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裂变径迹定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下庄矿田,锆石,裂变径迹,成矿年龄
裂变径迹定年论文文献综述
赖相濡,王军[1](2017)在《锆石裂变径迹定年在下庄矿田的应用前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前人开展的下庄矿田年代学研究的总结及分析的基础上,将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法、~(40)Ar/~(39)Ar同位素定年法以及铀矿石U-Pb同位素定年法与锆石裂变径迹定年法进行对比,并结合下庄矿田的地质特征,探讨锆石裂变径迹定年法在下庄矿田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西部资源》期刊2017年04期)
田承盛,袁万明,曾小平,张爱奎,朱传宝[2](2015)在《东昆仑哈日扎多金属矿区Ⅳ矿带成矿时代的锆石裂变径迹定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裂变径迹核分析技术是成矿作用研究的新手段。哈日扎多金属矿区位于青海省东昆仑东段,属于东昆中多旋回岩浆弧带。矿区已识别出较大规模成矿带7条,成矿类型主要是构造蚀变岩型,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本文重点探讨其中Ⅳ矿带的成矿年龄。第Ⅳ成矿带由走向NW东支矿带和走向NE西支矿带构成。所获得的6个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值变化于120-204 Ma,并具有204 Ma、153-168 Ma和120 Ma年龄组,这是本区新获得的年龄结果。结合矿区地质与区域热事件特征,认为这3组年龄是区内3期成矿作用的体现,其中东支矿带早期成矿时间比西支矿带早。同时,3期成矿事件也较好地反映了区内的构造活动。(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袁万明,张爱奎,田承盛,郝娜娜,曹建辉[3](2014)在《青海东昆仑哈日扎-哈陇休玛——带构造活动的锆石裂变径迹定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背景大地构造位置属东昆中多旋回岩浆弧带,北接祁漫塔格-都兰新元古代-中古生代缝合带,南邻东昆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在成矿区带的划分上处于秦-祁-昆成矿域东昆仑成矿省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铜、稀有、稀土成矿带的东段。区内古老变质岩系发育,华里西期、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度大,构造作用较复杂,成矿作用类型多样,化探、物探异常广布,为青海省重要的成矿区带和战略矿产资源勘查基地。区内已发现多处矿体,矿产种类主要为多金属矿产铜钼铅锌等。(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4:特提斯—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与成矿论文集》期刊2014-10-20)
田承盛,张爱奎,袁万明,冯云磊,曹建辉[4](2014)在《青海东昆仑哈日扎多金属矿区构造活动的锆石裂变径迹定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省哈日扎多金属矿区位于东昆仑东段,属东昆中多旋回岩浆弧带,是新的矿产勘查基地,成矿作用主要受NE和NW向两组构造蚀变带控制。本文通过不同类型样品的锆石裂变径迹定年分析,探讨区内的构造活动。所获得的10个样品年龄为116~204 Ma,并由3个组年龄构成,即204~181 Ma,142~168 Ma和116~120 Ma。第1组年龄204~181 Ma反映印支晚期叁迭纪末羌塘地块与昆仑地块碰撞的地质事件及其时限;后两组年龄主要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冈底斯地体向北与羌塘地体碰撞汇聚的响应,活动时限为168~116 Ma。第2和3组年龄同时表明本区燕山期构造活动存在强度差异,即有两个强作用期。同时,3组年龄也揭示本区具有多期次成矿活动。(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4年05期)
唐智博,何少林[5](2010)在《裂变径迹定年技术及其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了裂变径迹的形成机制和裂变径迹定年技术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对于基岩抬升和剥露,根据地温梯度,可以得到时间—深度(海拔)模型,继而计算获得某段历史时期的山体隆升速率和抬升速率。辅助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建立的反]模型,可以有效地重建样品裂变径迹热历史。对沉积盆地中来自基岩区碎屑颗粒物源特征分析,有利于山盆耦合关系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0年05期)
徐晓彤,袁万明,龚庆杰,吴发富,黄志新[6](2010)在《利用裂变径迹定年分析新疆沙泉子铜铁矿成矿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沙泉子铜铁矿属于东天山东部雅满苏-沙泉子成矿区,位于沙泉子深大断裂北侧,属沙泉子背斜南翼,出露地层属中石炭统沙泉子组中段一套中性(偏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文章成功获得5件锆石的裂变径迹,分析年龄为126±8 Ma~177±10 Ma,其中有两个样品年龄值为混合年龄,其主体年龄为177 Ma和240 Ma。锆石裂变径迹分属两个年龄组126±8 Ma~177±10 Ma和240Ma,为两个成矿期次,成矿时代为印支早期-燕山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0年04期)
