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硫素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炉-转炉流程,硫素流,物质流分析,SO2
硫素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蔡九菊,吴复忠,李军旗,张金柱[1](2008)在《高炉-转炉流程生产过程的硫素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炉-转炉流程生产过程产生的SO2烟气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工业代谢理论为基础,应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了工序的硫素流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以某钢铁联合企业实际生产数据为例,分析了高炉-转炉生产流程硫的来源和去向,讨论了钢铁生产过程排放的SO2的构成,为进一步研究钢铁工业SO2的减排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08年07期)
吴复忠[2](2008)在《钢铁生产过程的硫素流分析及软锰矿、菱锰矿烟气脱硫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铁工业的烧结烟气和自备电厂的燃煤锅炉烟气是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SO2排放的主要来源,控制烧结工序和自备电厂的S02排放是我国钢铁企业控制污染的重点。电厂燃煤锅炉的S02排放控制措施和脱硫技术,国内外研究很多,有十几种脱硫技术(如石灰石—石膏法、活性炭法等)已得到商业化应用。国外钢铁联合企业烧结工序是通过源头控制原燃料的硫含量和末端烟气脱硫两个途径来控制S02的排放;国内烧结工序S02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选择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和资源化技术的烧结烟气脱硫工艺,是当前钢铁企业实现清洁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对国内外钢铁工业S02控制技术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钢铁生产过程的硫素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烧结工序是S02排放的主要环节;提出了利用软锰矿吸收烧结烟气中的S02,菱锰矿作为添加剂调节矿浆pH值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将MnSO4的生产与S02烟气的治理结合起来,既能实现S02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又为贫锰矿资源的利用开拓了市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工业代谢理论为基础,应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硫素流分析模型,对钢铁企业内部的硫元素进行了工业代谢分析,为钢铁企业进行硫素流分析和合理治理SO2污染提供了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以某钢铁联合企业为例,对生产流程及其重点工序的硫素流代谢过程、SO2生成及排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编制了钢铁企业硫元素收支平衡表,绘制了钢铁生产硫素流图,理清了输入、输出的各股硫素流的来龙去脉。硫素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主要工序的S02吨钢排放量为1.30kg/t钢,主要来源于烧结工序,生产每吨钢烧结工序SO2排放量是1.15kg/t钢。在我国废钢资源受限制和燃料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对烧结工序进行烟气脱硫,降低钢铁工业SO2的排放,是完全有必要的。对软锰矿烟气脱硫过程的热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脱硫体系中存在两种脱硫途径:途径一是Mn02与S02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MnSO4,反应式为:MnO2+SO2=MnSO4,是脱硫体系的主要反应;途径二是S02被氧化成S03后,与H20生成H2SO4,反应式为:S02+1/2O2+H2O=H2SO4,是脱硫体系的副反应。副反应的存在尽管对脱硫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生成的H2SO4降低了脱硫体系的pH值,使S02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阻碍了S02向液相的传质,从而影响了软锰矿脱硫主反应的正常进行,最终脱硫率下降。在实验室对软锰矿烟气脱硫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影响脱硫体系的吸收温度、液固比、锰矿粒度、烟气中的SO2含量等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分析其对脱硫和浸锰过程的影响;对软锰矿烟气脱硫体系中加入添加剂菱锰矿调节矿浆pH值后的脱硫、浸锰效果进行了研究,确定添加剂菱锰矿的适宜比例。工艺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软锰矿、菱锰矿烟气脱硫较优工艺参数为:温度40-C、液固比5:1、锰矿平均粒径0.075mm、菱锰矿添加比例为20%,在此条件下进行连续实验操作时,可同时获得大于90%的脱硫率和80%的锰浸出率效果。实验室研究为该工艺的中试提供了技术支撑。对软锰矿、菱锰矿烟气脱硫副产品硫酸锰的进行了深度开发,对Fe3+、A13+的净化采用氨水中和法,重金属离子净化提出了用锰粉置换的新工艺,CaSO4、MgSO4等水的不溶物杂质采用静置的方法净化。通过对浸出液的净化,使其中铁和铝、重金属、水的不溶物等杂质含量达到痕量级。为进一步验证软锰矿、菱锰矿对烧结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结果,加快其工业应用步伐,进行了中试研究。并对脱硫过程的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中试结果表明:整套脱硫设备连续运行稳定,中试工艺流程合理;脱硫率可长时间维持在92%以上,锰的最终浸出率在80%以上,硫酸锰产品可达到肥料级和饲料级添加剂标准(GB1622-86、GB5253—87)。软锰矿、菱锰矿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能够大力推广的循环经济烟气脱硫模式,对我国烧结烟气和燃煤锅炉烟气SO2的污染治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05-01)
