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氰根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氰根离子,离子液体,介孔泡沫硅,含氧量
氰根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刘楠,潘凯[1](2019)在《以铁氰根离子为电子媒介体的氧气敏感介孔电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介孔泡沫硅(MCF)、离子液体功能化的介孔泡沫硅(MCF-IL)为电极材料,以壳聚糖(Chit)为粘接剂,以玻碳(GC)电极为基底,制备了两种化学修饰电极MCF/Chit/GC和MCF-IL/Chit/GC,并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实现两种修饰电极对Fe(CN)■的固载,固载后的电极具有电活性,可以在电极表面发生Fe(CN)■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表明,Fe(CN)■对溶解氧含量具有敏感的电化学响应。其中,MCF-IL/Chit/Fe(CN)■/GC电极对溶解氧含量的电化学响应最佳,在体系含氧量为6.5~7.8 mg·L~(-1)时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r=0.997 2)。MCF-IL/Chit/Fe(CN)■/GC电极对氧气的良好响应得益于MCF-IL与壳聚糖之间良好的协同作用:一方面,壳聚糖对Fe(CN)■具有良好的螯合能力;另一方面,MCF上所修饰的咪唑基离子液体官能团与Fe(CN)■之间具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增加了Fe(CN)■的吸附量;此外,具有叁维多孔结构的MCF更利于物质的传输。因此,MCF-IL/Chit/Fe(CN)~(3-)_6/GC电极对溶解氧含量具有直接、敏感的电化学响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亚运[2](2018)在《具有顺反异构特性的氰根离子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氰根离子(CN~-)广泛用于电镀冶金、塑料制造、金银提取和制革等工业生产中,毒性极大的CN~–释放到环境中而产生污染是不可避免的。通过饮用水摄取的CN~–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这可能与CN~–结合血红素辅因子进而抑制末端呼吸链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有关。因此,开发潜在的用于CN~–根离子检测的化学传感器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比色或荧光响应来检测CN~–的化学传感器由于其简单,廉价以及检测便捷等优点,长期以来都是化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基于前期工作积累,提出构建具有潜在的顺反异构特性的氰根离子探针,设计并合成了2个系列新颖的异构体,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NMR滴定等实验确证了异构体对氰根离子的识别性能。第二章中,以1,8-萘酰亚胺为荧光团骨架,4位-Si-O基为作用位点,成功构建并合成了具有Si-O基-荧光团-共轭延伸骨架的新颖顺反异构体探针cis-3和trans-3。研究表明,相对于trans-3(76 nm),cis-3的紫外光谱红移可达105 nm。同时,异构体cis-3和trans-3对氰根离子(TBACN及NaCN)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响应及荧光光谱响应。试纸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的CN~–会引起试纸不同的颜色变化。第叁章中,以1,8-萘酰亚胺为荧光团骨架,4位-叁氟甲基甲醇基为导向基团,碱性条件下在萘酰亚胺2位和7位与乙腈直接发生氰甲基化反应,成功构建了具有激活CHCN基-荧光团-导向基骨架的新颖顺反异构体探针cis-4和trans-4。通过单晶结构,光谱分析以及NMR滴定表明,萘酰亚胺的羰基可作为潜在的氢键给体(HBD)与CH基形成分子内氢键,进而可稳定脱质子化的碳负离子。在混合溶剂以及固态试纸中,cis-4和trans-4表现出对CN~–的高选择性和可逆性检测。(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期刊2018-05-23)
刘松[3](2018)在《一类含对羟基苯酚查尔酮结构的新型氰根离子受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阴离子受体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是阴离子定性和定量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前沿科学。氰根离子(CN~-)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中:如合成纤维、医药农药、金矿开采、电锻电镀、金属冶炼等,具有极强的毒性,是一种很容易通过如口鼻黏膜或者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或动物的物质,严重影响人体的血管、呼吸、神经及视觉等系统和器官,属于6级剧毒物,对生物体和环境危害比较大,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用水中的氰化物总浓度不超过1.9×10~(-6) mol·L~(-1)。已报道检测CN~-的方法包括色谱法、电化学法、化学滴定法、流动注射分析技术、伏安分析法等,比色法/光谱法由于使用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不需要昂贵仪器等优势,受到了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设计结构简单、响应迅速、选择性高、灵敏度高的CN~-受体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类含有酚羟基为识别位点的CN~-受体分子,利用“裸眼”识别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等对其识别性能进行了研究,该类受体分子具有合成简单、响应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章: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含义及其在主客体化学的研究进展。