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酰胺论文-裴国静

肉桂酰胺论文-裴国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肉桂酰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渡金属催化,卡宾迁移,C-H活化,选择性

肉桂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裴国静[1](2019)在《基于Au催化重氮化合物与苯基不饱和脂肪醇偶联反应和Pd催化(E)-N-甲氧基肉桂酰胺乙烯基C-H官能团化反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Au催化重氮化合物与苯基不饱和脂肪醇偶联反应和Pd催化(E)?N?甲氧基肉桂酰胺乙烯基C-H官能团化反应进行了详细的机理和选择性本质的研究,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为新型相关有机反应的开发和新型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具体创新成果如下:(1)研究了金催化重氮化合物与芳基不饱和脂肪醇偶联的反应:苯丙炔醇Ba生成[4+1]-环加成产物P_(4a),而丙烯醇Db产生[2,3]-σ重排产物P_(5b)。计算结果表明,P_(4a)的形成涉及以下关键反应步骤:催化剂与苯基重氮乙酸酯配位,N_2解离,Ba中羟基O的亲核进攻,[1,4]-H迁移,配位异构,5-endo-dig环化,[4,1]-H迁移,H_2O协助的[1,3]-H迁移。继[4,1]-H迁移之后,反应会经历能垒稍高的五元开环步骤产生痕量的P_(5a)([2,3]-σ重排产物)。由于随后反应的不可逆性,这些痕量P_(5a)将保留在溶液中。这就是为何实验上检测到痕量P_(5a)的真正原因。此外,对Ba参与的化学选择性进行了探索,并从以下叁个方面给予了解释:(I)羟基H与卡宾C之间强的静电排斥,以及过渡态结构中强的叁元环张力使得O-H插入产物P_(1a)的形成变得困难;(II)Ba中C~2原子的亲核进攻导致过渡态结构发生了变形,从而增加了形成环丙烷化产物P_(2a)的能量消耗。(III)与Ba中sp杂化的C~2原子相比,Db中sp~2杂化的C~2原子产生额外的pπ-pπ轨道重叠,极大地促进了五元开环过程,最终导致唯一产物P_(5b)的生成。(2)研究了钯催化的(E)-N-甲氧基肉桂酰胺(~E1)的C-H官能化反应,该反应选择性地生成α-C-H活化产物:~EP为副产物,而C=C双键旋转异构体~ZP′为主要产物。目前的理论研究解决了叁个关键问题:(I)生成~ZP′的详细反应机理。实验和理论文献中提出的的反应机理涉及太高的反应能垒,不能完全合理地解释实验结果。基于理论计算提出了一种新的氧化/还原促进的双键旋转机制,涉及Pd(0)→Pd(II)→Pd(0)的转化。反应首先经过PdL_2(L=t-BuCN)与~EP中的C=C双键配位,再经氧化环化/还原去环化协助的C=C双键旋转,最终生成~ZP′,同时活性催化剂PdL_2再生。(II)揭示了产物E/Z立体选择性的本质。计算结果表明,在反应的初始阶段,反应只生成~EP。一旦~E1耗尽,~EP立即作为新催化循环的底物,缓慢地转化为~ZP′。由于逆反应更高的能垒,少量的~ZP′将可逆变为~EP。(III)阐述了区域选择性的内在原因。理论研究表明,α-C-H活化的区域选择性主要是α-C原子与金属中心之间较强的静电引力所致。(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陆冰榴,吴夏冰,姚凯,李建其,张庆伟[2](2018)在《肉桂酰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合成新型肉桂酰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药物设计拼合原理,将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取代)肉桂酰胺片段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CI-994融合设计化合物,以取代的肉桂酰胺为起始原料经过3步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5a~5q。结果:共设计合成17个未见报道的肉桂酰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其结构均经1H-NMR和HRMS确证;体外HDAC1抑酶活性显示大部分化合物表现一定的抑酶活性,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5q对HDAC1抑酶活性与阳性对照CI-994相当;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化合物5q对四株人源肿瘤细胞(Hut78,A549,U-937和PC-3细胞)抗增殖活性显着优于CI-994,同时对人正常胚肺细胞MRC-5(IC50>50μmol·L-1)无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5q具有显着的抑酶活性及抗肿瘤增值活性,有进一步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唐晶晶[3](2017)在《肉桂酰胺衍生物对胆碱酯酶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临床研究表明,多个以β-淀粉样蛋白、5HTR6和BACE1为靶点研发的抗老年痴呆症的新药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基于乙酰胆碱酯酶研发而成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AChEI)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s,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已有确切疗效。