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遗传决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功能结局
遗传决定论文文献综述
刘青,叶鹏,Gill,D,James,NE,Monori,G[1](2019)在《缺血性脑卒中后遗传决定的抑郁风险和功能结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社会因素可能对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和康复有影响。该研究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框架研究了遗传决定的抑郁风险对这些结果的影响。在一项包括246 363例患者和561 190例对照组的全基因组联合研究中,研究者确定了抑郁症风险的遗传因素,并在474 574例患者和1032 579例对照组的单独队列人群中进一步验证。从60 341例患者和454 450例对照组中,研究者对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进行了相应的基因关联评估,并从6021例患者的分析中,对缺血性脑卒中后3个月的功能结果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余中宾,王韬[2](2019)在《非性染色体决定的性别关联遗传的归类与典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方式的判断和应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非性染色体决定的性别关联的遗传方式,考查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检测学生对遗传规律的掌握情况.从非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激素影响和细胞质影响等方面进行典例分析,以期在解决此类问题的时候能够抓准关键点,有效答题.(本文来源于《理科考试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李守宇[3](2019)在《例析高等植物性别决定遗传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决定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许多高等植物属于雌雄同株类型,其体内并无明显的性染色决定机制存在。但在少数雌雄异株的植物体内,也存在着与高等动物类似性别决定机制,具有特殊的遗传基础。下面对当前高等植物性别决定与分化的遗传基础以及研究进展做相应的阐述。1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在一些雌雄异株植物中,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与动物非常相似,可以从细胞学水平上鉴别出性染色(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柳[4](2019)在《甜瓜果皮条纹的遗传分析及其决定基因的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甜瓜(Cucumis melo L.)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刚、葫芦科、黄瓜属,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型作物,味道甘甜,清新袭人,因其具有特殊的香味和较高的含糖量而得名。据粮农组织统计资料显示,过去10年甜瓜平均产量超过2900万吨。甜瓜种植在温带和热带国家,主要产区在亚洲,亚洲以外的主要生产国是美国和西班牙,我国栽培甜瓜的栽培面积以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市场消费者对甜瓜品质以及外形要求的日益提高,国内外学者对甜瓜果实外观的研究越发重视。故此,明确果皮条纹的遗传规律,深度挖掘控制甜瓜果皮条纹的基因,为甜瓜果皮条纹的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绿色果皮有条纹的薄皮甜瓜X010为父本,以纯白色果皮无条纹的薄皮甜瓜M1-113为母本,两亲本通过杂交获得F_1代,将F_1代进行自交获得的F_2代群体为作图群体,于2017年及2018年春季分别播种,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农场的园艺试验基地进行田间栽培试验。根据两年的田间数据统计确定甜瓜果皮条纹的遗传规律。在F_2代群体中挑选出表型为果皮有条纹以及果皮纯色无条纹各20株,提取DNA,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果皮有条纹-果皮无条纹基因池,并对亲本(X010及M1-113)以及基因池进行二代测序(NGS)。根据BSA测序分析结果,在目标染色体上开发CAPS标记,在F_2代群体随机选取93株用于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并对所构建的图谱进行QTL分析,获得控制甜瓜果皮表面有条纹基因的初步定位区间。在初步定位区间继续开发CAPS标记,利用具有多态性的CAPS标记继续筛选F_2代群体(739株)中的重组单株,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分析预测。