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拮抗细菌论文-邱志伟,陈有忠,于奥安,朱伟垚,杨俊林

内生拮抗细菌论文-邱志伟,陈有忠,于奥安,朱伟垚,杨俊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生拮抗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生细菌,分离,拮抗活性,生防菌

内生拮抗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邱志伟,陈有忠,于奥安,朱伟垚,杨俊林[1](2019)在《枣树根部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对3种枣病原真菌拮抗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枣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果树,在天津地区广泛种植。内生细菌是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一种新的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理论研究意义及开发远景。本研究从新鲜枣树根部组织中消毒后分离得到18株内生细菌,分别编号为Z1~Z18,经过革兰氏染色及16S rRNA序列测定,共鉴定出分别为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 Cohn)、志贺氏菌属(Shigella Castellani)、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coli)、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6个属的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一株对枣黑点、枣链格、枣轮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Z18,经鉴定初步认定该菌为芽孢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枣内生细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材料。(本文来源于《天津农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荆瑞勇,韩如月,杨帆,李瑞睿,王丽艳[2](2019)在《盐碱地大豆根内促生拮抗细菌DCX的分离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系内生细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绿色农业发展的研究重点,而盐碱地大豆根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鲜有报道。本文以大庆盐碱地大豆根系为材料,分离纯化大豆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比色法测定内生细菌的抑菌能力和分泌IAA能力,选取抑菌谱广且分泌IAA能力强的株菌,通过检测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性质、结构基因和功能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明确细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大庆盐碱地大豆根内分离获得的一株内生细菌DCX,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其中,对玉米新月弯孢菌、大豆菌核病菌、稻瘟病菌、禾谷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0.00%、78.12%、56.25%、43.75%,分泌IAA的能力为2.56±0.41μg·mL~(-1)(n=6)。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DCX菌株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在pH11、NaCl浓度10%的NA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可为盐碱地的作物病害防治提供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潘晓曦,关一鸣,李美佳,张亚玉[3](2019)在《人参内生细菌GS-1的分离鉴定及对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人参根部分离出4株内生细菌,以灰葡萄孢菌为靶向病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拮抗细菌GS-1,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S-1为多黏类芽孢杆菌,其活菌体能够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2.47%。由此判断菌株GS-1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细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金梦军,李珊珊,田文波,杨成德,王玉琴[4](2019)在《高寒草地青藏苔草拮抗内生细菌筛选、鉴定及其促生作用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内生细菌中开发优势拮抗菌种资源,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其叶片内生细菌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孜然根腐病菌F. solani等9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对所筛选的优良拮抗内生细菌进行形态学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并将其经固体发酵制成菌剂,采用生防菌剂接种方法测定其对黄瓜和辣椒的促生作用。结果显示,从青藏苔草叶片中共分离得到14株内生细菌;以黄瓜枯萎病菌作为指示菌初筛得到8株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1Y4、1Y5、和1Y7的抑菌率均为57.53%,菌株1Y11的抑菌率为58.44%,均高于平均抑菌率56.73%;菌株1Y4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孜然根腐病和马铃薯炭疽病菌的抑菌率分别达73.33%和71.43%,且具有固氮作用;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1Y4为西姆芽胞杆菌Bacillus siamensis;以0.5%1Y4发酵菌剂处理黄瓜和辣椒,株高分别增加153.06%和117.33%,促生效果显着。表明青藏苔草内生细菌1Y4的防病促生作用良好,有开发为微生物菌剂的潜力。(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梦霖,阮羽萱,杜可心,石进校,阮颖[5](2019)在《2株油菜菌核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拮抗活性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油菜生长的病害。于2017年3月从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试验田采集油菜湘油15盛花期植株的根茎叶,采用纯培养法对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68株内生细菌;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法对内生菌株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琼脂扩散法对内生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共筛选出7株抗菌活性较强菌株,分别为Y171004、Y172014、Y173005、Y174007、Y174017、Y177001和Y177002;利用平板对峙法对油菜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的拮抗菌进行筛选,筛选出2株(Y171004和Y177002)油菜核盘菌的拮抗细菌,经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继而对其拮抗活性进行初步分析,其中菌株Y171004的抗菌物质经鉴定为热不稳定性蛋白。研究结果能为该地区油菜内生细菌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油菜菌核病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胡振亮,靳轩,庞久帅,王雪菲,陈孟[6](2019)在《油松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1 a生松针,2 a生松针,1 a生松枝韧皮部、木质部,2 a生松枝韧皮部、木质部,根等7类部位共分离出40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对所得菌株的拮抗性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得到3株对油松枯梢病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其中AM-5菌株抑菌效果最强,菌体的抑制率达66.95%,其发酵液的抑制率为27.89%;菌体对病原菌孢子萌发也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将AM-5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M-5菌株对油松枯梢病的防治效果显着,在预防实验中,明显降低了油松枯梢病的发病率,预防效果为64.26%;在防治试验中,防效为53.32%。(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19年04期)

