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干工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工膜,土工复合材料,防水,水下修复
干工况论文文献综述
John,Cowland[1](2019)在《干工况和水下工况下碾压混凝土坝的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工膜是一种防水合成材料,为几毫米厚的柔性板。其在工厂的生产过程受计算机控制,保证其设计性能和质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是稳定的。与其他技术(材料),如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油漆或喷涂产品等不同,土工膜安装时的天气条件对被安装产品的最终质量影响不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土工膜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工建筑物的防水。这类系统在1959年开始作为坝上游防水层用于新建土石坝,1990年用于新建碾压混凝土坝。它们先后在1970年的干工况和1997年的水下工况条件下用于恢复混凝土面层的抗渗性。2002年,RCC坝问世约20年后,土工膜首次用于恢复此类坝的抗渗性,此后被用作修复有问题接缝或裂缝的措施,或用于恢复泄漏最严重的关键区域的抗渗性,或为整个上游面提供新的防水屏障。本文通过典型的历史案例讨论了每种情况下的设计和技术。(本文来源于《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1)
张庆,王学生,阮伟程,孟祥宇,陈琴珠[2](2017)在《蒸发式空冷器低密度翅片管束干工况换热及阻力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工业用8排翅片管束空冷实验装置,讨论了翅片管干式空冷代替光管湿式空冷的可行性,研究低进口风温、风量对翅片管干式空冷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进口风温下,翅片管干式空冷可用来代替光管湿式空冷换热,降低进口风温能有效强化翅片管干式空冷换热,其换热能力亦随着配风量的增加而提高。实验中翅片管管外换热系数和管束压降实验值与国外关联式计算结果有差别,拟合给出本实验翅片管管外传热关联式及管束压降关联式,为工业应用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张双德,赵卿[3](2017)在《干工况风机盘管+新风空调系统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民用建筑当中使用颇广的"干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将房间负荷划分为瞬时负荷和渐变负荷,分别由风机盘管和新风机承担。利用干燥地区的气候条件,摈弃了传统的新风机组,选用节能环保的蒸发冷却机组。并对这种系统的设计过程做了详细分析。(本文来源于《建筑安全》期刊2017年07期)
孙利敏[4](2014)在《干工况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民用建筑中使用的空调系统一般都采用舒适性的集中式空调,一般来讲都采用全空气系统或者是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如果空调系统的风盘管在干工的条件和环境下运行,那么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湿工环境中运行产生的各种问题,对于室内的空调状况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文章对干工况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论述,期望能够全方位的认识干工况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促进该系统在民用建筑中的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4年09期)
黄从健,李念平,申小杭,王廷伟,樊晓佳[5](2013)在《冬季干工况下闭式热源塔传热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强化闭式热源塔内的传热,提高介质出口温度,对闭式热源塔的关键部位——翅片盘管进行传热特性分析。建立了热源塔传热方程,用经典4阶Runge-Kutta方法结合MATLAB软件求解方程。利用方程的解得到介质和空气温度随热源塔高度的变化情况,然后改变翅片盘管的盘管管径和翅片间距,计算不同风速下的介质出口温度。结果表明:1)顺流式下,热源塔底部换热强度大且随热源塔高度升高而减小,逆流式下,随热源塔高度变化换热强度几乎不变;2)介质出口温度随翅片间距减小而减小,随管径和风速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林泉来[6](2013)在《干工况平行流换热器的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平行流换热器作蒸发器使用时的传热与流体流动特性,分析其在干工况下使用时存在的差异和问题。与常用翅片管式换热器进行性能比较,探讨平行流换热器在干工况下工作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2013年福建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1-29)
林泉来[7](2013)在《平行流换热器干工况下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平行流换热器的构造特点以及传热与流体流动特性,分析其在干工况下使用时存在的差异和问题。与常用翅片管式换热器进行性能对比,可知平行流换热器代替翅片换热器在干工况下运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林泉来[8](2013)在《平行流换热器干工况下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构造特点以及传热与流体流动特性,分析了其在干工况下使用时存在的差异和问题。与常用肋片管式换热器进行了性能对比,可知平行流换热器代替肋片换热器在干工况下运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绿色设计 创新 实践——第5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交流大会文集》期刊2013-11-13)