本试验为进一步精细定位甜瓜果皮条纹基因以及研究其分子遗传机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F_1代均表现为有条纹单株,2017年种植的F_2代群体中果皮有条纹与果皮纯色比例为134:45,符合比例3:1,且?2=0.016<?2_(0.05);2018年F_2代群体中果皮有条纹与果皮纯色比例为419:131,符合比例3:1,且?2=0.114<?2_(0.05),由此我们认为甜瓜果皮表面有条纹为显性性状,受单一基因调控。(2)通过对BSA测序结果分析,将控制甜瓜果皮表面有条纹的基因Cmst3定位于第4号染色体约2.7 Mbp(267,879 bp~3,025,394 bp)范围内。在甜瓜4号染色体开发CAPS标记40对,结果共16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40.0%,利用93株F_2代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该图谱全长150.26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9.39 cM,初步将该基因缩小在标记M-4-1(288,972 bp)与M-4-12(1,116,282 bp)之间,该结果验证了BSA测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3)最后,在标记M-4-1与M-4-12之间继续设计引物,构建一个更大的F_2代群体进行重组单株的筛选,最终将控制甜瓜果皮表面有条纹的基因Cmst3定位在标记M-4-25和标记M-4-27之间,物理距离缩小到825,451 bp~998,292 bp(约172.8 Kbp)范围内。在该区间内发现有23个候选基因,其中有8个基因编码区发生了非同义突变,11个基因在启动子区域同样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ymorphism,SNP)位点,以及部分的插入或缺失(insertion or deletion,INDEL)。(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青,叶鹏,Pucci,G,Tarnoki,AD,Medda,E[5](2019)在《动脉硬度和波反射纵向稳定性的遗传和环境决定因素:一项双胞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者旨在评估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aPWV)和主动脉增强指数(aortic augmentation index,aAIx)纵向变化的影响。研究人员纳入368对意大利和匈牙利成年双胞胎(214对单卵,154对双卵)进行aPWV和aAIx(TensioMed动脉造影仪)的重复评估。计算个体内不同波间相关性、双胞胎间波内相关性和双胞胎间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吴瑞红,牛俊奇[6](2018)在《基线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遗传决定因素和病毒学应答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据《Hepatology Research》2018年2月报道】题:基线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遗传决定因素和病毒学应答的相关性(作者Yu R等)维生素D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Yu等做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旨在探索基线维生素D水平与遗传决定因素和CHB患者的第104周疗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标本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研究中心发起的一个在中国大陆24个中心实施的随机对照临床(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谢攀成[7](2018)在《探究生物钟幅度和导引的遗传决定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地球昼夜光照周期的变化,各种各样的物种,从蓝藻到人类,进化出了内在的生物钟来预期环境的变化。相对于生物钟紊乱的机体,具有正常生物钟的个体能够更好的利用有规律变化的环境资源来获得食物以及躲避天敌。这样一个长期演化,使得机体的内部生理功能和行为与内在的生物钟紧密相连,从而与外在的环境昼夜节律变化相适应。哺乳动物的生物钟主要由一个转录翻译反馈环构成。在哺乳动物核心生物钟负反馈环,激活因子BMAL1-CLOCK可以形成复合物结合到转录基因启动子的E-box区域,从而激活Per,Cry的转录。相反地,抑制因子PER-CRY可以通过抑制BMAL1-CLOCK复合体,从而封闭负反馈环。此外,还存在一个由孤儿核受体REVERBa/b以及类视黄醇孤儿受体ROR组成的辅环,它们能够结合到RRE元件上,从而调节Bma11以及Cry1的转录。在第一部分,我们利用肝脏特异性敲除Hdac3的小鼠模型,发现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是一个关键的生物钟负负反馈环元件。它可以以不依赖于酶活性的方式来对生物钟的转录和激活阶段进行调控。