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矩形阵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维波达方向估计,无格,矩形阵列,半定规划
矩形阵列论文文献综述
王剑书,樊养余,杜瑞,吕国云[1](2019)在《一种用于矩形阵列的二维波达方向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使用均匀矩形阵列或稀疏矩形阵列的二维无格波达方向估计方法的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阶特普利茨矩阵重构和二维旋转不变参数估计技术的无格波达方向估计方法。使用均匀矩形阵列或稀疏矩形阵列,对其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进行二阶特普利茨结构表达,通过log-det稀疏测度与正定约束构造约束优化问题,并使用优化最小算法求解,最后通过二维旋转不变参数估计技术估计源的二维波达方向,即方位角与俯仰角。这种方法需要多次求解半定规划问题,计算复杂度相对较高,但能获得更好的波达方向估计性能。在仿真实验中,这种方法在均匀矩形阵列或稀疏矩形阵列条件下均有非常低的均方根误差,接近克拉美罗界,证明了其良好的波达方向估计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吕程,杨宾峰,冯建民,赵洪伟[2](2018)在《矩形阵列涡流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单激励发射接收式阵列涡流传感器模型。在对该传感器进行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了该阵列涡流传感器在扫描铝板表面及下表面裂纹过程中9个检测线圈对裂纹长度进行定量的能力;并且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9个检测线圈按灵敏度进行分类。再通过对各个检测线圈的检测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减小误差,提高了该阵列涡流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25期)
刘晋红,张方辉[3](2018)在《矩形阵列阴极绿色磷光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透明OLED的出光效率,本文采用了网孔阴极掩膜版结合Al:Ag合金制备了透明器件的阴极,得到了呈规则排布的矩形阵列状的阴极。加上电压后,这些小的发光区域就会形成一整个连续发光的面。同时,矩阵式的阴极即可以作为反射阴极给底发射提供一部分光,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薄了阴极厚度,从而提升了顶发射的出光率。器件具体结构如下:Glass/ITO/MoO_3(40nm)/NPB(40nm)/TCTA(10nm)/CBP:Ir(ppy)_2(acac)(14%)(30nm)/BCP(10nm)/Alq3(30nm)/LiF(1nm)/Al:Ag(1∶3)(xnm),x=75,80,85和90。实验过程中发现阴极Al:Ag(1∶3)厚度为80nm时,器件的电子注入能力较强,开启电压有所降低,亮度达到最高,底发射和顶发射亮度分别为10 120cd/m~2和2 894cd/m~2。当阴极厚度为70nm、波长为595nm时取得了透过率的最大值65.44%。器件在阴极合金厚度为90nm时,取得了最高效率20.48cd/A。(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8年06期)
郑志东,袁红刚[4](2018)在《非均匀矩形阵列下双基地MIMO雷达目标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双基地MIMO雷达发射端、接收端皆为非均匀矩形阵列配置情况,将MIMO技术和最小冗余阵列相结合,提出基于双重孔径自由度扩展的目标发射俯仰角、发射方位角、接收俯仰角、接收方位角4参数联合估计新算法。首先利用矩阵Khatri-Rao积的运算特性,构造出2个置换矩阵,对接收信号进行矢量行变换,再通过数据的"去冗余"、"多维平滑"和"折迭"运算,使得新数据具备MIMO雷达自身和最小冗余阵列双重自由度扩展的特点。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文算法能够有效估计出目标的4个参数值,且能够实现自动配对;在相同仿真条件下,该文算法的估计精度优于交替最小二乘和多维ESPRIT算法,并且提高了最大可估计的目标数目。(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刘增华,马春雷,陈洪磊,冯雪健,何存富[5](2018)在《激光和压电传感器密集型矩形阵列成像质量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抑制旁瓣和栅瓣,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数据相位差的成像方法.将压电传感器阵列和激光阵列分别与幅值成像和符号相干因子成像相结合对铝板中缺陷进行检测研究.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对宽频带、低时域分辨率的激光Lamb波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特定频率下具有高时域分辨率的窄带信号.最后,结合幅值成像技术和符号相干因子成像技术对特定频率提取后的信号进行处理,实现铝板中缺陷的成像和定位.压电传感器阵列成像结果和激光阵列成像结果对比表明:充分利用激光阵列非接触、点聚焦的优点,能够有效地减少赝像,使得缺陷定位更加准确.(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刘启能,刘沁[6](2018)在《大型LED矩形阵列光斑照度的均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LED芯片的照度公式以及大型LED矩形阵列照度分布的对称性,建立了研究大型LED矩形阵列照度均匀度的物理模型,推导出计算大型LED矩形阵列照度均匀度的公式。利用该公式研究了大型LED矩形阵列照度均匀度随目标距离、长宽比以及m值的变化规律。得出:照度均匀度随目标距离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减小;照度均匀度随长宽比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增大;照度均匀度随m值的增加而近似成线性地增大。这些规律为提高大型LED矩形阵列的照度均匀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大型LED矩形阵列的照度均匀性设计提供了研究方向和计算方法。弥补了之前研究LED阵列照度均匀性方法上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陈志同,张云,刘瑞松,石竖鲲,姜绍西[7](2018)在《航空发动机叶片矩形阵列磨削加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叶片弯扭严重、进排气边小、材料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采用常规锻造、辊轧、铣削、电解加工方法极难在高效率、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其几何精度和表面质量。