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尝试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刘穗波百色市逸夫小学533000

【摘要】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它要求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探究性学习与一般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种灵活开放性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把学生从旧的教学模式引到新的探究性学习的轨道上来,以此达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阅读;探究性学习;探究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7-079-02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它要求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探究性学习与一般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种灵活开放性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把学生从旧的教学模式引到新的探究性学习的轨道上来,以此达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针对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经验有限、探究能力有限而呈现出的探究欲强、探究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通过学生们感兴趣、有体验、有生活、易接受的形式,针对每篇课文的特点,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评析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进行了课堂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以下谈一谈我这方面的实践体会。

一、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思想要先行。教师要热爱和尊重每个学生,摆正教和学的关系。教学中的教师既是师长,又是组织者、服务者。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对每个学生负起责任来,力求通过自己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实现零距离,教师必须蹲下来看学生,走到他们中间去,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平等的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课堂中不仅让学生动脑想、动嘴说,而且要让他们积极动手参与练习,去尝试自己的想法、说法是否正确,做到说与做结合。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给他们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形成技能的练习中,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练习方式,教师及时组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学习锻炼变得丰富而有个性。教师创造这种民主教学氛围,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这样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情感交融,必定会形成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的局面。

二、创设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让学生觉察到自己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也要注意到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只有能使学生自主学习时,才有价值。我在课堂上一般采用以下做法:

1.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课堂上,对有一些难度的问题,我会有意转变话题说:“这个问题很重要,是不是由我来解答呢?你们愿意自己再读读课文,自己解答行吗?”这样的激励学生乐于接受,他们便会以积极的态度,深入阅读、思考,解答问题。当学生回答得不完全正确或答错时,我会给予激励性评价。

2.提倡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学生因不受划一的教学方法的束缚,他们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阅读,不断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理解、去感受、去积累。同样学习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有的学生会采用自问自答法深入阅读,尝试解决疑问;有的学生则是边读边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领悟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有的学生会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的中心思想,再围绕中心细读全文,理解中心是怎样体现在文中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所创造的阅读方法。

同样的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他们之间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同学间、小组间的学习便能互补。教师要及时肯定小组中所采用的新方法和独特的体验。

三、探究性阅读的方式和方法

1.自读、自悟。

以前的阅读课上多采用的是“带着问题”读,从表面看,似乎学习很有针对性,其实,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无形的罩子,将学生的阅读思维束缚在里面,无法自由阅读实践。而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也就是说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读、多悟,逐步学会阅读。学生打开课本,我会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对课文理解、感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预定的教学目的,经引导,再转化为学生自我定向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从而读懂课文。

2.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

那种问答式分析课文的方法,往往只是部分学生配合老师发表“高见”,多数学生当听众。其实,阅读一篇文章,主要是学生和作者在文章中的表达方法及所渗透的思想感情之间交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阅读效果时,师生交流,才更有价值。常用的自读、自悟的方法有:

(1)学生质疑、解疑。学生阅读必然有疑,在通读课文后,对写什么和怎样写的有了初步整体感知,也会提出疑问;然后带着疑问深入阅读,尝试解答。对那些涉及文章中心的问题,引导全班讨论,使质疑、解疑体现教学目的。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在学生初步了解詹天佑的确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之后,引导学生再学习课文,确定研究的主题。学生经过交流讨论一致认为“杰出”和“爱国”这两个词语是可以作为文章的研究主题。研究主题确定了,就要引导学生分组学习、交流、讨论。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主动读、思、议、说,交流讨论。在文中找出了能说明“杰出”和“爱国”的内容,深刻理解了詹天佑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学生畅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选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读后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同一问题或文中的情节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看法,展示学生的个性。如深入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全班讨论学习方法,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喜爱的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了,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述自己喜爱的季节。各个小组以不尽相同的方式分别描述了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色彩之美、动静之美、人和物的协调之美,以及各个季节特有之美景,读懂了课文,增强了感受,陶冶了情操,且提高了创造性地描述景物的能力。

(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的空间,都有释放自己所感兴趣的疑难问题的机会。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一道共同研究,从中确定研究主题。如学习《鲸》时,有一个学生问,除了鲸是胎生以外,还有其它的小鱼是胎生的吗?问题一提出,课堂上就出现了互不相让的两派。面对这种情况,我不是当裁判,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后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终于发现了一种小鱼也是胎生的。

总之,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既可以全面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的一种有益的探索,洋溢着教师浓郁的人文关怀,并使教育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标签:;  ;  ;  

尝试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