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在辊底炉生产线中的应用

PLC在辊底炉生产线中的应用

一、PLC在辊底炉生产线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姜山,邱淑建,李正涛[1](2021)在《辊底炉生产线上料设备的设计》文中认为近年来高强板、耐磨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强板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既能保证使用性能,又可以减轻车身重量,减少燃油消耗。高强板、耐磨板在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应用,不仅减轻了重量,降低能耗,而且提高了使用寿命。辊底炉热处理炉以其温度均匀性好,自动化程度高,易于实现连续生产,成为生产高强板、耐磨板的核心设备。简单介绍炉前上料设备,帮助了解设计原理。

邱淑建,姜山,陶丽洁[2](2021)在《辊底炉生产线合理设置光电管的重要性》文中提出辊底炉热处理炉以其温度均匀性好,自动化程度高,易于实现连续生产,成为生产高性能、高附加值钢板的核心设备。而整条辊底炉热处理线的自动化运行,离不开光电管对整个生产运行过程的检测和监控。因此,在辊底炉生产线上合理地设置光电管位置、数量,对于保证生产线的高效、稳定和正常运行,以及提高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介绍一条辊底式回火炉热处理线的后续改进,说明光电管的合理设置对保证生产稳定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性。

张海杰,严建文,李贵闪[3](2020)在《全自动高强钢间接热成形生产线(上)》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节能减排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对于交通领域特别是汽车行业而言,对节能减排最主要方法之一的轻量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广泛使用高强度钢板是实现汽车轻量化最常用、也是可行性最高的途径,但是高强度钢板的成形加工是普通冲压技术无法实现的,特别是抗拉强度1500MPa以上的超高强度钢板,普通冲压工艺完全无法实现成形加工,只能采用热成形工艺。因此目前热成形工艺在汽车行业应用最为广泛。图1为热成形制件在车身上的实际应用,红色零件为现在市场上需求最多、汽车主机厂使用最广泛的热成形零件。

金学军,龚煜,韩先洪,杜浩,丁伟,朱彬,张宜生,冯毅,马鸣图,梁宾,赵岩,李勇,郑菁桦,石朱生[4](2020)在《先进热成形汽车钢制造与使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汽车采用超高强钢是实现轻量化兼顾安全性的必由之路,热冲压成形是高强汽车零件成形的关键工艺。近10年来,热成形钢及其零件制造技术迅速发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热成形钢/零件制造与使用现状进行了综述:(1)热成形钢材料(从传统MnB钢到最近新发布的一些热成形新钢种);(2)工艺(热成形传统工艺到工业4.0智能化生产);(3)热成形淬火配分(Q&P)创新工艺研究现状及形变热处理基本原理;(4)热成形过程的仿真模拟(热/力场、组织场、工艺等的模拟);(5)热成形零件的使用服役评价。并对今后热成形汽车钢制造与使用前景作出展望。

张皓然[5](2019)在《轴承套圈热处理研究及其辊底式生产线控制系统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轴承是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构件,轴承套圈是轴承的关键组成零件,本文设计一款新型辊底式轴承套圈热处理生产装备线,采用轴承热处理新工艺改善轴承套圈热处理后内部组织结构,增强了轴承使用寿命。本文设计的热处理生产线避免了网带炉热处理加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磕碰而造成轴承套圈表面划伤,降低了成品辊底炉生产线装备造价。本文以轴承套圈热处理加工工艺为切入,设计开发一款适用于多种金属轴承钢材的轴承套圈热处理生产装备线,根据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及各硬件设备电气原理图完成电气接线,并完成下位机与上位机软件设计以及设备间通信,通过上位机监控软件调节产线控制参数以满足多种型号金属轴承套圈加工工艺要求。本文使用S7-300 PLC,通过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实现物料传输系统复杂的逻辑控制,通过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对生产线参数如:炉温、炉压等信号进行自动采集处理,并运用PLC和三相调功调压器复合控制系统完成生产线各温区的温度精准控制。本文采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为辊道驱动单元并通过变频器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上位机监控软件采用的是MCGS组态软件,通过上位机组态软件修改下位机变频器频率、PLC各温区温度等参数,实现整条轴承套圈热处理生产线生产过程可控可视化。本文以PLC为系统控制核心,给出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以及相关的电气原理图,简要介绍了装配线设备选型,重点阐述了生产线下位机控制程序设计过程包括手动/自动运行控制程序、温度控制程序等程序设计流程;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过程以及各部分通信控制的实现过程。最后通过轴承套圈产品预生产检验,对热处理后试样的金相图及表面硬度进行分析,验证了本文轴承套圈热处理生产线能够满足生产工艺最终质量的要求。

