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乘选择模型论文-孔洋

换乘选择模型论文-孔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换乘选择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出行,Logit模型,换乘方式

换乘选择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孔洋[1](2019)在《轨道交通出行规律及换乘方式选择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交通需求量也正在随之增长,已超过当前交通设施所能提供的供给量,一些大中型城市就会面临交通拥堵问题。因此,倡导绿色交通,尤其是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轨道交通优先,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城市居民出行特性和轨道交通出行特性出发,对轨道交通出行换乘方式选择概率就行了研究。首先,针对轨道交通换乘的问题,论证研究背景和意义,确立本文的研究方向及内容。同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轨道交通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换乘方式等整理归纳,提出了六种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其次,对轨道交通出行规律进行研究。在城市轨道交通基本定义、出行定义和换乘属性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长春市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居民轨道交通出行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出行者个人属性和出行特性,其重点基于轨道交通出行的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出行时间以及出行费用等概率分布特性。接着,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基本理论出发,论证换乘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不同换乘方式之间的对比,以出行时间、出行费用和出行距离为依据,对轨道交通出行换乘概率进行预测。然后,基于城市居民轨道交通换乘规律,建立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选择模型。本文以出行费用和换乘时间为影响因素,建立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选择的Logit模型,预测居民轨道交通出行换乘方式的选择概率。以长春市数据为依据,采用MATLAB软件拟合,建立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广义费用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计算误差很小,在可允许范围内,证明该模型可靠。最后,是论文的总结,包括论文研究成果的总结、不足以及论文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洋[2](2018)在《考虑潜在类别模型的停车换乘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出行者交通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挖掘不同出行人群在交通方式选择中所表现出的外显和潜在因素,对辅助交通管理者制定合理可行的交通政策,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中心区生活环境,合理配置道路资源有重要意义。停车换乘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运用。但是,各地停车换乘的使用率却高低不一。影响停车换乘服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涵盖从停车换乘设施到出行者个人特性。本文在英国贝弗利城镇停车换乘规划的背景下,利用二项Logit模型对外显因素水平变化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测算结果对出行者意向数据进行了收集,在潜在类别模型的基础上挖掘了影响停车换乘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具体的,论文首先利用二项Logit模型,分析了常见的五种影响因素对出行者停车换乘行为的影响。从分析结果中,发现了最有效提高停车换乘系统分担率的影响因素是增加中心城区停车费用,接下来依次包括了增加中心城区停车难度,缩短公共交通旅行时间,降低公共交通收费和减小出行者交通方式偏好。然后,利用二项Logit模型对不同影响因素弹性系数的测算结果,设计了出行意向调查问卷,得到了居民关于停车换乘行为的偏好数据;接下来结合所得到的偏好数据,建立潜在类别模型,对出行者的停车换乘行为进行潜在类别分析,最终将出行者分为了4个潜在类别。最后,根据潜在类别模型的分类结果和其概率分布图,给出了不同潜在类别出行者对不同影响因素的选择程度。从结果中看来,面对停车换乘系统的潜在用户,着重提高停车换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舒适度,对提高其分担率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15)

陈君,杨东援,赵清梅[3](2017)在《公交线路选择的相关性规律和换乘总量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公交换乘信息是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方法获取,具有费用高、数据更新慢等不足.应用公交IC卡数据对乘客连续两次乘车的时间间隔分析,发现当两次乘车为非换乘关系时,选择乘坐相同线路的人次与选择乘坐不同线路的人次之间具有强相关性.通过对相关性规律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证明其具有普适性.应用发现的规律建立了公交系统换乘总量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公交IC卡数据的计算算法.以大规模实际数据对算法进行了实验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精度.(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陈坚,王曼,李和平,段力伟[4](2017)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乘客换乘路径选择行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分析成网运行条件下乘客在轨道交通系统内的换乘路径选择行为,在梳理乘客换乘路径选择直接与间接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开销系数用于描述由于列车过度拥挤导致乘客心理感受运行时间的额外增加值.提出含有惩罚系数的乘客换乘时间函数,基于乘客心理感知构建以乘车时间和换乘时间为广义费用的路径选择行为模型,并设计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将模型运用于重庆轨道交通网络实例分析中,结果表明:乘客倾向于选择换乘次数更少的路径3,较传统模型选择概率提高1.44%;同时,换乘惩罚系数对路径选择结果的影响灵敏度高于运行时间开销系数.(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7年06期)

柏玉珊[5](2017)在《城市轨道交通末端一体化换乘机理及选择行为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机动化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率、大容量的交通方式,对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轨道交通末端换乘选择的行为和机理,进一步分析乘客的换乘选择偏好和各种换乘方式的分担率,有利于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为轨道换乘设施规划和布局提供依据,提高轨道交通的客流吸引能力,更好地实现轨道交通和地面其他交通方式的一体化换乘衔接。首先,本文在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轨道交通末端的定义,阐述了末端一体化换乘衔接的内涵,并从站点区位、换乘环境、客流特征等角度对轨道交通末端站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末端主要的几种换乘衔接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从换乘可达性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乘客换乘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属性、出行属性、目的地可达性、交通方式特性及换乘设施资源可达性这五个方面,并对换乘影响因素如何作用于乘客的换乘决策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对所有因素进行降维处理,然后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因子的重要度,解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末端乘客换乘选择的行为机理。再次,基于以效用最大化理论为基础的Logit模型,提取因子分析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特征变量,建立末端换乘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最后,以南京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以及10号线的末端站为研究对象,对7个站点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出乘客个人属性、出行属性、目的地可达属性、换乘方式感知属性、换乘设施可达属性间的关联性,并根据调查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以1号线中国药科大学站为实际案例,利用构建好的轨道交通末端换乘方式选择行为模型对站点不同方式的换乘转移概率进行预测。(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凌春梅[6](2016)在《考虑换乘的城市轨道交通有效路径选择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和规模的不断增加,乘客在不同线路间的换乘越来越频繁,换乘路线也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乘客出行时间的浪费。针对这种问题,首先对轨道交通网络的换乘节点进行处理,构建了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然后,从乘客换乘的角度定义了乘客出行的广义费用,建立了考虑换乘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路径选择模型。最后,应用广度优先的路径搜索算法(BFS)对提出的有效路径选择模型进行了求解验证。结果证明,文章提出的考虑换乘的城市轨道交通有效路径选择模型对乘客在不同轨道交通线网间进行有效的换乘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乘客的出行时间。(本文来源于《物流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杭轩[7](2016)在《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枢纽乘客换乘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若干种运输形式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组成的整体。利用多项logit模型构建了乘客换乘方式选择模型,设计SP调查问卷,根据上海虹桥机场调查数据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大型交通枢纽的换乘交通组织具有指导意义,有较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6年04期)