在小鼠肝脏中敲除HDAC3可以引起生物钟振幅以及E-box控制基因转录的降低。在主观早晨,HDAC3可以通过促进BMAL1的泛素化来调控BMAL1的稳定性,从而促进转录激活。在主观晚上,HDAC3可以对抗FBXL3介导的CRY1的降解从而促进BMAL1与CRY1的结合。因此,在负反馈环上,HDAC3通过时间上分离的对立功能对于昼夜节律基因的震荡表达进行调控。在第二部分,我们利用国际小鼠表型分析联盟(IMPC)的代谢笼数据。通过对1200只C57BL/6N小鼠基于间接热分析的参数分析,确定了以小鼠饮食和活动节律的起跳点和峰值相位作为可定量的生物标志物来研究生物钟的不当导引。然后,我们基于先前知识开发出了新的算法,从而实现了利用国际小鼠表型分析联盟数据的大规模筛选。通过对先前515个先前未选择过的突变小鼠品系的分析,我们确认S1c7A11,Rhbd11,Spop,以及Oxtr这四个基因影响了小鼠饮食和活动节律的起跳点和峰值相位。筛选出了和生物钟系统紧密联系的生物钟依赖的以及和生物钟不依赖的信号通路。这些潜在的信号通路为研究生物钟的导引提供了潜在的靶点。(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2-20)
范桂彦[8](2017)在《菠菜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性别决定基因X/Y的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黎科菠菜属二倍体植株(2n=12),是以绿叶为主要产品的重要蔬菜作物。菠菜是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少量植株表现为两性株,其雌雄性别受X/Y基因的控制,是研究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及分化机制的一种理想材料。目前国内外已构建的菠菜遗传图谱分子标记数量较少且不便于使用,缺乏高密度遗传图谱,且菠菜性别决定基因尚未精细定位及克隆,性别调控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利用特异位点扩增片段测序(SLAF-seq)技术结合HighMap软件构建了菠菜高密度遗传图,并通过SRAP-BSA及super-BSA对菠菜性别决定基因X/Y进行了精细定位,借助基因注释获得了一些菠菜激素调控和开花相关的候选基因。主要研究结果汇总如下:1、利用SLAF-seq技术结合HighMap构建了菠菜高密度遗传图。该图谱包含4080个SLAF标记,共划分为6个连锁群,总图距为1,125.97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0.31cM,这是目前研究中密度最高的菠菜遗传图谱。2、利用SRAP-BSA法对菠菜性别决定基因X/Y进行初步定位,通过雌雄基因池对1280个SRA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其中20个引物组合与性别基因紧密连锁。结合前人研究相关标记,利用含148个单株的BC_1群体构建了一个15.9cM的菠菜性别区域连锁图,平均图距为0.72 cM,将性别决定基因定位在一个0.4 cM的区间内。3、利用super-BSA法对性别决定基因X/Y进行精细定位。通过50个雌性单株和50个雄性单株测序数据混池寻找菠菜性别性状关联区域。最终有323个SLAF标记与菠菜性别决定基因紧密连锁,结合菠菜高密度遗传图谱,将菠菜性别决定区域定位在LG4连锁群66.98cM-69.72cM和75.48cM-92.96cM两个区间内。4、整合SLAF及SRAP等性别连锁标记,构建了一个16.7cM的性别区域连锁遗传图,将菠菜性别决定基因X/Y定位在0.2cM区间内。通过性别区域连锁遗传图,辅助菠菜基因组组装,将scaffold锚定在相应性别连锁标记上,对定位区域的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得到166个基因位于目标性状的定位区域内,根据注释信息得到了32个基因与花发育或者激素调控网络相关。5、将SRAP27.47及SRAP30.39转化为稳定性高、特异性好的SCAR标记,将dCAPs标记D4.3转化为可高通量基因分型的KASP标记,应用于苗期雌雄株性别快速鉴定,经过143个雌雄单株的验证,该KASP标记准确率可达到100%。(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4-01)
纪高洁[9](2016)在《西瓜性型遗传规律及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葫芦科(Cucurbitaceae)瓜类作物因包含被子植物全部7种性型而成为植物性别决定机理的模式作物。与甜瓜(Cucumis melo)、黄瓜(Cucumis sativus)相比,西瓜(Citrullus lanatus)性型遗传规律和性别决定机理的研究相对落后。本论文利用西瓜雌雄异花同株、雄花完全花同株、全雌株等3种性别表型(性型)的4个材料构建了5组六世代群体,解析了西瓜性型遗传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遗传群体,定位、克隆并鉴定到2个主要性别决定基因——控制西瓜雄花完全花同株性型的a基因CitACS4和控制西瓜全雌株性型的gy基因ClWIP1,并分析了这2个基因的功能,旨在探索西瓜性别决定的分子机理,并为西瓜育种及良种繁育实践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利用雌雄异花同株性型材料XHB,全雌株性型材料XHBGM以及2个雄花完全花同株性型材料SL3H. AKKZW构建了5组六世代群体。通过春夏两个季节的性型调查,进行了西瓜性型的遗传规律分析。