刘勇[6](2018)在《高强铝合金板料高效率热冲压工艺及高温流变和摩擦行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节能减排和汽车轻量化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铝合金被用于制造汽车车身零件。为了解决铝合金板料成形中的破裂、回弹及热处理过程中的热变形问题,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板料的热冲压技术应用而生,且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但固溶、时效时间长,零件表面易损伤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高强铝合金6061和7075板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高温流变行为及本构模型、热冲压生产时的高效固溶和时效工艺及流程控制、热冲压成形过程中的高温摩擦和润滑行为及摩擦系数测量、全尺寸复杂铝合金零件的热冲压成形工艺及破裂机理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基于热冲压成形性研究及数值模拟的需求,采用高温拉伸实验获得了6061-T6和7075-T6两种铝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别使用Cowper–Symonds和应变修正的Arrhenius本构模型对其高温流变行为进行了表征,并分析比较了两种本构模型对流变应力的预测能力。固溶温度和时间是铝合金热冲压中的重要参数,因此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和时间对6061和7075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两种铝合金的固溶温度和时间。基于有限差分法对6061铝合金的固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铝合金固溶工艺优化提供参考和指导。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铝合金的高效固溶工艺,利用在铝合金表面喷涂BN等方法提升了铝合金表面的发射率(吸收率),使得铝合金固溶加热时间缩短到3~5min;并且喷涂的BN在成形过程中可以当做润滑剂使用,大大提升铝合金热冲压过程中的成形性。基于缩短时效时间和提升铝合金热冲压生产流程连续性的需求,研究了6061和7075两种铝合金的停放效应;结合热冲压工艺及汽车工业中的烤漆处理对6061和7075铝合金进行了热冲压时效优化研究;并在上述基础上研究了铝合金热冲压生产的流程控制。最终6061铝合金热冲压后的预时效处理缩短到5~10min;7075获得不低于95%的供货态T6强度时时效时间缩短到1~6h,缩短为原来的4.2%~25%;高效率热冲压工艺提升了6061和7075铝合金热冲压生产流程的连续性,降低了设备投入和能耗。板料与模具之间的摩擦磨损是铝合金热冲压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模具寿命。使用高温摩擦试验机UMT-Tribolab研究了6061铝合金在不同法向载荷和温度下的摩擦行为,测量了摩擦系数。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加真实模拟铝合金热冲压过程中板料与模具之间的摩擦磨损行为,利用课题组自行研发的高温摩擦试验机研究了6061铝合金在不同温度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行为,测量了摩擦系数。综合两种实验装置的测试结果,阐明了铝合金热冲压过程中的摩擦磨损机理,获得了干摩擦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为铝合金热冲压的数值模拟和实际生产工艺提供了参考。为了研究铝合金热冲压生产中的成形性及润滑,采用6061-T6和7075-T6铝合金在工业生产线上热冲压成形了全尺寸的B柱,并结合热拉伸实验、摩擦实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阐明了铝合金热冲压过程中零件破裂的原因,提出了避免铝合金在热冲压过程中破裂的措施,为工业生产提供指导。