故开发新型的AChEI仍是研发AD治疗药物的主要途径。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改造是开发新药的重要方法。在前期工作中,课题组对天然产物卡瓦胡椒素B进行结构简化,保留查耳酮骨架,合成了一系列对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有抑制活性的含叔胺侧链的查耳酮、卤代查耳酮和含杂环类查耳酮衍生物。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丙烯酮结构和叔胺基侧链可能是查耳酮类衍生物抑制AChE活性的必需基团,叔胺侧链的种类和位置可影响其抑制活性。此外,与酰胺键相似的肽键在体内蛋白质之间广泛存在,且在一定条件下可降解,引入酰胺键可能增强衍生物的生物相容性。据此,本课题以具有丙烯酮结构的肉桂酸为研究对象,末端连接叔胺基团,将查耳酮骨架替换成肉桂酰胺得一系列肉桂酰胺衍生物,并用苯乙基、戊二烯基、戊烷基及卤代苯乙烯基替代肉桂酰胺的苯乙烯基,进一步研究苯环、碳碳双键及卤素对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影响。讨论其构效关系,筛选出高活性且结构新颖的AChEI。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含不同叔胺侧链的肉桂酰胺类衍生物(A1a-A3d)、苯丙酰胺类衍生物(B1a-B3d)、山梨酰胺类衍生物(C1a-C3d)和己酰胺类衍生物(D1a-D3d),探讨母核结构类型、叔胺基的取代位置和叔胺基结构类型对肉桂酰胺衍生物及其类似物作用于胆碱酯酶的构效关系。其中对AChE抑制活性最高的化合物为A3d(IC50=3.64±0.28 μmol/L),对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cholinesterase,BuChE)抑制活性最高的化合物为D2C(IC50=0.22±0.02μmol/L)。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位置,引入相同类型的叔胺基团,其对AChE抑制活性的增强规律为:山梨酰胺类>己酰胺类;除A1a-D1a、A1d-D1d和A3b-D3b叁组化合物外,肉桂酰胺类>山梨酰胺类>苯丙酰胺类;苯丙酰胺类衍生物与对应的己酰胺类衍生物的活性无明显规律。对于含有相同母核的酰胺类衍生物,当含相同结构的叔胺基团在对位取代时,通常显示其对AChE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在相同母核的相同位置,引入不同类型的叔胺基团,其对AChE抑制活性的增强效果有所差异:以肉桂酰胺,苯丙酰胺为母核的衍生物,叔胺基团与其抑制活性增强的一般规律为:四氢吡咯基>哌啶基≈二甲氨基>二乙氨基;以山梨酰胺和己酰胺为母核的衍生物,二乙氨基取代时,抑制活性最低,而四氢吡咯基,哌啶基和二甲氨基取代后,其抑制活性大小比较无明显规律。(2)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对位含叔胺侧链取代的氟代肉桂酰胺衍生物(E3a-G3d和氯代肉桂酰胺衍生物(H3a-J3d)。探讨叔胺基的结构类型、引入卤原子的位置及其种类对肉桂酰胺类衍生物作用于胆碱酯酶的构效关系。其中对AChE抑制活性最高的化合物为G3d(IC50= 1.11±0.28 μmol/L),对BuChE抑制活性最高的化合物为H3d(IC50=13.34±1.02μmol/L)。构效关系表明:末端含有相同的二甲氨基、哌啶基或四氢吡咯基取代的肉桂酰胺类衍生物,引入氟原子或氯原子可增强其对AChE抑制活性,且位置与抑制活性增强的一般规律为:对位>间位>邻位;末端含有二乙氨基取代的肉桂酰胺类衍生物,引入氟原子或氯原子可减弱其对AChE抑制活性,位置与抑制活性减弱的关系无明显规律。当卤原子引入位置和种类相同时,不同叔胺取代基对卤代肉桂酰胺类衍生物的AChE抑制活性影响不同,其对AChE抑制活性增强的一般规律为:四氢吡咯基>二甲氨基>哌啶基>二乙氨基。(3)筛选出对AChE抑制活性较高的衍生物(A3d、B3d、C3d、D3d、G3d、J3d)进行AChE的酶动力学研究。酶动力学实验表明,研究对象均符合混合型抑制的特性,推测化合物可同时与AChE蛋白的催化活性中心(Catalytic active site,CAS)和外周阴离子结合位点(Perioheral binding site,PAS)相互作用。(4)利用MOE2008软件作为分子对接的技术,研究化合物与AChE蛋白的叁维结合方式。分子对接实验表明,研究对象可同时与AChE的CAS和PAS相互作用,且在CAS区域主要是质子化氮通过cation-π与Trp84相互作用,在PAS区域,肉桂酰胺及苯丙酰胺主要通过芳香环与氨基酸残基的苯环并行产生π-π堆积。用戊二烯取代苯乙烯基或戊烷基替代苯乙基后,柔性增强,衍生物可通过自身旋转,以最优构象进入AChE蛋白空腔通过氢键与其结合;母核相同的衍生物与AChE的作用方式相同,但相互作用的稳定性和结合能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芳香环上引入卤素后,大部分化合物还可通过氢键与AChE相互作用,上述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衍生物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25)

