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敏感论文-葛家德

采动敏感论文-葛家德

导读:本文包含了采动敏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采动敏感,失稳机制,非均匀

采动敏感论文文献综述

葛家德[1](2007)在《采动敏感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矿区地应力场、围岩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的基础上,调查了巷道失稳状况,并实测了巷道围岩受采动影响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基于采动敏感型巷道的控制围岩稳定的支护机理;同时针对II1回风下山工程实践,提出了高强度预应力锚杆为基础,巷道关键部位加强支护及二次注浆加固技术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期刊2007年11期)

杨宏敏,杨吉平,丁效雷,姚强岭[2](2007)在《采动敏感型底板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煤矿底板巷道受上覆煤层开采影响时,变形失稳严重,支护困难。在矿区地应力场、围岩力学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对巷道失稳状况进行了调查,实测了巷道围岩变形的基本规律,分析了巷道失稳的机制,提出了基于采动敏感型巷道的控制围岩稳定的支护机理;同时针对工程实践,提出高强度预应力锚杆为基础,巷道关键部位加强支护及二次注浆加固技术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实践表明,提出的支护对策可有效的控制巷道围岩稳定,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07年10期)

刘汉喜,李学华,陈秀友,陈稼轩[3](2007)在《采动敏感型底板岩巷失稳机理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任楼煤矿随着矿井开采强度不断增大和采深增加,岩巷的有效维护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针对该矿底板跨采巷道工程地质特点,通过相似模拟、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巷道变形失稳的机理,并从巷道的布置层位、围岩性质及受采动影响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研究结果认为:巷道对采动影响敏感,影响距离大于140 m;两帮与肩角是该类巷道变形破坏的起始部位.因此有效改善该弱结构部位的围岩体力学性能,从而使支护体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有效承载结构,是治理采动敏感型底板巷道的主要技术途径,并提出了弱结构部位进行加强的非均匀支护技术.以该矿Ⅱ1回风下山工程实践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下山在受上部煤层开采影响时,围岩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采动敏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某煤矿底板巷道受上覆煤层开采影响时,变形失稳严重,支护困难。在矿区地应力场、围岩力学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对巷道失稳状况进行了调查,实测了巷道围岩变形的基本规律,分析了巷道失稳的机制,提出了基于采动敏感型巷道的控制围岩稳定的支护机理;同时针对工程实践,提出高强度预应力锚杆为基础,巷道关键部位加强支护及二次注浆加固技术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实践表明,提出的支护对策可有效的控制巷道围岩稳定,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动敏感论文参考文献

[1].葛家德.采动敏感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煤炭.2007

[2].杨宏敏,杨吉平,丁效雷,姚强岭.采动敏感型底板巷道支护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07

[3].刘汉喜,李学华,陈秀友,陈稼轩.采动敏感型底板岩巷失稳机理模拟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

标签:;  ;  ;  

采动敏感论文-葛家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