验证了雄花完全花同株性型由隐性单基因a控制,全雌株性型由隐性单基因gy控制。首次发现雄花雌花完全花同株性型由另一隐性基因tm控制,a基因对tm基因隐性上位。发现季节变化不影响单株性型特征但影响单株着生花器官的性别比率。利用西瓜全基因组信息同源克隆西瓜乙烯合成酶(ACS)基因CitACS4,该基因与甜瓜a基因CmACS-7同源性高。通过对西瓜基因组重测序材料CitACS4序列比对,发掘与雄花完全花同株性型紧密连锁的SNP位点C364W,并开发了dCAPs标记。遗传分离群体和自然群体性型连锁分析表明:该SNP位点与雄花完全花同株性型共分离。功能分析表明,CitACS4在雌花和完全花发育两性期的心皮原基特异表达,其功能是选择性败育雄蕊原基,与雄蕊原基的PCD进程相关。位点C364W破坏了CitACS4所编码蛋白结构稳定性,导致ACS酶活性显着降低、雄蕊原基败育进程受阻,使西瓜完全花发育。利用AKKZW和XHBGM的重测序信息,分析其基因组之间差异位点。设计标记对两个材料的BC1群体进行染色体步移,将全雌株性型定位在染色体2(Chr.2)与染色体3(Chr.3)上。通过生物信息学、PCR以及FISH杂交等手段,发现全雌株性型材料XHBGM的Chr.2和Chr.3之间发生了染色体易位。明确其易位断点位于Chr.2:33348296和Chr.3:4043234bp..4043236bpo Chr.2的易位断点位于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基因Cla008537的外显子区域,与甜瓜g基因CmWIP1同源,将该基因命名为ClWIP1。功能分析表明,ClWIP1在西瓜雄花发育两性期心皮原基特异表达,其功能是选择性败育心皮原基,与心皮原基的PCD进程相关。染色体易位导致ClWIP1失活,心皮原基败育进程受阻,造成全雌株性型突变体出现。(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段建平,孟现鑫,李莹,姚伦广,阚云超[10](2016)在《昆虫体细胞遗传性别决定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遗传性别决定可分为体细胞性别决定、生殖细胞分化和剂量补偿效应3个层次。昆虫体细胞性别决定信号通路基本上都遵循从初始信号到关键基因,再到双性基因的信息流传递基本模式。不同昆虫间,体细胞性别决定初始信号(如X染色体剂量、M强雄基因、母系印迹及与PIWI相作用的RNA等)很复杂,关键基因(如sxl和tra/fem)有所变化,但双性基因(如dsx)很保守,且重要基因的剪接方式(如选择性剪接)非常保守。结合作者昆虫性别决定的研究工作,本文总结了双翅目、膜翅目和鳞翅目代表性昆虫种类的性别决定初始信号、关键基因及双性基因的研究进展及一般规律,为昆虫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的进一步揭示、昆虫不育技术(SIT)的开发以及昆虫性别的人为操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遗传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遗传方式的判断和应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非性染色体决定的性别关联的遗传方式,考查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检测学生对遗传规律的掌握情况.从非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激素影响和细胞质影响等方面进行典例分析,以期在解决此类问题的时候能够抓准关键点,有效答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传决定论文参考文献
[1].刘青,叶鹏,Gill,D,James,NE,Monori,G.缺血性脑卒中后遗传决定的抑郁风险和功能结局[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
[2].余中宾,王韬.非性染色体决定的性别关联遗传的归类与典例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9
[3].李守宇.例析高等植物性别决定遗传基础[J].中学生物学.2019
[4].刘柳.甜瓜果皮条纹的遗传分析及其决定基因的精细定位[D].东北农业大学.2019
[5].刘青,叶鹏,Pucci,G,Tarnoki,AD,Medda,E.动脉硬度和波反射纵向稳定性的遗传和环境决定因素:一项双胞胎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
[6].吴瑞红,牛俊奇.基线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遗传决定因素和病毒学应答的相关性[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
[7].谢攀成.探究生物钟幅度和导引的遗传决定因子[D].南京大学.2018
[8].范桂彦.菠菜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性别决定基因X/Y的精细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9].纪高洁.西瓜性型遗传规律及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6
[10].段建平,孟现鑫,李莹,姚伦广,阚云超.昆虫体细胞遗传性别决定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