刘刚[4](2016)在《黄皮新肉桂酰胺B具有较好的植物源杀虫剂开发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研究人员近期采用叶蝶法测定了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种溶剂萃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和生长发育抑制活性;用硅胶柱层析进行了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拒食活性成分分离;用核磁共振谱(NMR)进行了拒食有效成分结构鉴定;用MTT法测定了拒食活性成分对SL细胞毒性。(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6年25期)

李新[5](2016)在《靶向FtsZ的新型肉桂酰胺类抗菌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细菌性感染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滥用所造成的耐药菌的流行;另一方面是近年来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远远落后于细菌耐药的进化速度,细菌的耐药性已经使得许多临床上有效的抗菌药物纷纷降低疗效或者彻底失效。面对近年来出现的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我们几乎面临着无药可选的境地,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抗菌药物以适应当前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由于通过对现有的抗菌药物进行结构修饰以获得有效的抗菌药物变得越来越困难,开发靶向于新颖细菌重要蛋白的抗菌药物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我们通过对近年来出现的十多种抗菌药物新靶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细菌细胞分裂蛋白FtsZ具有作为抗菌药物靶点的多种优良潜质,并且它已被确证可作为一个有希望的抗菌药物新靶点。本论文选取了新型细菌细胞分裂蛋白FtsZ作为开发抗菌药物的新靶点。通过分子模拟和文献研究,我们发现近10种不同菌株来源的FtsZ蛋白具有高度的相似度,遂选取了金黄色葡萄球菌FtsZ蛋白作为代表,系统地研究了它的主要活性口袋及其特点。另外,我们还研究了目前报道的50多个具有FtsZ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以及200多个具有不同结构类型的FtsZ合成抑制剂。通过此研究,我们发现肉桂醛不仅具有理想的性质,而且具有明确的作用部位。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肉桂醛的结合区域与已知FtsZ抑制剂PC190723的结合区域相邻,并且目前没有同时对这两个结合区域进行药物开发的相关研究,因此我们设计了能同时作用于这两个结合区域的FtsZ抑制剂,以保留肉桂醛较宽抗菌谱的同时,改善其较弱的抗菌活性。此外,据报道肉桂醛的衍生物-肉桂酸也具有初步地靶向FtsZ的抗菌活性,这为我们的化合物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们以苯甲醛衍生物为起始原料,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酰氯化反应和酰胺化反应等,合成了四个系列,共计102个目标化合物,建立了所有关键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并通过多种图谱等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活性评价方面,我们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所有目标化合物及对照药物肉桂酸(CA)、姜黄素(Cur)、盐酸环丙沙星(Cipro)及苯唑西林钠(OS)对于七种革兰氏阳性菌株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株的抗菌活性,并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于两种代表性的革兰氏阳性菌株和两种代表性的革兰氏阴性菌株的抑制细胞分裂的初步靶向活性,此外,我们还对具有初步靶向活性的代表性化合物进行了标准的GTP酶活性实验和光散射实验,在分子水平上对于这些化合物的靶向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证。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总结如下:化合物C12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在抗菌活性方面,它对于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值为4 μg/mL,该活性分别是CA、Cur和Cipro活性的32倍或32倍以上;对于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4 g/mL,该活性是CA和Cur活性的32倍或32倍以上;此外,该化合物对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表现出了较好的活性,其MIC值为16 μg/mL,该活性分别是CA、Cur、Cipro和OS活性的8倍以上。