韩如月[7](2019)在《水稻根内促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真菌性病害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日益严重,有效防控水稻真菌性病害是在水稻提质增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易造成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可为水稻绿色生产保驾护航。水稻根系内生细菌具有促生和生防作用,是研发生物农药理想的材料,而盐碱地水稻根内生细菌资源调查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以大庆盐碱地种植的水稻根系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可培养手段筛选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水稻根内生细菌,明确其促生生防效果,初步探讨根内促生拮抗菌的抑菌机理,为盐碱地水稻种植所需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材料并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传统可培养手段分离大庆盐碱地水稻根内生细菌,结果发现水稻孕穗期根内生可培养细菌数量为1.6×10~4 CFU/g鲜重,灌浆期水稻根内生可培养细菌数量为1.1×10~4CFU/g鲜重,从两个时期水稻根系中共分离纯化74株细菌,其中孕穗期48株,灌浆期26株,采用平板对峙和改良Salkowski比色法的方法从分离的74株内生细菌中筛选拮抗及促生菌株,发现分离的根内生细菌中至少对一种供试病原菌有拮抗效果的细菌,孕穗期有14株,灌浆期有22株,分泌IAA能力大于1μg/mL的细菌,孕穗期有36株,灌浆期有21株。2.获得的水稻根内生细菌中选取一株既能分泌IAA(5.56μg/mL)又能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促生和拮抗菌株SM13进行鉴定。该菌株对玉米新月弯孢菌、大豆菌核病菌、稻瘟病菌、禾谷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9.38%、78.13%、53.12%、37.50%。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RNA基因和相关功能基因序列分析,SM13菌株初步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的亚种。3.扩繁的SM13菌液施入盆栽水稻(3.4×10~(13) CFU/亩)发现,SM13菌液可提高水稻齐穗期蔗糖酶活性(p<0.05);降低水稻的分蘖数和叶绿素含量(p<0.05);增加株高;显着提高齐穗期水稻穗干重,对鞘、茎、叶干重无影响;测产结果发现施用SM13菌液可增加水稻产量12.96%,与对照相比,施用SM13菌液可提高了二次枝梗的实粒数和实粒重(p<0.01),对水稻品质无显着影响。4.施用SM13菌液的盆栽水稻处理和对照处理土样的细菌和真菌类群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施加菌株SM13增加了土壤中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抑制植物病害的菌根真菌(Dentiscutata、Gyrophanopsis)、具有降解木质素(Podospora)、纤维素(Koribacter、Roseiflexus)和半纤维素(Roseiflexus)、抵抗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Ochrolechia)、利用甲基类物质(Methylomicrobium)的有益细菌和真菌类群,降低了土壤中植物病原菌类群(Pyrenophora)的丰度。5.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Sevag法与醇沉相结合方法提取SM13菌株无菌发酵液的粗蛋白和粗多糖。采用牛津杯法比较粗蛋白、粗多糖、无菌发酵液及菌液对立枯丝核菌和稻瘟病菌的抑菌效果,发现粗多糖对立枯丝核菌和稻瘟病菌无抑菌效果,粗蛋白、无菌发酵液及菌液对立枯丝核菌和稻瘟病菌有抑菌效果。粗蛋白经SDS-PAGE分离获得清晰条带,经质谱鉴定并比对分析,SM13无菌发酵液中的粗蛋白中存在与具有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Minor extracellular protease和Peptidase S8亲缘性较高的蛋白,有待蛋白纯化后验证。综上所述,从大庆盐碱地稻田中分离获得一株兼具促生和生防功能的芽孢杆菌,施用该菌株水稻盆栽中可提高水稻产量12.96%,具有增加土壤中有益的细菌和真菌类群,降低土壤中具潜在病原菌的类群的潜势,该菌株生防功能蛋白推测主要是与Minor extracellular protease和Peptidase S8亲缘性较近的蛋白,SM13菌株的功效有待于田间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小洁,王其,张欣悦,丁婷[8](2019)在《杜仲内生细菌拮抗小麦赤霉病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杜仲内生细菌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利用稀释涂布法对杜仲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以小麦赤霉病菌为指示菌,对杜仲内生细菌进行了对峙培养和盆栽防效等研究;通过分子鉴定确定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深入探讨拮抗菌株的抑菌机制。结果显示:杜仲中共分离获得104株内生细菌,其中内生细菌DZSG09、DZSJ16、DZSG23对小麦赤霉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DZSG23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69.04%;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ZSG23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接种小麦赤霉病菌第10天,DZSG23处理组的防治效果达到40.89%;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DZSG23为芽孢杆菌属微生物,显微观察发现其可引起小麦赤霉病菌菌丝膨大、畸形;且DZSG23菌株的菌悬液、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较低,但致畸作用较明显,DZSG23菌悬液(1×10~6 CFU·mL~(-1))和次级代谢产物(10 mg·mL~(-1))处理36 h,小麦赤霉病菌分生孢子的畸形率分别达到57.70%和36.67%,均能造成小麦赤霉病菌分生孢子膨大、畸形,导致芽管肿胀、扭曲。