CN~-的来源、应用及毒性效应。根据受体分子与CN~-作用机理的不同,综述了近年来识别CN~-的受体分子类型,包括氢键型、去质子型、亲核加成型、金属配位型和基于其他机理的CN~-受体共五类,并对国内外CN~-识别与检测的相关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简要概述。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设计合成了叁种含有对羟基苯酚的查尔酮受体p-BHR_1,p-BHR_2,p-BHR_3,采用~1H-NMR、~(13)C-NMR验证其分子结构。考察了叁种受体在乙腈-水(9:1,v/v)溶液中对不同阴离子(包括CN~-、F~-、Cl~-、Br~-、I~-、AcO~-、HSO_4~-、H_2PO_4~-、NO_3~-)的特异性识别、抗阴离子干扰能力、响应时间和最低检出限等,发现叁种单体均能特异性识别CN~-。溶液由无色变为亮黄色,实现了对CN~-的光谱和“裸眼”识别,采用连续滴定法研究了受体分子与CN~-的相互作用及检测范围,其中p-BHR_3的检出限最低为1.01×10~-66 mol·L~(-1)。应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和核磁滴定的方法验证了受体分子与CN~-间的结合常数和作用机理。第叁章:设计合成了两种含有对羟基苯酚和吡啶基团的CN~-受体p-HPPR_1和p-HPPR_2。在受体分子的乙醇-水(9:1,v/v)溶液中加入CN~-后,溶液由无色变为亮黄色和橙色,而其他离子不会引起明显变化,可以特异性识别CN~-。通过UV-Vis吸收光谱研究了受体分子与CN~-的相互作用,p-HPPR_2的最低检出限可达1.50×10~(-7)mol·L~(-1),该类受体分子具有合成简单、响应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核磁滴定显示受体分子与CN~-间作用机理为去质子作用和分子内电荷转移,受体分子应用于四种水样中CN~-的快速检测及分子逻辑功能的研究。第四章:设计合成了两种含有对羟基苯酚和吡啶溴鎓盐的阴离子受体p-HPPBR_1,p-HPPBR_2,增强了受体的水溶性。在受体分子的乙腈-水(19:1,v/v)溶液中加入CN~-后,紫外光谱和“裸眼”观察均显示受体分子可以特异性识别CN~-,溶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和蓝色,最低检出限分别为8.20×10~-77 mol·L~(-1)和5.10×10~(-7)mol·L~(-1)。核磁滴定方法证实了受体分子与CN~-间作用机理为去质子作用,由于该受体分子具有响应快速、灵敏度高和变色明显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四种水样中CN~-的检测及分子逻辑功能的研究,制作了含有受体分子的试纸用于实际水样的快速检测。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本文合成了七种新型的CN~-比色受体,通过UV-Vis吸收光谱和核磁滴定等研究了受体对CN~-的特异性识别及作用机理。但目前含有羟基的CN~-受体因环境pH影响较大,只能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显色,且对溶剂要求较为严格。CN~-比色受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响应性能的研究上,在响应材料方面发展滞后,而将快速便捷的CN~-识别材料应用到实际样品中的检测更是少见。本研究内容将为开发一种使用方便、快速高效、经济适用的CN~-检测材料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5-20)
田翠明,张海龙,王文玲,王桂玲[4](2018)在《精制特种工业盐含钡离子的亚铁氰根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加5 mL稀硫酸除去卤水中残留的钡离子,从而降低对检测亚铁氰化钾的影响,真实反映松散剂钾的含量。(本文来源于《盐科学与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彭梦姣,尚华,杨建民,陈燕[5](2018)在《一种高水溶性的比率比色型氰根离子荧光探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快速、便捷地检测氰根离子,以相互共轭的香豆素和半花菁为荧光团,以半花菁基团中极化的C=N双键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比率比色型水溶性的可检测氰根离子的探针。探针的结构通过1H NMR、IR和HRM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探针的检测机理、选择性、方法的分析特性及其作为比色型探针的应用。该探针通过与氰根离子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来调节荧光团之间的共轭和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效应,从而发生荧光信号和颜色的变化。这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水溶液中不借助任何仪器直接检测氰根离子的实用体系。(本文来源于《应用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林冬,郭晶晶,王鑫[6](2017)在《安培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固废中痕量氰根离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积分安培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固体废物中痕量氰根离子的方法,在0~1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实验表明该法检出限低(约0.1μg/L),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3%),在浸提剂p H值为12时准确性好(加标回收率在97.5%~104%范围内),适宜测定固体废物中痕量的氰根离子,对于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的浸出液可采取稀释等预处理措施后再进行分析,是一种易于广泛推广使用的新型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7年18期)