在细胞分裂的抑制活性方面,该化合物对于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 μg/mL,该活性是靶向对照药物CA和Cur活性的128倍或128倍以上。化合物D3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在抗菌活性方面,它对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2μg/mL,该活性分别是CA、Cur、Cipro和OS活性的64倍以上;对于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2 μg/mL,该活性分别是CA、Cur、Cipro和OS活性的4-64倍以上;对于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为4 μg/mL,该活性分别是CA和Cur活性的8-32倍以上。在细胞分裂的抑制活性方面,该化合物对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4 μg/mL,该活性分别是具有靶向性的对照药物CA和Cur活性的4-32倍以上;对于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6 μg/mL,该活性是CA和Cur活性的8倍或8倍以上。化合物D15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在抗菌活性方面,它对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4 μg/mL,该活性分别是CA、Cur、Cipro和OS活性的32倍以上。在细菌细胞分裂抑制活性方面,该化合物对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 μg/mL,该活性分别是靶向对照药物CA和Cur活性的16-128倍以上;对于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2 μg/mL,该活性是CA和Cur活性的64倍或64倍以上。在GTP酶活性实验和光散射实验中,所测试的代表性化合物均明显地抑制了FtsZ的活性,并且该活性与其抗菌活性及抑制细菌细胞分裂的活性基本一致,这表明该类化合物可能通过靶向FtsZ发挥抗菌作用。通过该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些优秀的先导化合物(A46、A66、A610、C1、C7、C8、C12、D3、D4和D15)。这些先导化合物对肉桂酰胺类以及其他结构类型的FtsZ抑制剂的设计和发现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生物活性测定研究,我们对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总结如下:在A系列化合物中,对于大多数测试菌株,母核苯环和酰胺N任一位置上的取代基发生改变,化合物的活性均会发生明显变化。我们推测母核苯环上的取代基可能会协助化合物在T7-loop区活性疏水口袋中锚定结合位置,酰胺N上的取代基需满足受体中结合位置的空间性质要求,化合物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B系列目标化合物的母核苯环由不同体积、电性、脂溶性等性质的取代基取代,酰胺N由(1H-苯并咪唑-2-基)甲基片段取代。该系列化合物整体上表现出较弱的活性,这可能是因为酰胺N上的苯并咪唑片段在空间取向上不能与受体发生很好的契合,影响了化合物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导致了该系列大多数化合物较弱的活性。C系列化合物的母核酰胺N同时为2-甲基-1H-苯并咪唑的1位环内N。该系列化合物整体上表现出比A系列和B系列化合物明显增强的活性,这表明母核中苯并咪唑的空间取向可能对于化合物与受体的结合以及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当母核苯环上引入多个甲氧基时,化合物活性明显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多个甲氧基的引入增大了化合物的位阻,影响了其与受体的有效结合。D系列化合物的母核中酰胺N同时为C-2位带有不同取代基的1H-苯并咪唑的1位环内N。该系列化合物表现出了较大差异的生物活性,母核中苯并咪唑片段C-2位只能容纳合适性质的较小取代基,表明该位置在受体中的结合位置可能具有较小的空间,此外,其C-6位取代能够产生较好活性的化合物,该位置的取代基有可能能够向上延伸至PC位点或者胍甲基二芳基化合物的结合位点。综上所述,我们首次成功设计并发现了一类靶向FtsZ的新型肉桂酰胺类抗菌化合物。它们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生物活性,在虚拟对接研究中,这些化合物能结合到肉桂醛的结合口袋,并拓展性地结合到了PCI90723甚至胍甲基二芳基化合物的结合口袋,理论上达到了多靶点药物设计的目的,而基因水平的结合位点确证工作正在进行中。该研究不仅得到了一些结构新颖且活性较好的先导化合物,而且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FtsZ蛋白空间结构的认识。这不仅对发现更优良的肉桂酰胺类以及其它结构类型的FtsZ抑制剂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为今后更进一步地研究FtsZ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28)