本研究结果为拮抗菌株DZSG23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从军[9](2019)在《八株番茄内生细菌对12种病原真菌拮抗活性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生细菌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已发现的种类超过80个属(Lodewyckx et al.,2002),可通过产生抗生素、营养竞争和生态位排斥、触发植物的诱导性系统抗性等机制有效减轻或控制植物病害,从而减轻化学杀菌剂使用带来的残留、环境污染、病原菌抗药性及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番茄在全世界种植历史悠久,在与病原菌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必然(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徐莉,李恩泽,蒋立,刘莎,栾静云[10](2019)在《桑树中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抑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麦赤霉病菌为指示菌,进行桑树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开展拮抗内生细菌的对峙培养和盆栽控病试验,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SSY26拮抗菌引入小麦穗部,小麦穗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酶活性。结果显示,SSY26菌株对小麦赤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达到58.65%,显微观察显示SSY26菌株可引起小麦赤霉病菌菌丝膨大、畸形,影响其正常生长;分子鉴定SSY26菌株为芽孢杆菌属微生物。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第18天时SSY26菌悬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27.30%,与化学药剂处理组没有显着差异,且桑树内生细菌SSY26引入到小麦穗部,可提高穗部组织中PPO、PAL及POD等防御酶活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内生拮抗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系内生细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绿色农业发展的研究重点,而盐碱地大豆根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鲜有报道。本文以大庆盐碱地大豆根系为材料,分离纯化大豆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比色法测定内生细菌的抑菌能力和分泌IAA能力,选取抑菌谱广且分泌IAA能力强的株菌,通过检测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性质、结构基因和功能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明确细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大庆盐碱地大豆根内分离获得的一株内生细菌DCX,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其中,对玉米新月弯孢菌、大豆菌核病菌、稻瘟病菌、禾谷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0.00%、78.12%、56.25%、43.75%,分泌IAA的能力为2.56±0.41μg·mL~(-1)(n=6)。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DCX菌株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在pH11、NaCl浓度10%的NA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可为盐碱地的作物病害防治提供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生拮抗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邱志伟,陈有忠,于奥安,朱伟垚,杨俊林.枣树根部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对3种枣病原真菌拮抗活性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9

[2].荆瑞勇,韩如月,杨帆,李瑞睿,王丽艳.盐碱地大豆根内促生拮抗细菌DCX的分离及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3].潘晓曦,关一鸣,李美佳,张亚玉.人参内生细菌GS-1的分离鉴定及对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金梦军,李珊珊,田文波,杨成德,王玉琴.高寒草地青藏苔草拮抗内生细菌筛选、鉴定及其促生作用测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9

[5].李梦霖,阮羽萱,杜可心,石进校,阮颖.2株油菜菌核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拮抗活性初步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胡振亮,靳轩,庞久帅,王雪菲,陈孟.油松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J].中国森林病虫.2019

[7].韩如月.水稻根内促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性能评价[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8].陈小洁,王其,张欣悦,丁婷.杜仲内生细菌拮抗小麦赤霉病菌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9

[9].杨从军.八株番茄内生细菌对12种病原真菌拮抗活性的测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9

[10].徐莉,李恩泽,蒋立,刘莎,栾静云.桑树中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抑菌机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标签:;  ;  ;  ;  

内生拮抗细菌论文-邱志伟,陈有忠,于奥安,朱伟垚,杨俊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