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论论文-周渝阳

中央公论论文-周渝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央公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央公论》,《太阳》

中央公论论文文献综述

周渝阳[1](2017)在《大正时期的综合杂志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所提出的归还山东权益的要求被拒,导致在中国国内具有反日性质的五四运动爆发,继而又引起包括抵制日货在内的诸多全国性的反日活动。与此同时,这一年日本的言论界也对中国的时局表示极大的关心,他们围绕五四运动的经过、原因以及对策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本文以日本大正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杂志《中央公论》和《太阳》为例,通过分析两本杂志上五四运动的相关评论、重读当时的日本知识分子们的言论,探明同时代的日本人对于五四运动以及中国的反日思潮的认识。具体来看,本文分为四章进行考察。第一章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的视点和研究方法。在整理当时关于五四运动的言论史料之后,明确《中央公论》和《太阳》在日本杂志论坛的位置。为了以更加广阔的视角阐明日本人对于五四运动的认识,本文并不局限于分析一人的言论或是针对一本杂志进行个案研究,而是在对相关史料进行整体考察并验证综合杂志的言论影响力的基础上,将焦点聚集在《中央公论》和《太阳》这两本杂志上。从第二章到第四章,按照时间顺序将1919年分为叁个时期,即五四运动前夜、五四运动中和五四运动以后,对相关评论进行言论分析。联系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并参考执笔人的经历和背景,对两本杂志中关于五四运动的言论进行比较和分析,考察其认识的多种类型。附录部分,整理制作了 1919年五四运动的相关年表和《中央公论》、《太阳》执笔人的背景信息表,以供参考。上述研究以1919年《中央公论》和《太阳》为中心,考察了综合杂志上日本的知识分子们对于五四运动的认识。虽说当时日本的舆论大多持批评中国的态度,但是也有执笔人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或是贸易政策进行批评。特别是,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关注中国的社会进步、力促实现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时至今日,他们对于五四运动的认识,仍然具有启发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6-01)

晓莹[2](2014)在《《“日本文化论”的变容——战后日本的文化和自我认同意识》青木保着 书评——(中央公论社·一九九〇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日本文化论"的变容——战后日本的文化和自我认同意识》的书评。文中首先概括了书中内容,列出该书的结构,并总结每章中心内容。其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阐述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4年06期)

戴铮[3](2010)在《江国香织获中央公论文艺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特约戴铮报道着名女作家江国香织日前以小说《白昼暗屋》荣膺第五届中央公论文艺奖。素以描写恋爱中女性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着称的江国香织在这部作品中一改创作路数,用类似儿童文学的文体描写了在大学执教的美国男性与家庭主妇间的一段不伦恋,被誉为日本版《廊桥(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0-08-25)

陈伟[4](2009)在《《中央公论》与《文艺春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公论》与《文艺春秋》是当代日本影响最大的两种综合类杂志,无论是办刊历史还是其发行量都远非其他综合类杂志所能比。 《中央公论》的办刊历史非常悠久,前身是创刊于1887年的《反省会杂志》。《反省会杂志》的定位为宗教性杂志,宣传禁酒和探(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09-11-26)

屈彩云[5](2008)在《从《中央公论》看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日本人的中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中央公论》为主要的原始资料,分析、研究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日本人的中国观。战后,绝大多数日本人能从战前的蔑华、侵华的误区中走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重新认识、理解中国。目前,对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的认识,日本人的中国观又分为"潜在的强国论"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论"两种不同的认识。总之,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日本人的中国观呈现出主观色彩强烈、形态多样化等特点。通过对日本人的中国观的剖析,有利于挖掘其中国观向好的趋势发展的因素,促进中日之间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戴铮[6](2007)在《角田光代获中央公论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特约戴铮报道以《对岸的她》和《空中庭园》名噪文坛的直木奖女作家角田光代最近荣获日本第2届中央公论文艺奖,引人注目的是,她在获奖作品《第八天的蝉》中首度跳出对于女性日常生活的细腻描述,转而挑战更具冲击力的惊悚题材,以展现当代日本女性多样化的人格。(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07-09-26)

中央公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是《"日本文化论"的变容——战后日本的文化和自我认同意识》的书评。文中首先概括了书中内容,列出该书的结构,并总结每章中心内容。其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央公论论文参考文献

[1].周渝阳.大正时期的综合杂志对五四运动的认识[D].武汉大学.2017

[2].晓莹.《“日本文化论”的变容——战后日本的文化和自我认同意识》青木保着书评——(中央公论社·一九九〇年)[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

[3].戴铮.江国香织获中央公论文艺奖[N].中华读书报.2010

[4].陈伟.《中央公论》与《文艺春秋》比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

[5].屈彩云.从《中央公论》看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日本人的中国观[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

[6].戴铮.角田光代获中央公论奖[N].中华读书报.2007

标签:;  ;  ;  

中央公论论文-周渝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