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伦理差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UL方法,历史遗产,原真性
伦理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苏蜜娥[1](2019)在《伦理与逻辑差异下的历史遗产原真性保护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伦理学和哲学角度出发,总结中西方历史遗产的保护差异,发现中国的历史遗产保护有别于西方的"原真性"保护而更注重意的流传,增添文化内涵。这一差异的保护方式既受物理环境(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建筑材质)的客观作用,也受人文社会因素(建造技艺、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社会参与和协调机制)的深远影响。强调保护与发展结合的历史性城镇景观(HUL)方法启示笔者,历史遗产的原真性保护应立足空间,尊重本土文化,既要从空间范围、对象、内涵进行整体性保护;还要以发展和联系的思维和方式活化历史空间,进行动态性保护;既要尊重时间的延续性,以历史遗产的核心价值为主,留有弹性地进行层积性保护;还要适应地域文化,在技术、财政、精神、制度等层面鼓励并保障公众参与,进行社会性保护。(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龙书芹[2](2019)在《公众对当前中国伦理道德问题的认知:共识与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13年、2017年的两轮江苏道德状况调查和全国道德状况调查,分析社会大众对当前中国伦理道德问题认知和评价差异。在区域比较上,2013年和2017年的特点比较类似,社会大众对诸伦理道德问题及其严重性程度的认知和评价所呈现的显着差异都表现为江苏的状况比全国严重,江苏民众对伦理道德问题的认知和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是当前中国伦理道德问题的晴雨表,那些被认为严重性程度较高的伦理道德问题,江苏会表现的更加尖锐。在时序比较上,诸伦理道德问题在2013-2017年的比较中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着改善,但江苏和全国的改善重点和程度均有不同。前者主要侧重于个人与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及组织伦理道德问题,后者的侧重点是与权力与公平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及个人与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从程度而言,诸伦理道德问题在全国范围的改善程度不及江苏。(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9年05期)
魏文超[3](2019)在《伦理分野下的调解与司法——中西解纷机制的差异与趋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移植西式司法制度所面临的种种困境,皆源于中西社会伦理观的差异。中国传统的群体主义伦理观易培育出社会调解式的解纷模式,这在中国古代的典型体现即为乡贤解纷;西方传统的个体主义伦理观易培育出私力救济型的解纷模式,这在西方传统社会的典型体现是决斗,在现代西方社会则体现为司法中心主义模式。由于司法本身固有的缺陷,司法中心主义解纷模式早已力不从心,中西社会皆然。为摆脱司法中心主义模式的弊端,现代西方世界普遍兴起了ADR运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国传统的调解模式与ADR相契合,要摆脱我国当前的司法困境,有必要复兴调解这一法治本土资源以补司法体系之不足。调解制度与ADR的异源合流,诠释了人类法律文化地域性与全球化的辩证关系。(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牛俊美,杨振动[4](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伦理道德发展的职业共识与差异——基于叁次全国大调查的追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轮全国调查,可以发现,当前我国诸职业群体在伦理道德方面已经形成许多共识,同一性是其基本方面;但由于历史与现实伦理境遇殊异,诸职业群体在整体道德气质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职业群体间伦理道德发展不平衡乃至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为建构和谐伦理关系,不仅应在全社会营造充满伦理关怀的良好氛围,引导诸职业群体走向健康的道德观念和理性的道德态度,还应当实施叁大战略: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通过合理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安排,不断提升诸职业群体,尤其是农民、无业失业下岗人员以及工人和小生意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职业道德中间机制的作用,凝聚职业共识,实现社会的有机整合;培育实体伦理精神,提升职业之间交往实践的广度与深度,加深社会各职业群体之间的相互认同感。(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赵素林[5](2019)在《不同代际养老选择的伦理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一代农民工的兴起,返乡率和频次都较之上一代有所下降。面临这样的新局势,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究其原因,表面看似子女外出务工,无法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所致,其实质是我国偏重家庭"代际养老"所引发的问题。父辈和子代往往因为伦理观念的差异而倾向于不同的养老方式,导致两代人关系紧张,父辈养老无法保障。面对这样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秉持专业伦理,凭借专业方法,积极投身老龄化社会洪流之中,为我国积极、健康老龄化社会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5期)