罗年华,郑大贵,祝显虹,周安西,王勇[6](2016)在《N,N-二甲基乙酰胺促进N-取代肉桂酰胺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肉桂酸为原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4 m L)为促进剂,先与SOCl2于0℃反应20 min,再与芳胺于25℃反应3 h,合成了10个N-取代肉桂酰胺(3a~3j),产率85.8%~96.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I-MS确证。提出了DMAc促进反应的可能机理。(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6年05期)

冯秀杰,张国宾,周星洋,邓松清,万树青[7](2015)在《黄皮新肉桂酰胺B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的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黄皮新肉桂酰胺B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的生物活性,分别采用载玻片浸渍法、叶片残毒法和叶圆片法研究了黄皮新肉桂酰胺B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及其卵的触杀活性和驱避作用。结果表明,黄皮新肉桂酰胺B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及其卵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在10~500μg/m L浓度范围内,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处理24 h的LC50和LC90分别为62.92μg/m L和346.02μg/m L,其触杀毒力分别是鱼藤酮的3.7和5.4倍、印楝素的3.2和8.1倍;在100μg/m L时杀卵活性达到了42.9%,优于同浓度的鱼藤酮和印楝素;在100μg/m L和500μg/m L浓度下,处理36 h时对柑橘全爪螨的驱避率均大于80.0%,与同浓度的鱼藤酮和印楝素相当。表明黄皮新肉桂酰胺B对柑橘全爪螨具有较好的触杀、驱避作用,可作为杀螨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武燕,刘健,吴争荣[8](2015)在《大蒜皮中肉桂酰胺N-trans-feruloyloctopamine对老年痴呆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蒜皮中的肉桂酰胺类化合物N-trans-feruloyloctopamine(FO)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Meynert基底核注射Aβ1-40建立老年痴呆大鼠模型,再给予FO进行灌胃后,测定大鼠脑内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等指标,HE染色后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酪氨酸酶抑制剂FO组的Ach,Ch AT和Ach E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病理结果显示FO对Aβ引起的大鼠海马皮层神经元变性坏死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FO对大鼠AD模型具有较好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5年12期)

