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读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读班,课程,课堂互动质量,入学认知准备
混读班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芬[1](2009)在《农村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读班是将学龄前儿童混合在小学一年级中,对其进行“学前教育”的一种班级组织形式。尽管不少地区还存在或广泛存在混读班,但这种班级组织形式违背了国家的幼教政策,且有关农村贫困地区混读班早期教育的研究极少。本研究以贵州省一国家级贫困县为例,采用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调查法、测查法等方法,到研究地进行了叁次调研,共历时叁个多月,获取了有关混读班早期教育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于此,分别考察了混读班早期教育的环境、课程、课堂互动、学前儿童认知准备发展状况及其对后期学业成就的影响等问题,并为混读班早期教育和贫困地区早期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四个块面的研究结果分别是:环境为早期教育的展开提供了条件,但混读班早期教育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存在问题。在外部环境上,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对混读班早期教育采取不允许、不反对、不管理学前儿童的“叁无”方式;小学学校管理人员对混读班学前儿童的管理严重不足,多数小学学校对学前儿童的年龄、人数、收费等没有做出规定,对其早期教育也没有明确的期望、要求,更没有为教师提供有关的支持。与此同时,混读班早期教育的内部环境也让人担忧,这表现在:任课教师存在着师资老化、接受培训少、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班级的空间和座位安排反映出学前儿童受到忽视,设施、图书、玩教具等资源严重匮乏:学前儿童的健康和安全需要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和保障。课程是实现早期教育的手段,但混读班根本没有针对学前儿童的课程体系、早期教育课程缺失,这表现在:混读班没有针对学前儿童的课程目标,教师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和发展没有明确的期望;混读班早期教育的课程内容存在完全小学化、从未为学前儿童做出相应课程安排的问题;课程实施中,教师主要采取集体授课、但不关注学前儿童的方式;混读班没有面向学前儿童的课程评价。课堂互动、尤其是师幼互动是早期教育过程的核心,但混读班课堂互动质量极低,教师对学前儿童的情感支持、活动组织、教育支持都严重不足。相对而言,混读班中的情感支持较好,这表现在:班级中积极氛围尚好、存在的消极氛围较少,但教师对学前儿童的敏感性差,没有关注到学前儿童的观点;混读班中的活动组织较差,这表现在:教师对学前儿童的行为管理差、活动组织的产出性低、对学前儿童的教学安排极少;混读班中的教育支持尤其值得担忧,这表现在:教师对学前儿童提供的认知发展少,针对学前儿童的反馈质量差,教师对学前儿童的语言示范少、且质量差。在上述环境、课程和课堂互动的共同作用下,混读班儿童在入学认知准备发展上严重落后,这表现在:来自混读班的儿童在入学认知准备的基本概念、综合概念和整体概念及绝大多数小项目的发展和通过率上,都落后于来自学前班和幼儿园的儿童,和散居儿童无显着差异。其次,混读班儿童在入小学一二年级后的语文、数学成就很差,这些科目的考试成绩平均分在40分左右;混读班儿童在入学认知准备发展上的落后水平预测了其较差的语文和数学成绩。以上研究就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的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四个块面的研究层层深入、环环紧扣,研究结论能够相互支持和验证。以上研究证明,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和质量堪忧,贫困地区和混读班幼儿教育质量需要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王晓芬[2](2009)在《影响贫困地区混读班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因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读班是将学前儿童混合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对其进行"学前教育"的一种班级组织形式。研究者通过对西部某省一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发现,混读班儿童在入学认知准备方面落后于具有其他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混读班的课程安排、师幼互动、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面对混读班这一客观存在,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混读班任课教师也要提升专业能力,尽最大可能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创造条件。(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期刊2009年09期)
王晓芬[3](2009)在《影响贫困地区混读班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因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读班是将学前儿童混合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对其进行"学前教育"的一种班级组织形式。研究者通过对西部某省一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发现,混读班儿童在入学认知准备方面落后于具有其他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混读班的课程安排、师幼互动、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面对混读班这一客观存在,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混读班任课教师也要提升专业能力,尽最大可能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创造条件。(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混读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读班是将学前儿童混合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对其进行"学前教育"的一种班级组织形式。研究者通过对西部某省一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发现,混读班儿童在入学认知准备方面落后于具有其他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混读班的课程安排、师幼互动、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面对混读班这一客观存在,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混读班任课教师也要提升专业能力,尽最大可能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创造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读班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芬.农村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王晓芬.影响贫困地区混读班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因素探析[J].幼儿教育.2009
[3].王晓芬.影响贫困地区混读班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因素探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