系、人体结构和弗洛伊德的身体-宇宙意识理论结构做一对比,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人的身体有把自己升华到天堂、天使和完美的高度的内在潜质,而这一点正好体现了莎士比亚时代盛行的人文主义精神。(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罗益民,刘佯[4](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两种汉译本风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梁宗岱译本和辜正坤译本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工具与方法,建立了原作现代拼写本和两种汉译本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和汉语类比语料库,并在此基础上描写、分析和解释两种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表明,两种汉译均体现了翻译文本的普遍共性,即词语层面的简化趋势、句法层面的明确化倾向和意合特征、高频实词与英语原作高度重合、高频虚词中显着增译人称代词等。梁宗岱遵从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形式上恪守"信"的翻译准则,尽可能做到形式对等;辜正坤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注重文体趣味,竭力追求"神似"的艺术效果,以实现功能对等。(本文来源于《英语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唐霞[5](2019)在《拓扑学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中分布着大量的隐喻,其中多条隐喻链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极富层次性的巨大隐喻网络。拓扑学理论认为,拓扑变换中的图形不管大小、体积,都保持同样的属性,而莎士比亚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也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可以看作是具有拓扑性质的拓扑变换中的图形。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的创作中充分发挥了隐喻的拓扑性质,进行了一系列既遵循共性又富有创新的拓扑变换,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动态的隐喻系统。(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罗晓佳[6](2019)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60首两个译本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化和归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了解不同译本背后起指导作用的翻译策略,有助于译本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译本和原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名家译本众多,其中曹明伦译本和辜正坤译本分别是异化翻译策略和归化翻译策略的代表译本之一,读者可以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加深对译本和原文的理解。(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36期)

童薇菁[7](2019)在《喝一杯夏日限定特饮“曼陀罗之根” 品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爱的箴言》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款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开幕演出季主题“Hole to another universe”为Logo的环保背包,成为近期安福路上热门剧目外的新爆款。镭射透明是今夏最流行的时尚元素,大容量和柔软的PU材质舒适又实用,首轮发售迅速被话剧迷们预订一空。在文创产业(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8-07)

赵爽[8](2019)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的风格研究——以莎士比亚Sonnet1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的诗歌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为后世文学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翻译研究,一直是相关专家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莎士比亚第一首诗的多个译本为例,从诗歌格律、形式、文化等方面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不同译本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从各角度欣赏诗歌的翻译特色,探索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风格。(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伍苑盈[9](2019)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原文译文探析——摘选第十二和第六十首》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剧作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作家,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莎士比亚的传世之作,包括大约39部戏剧(具体数字不明)、154首十四行诗以及两首长叙事诗。学术界之间,一直传唱着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不仅仅属于"时代的灵魂",更属于"千秋万代的灵魂"。摘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十二和第六十首十四行诗,对其原文和译文进行分析,并从中探索、洞察人的内心世界与思想情感,思考、感悟诗中的人生真谛。(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24期)

刘丽[10](2019)在《《圣经》原型意象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中饱含了多种意象,蕴藏了情感丰厚的世界。从原型批评的视角解读《十四行诗集》运用的玫瑰、星星和披着羊皮的狼等圣经原型意象,旨在揭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蕴含的闪耀着生命之美、爱之美的人文主义关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形式、内容和整体风格叁个层面,比较了莎士比亚着名的第18首十四行诗的五个中译本,分析了朱湘、梁宗岱、梁实秋、丰华瞻和屠岸五位译者在翻译该诗时采取的原则、策略和技巧;以此为契机,本文希望勾勒出百年来中国译界翻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历史轨迹,并为后来的译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论文参考文献

[1].谢晓珊.基于陌生化理论赏析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歌的写作艺术[J].青年文学家.2019

[2].卢炜.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的五个中译本[J].东方翻译.2019

[3].罗益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中的拓扑学宇宙身体诗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

[4].罗益民,刘佯.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两种汉译本风格研究[J].英语研究.2019

[5].唐霞.拓扑学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创作[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6].罗晓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60首两个译本对比研究[J].校园英语.2019

[7].童薇菁.喝一杯夏日限定特饮“曼陀罗之根”品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爱的箴言[N].文汇报.2019

[8].赵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的风格研究——以莎士比亚Sonnet1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9].伍苑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原文译文探析——摘选第十二和第六十首[J].现代商贸工业.2019

[10].刘丽.《圣经》原型意象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体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论文-谢晓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