冯杰斌[7](2018)在《辐射管加热辊底式热处理炉温度场模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产业升级,质量的稳定控制和技术提升是保持竞争力的唯一保障。辊底式热处理炉用于棒材的退火、正火、回火热处理。由于其处理的钢材质量好,产量高,对其生产过程的温度场分布预测是热处理工艺制定的基础性研究内容,对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有这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辐射管间接加热的辊底式热处理炉为研究对象,利用假象平面原理简化热处理过程的几何模型,计算出炉膛内不同热处理区域的当量黑度。以GCr15在795±10℃保温3-4小时,快冷至720±10℃保温5-6h的等温球化退火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和FEA软件计算辐射传热过程,获得热处理炉温度分布情况。在相同的工艺下进行热处理炉均匀性测试,验证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热处理过程棒材的温度场分布,并模拟出多层棒材的温度场分布情况。根据金相组织结果,将等温球化退火工艺调整为810±10℃保温5-6小时后,快冷至730±10℃保温5-6h。并对新工艺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出新工艺温度场分布和保温时间。在新工艺下,可以获得符合国标2.0级的球化组织。

李东,张学湛,丁国伟[8](2017)在《低热值煤气双蓄热技术在薄板坯连铸连轧辊底式加热炉应用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具有效率高、可生产超薄热轧带钢等诸多优势。钢坯的均热和补热一般采用电感应或者辊底式隧道炉,电感应加热电能成本过高而采用常规燃烧技术的辊底式隧道炉的热效率很低。本文通过分析辊底式炉的自身特点、双蓄热技术的节能路径和节能理论,探讨了将双蓄热技术应用到辊底式隧道炉上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将这两项优势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技术特点,提高该工艺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文章简要介绍了已经投入运行的唐钢1810辊底式加热炉进行的单蓄热改造情况以及进行中的1580全无头轧制双蓄热辊底式隧道炉的工艺及有关参数,并结合节能技术分析了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煤气资源平衡与分配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王梁[9](2017)在《数字化热成形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利用热成形技术制造高强度的汽车零部件是实现汽车轻量化,提高汽车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与冷成形相比,由于板材在输送及成形过程处于高温状态,热成形对生产流程及制造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00条热冲压生产线,但有关热冲压生产过程建模,生产单元(包括加热设备、输送设备、成形设备)协同调度,热冲压生产效率与能耗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下死点压力补偿的热冲压成形方法,建立了热冲压生产过程的描述模型,基于热冲压生产线的设计与实践,提出了一种运行时迭代制造系统(Runtime Iteration Manufacturing System,RIMS)框架,实现一种可监控、可配置、可演进的制造系统,该系统实现批量化热冲压生产,旨在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满足不同生产批量和交付周期的生产需求。本文从热冲压成形方法、多设备快速协同、生产过程建模、智能制造系统建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主要成果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下死点压力补偿的热成形方法,通过对保压压力的持续监测,在保压压力由于板料和模具温度变化而下降时及时进行位置补偿,从而持续输出合理保压压力,实现最优成形工艺。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满足热成形工艺要求的数字化机械伺服压力机,通过匹配驱动系统和运动系统,实现了高响应的变速变载荷能力,能够快速下行、慢速合模、稳定保压、快速返回,具备可配置和多设备协同接口,能够与加热炉和输送机械手紧密配合,高效稳定生产热成形零部件。建立了一套数字化机械伺服压力机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从位置精度、保压能力、生产效率和能耗等4个方面,综合评价伺服压力机的性能。实验表明,该伺服压力机的下死点精度为0.016mm;其冲压效率比传统机械压力机高17.545%,比油压机高53%;热冲压生产时,单次冲压循环能耗为0.1322 kWh,每小时的能耗为19.83 kWh。相对于热成形油压机,该机械伺服压力机能耗显着降低,生产能效显着提高。2)为了保证热板料成形时维持在合理温度,将热冲压生产中的热板料快速协同输送过程抽象为一维协同输送问题,并给出该问题的抽象化描述,研究一维协同输送问题的影响因素和最优化方法。重合距离和输送速度是协同输送的决定因素。为了获得最短的输送节拍,最大的节拍优化幅度,应尽可能增加位移重合距离,驱动系统应尽可能增大加速度。相同试验条件下,在线协同的位置同步误差比离线协同的更小。对非匀速在线协同的分析表明,对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更快速的响应有利于提升同步效果。当输送总距离为4.9m,重合距离为1.4m时,匀速协同输送方法将输送周期从3.2s降低到了2.1s,节拍优化达到了34%。非匀速协同的节拍优化效果超过了25%。与匀速协同相比,非匀速协同的协同时间增加了50.6%,能够提供更加充裕的协同操作时间。3)深入分析热成形工艺过程,采用有限状态机方法对热冲压成形工艺及其自动化生产全流程进行建模,将该模型调整用于成形、冷热板料输送和加热等热冲压生产流程的控制。针对热冲压生产过程的5个生产单元——拆垛单元、加热单元、热板料输送单元、成形单元、零件取出单元,建立5个有限状态机,通过4组触发事件建立5个有限状态机的关联关系,完整描述了整个热冲压生产过程。热成形生产过程最大的矛盾是加热周期与成形周期的不匹配。该模型中,对辊底式加热炉和箱式炉分别建模,着重解决了多层箱式炉、辊底式加热炉等多种不同类型加热方式的建模问题,给出了弥合多个加热单元与单个成形单元相匹配的数学模型。4)结合热冲压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需求,提出一种运行时迭代制造系统框架,该框架以智能制造为目标,是一种面向分析、具备演进路径、可在运行过程中迭代的系统框架。运行时迭代制造系统框架包含6个部分,分别是:制造系统多尺度分析,生产过程建模,生产效率表征,设备关联区域分析,设备生命周期管理,运行时迭代优化流程。提出了运行时迭代制造系统的实施路径。该框架提供了一种基础架构,以分布式方式持续集成多种传感器,构建分布式传感器网络,高效获取并分析生产数据,快速获知系统流程,评价系统效率,为制造系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并能够在运行状态和调试状态快速切换,以小规模优化方式实现运行时系统迭代。5)将热冲压生产过程的描述模型用于多层箱式炉、直线输送机器人、伺服压力机等设备所组成热冲压生产线的流程控制,研究开发了面向热成形生产工艺的流程控制系统、生产支持系统和生产仿真系统,着重解决了多层箱式炉、直线输送机器人、伺服压力机等多设备协同调度问题,给出了弥合了多个加热炉膛与单个成形模具的匹配方法。通过对生产时序、能耗和交付周期等数据的分析,证明多层箱式炉用于热冲压生产能够适用多种生产目标,可以根据生产批量和交付周期柔性配置生产线,这种主动的配置有利于延长设备寿命并降低能源消耗。参与生产的炉膛数较多时,单个零件平均能耗较低,适用于根据生产规模和交付周期灵活配置生产;参与生产的炉膛数较少时,加热炉整体功耗较低,生产节拍较长,适用于试模生产或生产线调试。

