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薄膜导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纸基导线,液态金属,柔性电子,机械烧结
薄膜导线论文文献综述
秦琴[1](2017)在《基于室温液态金属薄膜的纸基柔性导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纸基电子器件是以环保经济的纸质材料为基底的柔性电子器件,相对于以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作为基底的柔性电子器件,其能够在对折、褶皱等极端变形条件下正常工作,达到使用寿命后便于回收、销毁,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因此,纸基电子器件的发展是未来柔性电子器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作为纸基电子器件的核心,纸基柔性导线是实现纸基柔性电子器件互联、通讯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纸基柔性导线的高电导性和高可靠性还不能兼容,采用室温液态金属作为弹性导电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案之一。但是,液态金属表面张力大、难以薄膜化是制备超薄的纸基柔性导线的技术瓶颈,此外,应力作用下,纸基液态金属导线电阻的变化规律、稳定性还不是很清楚,这限制了纸基液态金属导线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纸基液态金属导线的制备技术、应力作用下电阻的变化规律及其疲劳和温度稳定性,并探索了液态金属导线在柔性互联、柔性功能器件上的应用,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厚度可控的纸基液态金属薄膜和高电导率纸基柔性导线的制备技术研究。通过超声的方式制备了液态金属微粒溶液,在纸基底表面沉积,形成液态金属薄膜。通过调控基底表面单位面积的液态金属微粒的沉积量,实现了纸基液态金属薄膜厚度7μm–115μm范围内的调控。并创新采用机械烧结的方式在纸基液态金属薄膜上制备了高电导率(3.8×104 S/cm)的纸基柔性导线。(2)应变条件下纸基柔性导线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本文研究了纸基柔性导线在弯曲,对折条件下纸基导线的电阻变化规律,纸基薄膜和纸基导线在对折循环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了导线在长时间放置以及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导线在弯曲条件下随着弯曲半径的增大而减小,且近似成反比,恢复初始状态后导线电阻仅变化了0.31Ω;导线对折,电阻仅改变了0.37Ω;纸基薄膜对折循环10000次,薄膜始终绝缘,导线始终导电(变化率<5%);-30℃-107℃变温条件下,导线电阻最大变化值为0.02Ω。所有这些结果都证明了纸基导线在变形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纸基柔性导线的实际应用演示和回收特性研究。最后,本文探索了纸基柔性导线在纸基器件中的应用及其处理问题。发现由纸基柔性导线构成的纸基电路中的电子元件,在弯折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并且,利用NaOH溶液能够实现液态金属材料的回收,回收效率高达95.6%,节约成本,进一步证明了纸基导线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7-04-06)
许菲菲[2](2017)在《导线表面涂覆TiO_2光自洁薄膜后的直流电晕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输电线路设计与运行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导线电晕带来的危害。针对导线电晕特性,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主要集中在导线电晕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上,针对减少导线表面污秽从而改善导线电晕的方法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研究在导线上涂覆TiO_2光自洁薄膜来改变导线表面水滴的形态同时减少污秽在其表面的积累从而改善导线电晕放电,这对于实际线路具有较为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涂料固载法,通过高压喷涂技术在光滑钢筋导线表面制备相应的TiO_2光自洁薄膜,同时利用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粗糙度测量仪结合灰度矩阵来共同表征导线表面状态。本文在人工加速积污系统内,对表面涂覆不同含量TiO_2光自洁薄膜分别进行了人工滴加水滴实验。由此得到紫外光下,TiO_2光自洁薄膜导线亲水性对导线电晕放电的影响以及薄膜中TiO_2含量对改善导线电晕效果的影响。同时本文还进行了模拟加速积污的直流电晕试验。并得到紫外光下TiO_2光催化氧化分解污秽对导线表面电晕放电的影响。在紫外光照射下,导线表面TiO_2光自洁薄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导线表面水滴的起晕电压。且导线薄膜TiO_2含量越高,改善作用越明显,起晕电压就越高;同时,TiO_2光自洁薄膜具有良好的光自洁性能,能够分解有机污秽,从而减少导线表面的污秽累积,提高导线的起晕电压。且随着光自洁薄膜中TiO_2含量的增加,导线自洁性能提高幅度增大,导线表面不易积累污秽,起晕电压降低幅度减小。(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7-03-01)
