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王永玉河北省邢台县皇寺中心学校054000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和对学生进行启智思维的过程,也是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循环往复、思想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打破固有观念和模式的束缚,提倡和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大胆实践,逐步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发散思维,为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升华,认知水平提高,增强语文教学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语文学科的特点是教书育人相结合,这既要求传授语文知识,又要体现社会性和思想性,还不能忽视学生对艺术美的享受,语文教学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优化和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发散思维形成的基础。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两大内容是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其主要手段是优化和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语文学科知识的实质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组织,是使语文知识系统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组织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各个方面(如作好读书笔记),从而优化认知结构;还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达到丰富思想、扩展学生认知结构的目的。当学生优化和扩展认知结构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即语文能力得到不断培养,随之产生的必然是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这个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无不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素质训练的着力点和层次变化,体现着优化和扩展认知结构的循环发展过程,充满着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社会生活和写作等)的辩证思维,这样会使学生的个体思维得到全面深入地发展。例如:教学《背影》这篇纪实散文时,我用实物投影形象地展现父亲的几个背影,从繁复的动作中,学生体会到艰难,毫不利索的动作让人于心不忍,为之难过,再加上有感情朗读的指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散文创设的意境——父亲为什么丢掉尊严、心甘情愿地在大庭广众之中爬上爬下去为儿子买橘子?这不正是前人说过的“子骑父做马,父愿子成龙”吗?这样一位至善至情、爱子如命的父亲的背影能不铭刻在儿子的心中吗?能不让儿子掉泪吗?我启发学生说出父母爱自己的一两件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对学生思想触动极大,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发挥语文的美育功能,激励学生的美感,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学生逐步形成发散思维的重要条件。语文教材是经过精选的文质兼美、适合教育的典范文章,其艺术感染力是强烈的。课文中的记叙、抒情、介绍、议论、阐述都直接或间接,直露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能对阅读欣赏者——学生起导向作用。这些课文正是通过形式上的艺术之美作用于审美主体——由学生的感官去唤发对艺术美的享受,使学生对美的形象感到听动悦目,产生美感效应,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这种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或现象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美化了他们的心灵、行为、语言和思维。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美、欣赏美、传达美并引导学生实践美,用美育把智育和德育结合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课文时特别重视以感情朗读和利用教学挂图或投影等电化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有意渗透,适时点拨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感受课文的艺术魅力,去展开丰富的联想,在美的意境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认识不断升华。例如《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这篇有声有色、有情有感的文章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我充满激情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春雨图”的方法,即用比喻和排比非常贴切地着力描写了雨细密、轻盈、连绵的特点,唤起人们对春的喜爱。

作文是学生思维的载体,写作训练实践是学生文字表达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写下水文的示范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写下水文是师生同唱一台戏,共同的实践活动能拉近师生的感情距离,还能提高教师的素质。我重视写好下水文,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写了《吃枣》一文,从回忆儿时帮助邻居棒枣、拾枣及小朋友们偷吃生枣的平凡事件中,联想到了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和强化身体素质的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以小见大,挖掘较深,对学生很有启发。在写关于与雪有关的作文时,我引导学生放开思索,学生由雪联想到堆雪人的乐趣,联想到与农业丰收的关系,联想到对防病灭病的作用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潜能调动起来了,再加上对写作技巧的点拨,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较快。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活动活跃起来是重要的因素。语文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或禁固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思维的心理定势,而应该鼓励学生延伸思维的触角。例如:《春》一文有这样的话,“花下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对“闹”字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理解“闹”字创造的意境,有的说“闹”字写出了乱,有的说“闹”字说明声音大,有的说“闹”字显得气氛活跃,有的说“闹”字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学生们越说思维越开阔越深入。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闹”切换成“叫”字,让学生体会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内涵,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思维活动是人最主要的心理活动,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鼓励和倡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语文教学应为形成和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创设条件,使发散思维成为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为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服务。

标签:;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