荣海[10](2016)在《热成形小型试验生产线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汽车工业近几年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减少汽车自身的燃油消耗及尾气排放成为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应对能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强度钢板的热成形技术和铝合金的温成形技术作为有效的汽车轻量化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了车身的设计和制造当中。而作为保证热成形技术顺利发展的关键环节,成形设备的开发与研究、生产流程的控制与优化已成为各大汽车生产商、汽车研究院所及高校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本文在国家工信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汽车结构件高强度钢板热冲压成形成套装备”项目(2011ZX04001-021)的资助下,结合软件工程和车辆工程两个专业的研究领域,开展了热成形生产线的设计与开发,取得了重要成果,具体工作有:(1)针对热成形生产线的关键设备加热炉、水冷模具和板料输送装置进行研究。自主开发了具有良好防氧化性能的滑轨链动式加热炉;开发了热传导率较高的新型模具材料,并通过3D打印和浇铸相结合的方式制造了某车型B柱水冷模具,针对模具的冷却水道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和开发了直线式板料传送装置以及耐高温的抓拾器。(2)对热成形生产线工作原理和生产中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设计了合理高效的热成形小型试验生产线的生产流程。(3)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开发了小型试验生产线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线逻辑流程的自动运行;此外还针对触控屏进行了人机交互界面和功能设计,控制系统的参数可以通过触控屏进行设置。该小型试验生产线的建立,为热成形技术最优工艺参数的研究以及PLC编程技术的应用与调试提供了重要支持,具有很高的学术应用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