李沁远[3](2017)在《高压直流导线下方介质薄膜表面荷电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高压直流输电在远距离大功率输电方面具有的优势,发展高压直流输电有助于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优化供给,从而有效地缓解我国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所以,我国在电网发展规划中提高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比重。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带来的电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我国,塑料大棚的使用十分广泛,当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附近存在塑料大棚时,线路电晕放电产生的电荷会在塑料大棚的介质薄膜表面累积,造成大棚周围电场的畸变。随着我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大量建设,因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跨越塑料大棚而造成的纠纷问题越来越多。因此,研究高压直流导线下方介质薄膜的表面荷电特性,对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影响介质薄膜表面电荷累积的因素。依托平行极板电晕放电测试平台,使用振动电容式静电计对离子流场中介质薄膜表面电荷电位进行了测量,并通过反演的计算方法得到了介质薄膜的表面电荷分布。通过改变实验环境中的电场强度以及离子流密度,获得了不同情况下介质薄膜的表面电荷分布,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还对比了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两种材料的介质薄膜在不同电压极性下的电荷累积情况,并结合对实验材料进行的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分析了介质材料本身对其表面电荷累积的影响。本文通过大量的实验,从外界条件与材料本身性质两个方面研究了影响介质薄膜表面电荷累积的因素。本文的研究为下一步实际直流线路跨越大棚时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7-03-01)
张一慧[4](2015)在《基于自相似构型的薄膜电导线设计及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基于自相似构型的可延展薄膜电导线设计,通过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大变形后屈曲分析,揭示出其拉伸载荷作用下的有序展开变形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马文祚,卢铁兵[5](2015)在《高压直流导线下绝缘薄膜表面电荷分布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大量建设,由电晕放电引起的电磁环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对线路跨越农用大棚时的电场问题研究还不够。当线路下方存在农用大棚时,电荷会在大棚表面发生积累,并对地面的离子流场造成畸变。利用法拉第筒法对PVC塑料薄膜、遮阳网和布料3种介质模型表面电荷密度进行测量,并对比3种材料的荷电特性。通过分析,获得PVC塑料薄膜表面电荷密度的分布特点,以及3种不同材质绝缘薄膜荷电特性的差异。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附近大棚表面电场的建模和计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李艳杰,谢惠民,徐曼琼,王庆华[6](2012)在《SEM云纹法在金属薄膜导线残余变形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发展了聚焦离子束在康铜线表面制作微米光栅的技术,利用微米光栅和SEM云纹法实现了聚合物基底上康铜薄膜导线通电失效后的全场残余变形量化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通电失效后康铜线表面的形貌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1-09)
吴蕾,葛耀峥,居冰峰[7](2011)在《金属薄膜导线的亚微米局域电导率精确测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薄膜器件最重要物理量之一的局域电导率的定量测定,能在保证性能、提高成品率、完善制作工艺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利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的4电极微探针局域电导率测量技术,精确测量厚度为350nm、宽度分别为50.0μm、25.0μm、5.0μm、2.0μm及600nm、纯度为99.999%的铝薄膜导线的电导率。由于被测试件宽度和厚度方向的尺寸明显缩小且十分接近电极的最小间距,综合考虑电极尺寸、不同批次电极的加工精度和加工参数、4个电极间的位置误差等几个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修正电导率的计算模型并将传统4电极电导率测量法的应用领域拓展到亚微米级微观尺度。试验结果证明基于AFM的4电极微探针技术在亚微米级局域电导率测量方面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孔涛[8](2010)在《薄膜导线中损伤缺陷的形貌演化及愈合机理的相场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集成电路中互连导线存在一种典型的失效模式:即初始损伤缺陷(显微孔洞)萌生、扩张、失稳形成狭长裂纹,从而切断导线使其发生开路失效。本文首先基于相场法应用于损伤缺陷形貌演化的控制方程,采用FTCS(forward for time; center for space)差分格式求解控制方程,并使用窄带界面法优化计算方法。在算例计算中,数值模拟了初始损伤缺陷构型为圆形孔洞在电场作用下的形貌演化过程,将得到的孔洞漂移速度与现有文献的理论解和尖锐界面的解进行比较,得到较好的吻合,从而证明了本文所给出的相场模型数值求解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另外,本文分别计算了初始构型为圆形孔洞在表面能、电场和各种应力载荷作用下的形貌演化过程,研究了各向异性扩散特征对构型形貌演化规律的影响,描述了初始构型为裂隙形状在各种物理条件下的形貌演化过程和规律。最后,本文综合各种不同的外场物理条件对孔洞形貌演化的影响规律,预测不同的孔洞构型形貌演化发展的趋势,探讨孔洞愈合机理的可行性。为集成电路中互连导线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依据和实际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0-01-01)
