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铬污染论文-郭茹,洪坚平

土壤铬污染论文-郭茹,洪坚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铬污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金属修复,铬污染,生物炭,腐植酸

土壤铬污染论文文献综述

郭茹,洪坚平[1](2019)在《生物炭腐植酸对盆栽油菜铬污染土壤化学性状及铬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生物炭、腐植酸对Cr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太原市流涧村污灌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用3种施加量(0.3%,0.6%,0.9%)、不同生物炭(玉米秸秆炭MBC、稻壳炭RBC、小麦秸秆炭WBC)处理铬污染土壤,以不施生物炭腐植酸为对照,通过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污灌区土壤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土壤的基本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中铬总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显着提高重金属铬污染土壤养分含量以及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土壤蔗糖酶活性均呈现MSB(玉米秸秆炭)>WSB(小麦秸秆炭)>RSB(稻壳炭)的趋势;随着WSB、RSB、MSB施加量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蔗糖酶、脲酶含量均显着提高,其中,有机质、速效钾、蔗糖酶随着施加量增加变化显着,全氮、碱解氮、全磷、全钾可能由于施加梯度小,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RSB>MSB>WSB的趋势;随着施加量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酸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仅在RSB 0.3%处理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提高,相同施加量下,随着施加量增加到0.9%,过氧化氢酶活性较0.3%显着降低;不同处理下土壤中铬的固定作用明显,但各生物炭以及各施加量之间铬含量无显着差异,生物炭施加量较低施加量梯度差异小,没有达到吸附固定的最低界限。因此,在接下来的试验将对施用试验效果最好的玉米秸秆炭,增加生物炭的施加量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用生物炭和腐植酸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滕蓉雪[2](2019)在《六价铬污染土壤还原处理后再氧化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六价铬(Cr~(6+))是铬在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一个价态,毒性大、易迁移,且生物可利用,对人体和环境有很大危害。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铬(Cr(OH)_3)并沉淀是对Cr~(6+)污染土壤处理的重要方法。但因土壤中有着天然氧化剂,在还原处理后会出现再氧化的情况。本文在分析Cr6+污染土壤还原处理后再氧化的潜在因素基础上,对土壤内铬再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为更好解决再氧化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9期)

马妍,张美娟,韩聪,刘士清,严贝[3](2019)在《我国典型化工污染地块土壤铬污染特征及区域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我国5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化工污染地块土壤为研究对象,依据相关调查数据,对不同区域土壤中铬(Cr)的形态分布、价态分布和浸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Cr形态分布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pH呈负相关;海北和牟定的土壤Cr主要以Cr(Ⅵ)形式存在,表现出高毒性、迁移性和环境风险,陆良、石家庄、山南土壤Cr主要以Cr(Ⅲ)形式存在;山南土壤浸出Cr(Ⅵ)和浸出TCr含量最低,土壤生物有效性和环境风险最低,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高焕方,李亚玲,王东,郑佳,张恩智[4](2019)在《硫代硫酸钠处置含铬污染土壤效果及形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用不同质量比的硫代硫酸钠对铬污染土壤的治理效果及治理过程中铬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对铬污染土壤在短期内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投加比为3%的基础上,继续增加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虽然六价铬浸出浓度在降低,但幅度不明显。六价铬含量随养护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投加比例越高其效果越明显;在形态分析中,生物可利用的水溶态和弱酸提取态中的铬均在减少;在硫代硫酸钠修复过程中pH值无明显变化。因此,用硫代硫酸钠处置铬污染土壤能明显降低六价铬浸出浓度和六价铬含量,且满足修复目标要求。结合经济效益和治理效果,硫代硫酸钠投加比为3%处置含铬污染土壤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09期)