申琰[6](2019)在《露西·伊利格瑞性别差异伦理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露西·伊利格瑞,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在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政治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伊利格瑞和茉莉亚·克里斯蒂娃、埃莲娜·西克苏是法国女性主义研究的突出代表,被称之为女性主义研究的“叁驾马车”。伊利格瑞的性别差异伦理思想是当代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露西·伊利格瑞致力于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西方传统进行批判,反对男权主义对女性的支配和压迫。她的性别差异伦理思想主要从叁个层次进行论述:首先,伊利格瑞批判弗洛伊德和拉康等的精神分析学对女性性征的定义,主张女性应当解放自身,对自身的身体性征和自然属性重新认知,使女性获得身体的自由;其次,伊利格瑞主张在身体自由的基础上,用属于女性自身的话语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欲望,使女性实现主体自由;再次,建立与男性话语体系平等的女性话语体系,承认男女两性差异,建立一个男女两性在差异基础上和谐相处的理想世界。伊利格瑞的性别差异伦理思想,不仅丰富了女性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内涵,也为我国当代女性的解放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使我国女性可以更好地在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为构建一个尊重和承认两性差异的和谐社会而努力。(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广法,文军[7](2019)在《差异伦理视角下的翻译注释研究:《庄子》翻译注释的内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从差异伦理的角度对《庄子》的Legge和Watson译本中的注释进行了讨论。首先,根据两个译本的注释类型,建立了包含6个类目的类目分析表,然后由两位编码员进行独立编码,统计出所有注释的类目搭配类型和每个类目的具体频数和比例,在注释类目搭配类型的基础上总结出5种主要的注释方法,最后从差异伦理的视角讨论了翻译注释在彰显中国文化之异上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Legge和Watson两位译者在译文正文之外综合使用了5种注释方法,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西方读者展现出了色彩缤纷的《庄子》文化,有效地使读者走向了作者,走向了原文。(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9年03期)
季玉群,吕玉洁[8](2019)在《社会大众对政府决策伦理含量判断的共识与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决策的伦理含量指向政府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其有效提升能够推动政府更加廉洁、公正、高效、为民,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支持。基于"2017年全国道德发展状况调查"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对社会大众对政府决策伦理含量判断方面的共识及不同城乡属性、职业阶层、教育程度群体对政府决策伦理含量判断的差异进行描述与分析,可以发现社会大众对政府在决策中的伦理角色、政府决策的伦理过程以及伦理感知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共识;而对政府决策中社会行动主体的伦理角色判断、政府决策的伦理评价以及政策效果的伦理感知具有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9年03期)
郑晓明[9](2019)在《全媒体时代大众阅读伦理诉求差异中的共向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传播媒介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提供了条件,随着20世纪末期网络媒介成为文学传播的新渠道,文学活动进入新的活跃期。随着国民生活的改善,国家更加重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激发大众阅读兴趣,引导大众阅读方向,这有利于国家核心价值理念的建构,成为全媒体时代文学活动的导向。大众阅读在不同的阅读行为中存在伦理诉求差异性,要在这种差异性解读中推动核心价值理念的共向建构。(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9年06期)
黄钰鸥[10](2019)在《西方古代伦理与现代道德之间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古代伦理与现代道德是两种不同的理论思想,二者无论是在名称还是在具体内容上均有显着差异,主要体现在关注对象的不同、对道德责任关注程度的不同以及对善的理解的不同上。通过对古代伦理与现代道德的对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易于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西方实践哲学的不同观点,为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1期)
伦理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2013年、2017年的两轮江苏道德状况调查和全国道德状况调查,分析社会大众对当前中国伦理道德问题认知和评价差异。在区域比较上,2013年和2017年的特点比较类似,社会大众对诸伦理道德问题及其严重性程度的认知和评价所呈现的显着差异都表现为江苏的状况比全国严重,江苏民众对伦理道德问题的认知和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是当前中国伦理道德问题的晴雨表,那些被认为严重性程度较高的伦理道德问题,江苏会表现的更加尖锐。在时序比较上,诸伦理道德问题在2013-2017年的比较中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着改善,但江苏和全国的改善重点和程度均有不同。前者主要侧重于个人与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及组织伦理道德问题,后者的侧重点是与权力与公平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及个人与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从程度而言,诸伦理道德问题在全国范围的改善程度不及江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伦理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1].苏蜜娥.伦理与逻辑差异下的历史遗产原真性保护策略探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2].龙书芹.公众对当前中国伦理道德问题的认知:共识与差异[J].学海.2019
[3].魏文超.伦理分野下的调解与司法——中西解纷机制的差异与趋同[J].社会科学论坛.2019
[4].牛俊美,杨振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伦理道德发展的职业共识与差异——基于叁次全国大调查的追踪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赵素林.不同代际养老选择的伦理差异分析[J].现代交际.2019
[6].申琰.露西·伊利格瑞性别差异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7].张广法,文军.差异伦理视角下的翻译注释研究:《庄子》翻译注释的内容分析[J].外语教学.2019
[8].季玉群,吕玉洁.社会大众对政府决策伦理含量判断的共识与差异[J].道德与文明.2019
[9].郑晓明.全媒体时代大众阅读伦理诉求差异中的共向建构[J].出版广角.2019
[10].黄钰鸥.西方古代伦理与现代道德之间的差异[J].法制博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