二、PLC在辊底炉生产线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LC在辊底炉生产线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辊底炉生产线上料设备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流程
2 钢板运输机
3 炉前辊道
    3.1 辊道尺寸和间距
    3.2 辊道总长度
    3.3 辊道电机的选型
4 钢板对中装置
    4.1 钢板对中
    4.2 钢板测宽
5 钢板测长及配套电气设备
    5.1 测长的重要性
    5.2 测长的原理
6 结 语

(2)辊底炉生产线合理设置光电管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流程
2 工艺流程分析
    1)保证钢板及时入炉
    2)保证钢板及时出炉
3 设备生产节奏不匹配的原因以及优化
    3.1 炉前设备节奏不匹配的原因分析
    3.2 炉前设备改进措施
    3.3 炉后设备节奏不匹配原因分析
    3.4 冷床下料辊道及堆垛机输送辊道光电管设置改进
4 结论

(3)全自动高强钢间接热成形生产线(上)(论文提纲范文)

热成形工艺简介
    直接热成形工艺
    间接热成形工艺及特点
    间接热成形工艺的优势
间接热成形生产线介绍
    间接热成形生产线的分类
    间接热成形生产线的特点

(4)先进热成形汽车钢制造与使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热成形钢材料发展
    1.1 Mn-B系热成形钢
    1.2 材料表面保护——AlSi镀层和锌基镀层22MnB5热成形钢
        1.2.1 AlSi镀层
        1.2.2 锌基镀层
    1.3 热成形新钢种研发
        1.3.1 HS-Q&P钢
        1.3.2 高钒高碳超高强热成形新钢种
        1.3.3 NbV复合微合金化热成形钢开发
2 热成形工艺的发展
3 形变热处理(控形控性)一体化工艺
    3.1 HS-Q&P工艺介绍
    3.2 DIFT-Q&P工艺介绍
    3.3 HS-Q&P一体化工艺实践
    3.4 HS-Q&P工艺以及DIFT-Q&P工艺存在的一些问题
4 建模与模拟
    4.1 热冲压过程力场-温度场模拟
    4.2 热成形过程组织演变模拟
    4.3 热冲压工艺模拟
5 使用服役性能
    5.1 热成形超高强钢的韧性
        5.1.1 极限尖冷弯
        5.1.2 碰撞性能
    5.2 氢脆性能评价
6 结论与展望
    6.1 绿色热成形钢——短流程热成形钢研发
    6.2 热成形新钢种的研发
    6.3工艺
    6.4建模与模拟
    6.5材料性能与构件服役评价
    6.6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对高强汽车钢的要求
    6.7结束语