王晓凤,孙英杰[5](2019)在《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物理和化学固定化/稳定化法处理效果一般,而且成本高、难操作;化学清洗和化学还原法经济实用,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植物和微生物修复法,经济实用又环保,两者联合效果好。采用化学还原和生物修复技术联合的方法,不仅可弥补生物修复周期长的缺点,也可减少二次污染。(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东,樊军,秦仕强[6](2019)在《当前铬污染土壤分析与修复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一文中研究指出铬污染土壤与含铬废物均以固态形式存在,其许多理化属性相同或相近。因此,在铬污染土壤的分析和修复技术方面出现了许多基础理论方面的误区甚至错误。主要包括忽视土壤残留还原剂和浸提剂中还原剂对六价铬分析的干扰以及没有意识到含铬废物处理技术路线与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路线之间的本质区别。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论述,以资借鉴。(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秦仕强,李东,樊军,胡思扬,袁兴中[7](2019)在《铬污染土壤中残留SO_3~(2-)/S_2O_5~(2-)对Cr(Ⅵ)分析的影响及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还原法是工业铬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其还原剂的使用量通常会超过理论需求量以保证修复效果,这些残留还原剂超过一定量时会显着干扰土壤六价铬[Cr(Ⅵ)]的检测。本文以经亚硫酸钠(Na_2SO_3)/焦亚硫酸钠(Na_2S_2O_5)还原处理的实际铬污染土壤为对象,研究使用碱消解-分光光度法分析土壤六价铬时,SO_3~(2-)/S_2O_5~(2-)对分析干扰的机理和消除方法。实验结果显示,在将碱消解液p H从pH>11. 5调至7. 5±0. 5时,部分Cr(Ⅵ)会被还原,导致检测结果被严重低估。通过添加氯化钙并敞口静置24h的方法,可在碱消解液p H调节之前将SO_3~(2-)/S_2O_5~(2-)浓度降到二苯碳酰二肼可有效屏蔽的水平以下,使Cr(Ⅵ)加标回收率满足标准要求。实验还发现加标回收率质控法有时不能反映土壤Cr(Ⅵ)浓度被严重低估的情况。(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曹俊,申源源,张建,邓磊,袁曾路[8](2019)在《原位修复某大埋深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大埋深20米的六价铬污染场地,为探索原位稳定化修复技术的工程可行性,选取场地内具有代表性的污染区域,采用原位直接加压注药工艺及高压旋喷注药工艺开展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场地东北及中部采用直接加压注入工艺,场地西南侧采用高压旋喷注药工艺。药剂灌注顺序为:先注射C1还原性药剂,养护3天后灌注C2稳定化药剂。直接加压注射压力为0. 2 MPa,药剂添加比例为1%,药剂影响半径为2. 5 m;高压旋喷注射压力为30 MPa,旋转速度20 r/min,提升速度15 cm/min,药剂添加比例为1%,药剂影响半径为1 m。经检测六价铬总量低于0. 3 mg/kg(基于致癌风险(10~(-6))的计算结果作为风险控制值),且土壤浸出液中六价铬浓度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0. 5 mg/L标准限值。(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张丽,毕学,杨文晓,李焕茹,王志新[9](2019)在《六价铬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材料文献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六价铬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材料相关研究进展及前沿方向,客观反映世界各国及各科研机构在该领域的科研实力和科学影响力,本文基于ISI 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的数据源检索相关文献和专利,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0—2019年SCI收录的1249篇文献和215篇专利以及中国知网收录的245篇文献和102篇专利进行了统计、对比和分析,比较直观地展现了六价铬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材料的总体情况、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此外,基于关键共引文献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方向,为稳定化修复六价铬的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熊超,李建军,马晓文,张洪伟[10](2019)在《李氏禾修复土壤重金属铬污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以李氏禾修复土壤中重金属铬污染为主要论点,对不同培养条件下李氏禾对铬的超富集特性、李氏禾对多种重金属的共富集特性、李氏禾对铬富集的耐性机制、李氏禾生物炭研究及末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以期为李氏禾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9年04期)

土壤铬污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六价铬(Cr~(6+))是铬在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一个价态,毒性大、易迁移,且生物可利用,对人体和环境有很大危害。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铬(Cr(OH)_3)并沉淀是对Cr~(6+)污染土壤处理的重要方法。但因土壤中有着天然氧化剂,在还原处理后会出现再氧化的情况。本文在分析Cr6+污染土壤还原处理后再氧化的潜在因素基础上,对土壤内铬再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为更好解决再氧化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铬污染论文参考文献

[1].郭茹,洪坚平.生物炭腐植酸对盆栽油菜铬污染土壤化学性状及铬含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

[2].滕蓉雪.六价铬污染土壤还原处理后再氧化因素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3].马妍,张美娟,韩聪,刘士清,严贝.我国典型化工污染地块土壤铬污染特征及区域差异[J].环境工程.2019

[4].高焕方,李亚玲,王东,郑佳,张恩智.硫代硫酸钠处置含铬污染土壤效果及形态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

[5].王晓凤,孙英杰.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6].李东,樊军,秦仕强.当前铬污染土壤分析与修复中存在的几个误区[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7].秦仕强,李东,樊军,胡思扬,袁兴中.铬污染土壤中残留SO_3~(2-)/S_2O_5~(2-)对Cr(Ⅵ)分析的影响及解决方案[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8].曹俊,申源源,张建,邓磊,袁曾路.原位修复某大埋深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中试研究[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9].张丽,毕学,杨文晓,李焕茹,王志新.六价铬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材料文献计量分析[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10].熊超,李建军,马晓文,张洪伟.李氏禾修复土壤重金属铬污染的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19

标签:;  ;  ;  ;  

土壤铬污染论文-郭茹,洪坚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