林泉来[9](2013)在《平行流换热器干工况下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构造特点以及传热与流体流动特性,分析了其在干工况下使用时存在的差异和问题。与常用肋片管式换热器进行了性能对比,可知平行流换热器代替肋片换热器在干工况下运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3年S1期)
周礼[10](2013)在《干工况平行流换热器空气侧翘片参数优化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采用温度与湿度分开控制,能够有效改善传统风机盘管空调系统中能源浪费、湿度难以控制以及空气品质等问题。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末端换热设备处于干工况下运行,换热温差减小,换热量降低。为了消除室内余热,往往需要加大风量或增大设备型号,这样会造成运行费用或投资的增高。平行流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式换热器,可以有效提高设备换热量,因此可以将其应用到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末端设备中。本文首先理论分析了干工况平行流换热器与平行流蒸发器在传热与流动性能方面的差异,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平行流换热器空气侧百叶窗翅片的传热与流动性能,分析了干工况下翅片高度、翅片间距、翅片宽度、百叶窗间距、百叶窗角度、百叶窗高度等结构参数对换热器空气侧的换热系数和压降的影响,提出适用于干工况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参数。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优化设计并加工制作出两组不同的平行流换热器。在干工况条件下,对两组换热器进行实验测试,比较它们的换热与阻力特性。在不同的迎面风速和水流量下,测试两组平行流换热器换热量、传热系数以及阻力的变化情况。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在相同的风速和流量变化范围内,优化后的干工况平行流换热器2换热量比原基准换热器1的增加4%左右,换热器1的空气侧传热系数为94.9~140.1W/m2·K,总传热系数为86.8~123.2W/m2·K,换热器2的空气侧传热系数为101.1~153.5W/m2·K,总传热系数为92.3~134.3W/m2·K,平均增幅为8%左右。换热器2空气侧的压降比换热器1的有所降低,水侧压降有所升高,但总体来讲优化后的平行流换热器2无论在水侧还是空气侧的综合性能系数都要高于换热器1的。说明通过调整换热器结构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其整体性能。本文研究结果对平行流换热器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末端设备中的使用以及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3-05-01)
干工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工业用8排翅片管束空冷实验装置,讨论了翅片管干式空冷代替光管湿式空冷的可行性,研究低进口风温、风量对翅片管干式空冷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进口风温下,翅片管干式空冷可用来代替光管湿式空冷换热,降低进口风温能有效强化翅片管干式空冷换热,其换热能力亦随着配风量的增加而提高。实验中翅片管管外换热系数和管束压降实验值与国外关联式计算结果有差别,拟合给出本实验翅片管管外传热关联式及管束压降关联式,为工业应用设计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工况论文参考文献
[1].John,Cowland.干工况和水下工况下碾压混凝土坝的修复[C].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张庆,王学生,阮伟程,孟祥宇,陈琴珠.蒸发式空冷器低密度翅片管束干工况换热及阻力特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张双德,赵卿.干工况风机盘管+新风空调系统设计分析[J].建筑安全.2017
[4].孙利敏.干工况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5].黄从健,李念平,申小杭,王廷伟,樊晓佳.冬季干工况下闭式热源塔传热特性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
[6].林泉来.干工况平行流换热器的适用性分析[C].2013年福建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7].林泉来.平行流换热器干工况下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13
[8].林泉来.平行流换热器干工况下应用的可行性分析[C].绿色设计创新实践——第5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交流大会文集.2013
[9].林泉来.平行流换热器干工况下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暖通空调.2013
[10].周礼.干工况平行流换热器空气侧翘片参数优化与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