李二丽[9](2009)在《集成电路薄膜导线中孔洞形貌演化的相场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集成电路中互连导线存在一种典型的失效模式:即显微孔洞萌生、扩张、失稳形成狭长裂纹,从而切断导线使其发生开路失效。本文首先基于尖锐界面法和相场法分别推导出了孔洞演化的控制方程,利用相场界面厚度控制参数的渐进展开式证明了相场模型求解孔洞形貌演化问题的有效性。其次,利用保角变换的方法,推导出了保角变换后的椭圆形孔洞在表面能作用下迁移控制方程,解决了椭圆形孔洞初边值较难精确离散设置的问题。然后,利用相场法原理建立圆形孔洞在表面能、体扩散和双向等轴应力作用下的孔洞形貌演化的模型,推导出了圆形孔洞形貌演化的控制方程,采用FTCS(forward for time; center for space)差分格式求解控制方程,给出了圆形孔洞轴对称形貌演化的数值模拟结果及相应的分析讨论。最后,本文给出了基于机械和热荷载共同作用下描述孔洞形貌演化规律及稳定性条件的解析方法及数值模拟结果。(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9-02-01)
刘志华[10](2006)在《薄膜开关银迁移及银导线断裂的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薄膜开关由多层薄膜组成,不同材料构成的薄膜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完成薄膜开关在电器产品上的功能。其中电路层是薄膜开关的主要功能层,它是按照电路产品所要求的功能而设计的电子线路,将导电银浆或导电碳浆印在P V C、PC或P E T材料上,再与面板层和隔离(本文来源于《丝网印刷》期刊2006年11期)
薄膜导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输电线路设计与运行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导线电晕带来的危害。针对导线电晕特性,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主要集中在导线电晕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上,针对减少导线表面污秽从而改善导线电晕的方法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研究在导线上涂覆TiO_2光自洁薄膜来改变导线表面水滴的形态同时减少污秽在其表面的积累从而改善导线电晕放电,这对于实际线路具有较为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涂料固载法,通过高压喷涂技术在光滑钢筋导线表面制备相应的TiO_2光自洁薄膜,同时利用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粗糙度测量仪结合灰度矩阵来共同表征导线表面状态。本文在人工加速积污系统内,对表面涂覆不同含量TiO_2光自洁薄膜分别进行了人工滴加水滴实验。由此得到紫外光下,TiO_2光自洁薄膜导线亲水性对导线电晕放电的影响以及薄膜中TiO_2含量对改善导线电晕效果的影响。同时本文还进行了模拟加速积污的直流电晕试验。并得到紫外光下TiO_2光催化氧化分解污秽对导线表面电晕放电的影响。在紫外光照射下,导线表面TiO_2光自洁薄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导线表面水滴的起晕电压。且导线薄膜TiO_2含量越高,改善作用越明显,起晕电压就越高;同时,TiO_2光自洁薄膜具有良好的光自洁性能,能够分解有机污秽,从而减少导线表面的污秽累积,提高导线的起晕电压。且随着光自洁薄膜中TiO_2含量的增加,导线自洁性能提高幅度增大,导线表面不易积累污秽,起晕电压降低幅度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薄膜导线论文参考文献
[1].秦琴.基于室温液态金属薄膜的纸基柔性导线研究[D].宁波大学.2017
[2].许菲菲.导线表面涂覆TiO_2光自洁薄膜后的直流电晕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3].李沁远.高压直流导线下方介质薄膜表面荷电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4].张一慧.基于自相似构型的薄膜电导线设计及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5].马文祚,卢铁兵.高压直流导线下绝缘薄膜表面电荷分布测量[J].电网技术.2015
[6].李艳杰,谢惠民,徐曼琼,王庆华.SEM云纹法在金属薄膜导线残余变形测量中的应用[C].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7].吴蕾,葛耀峥,居冰峰.金属薄膜导线的亚微米局域电导率精确测量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11
[8].孔涛.薄膜导线中损伤缺陷的形貌演化及愈合机理的相场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9].李二丽.集成电路薄膜导线中孔洞形貌演化的相场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10].刘志华.薄膜开关银迁移及银导线断裂的解决[J].丝网印刷.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