(5)轴承套圈热处理研究及其辊底式生产线控制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轴承套圈热处理发展现状
        1.2.2 热处理炉发展现状
        1.2.3 工业自动化发展现状
    1.3 课题主要工作
    1.4 生产线热处理工艺
第2章 生产线总体方案设计
    2.1 轴承套圈热处理装备线
        2.1.1 热处理生产线进料架
        2.1.2 热处理生产线清洗炉
        2.1.3 热处理生产线淬火加热炉
        2.1.4 升降震荡式盐浴淬火槽
        2.1.5 热处理生产线等温槽
        2.1.6 辊底式回火炉
    2.2 热处理生产线运动控制单元
        2.2.1 变频器的选型
        2.2.2 生产线驱动电动机
        2.2.3 淬火槽槽底电磁震荡
    2.3 热处理生产线温度控制单元
        2.3.1 炉温PID控制
        2.3.2 三相调功调压器
        2.3.3 生产线加热元件
        2.3.4 温度传感器的选用
    2.4 系统PLC选型
    2.5 系统的通讯方式
        2.5.1 MPI通信
        2.5.2 基于Modbus协议的RS485通信
    2.6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产线的PLC控制及通信连接
    3.1 PLC信号模块电气配线
        3.1.1 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
        3.1.2 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3.2 PLC模块的硬件与软件组态
    3.3 变频器与工控机通信连接
    3.4 S7-300与工控机STEP7通信连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产线PLC控制程序设计
    4.1 生产线PLC程序的整体框架
    4.2 温度PID控制模块设计
    4.3 暖启动程序
    4.4 手动运行控制程序
    4.5 自动控制程序
    4.6 主程序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以及生产线运行测试
    5.1 上位机组态软件介绍
    5.2 MCGS监控软件设计
        5.2.1 上位机通信设置
        5.2.2 上位机构建实时数据库
    5.3 上位机软件图形界面设计
        5.3.1 工作主窗口
        5.3.2 手动控制工作窗
        5.3.3 参数设置及历史数据
    5.4 MCGS组态软件配置及运行
    5.5 热处理生产线运行结果及产品金相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高强铝合金板料高效率热冲压工艺及高温流变和摩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铝合金热冲压工艺
    1.3 铝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本构模型
    1.4 铝合金热冲压中的固溶、时效工艺和组织演变
    1.5 铝合金高温摩擦与润滑
    1.6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2 6061和7075板料高温流变行为及本构方程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3 6061和7075的高温流变行为
    2.4 流变行为本构方程及其求解
    2.5 6061和7075的本构方程求解结果
    2.6 本章小结
3 6061和7075铝合金高效固溶及固溶模拟研究
    3.1 引言
    3.2 固溶温度和时间对6061和7075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6061铝合金固溶过程模拟
    3.4 6061和7075铝合金热冲压高效固溶
    3.5 本章小结
4 6061和7075铝合金热冲压时效工艺优化及流程控制
    4.1 引言
    4.2 6061和7075铝合金的停放效应
    4.3 6061铝合金热冲压时效工艺优化
    4.4 7075铝合金热冲压时效工艺优化
    4.5 铝合金高效热冲压流程控制
    4.6 本章小结
5 6061铝合金板料热冲压成形中的摩擦与润滑研究
    5.1 引言
    5.2 UMT-Tribolab高温摩擦实验
    5.3 自制板料摩擦试验机高温摩擦与润滑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6061和7075铝合金板料热冲压成形B柱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条件与装备
    6.3 有限元模拟
    6.4 成形零件及成形性
    6.5 数值模拟结果及铝合金热冲压破裂机理
    6.6 铝合金热冲压防止破裂措施及预冷热冲压(温冲压)
    6.7 本章小结
7全文总结
    7.1 主要创新点
    7.2 本文工作总结
    7.3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辐射管加热辊底式热处理炉温度场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热处理简述
        1.1.1 热处理工艺简述
        1.1.2 辊底式处理炉
    1.2 热处理数值模拟
        1.2.1 热处理数值模拟的定义
        1.2.2 热处理数值模拟软件的开发
    1.3 热处理模型介绍
        1.3.1 热处理数学模型
        1.3.2 辊底式热处理炉数学模型
    1.4 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内容
第2章 辊底式热处理炉传热分析
    2.1 辊底式热处理炉结构简介
        2.1.1 辊底式热处理炉结构
        2.1.2 辊底式热处理炉结构参数
    2.2 辊底式热处理炉生产过程介绍
    2.3 辊底式热处理炉传热过程分析
    2.4 辊底式热处理炉热模型
第3章 FEA技术及其计算软件
    3.1 有限元基本原理
    3.2 有限元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3.3 辐射矩阵计算方法
    3.4 角系数的计算
    3.5 ANSYS计算机软件介绍
    3.6 ANSYS辐射问题的求解方法
第4章 热处理模型和温度场计算
    4.1 模型的建立
        4.1.1 模型的简化
        4.1.2 热处理区域划分
        4.1.3 假象平面的建立
        4.1.4 模型建立和单元划分
        4.1.5 边界条件的施加
    4.2 辐射传热计算
    4.3 棒材温度分布
    4.4 热处理炉均匀性测试
        4.4.1 试验方案
        4.4.2 热电偶的固定及分布
        4.4.3 测试结果
        4.4.4 模拟结果比对分析
    4.5 多层材料温度场模拟
    4.6 新工艺温度场模拟
        4.6.1 金相组织结果
        4.6.2 球化退火工艺调整及温度场模拟
        4.6.3 金相结果验证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中包含图、表、公式及文献