杜传荣,逯东伟,石康,陈丹丹,林翠梧[9](2015)在《叁种肉桂酰胺衍生物的制备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临床上肉桂酰胺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及优异性能,以间羟基肉桂酸为母体,分别与不同氨基酸反应,设计合成了3种未见报道的肉桂酰胺类衍生物,并用MS、IR、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和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共同研究了3种衍生物分别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相结合的机理。Auto Dock对接显示,这3种衍生物结合在HSA亚结构域ⅡA(即siteⅠ)的疏水腔内,维系衍生物与HSA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时还存在着疏水作用。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在体外生理条件下,衍生物都与HSA形成复合物,对HSA内源荧光产生静态猝灭,且对其构象产生影响。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确定主要作用力均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子对接与实验获得了一致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王树富[10](2015)在《含肉桂酰胺的吡唑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管是真核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在细胞内起重要作用,包括染色体分离,细胞内运输,细胞的运动和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内的微管主要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具有相似的叁维结构,能形成紧密结合的异源二聚体。在有丝分裂时,细胞内的微管处于重组与去重组的动态过程中,这种过程帮助细胞完成有丝分裂。破坏微管的动态平衡状态可以导致细胞周期停滞,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因此,微管或是微管蛋白可以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有效分子靶点。有些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能作用于微管蛋白,阻碍微管发挥正常功能。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将这些化合物分为两类:破坏微管蛋白的微管蛋白解聚剂(如秋水仙碱、CA-4、ABT-751);稳定微管蛋白的微管蛋白聚合剂(如,紫杉醇、E7389)。这两类微管蛋白抑制剂都可以将细胞有丝分裂阻滞在G2/M期,继而诱导细胞凋亡。秋水仙碱是最早被认识的微管蛋白解聚剂,其结合位点及具体结合方式已经被充分阐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吡唑和它的衍生物因具有广泛的药效活性而受到了持续的关注,例如其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抑郁等活性。有文献报道吡唑在具有微管蛋白抑制活性的一些CA-4类似物中发挥作用。同时,肉桂酰胺具有广泛的药效活性,例如抗癌,抗惊厥,抗抑郁。另外有文献报道,肉桂酰胺因与查儿酮具有类似结构而与查儿酮有一些相似的活性。本课题组也已经发现了一些可以作为微管蛋白抑制剂的包含肉桂酰胺结构的化合物。这些前人的研究鼓励我们去设计和合成一种含有肉桂酰胺结构的吡唑衍生物来作为抗癌药物。吡唑环和肉桂酰胺结合的这种结构,可能会拥有协同的微管蛋白抑制效果。为了拓宽我们的研究,我们设计并合成了 24个含肉桂酰胺结构的吡唑衍生物,利用核磁共振,质朴等手段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然后对这些化合物做了体外抗细胞增殖,微管蛋白聚合抑制,细胞周期等实验来分析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体外抗增殖实验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化合物对MCF-7,A549,B16-F10叁株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化合物5j的抑制活性最好,其针对MCF-7的半抑制浓度(IC5o值)仅为0.35μM,比阳性对照秋水仙碱活性好(对MCF-7的IC50值为0.39μM),比CA-4(对MCF-7的IC50值为0.21μM)活性稍差。构效关系分析表明肉桂酰胺苯环对位上电负性强,体积大的取代集团增加了化合物的抗增殖活性。随后进行的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实验所得活性结果与抗增殖实验活性结果成正比关系,实验结果从侧面证明化合物作用的靶点是微管蛋白,也验证了我们进行的构效关系分析。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当化合物5j的浓度达到2μg/ml时,可以将76.95%的细胞阻滞在G2/M时期,这进一步验证了化合物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来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实验最后基于活性数据来分析构效关系的QSAR模型也对后面的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24)

肉桂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肉桂酰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药物设计拼合原理,将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取代)肉桂酰胺片段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CI-994融合设计化合物,以取代的肉桂酰胺为起始原料经过3步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5a~5q。结果:共设计合成17个未见报道的肉桂酰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其结构均经1H-NMR和HRMS确证;体外HDAC1抑酶活性显示大部分化合物表现一定的抑酶活性,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5q对HDAC1抑酶活性与阳性对照CI-994相当;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化合物5q对四株人源肿瘤细胞(Hut78,A549,U-937和PC-3细胞)抗增殖活性显着优于CI-994,同时对人正常胚肺细胞MRC-5(IC50>50μmol·L-1)无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5q具有显着的抑酶活性及抗肿瘤增值活性,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肉桂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1].裴国静.基于Au催化重氮化合物与苯基不饱和脂肪醇偶联反应和Pd催化(E)-N-甲氧基肉桂酰胺乙烯基C-H官能团化反应的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陆冰榴,吴夏冰,姚凯,李建其,张庆伟.肉桂酰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8

[3].唐晶晶.肉桂酰胺衍生物对胆碱酯酶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7

[4].刘刚.黄皮新肉桂酰胺B具有较好的植物源杀虫剂开发前景[J].农药市场信息.2016

[5].李新.靶向FtsZ的新型肉桂酰胺类抗菌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

[6].罗年华,郑大贵,祝显虹,周安西,王勇.N,N-二甲基乙酰胺促进N-取代肉桂酰胺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6

[7].冯秀杰,张国宾,周星洋,邓松清,万树青.黄皮新肉桂酰胺B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citri的生物活性[J].植物保护学报.2015

[8].武燕,刘健,吴争荣.大蒜皮中肉桂酰胺N-trans-feruloyloctopamine对老年痴呆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

[9].杜传荣,逯东伟,石康,陈丹丹,林翠梧.叁种肉桂酰胺衍生物的制备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J].发光学报.2015

[10].王树富.含肉桂酰胺的吡唑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D].南京大学.2015

标签:;  ;  ;  ;  

肉桂酰胺论文-裴国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