李国平,薛娟琴,杨婷,于丽花[7](2017)在《[Bmim]PF_6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迁移氰根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支撑液膜在萃取过程中的迁移效率,本研究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PVDF)作为支撑体,以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为膜溶剂修饰膜材料,制备"填充型"离子液体支撑液膜(SILM).利用该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对黄金冶炼废水中氰化物进行萃取,通过考察氰根的迁移率及离子液体在支撑液膜内的损失率,对实验因素进行了优化,在较优条件下:膜浸渍时间3 h、解析液(Na OH)质量分数3%、萃取温度25℃、萃取时间1 h,氰的萃取率可达93.25%,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膜损失率为17.68%,并与传统的支撑液膜做了对比试验,表明SILM相对于传统支撑液膜具有较高的固容量和稳定性.文中也探讨了氰根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中的迁移机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从微观上研究了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特征.实验证明,离子液体[Bmim]PF_6是一种高效的膜溶剂,可明显提高支撑液膜迁移氰根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有较好的萃取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7年06期)
孙优[8](2017)在《氰根离子识别受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CN–具有极强的毒性,是对生物和环境危害最大的阴离子之一。人体吸入氰化物后,能够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和代谢系统,另外视觉、中枢神经、心脏、血管等也会受到损伤,导致生命体呕吐、抽搐、甚至死亡。目前,氰化物仍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冶金、电镀等行业,因此设计结构简单、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氰根离子化学传感器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基于以上原因,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几种识别CN-离子的传感器分子,利用光谱技术等对其阴离子识别性能进行研究。论文包括四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离子识别的原理及研究意义、氰化物识别的意义,详细介绍了氰根离子识别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六类氰根离子传感器:(1)脱质子类氰根离子传感器;(2)氢键作用类氰根离子传感器;(3)加成反应类氰根离子传感器;(4)与金属配合物中的金属发生置换作用的氰根离子传感器;(5)与金属配合物中的金属发生配位作用的氰根离子传感器。(6)基于其他原理的氰根离子传感器。第二章:基于水杨醛腙基团的氰根离子光学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本章中我们利用水杨醛腙和二苯乙二酮设计合成了一种高选择性的简单新型氰根离子化学传感器S1。向含有S1的DMSO/H2O(3:2,v/v)溶液中逐次加入各种阴离子F-,Cl-,Br-,I-,AcO-,H2PO4-,HSO4-,ClO4-,CN-和SCN-,只有加入CN-离子溶液后主体分子的紫外吸收峰出现红移现象,溶液颜色加深,由无色变为黄色。由荧光发射光谱看出,加入氰根离子后,主体分子荧光增强,而其它阴离子均不会对氰根离子的识别产生干扰。由主体分子的晶体结构数据分析,分子形成了分子内氢键,根据1H NMR、ESI–MS等数据证明,伴随CN-离子的加入,破坏了分子内的氢键作用,-NH质子和苯环基团上的-OH质子发生脱质子作用,从而达到识别的目的。主体分子S1对氰根离子的荧光识别检测限可达到6.17×10-8 mol/L。另外我们利用S1制备的检测试纸能够实现在水溶液中方便、快速、高效的检测CN-。第叁章:基于异烟肼基团的氰根离子光学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以酰腙基团作为识别位点,我们设计合成了结构简单的CN-传感器S2。在溶剂DMSO与H2O体积比为7:3的混合溶液中,主体分子S2能够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实现高效快速、专一地检测CN–离子。随着氰根离子的加入,主体分子溶液颜色加深,由淡黄色变成黄色,荧光打开发出黄色荧光,并且其它竞争性的阴离子(F-,Cl-,Br-,I-,AcO-,H2PO4-,HSO4-,ClO4-和SCN-)在颜色以及光谱性质上均不会对氰根离子的识别产生干扰。其荧光识别检测限可达到5.21×10-8 mol/L,低于WHO规定的1.9×10-6 mol/L的标准。根据1H NMR滴定以及Job曲线等数据表明主体分子与CN-离子是1:2进行反应的,通过pH实验得出传感器分子可以在pH=9-13范围内应用。利用浸泡过主体S2的检测试纸条成功实现在水溶液中方便、快速、高效的检测CN-。第四章基于苯并噻唑基团的氰根离子光学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本章我们基于苯并噻唑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鎓盐化合物S3。通过紫外吸收、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主体分子S3的阴离子(F-,Cl-,Br-,I-,AcO-,H2PO4-,HSO4-,ClO4-,SCN-和CN–)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DMSO/H2O(3:2,v/v)的体系中主体分子S3能够在高灵敏性、高选择性裸眼,荧光双通道识别CN-,并且其它竞争性的阴离子均不会对氰根离子的识别产生干扰。通过1H NMR、质谱等数据分析,主体分子与氰根离子发生了亲核加成反应,导致主体的光谱性质发生变化。另外我们制作了负载有主体S3的检测试纸条,通过裸眼和紫外灯下观察加入CN–水溶液后试纸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1)