(9)数字化热成形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1.2 热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热成形生产与智能制造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热冲压成形工艺及生产流程
    2.1 热冲压成形原理
    2.2 热冲压成形工艺
    2.3 热冲压生产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下死点压力补偿的热冲压成形方法
    3.1 下死点保压状态
    3.2 基于下死点压力补偿的热冲压成形方法
    3.3 数字化机械伺服压力机研究
    3.4 机械伺服压力机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快速协同输送研究
    4.1 高强度钢板热板料输送与热量流失
    4.2 快速协同输送问题
    4.3 协同策略
    4.4 试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5 协同输送最优化研究
    4.6 小结
5 热成形生产过程建模研究
    5.1 热冲压生产过程建模
    5.2 加热过程建模
    5.3 本章小结
6 运行时迭代制造系统
    6.1 制造系统多尺度分析
    6.2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生产过程建模
    6.3 智能化生产装备
    6.4 多设备协同及设备关联区域分析
    6.5 生产效率评价
    6.6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6.7 运行时迭代优化流程
    6.8 实施路径
    6.9 小结
7 数字化热冲压生产线设计与实现
    7.1 热冲压生产线装备
    7.2 热冲压生产控制系统
    7.3 热冲压生产线工作流
    7.4 热冲压生产线仿真系统
    7.5 面向智能化的热冲压生产线
    7.6 柔性化热冲压生产
    7.7 小结
8 全文总结
    8.1 主要完成的工作
    8.2 主要创新及结论
    8.3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热成形小型试验生产线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2. 热成形小型试验生产线关键装备研究与开发
    2.1 前言
    2.2 滑轨链动式加热炉研究与开发
        2.2.1 常用热成形加热炉性能对比
        2.2.2 滑轨链动式加热炉结构与防氧化性能
        2.2.3 滑轨链动式加热炉工作过程
    2.3 水冷模具研究与优化
        2.3.1 模具材料研制
        2.3.2 模具冷却水道优化设计
        2.3.3 水冷模具制造
    2.4 板料传送装置研究与开发
        2.4.1 抓拾器设计
        2.4.2 输送机构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热成形小型试验生产线运行流程设计
    3.1 前言
    3.2 生产线总体布局设计
    3.3 生产线运行流程设计
    3.4 生产线的加装与改造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PLC的热成形小型试验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前言
    4.2 基于PLC的自动控制程序设计
        4.2.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简介
        4.2.2 滑轨链动式加热炉线自动控制程序设计
        4.2.3 辊底式加热炉线自动控制程序设计
    4.3 触控屏人机交互界面与功能设计
        4.3.1 滑轨链动式加热炉线触控屏交互界面与功能设计
        4.3.2 辊底式加热炉线触控屏交互界面与功能设计
    4.4 热成形小型试验生产线调试
        4.4.1 滑轨链动式加热炉生产线调试
        4.4.2 辊底式加热炉生产线调试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PLC在辊底炉生产线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辊底炉生产线上料设备的设计[J]. 姜山,邱淑建,李正涛. 工业加热, 2021(12)
  • [2]辊底炉生产线合理设置光电管的重要性[J]. 邱淑建,姜山,陶丽洁. 工业加热, 2021(11)
  • [3]全自动高强钢间接热成形生产线(上)[J]. 张海杰,严建文,李贵闪. 锻造与冲压, 2020(20)
  • [4]先进热成形汽车钢制造与使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金学军,龚煜,韩先洪,杜浩,丁伟,朱彬,张宜生,冯毅,马鸣图,梁宾,赵岩,李勇,郑菁桦,石朱生. 金属学报, 2020(04)
  • [5]轴承套圈热处理研究及其辊底式生产线控制系统实现[D]. 张皓然.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6]高强铝合金板料高效率热冲压工艺及高温流变和摩擦行为研究[D]. 刘勇. 华中科技大学, 2018
  • [7]辐射管加热辊底式热处理炉温度场模拟[D]. 冯杰斌. 东北大学, 2018(02)
  • [8]低热值煤气双蓄热技术在薄板坯连铸连轧辊底式加热炉应用的探讨[A]. 李东,张学湛,丁国伟. 全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7
  • [9]数字化热成形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 王梁.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 [10]热成形小型试验生产线设计与开发[D]. 荣海.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7)

标签:;  ;  ;  ;  ;  

PLC在辊底炉生产线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