赵杰,安新磊,邓田[8](2015)在《公交换乘模型在随机条件选择下的出行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公交换乘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乘客随机条件因素影响下的出行评估模型,对乘客出行线路做出科学评估并规划出条件选择下的最优线路,以兰州市路段出行为实例,建立在出行票价系数、出行时间系数和出行舒适度系数为条件下的局部换乘评估模型,数据分析与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5年03期)

吴海燕,蔡雅彤,高丽燃,郭彧鑫[9](2014)在《轨道交通一般站点换乘方式选择概率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交通站点两端换乘情况影响着乘客的出行方式选择,找到影响轨道交通站点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交通政策以提高一般站点换乘乘客出行的满意度和比例,可以有效提高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在确定研究范围和对象基础上,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调查数据,得到一般站点换乘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然后将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特性变量,以Logistic回归模型理论为基础,采用SPSS19.0软件检验模型、估计参数,建立了一般站点换乘方式选择概率模型,依据模型参数,举例分析了设施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最后,通过分析不同站点模型的异同性,说明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方向。(本文来源于《交通与运输(学术版)》期刊2014年02期)

严海,李涛,白鸿宇[10](2014)在《基于改进MNL模型的地铁换乘区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行人路径的完整过程为研究基础,分析组成路径的不同设施对行人路径选择以及路径效用的影响,同时对同种类型设施在不同路径中的效用值做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根据效用最大化理论,建立了改进的Multinomial Nested Logit(MNL)模型和路径效用函数。通过对轨道换乘车站行人路径选择的跟随问询调查,研究影响行人在轨道车站换乘区域内路径选择的因素。根据效用最大化理论,建立了改进的Multinomial Nested Logit(MNL)模型和路径效用函数。以北京市地铁国贸站换乘调查数据为基础,标定了模型参数。模型分析表明:行人在轨道车站换乘区域的路径选择与出行目的及各交通换乘设施的走行时间有关;同时,路径重复系数对路径效用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路径选择行为,佐证了行人对拥挤路径的规避行为;得到的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为评价和提高轨道换乘车站设施服务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换乘选择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了解出行者交通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挖掘不同出行人群在交通方式选择中所表现出的外显和潜在因素,对辅助交通管理者制定合理可行的交通政策,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中心区生活环境,合理配置道路资源有重要意义。停车换乘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运用。但是,各地停车换乘的使用率却高低不一。影响停车换乘服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涵盖从停车换乘设施到出行者个人特性。本文在英国贝弗利城镇停车换乘规划的背景下,利用二项Logit模型对外显因素水平变化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测算结果对出行者意向数据进行了收集,在潜在类别模型的基础上挖掘了影响停车换乘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具体的,论文首先利用二项Logit模型,分析了常见的五种影响因素对出行者停车换乘行为的影响。从分析结果中,发现了最有效提高停车换乘系统分担率的影响因素是增加中心城区停车费用,接下来依次包括了增加中心城区停车难度,缩短公共交通旅行时间,降低公共交通收费和减小出行者交通方式偏好。然后,利用二项Logit模型对不同影响因素弹性系数的测算结果,设计了出行意向调查问卷,得到了居民关于停车换乘行为的偏好数据;接下来结合所得到的偏好数据,建立潜在类别模型,对出行者的停车换乘行为进行潜在类别分析,最终将出行者分为了4个潜在类别。最后,根据潜在类别模型的分类结果和其概率分布图,给出了不同潜在类别出行者对不同影响因素的选择程度。从结果中看来,面对停车换乘系统的潜在用户,着重提高停车换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舒适度,对提高其分担率有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换乘选择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孔洋.轨道交通出行规律及换乘方式选择模型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9

[2].杨洋.考虑潜在类别模型的停车换乘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3].陈君,杨东援,赵清梅.公交线路选择的相关性规律和换乘总量计算模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陈坚,王曼,李和平,段力伟.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乘客换乘路径选择行为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7

[5].柏玉珊.城市轨道交通末端一体化换乘机理及选择行为模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

[6].凌春梅.考虑换乘的城市轨道交通有效路径选择模型研究[J].物流科技.2016

[7].杭轩.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枢纽乘客换乘选择研究[J].综合运输.2016

[8].赵杰,安新磊,邓田.公交换乘模型在随机条件选择下的出行评估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

[9].吴海燕,蔡雅彤,高丽燃,郭彧鑫.轨道交通一般站点换乘方式选择概率模型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4

[10].严海,李涛,白鸿宇.基于改进MNL模型的地铁换乘区路径选择[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标签:;  ;  ;  ;  

换乘选择模型论文-孔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