舒婷婷,陈俊杰,付成,喻艳华[9](2017)在《基于氟硼二吡咯衍生物比率型荧光探针检测氰根离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种可在含水介质中单一性识别CN~-的比率型荧光探针BODIPY 1.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来研究BODIPY 1检测CN~-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四氢呋喃和水(V/V=9/1)的混合溶液中,BODIPY 1的最大吸收波长和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15 nm和534 nm(激发波长为515 nm),所测阴离子中,包括CN~-、F~-、Cl~-、Br~-、I~-、ClO_4~-、Ac_O~-、NO_3~-、H_2PO_4~-和HSO_4~-,仅CN~-可与BODIPY 1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引起其吸收峰蓝移18 nm,并且荧光最大发射波长蓝移20 nm,并伴随着强度降低40%.BODIPY 1检测CN~-的检测限可以达到0.98μmol·L~(-1),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的CN~-的最大含量不能超过1.9μmol·L~(-1).将其应用到实际水样,发现和纯水样的响应基本一致,表明BODIPY 1可用于实际水样的检测.(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7年03期)
袁波,王雪,吴光进,曾茵,龙尚俊[10](2016)在《电石炉净化系统废水中的氰根离子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电石炉净化系统排放的废水中氰根离子测定进行研究,在pH=12的条件下,用Pb CO3除去S2-等的干扰,用氰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废水中氰根离子,得到一种稳定快速的测量方法,检出限为:0.01μg/m L。变异系数(cv)小于5%。回收率在98%~103%之间。(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氰根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氰根离子(CN~-)广泛用于电镀冶金、塑料制造、金银提取和制革等工业生产中,毒性极大的CN~–释放到环境中而产生污染是不可避免的。通过饮用水摄取的CN~–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这可能与CN~–结合血红素辅因子进而抑制末端呼吸链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有关。因此,开发潜在的用于CN~–根离子检测的化学传感器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比色或荧光响应来检测CN~–的化学传感器由于其简单,廉价以及检测便捷等优点,长期以来都是化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基于前期工作积累,提出构建具有潜在的顺反异构特性的氰根离子探针,设计并合成了2个系列新颖的异构体,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NMR滴定等实验确证了异构体对氰根离子的识别性能。第二章中,以1,8-萘酰亚胺为荧光团骨架,4位-Si-O基为作用位点,成功构建并合成了具有Si-O基-荧光团-共轭延伸骨架的新颖顺反异构体探针cis-3和trans-3。研究表明,相对于trans-3(76 nm),cis-3的紫外光谱红移可达105 nm。同时,异构体cis-3和trans-3对氰根离子(TBACN及NaCN)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响应及荧光光谱响应。试纸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的CN~–会引起试纸不同的颜色变化。第叁章中,以1,8-萘酰亚胺为荧光团骨架,4位-叁氟甲基甲醇基为导向基团,碱性条件下在萘酰亚胺2位和7位与乙腈直接发生氰甲基化反应,成功构建了具有激活CHCN基-荧光团-导向基骨架的新颖顺反异构体探针cis-4和trans-4。通过单晶结构,光谱分析以及NMR滴定表明,萘酰亚胺的羰基可作为潜在的氢键给体(HBD)与CH基形成分子内氢键,进而可稳定脱质子化的碳负离子。在混合溶剂以及固态试纸中,cis-4和trans-4表现出对CN~–的高选择性和可逆性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氰根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玲,刘楠,潘凯.以铁氰根离子为电子媒介体的氧气敏感介孔电极的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
[2].陈亚运.具有顺反异构特性的氰根离子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8
[3].刘松.一类含对羟基苯酚查尔酮结构的新型氰根离子受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8
[4].田翠明,张海龙,王文玲,王桂玲.精制特种工业盐含钡离子的亚铁氰根测定方法[J].盐科学与化工.2018
[5].彭梦姣,尚华,杨建民,陈燕.一种高水溶性的比率比色型氰根离子荧光探针[J].应用科技.2018
[6].林冬,郭晶晶,王鑫.安培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固废中痕量氰根离子[J].广州化工.2017
[7].李国平,薛娟琴,杨婷,于丽花.[Bmim]PF_6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迁移氰根的实验研究[J].环境化学.2017
[8].孙优.氰根离子识别受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
[9].舒婷婷,陈俊杰,付成,喻艳华.基于氟硼二吡咯衍生物比率型荧光探针检测氰根离子[J].环境化学.2017
[10].袁波,王雪,吴光进,曾茵,龙尚俊.电石炉净化系统废水中的氰根离子的测定[J].贵州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