吴复忠,蔡九菊,李军旗[3](2008)在《炼铁系统的硫素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钢铁工业特别是炼铁系统开展硫素流分析的意义,并建立了工序的硫素流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铁前各工序(焦化、烧结、球团、炼铁工序)的硫素的来源和去向,提出了炼铁系统进一步减排SO_2的主要方向和措施,对钢铁工业的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工业加热》期刊2008年02期)
硫素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铁工业的烧结烟气和自备电厂的燃煤锅炉烟气是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SO2排放的主要来源,控制烧结工序和自备电厂的S02排放是我国钢铁企业控制污染的重点。电厂燃煤锅炉的S02排放控制措施和脱硫技术,国内外研究很多,有十几种脱硫技术(如石灰石—石膏法、活性炭法等)已得到商业化应用。国外钢铁联合企业烧结工序是通过源头控制原燃料的硫含量和末端烟气脱硫两个途径来控制S02的排放;国内烧结工序S02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选择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和资源化技术的烧结烟气脱硫工艺,是当前钢铁企业实现清洁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对国内外钢铁工业S02控制技术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钢铁生产过程的硫素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烧结工序是S02排放的主要环节;提出了利用软锰矿吸收烧结烟气中的S02,菱锰矿作为添加剂调节矿浆pH值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将MnSO4的生产与S02烟气的治理结合起来,既能实现S02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又为贫锰矿资源的利用开拓了市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工业代谢理论为基础,应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硫素流分析模型,对钢铁企业内部的硫元素进行了工业代谢分析,为钢铁企业进行硫素流分析和合理治理SO2污染提供了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以某钢铁联合企业为例,对生产流程及其重点工序的硫素流代谢过程、SO2生成及排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编制了钢铁企业硫元素收支平衡表,绘制了钢铁生产硫素流图,理清了输入、输出的各股硫素流的来龙去脉。硫素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主要工序的S02吨钢排放量为1.30kg/t钢,主要来源于烧结工序,生产每吨钢烧结工序SO2排放量是1.15kg/t钢。在我国废钢资源受限制和燃料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对烧结工序进行烟气脱硫,降低钢铁工业SO2的排放,是完全有必要的。对软锰矿烟气脱硫过程的热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脱硫体系中存在两种脱硫途径:途径一是Mn02与S02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MnSO4,反应式为:MnO2+SO2=MnSO4,是脱硫体系的主要反应;途径二是S02被氧化成S03后,与H20生成H2SO4,反应式为:S02+1/2O2+H2O=H2SO4,是脱硫体系的副反应。副反应的存在尽管对脱硫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生成的H2SO4降低了脱硫体系的pH值,使S02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阻碍了S02向液相的传质,从而影响了软锰矿脱硫主反应的正常进行,最终脱硫率下降。在实验室对软锰矿烟气脱硫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影响脱硫体系的吸收温度、液固比、锰矿粒度、烟气中的SO2含量等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分析其对脱硫和浸锰过程的影响;对软锰矿烟气脱硫体系中加入添加剂菱锰矿调节矿浆pH值后的脱硫、浸锰效果进行了研究,确定添加剂菱锰矿的适宜比例。工艺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软锰矿、菱锰矿烟气脱硫较优工艺参数为:温度40-C、液固比5:1、锰矿平均粒径0.075mm、菱锰矿添加比例为20%,在此条件下进行连续实验操作时,可同时获得大于90%的脱硫率和80%的锰浸出率效果。实验室研究为该工艺的中试提供了技术支撑。对软锰矿、菱锰矿烟气脱硫副产品硫酸锰的进行了深度开发,对Fe3+、A13+的净化采用氨水中和法,重金属离子净化提出了用锰粉置换的新工艺,CaSO4、MgSO4等水的不溶物杂质采用静置的方法净化。通过对浸出液的净化,使其中铁和铝、重金属、水的不溶物等杂质含量达到痕量级。为进一步验证软锰矿、菱锰矿对烧结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结果,加快其工业应用步伐,进行了中试研究。并对脱硫过程的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中试结果表明:整套脱硫设备连续运行稳定,中试工艺流程合理;脱硫率可长时间维持在92%以上,锰的最终浸出率在80%以上,硫酸锰产品可达到肥料级和饲料级添加剂标准(GB1622-86、GB5253—87)。软锰矿、菱锰矿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能够大力推广的循环经济烟气脱硫模式,对我国烧结烟气和燃煤锅炉烟气SO2的污染治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素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蔡九菊,吴复忠,李军旗,张金柱.高炉-转炉流程生产过程的硫素流分析[J].钢铁.2008
[2].吴复忠.钢铁生产过程的硫素流分析及软锰矿、菱锰矿烟气脱硫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8
[3].吴复忠,蔡九菊,李军旗.炼铁系统的硫素流分析[J].工业加热.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