而常规多轴联动磨削效率过低,且面临复杂的加工残余应力变形问题。因此,利用反向分段残余应力加工控制方法与研制的矩形阵列磨削机床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多个型号叶片的多主轴同步磨削加工。其中,利用分段方法实现了工件的局部刚性化,等效减小了本段材料的加工变形,利用反向加工顺序消除了本段微小残余应力变形对其他各段的位置移动和误差放大,解决了柔性体局部材料加工过程定位基准的变位问题,使加工残余应力变形的影响减少至接近于零。所加工出的叶片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分别达到30μm和40μm以内,采用4主轴机床后磨削效率较此前单主轴机床的提高近4倍,该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叶片加工成本,并为采用更多主轴机床矩形阵列加工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航空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牛建会,田海川,侯喜英[8](2017)在《矩形阵列管封装式相变蓄热装置放热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出一套矩形阵列管封装式相变蓄热装置,设计并搭建相变蓄热系统试验台,采用相变材料CH_3COONa·3H_2O对其进行放热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温差下冷流体流量越大,蓄热装置的传热系数也越大,且随放热过程进行下降速率也越缓慢.流量为500L/h,温差为(75℃-50℃)的传热系数明显比温差为(68℃-40℃)的传热系数高,但流量为300L/h和100L/h时,温差为(75℃-50℃)的传热系数却比温差为(68℃-40℃)的传热系数低.(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牛建会,马国远,田海川,许树学,侯喜英[9](2017)在《外压内吸薄壁弹性矩形阵列管相变蓄热装置放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由于相变材料导热系数较低且易与受热面相剥离而造成相变蓄热装置放热功率不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的现象,设计了外压内吸薄壁弹性矩形阵列管相变蓄热装置。在外部正压和内部负压的共同作用下,采用薄壁弹性矩形阵列管可以解决相变材料与受热面相剥离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蓄热装置受热面的紧凑性。搭建相变蓄热实验台并测试蓄热装置在不同流体温度、不同流体流量和不同相变材料工作温度下的放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矩形管外侧流体流量越大,其传热系数和热功率越大,并且随着放热过程的持续进行,这两个参数的下降速率越小;相变蓄热装置的传热系数随着剩余热功率的下降而迅速降低,当剩余热功率占最大热功率的70%~80%时,传热系数下降速率出现转折,此后下降速率有所减小,当剩余热功率占最大热功率低于20%时,相变蓄热装置的放热过程基本结束;相变材料起始温度和相变蓄热装置进口流体温度的差值以及矩形管外侧流体流量变化时,蓄热装置的传热系数相差不大。(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7年03期)
周杰,王益[10](2017)在《均匀矩形阵列的叁维空间衰落相关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准确的分析叁维空间(three-dimensional,3D)信号的链路损耗,本文建立了一种均匀矩形阵列(Uniform rectangular array,URA)的叁维统计信道模型;给出了叁维多径信道在均匀矩形阵列下的空间衰落相关函数封闭形式表达式.该式表明衰落相关函数与到达方位角(arrival of angle,AOA)、到达仰角(elevation of angle,EOA)及均匀阵列与天线之间距离和几何形状有关.计算机模拟仿真结果和理论结果吻合,方位扩展角(Azimuth spread,AS)是影响天线相关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最后的结论可以用在分析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的容量,优化信道链路损耗模型,拓展天线阵列灵敏度的研究分析.(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矩形阵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单激励发射接收式阵列涡流传感器模型。在对该传感器进行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了该阵列涡流传感器在扫描铝板表面及下表面裂纹过程中9个检测线圈对裂纹长度进行定量的能力;并且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9个检测线圈按灵敏度进行分类。再通过对各个检测线圈的检测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减小误差,提高了该阵列涡流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矩形阵列论文参考文献
[1].王剑书,樊养余,杜瑞,吕国云.一种用于矩形阵列的二维波达方向估计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9
[2].吕程,杨宾峰,冯建民,赵洪伟.矩形阵列涡流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3].刘晋红,张方辉.矩形阵列阴极绿色磷光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J].光电子·激光.2018
[4].郑志东,袁红刚.非均匀矩形阵列下双基地MIMO雷达目标定位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8
[5].刘增华,马春雷,陈洪磊,冯雪健,何存富.激光和压电传感器密集型矩形阵列成像质量的比较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8
[6].刘启能,刘沁.大型LED矩形阵列光斑照度的均匀性研究[J].发光学报.2018
[7].陈志同,张云,刘瑞松,石竖鲲,姜绍西.航空发动机叶片矩形阵列磨削加工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8
[8].牛建会,田海川,侯喜英.矩形阵列管封装式相变蓄热装置放热性能试验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7
[9].牛建会,马国远,田海川,许树学,侯喜英.外压内吸薄壁弹性矩形阵列管相变蓄热装置放热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7
[10].周杰,王益.均匀矩形阵列的叁维空间衰落相关模型[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