曹金舟[7](2009)在《准噶尔南缘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准噶尔南缘伊林哈比尔尕山的隆升时限。方法测定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并进行热史模拟。结果磷灰石的裂变径迹中心年龄变化于78~51 Ma之间,记录了构造隆升活动的时间。结论伊连哈比尔尕山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3期冷却剥露,分别是晚白垩世(97.1~68.8 Ma),视隆升速率为0.062 mm.a-1;新生代早中期(59~30Ma),视隆升速率为0.023 mm.a-1;新生代晚期(13~5 Ma)为山体隆升的峰期,其隆升速率为0.127 mm.a-1。白垩纪以来的北天山变形作用与亚洲南缘多期的地体碰撞增生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沈传波,梅廉夫,刘昭茜,吴敏[8](2009)在《华容岩体裂变径迹定年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以及时间一温度热演化历史的反演研究了华容岩体的侵位时代和隆升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小墨山岩体形成于121.8±2.5Ma,桃花山岩体形成于130.1±1.0Ma,均形成于燕山晚期早白垩世的伸展构造背景。岩体侵入定位形成之后即开始了隆升剥蚀,其隆升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白垩纪129~82Ma发生的快速隆升剥露作用,可能反映了中国东部自中生代挤压构造环境向新生代伸展构造环境的转换、江汉盆地的快速裂陷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8-01)
包汉勇[9](2009)在《盆地热史恢复中的一种新方法——综合裂变径迹和(U-Th)/He定年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裂变径迹以及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低温热年代学指标——(U-Th)/He的定年原理。就综合裂变径迹和(U-Th)/He定年技术在盆地热史恢复时的具体思路作了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述了综合两种技术近年来在盆地分析中的最新进展。最后就这一技术在盆地热史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8-01)
张志诚,龚建业,王晓丰,郭召杰,张臣[10](2008)在《阿尔金断裂带东端~(40)Ar/~(39)Ar和裂变径迹定年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酒西盆地北缘阿尔金构造岩中3件钾长石~(40)Ar/~(39)Ar 同位素和沿赤金堡到下天津卫石油河剖面花岗岩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定年研究,获得了断裂带内构造岩220~207Ma 的钾长石~(40)Ar/~(39)Ar 激光探针概率年龄,其中锆石裂变径迹定年也获得了233±19Ma 以及192±26Ma 的近似同时的年龄,代表了晚叁迭世到早侏罗世快速的冷却事件,其可能与羌塘和昆仑地块的碰撞有关。锆石裂变径迹定年记录的149~135Ma 年龄,也可能反映了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冷却事件的存在,这一冷却剥露伴随而来的早白垩世的广泛沉积作用。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主要介于42~28Ma,这一年龄结果和热史模拟表明晚始新世到渐新世,40~30Ma 的冷却事件。研究区经历了类似于青藏高原北缘地区的冷却降温历史,其隆升和剥露演化受控于欧亚板块南部昆仑、羌塘、拉萨地体的碰撞拼合和印度碰撞后持续挤压作用。(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裂变径迹定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裂变径迹核分析技术是成矿作用研究的新手段。哈日扎多金属矿区位于青海省东昆仑东段,属于东昆中多旋回岩浆弧带。矿区已识别出较大规模成矿带7条,成矿类型主要是构造蚀变岩型,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本文重点探讨其中Ⅳ矿带的成矿年龄。第Ⅳ成矿带由走向NW东支矿带和走向NE西支矿带构成。所获得的6个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值变化于120-204 Ma,并具有204 Ma、153-168 Ma和120 Ma年龄组,这是本区新获得的年龄结果。结合矿区地质与区域热事件特征,认为这3组年龄是区内3期成矿作用的体现,其中东支矿带早期成矿时间比西支矿带早。同时,3期成矿事件也较好地反映了区内的构造活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变径迹定年论文参考文献
[1].赖相濡,王军.锆石裂变径迹定年在下庄矿田的应用前景分析[J].西部资源.2017
[2].田承盛,袁万明,曾小平,张爱奎,朱传宝.东昆仑哈日扎多金属矿区Ⅳ矿带成矿时代的锆石裂变径迹定年分析[J].核技术.2015
[3].袁万明,张爱奎,田承盛,郝娜娜,曹建辉.青海东昆仑哈日扎-哈陇休玛——带构造活动的锆石裂变径迹定年分析[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4:特提斯—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与成矿论文集.2014
[4].田承盛,张爱奎,袁万明,冯云磊,曹建辉.青海东昆仑哈日扎多金属矿区构造活动的锆石裂变径迹定年分析[J].地质与勘探.2014
[5].唐智博,何少林.裂变径迹定年技术及其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0
[6].徐晓彤,袁万明,龚庆杰,吴发富,黄志新.利用裂变径迹定年分析新疆沙泉子铜铁矿成矿时代[J].中国矿业.2010
[7].曹金舟.准噶尔南缘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及其构造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8].沈传波,梅廉夫,刘昭茜,吴敏.华容岩体裂变径迹定年及其构造意义[C].第十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9].包汉勇.盆地热史恢复中的一种新方法——综合裂变径迹和(U-Th)/He定年技术分析[C].第十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10].张志诚,龚建业,王晓丰,郭召杰,张臣.阿尔金断裂带东端~(40)Ar/~(39)Ar和裂变径迹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