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1001

【摘要】目的:对改良胸腔闭式引流用于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43例),为前者提供常规胸腔闭式引流,为后者提供改良胸腔闭式引流。经过一定周期的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初次肺复张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几率等,借此对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探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对理想(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7%,低于实验组93.0%,P<0.05);实验组初次肺复张时间[实验组(5.04±0.25)d、对照组(6.07±0.12)d]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较短[实验组(5.10±0.20)d、对照组(6.32±2.14)d],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为9.3%,显著高于实验组2.3%,P<0.05。结论:改良胸腔闭式引流相比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能够有效推动自发性气胸患者康复进程,对于提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降低患者痛苦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关键词】改良胸腔闭式引流;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安全性

自发性气胸诱发于肺部病变,为临床呼吸内科常见病。患者多伴随由不同程度肺内压力升高而引发的肺组织破裂,进而导致患者憋喘、胸痛及呼吸困难、咳嗽等。传统的临床治疗方式多采用先将胸壁切开再放置粗硅胶管引流,但对于患者所引发的创伤性较大,并伴随较多的并发症。在本文中,笔者选取近年来收治于我院的8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对于改良胸腔闭式引流用于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探讨。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范围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男性46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2-53岁,平均年龄为(46.5±2.0)岁。所有患者经CT检查活胸部X线检查确诊自发性气胸病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胸闷、烦躁、心率加快等临床表现。排除存在胸膜腔内广泛粘连,合并伴随肺结节、局部皮肤溃烂、矽肺等患者资料。经检验,所有患者基本信息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能够展开临床实验(P>0.05)。

1.2治疗方法为对照组提供常规胸腔闭式引流,为实验组提供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后者以前者治疗方法为基础,两者治疗周期均为2周。

常规胸腔闭式引流:为患者提供常规皮肤消毒,并于皮肤覆盖治疗巾,采用2%利多卡因对于胸壁全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皮肤进行切除术,沿穿刺点进行2-3cm切开,然后采用血管钳对于肌肉层进行钝性分离。以青岛佳联医疗公司出品的一次性硅橡胶引流管(26F)为患者进行引流,将引流管置于胸腔后,通过与封水瓶连接,以有无气泡溢出来确定引流管是否通畅。在充分确定通畅后缝合固定于皮肤之上。以引流瓶中未见气体溢出并结合胸片显示结果来确定肺部复张情况,反复确认后拔管。

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行半卧位,消毒及麻醉方法同上。医生左手将患者局部皮肤固定,右手以穿刺针对胸壁直至胸膜行穿刺,在出现突破感后将空气回抽后将导丝导入10-18cm,将穿刺针拔出后以扩张器对皮肤进行扩张,导入导丝,置于胸膜腔11-15cm后拔出导丝。以无菌敷贴将导管固定,并接封水瓶,后续相关步骤同上。所采用的为江苏南通伊诺医疗器械公司出品的一次性无菌猪尾式引流管包(8Fr-18cm)。

1.3疗效判定标准以胸片结果为主要疗效判定依据,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治愈,胸片结果显示患者肺部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复张(肺压缩<10%);有效:结果显示患者肺部基本复张,与治疗前肺压缩比率缩小在10%以上;无效:患者经过为期两周的临床治疗,肺未复张,或与治疗之前相比压缩率降低比率<10%。有效率=(1-无效/总例数)×100%。

1.4评价指标主要收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初次肺复张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方面相关数据,作为临床相关评价指标。

1.5统计学分析以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展开对比分析,若实验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则表明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对于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效,P<0.05。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7%,低于实验组93.0%,P<0.05;实验组初次肺复张时间[实验组(5.04±0.25)d、对照组(6.07±0.12)d]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较短[实验组(5.10±0.20)d、对照组(6.32±2.14)d],P<0.05;此外,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为9.3%,显著高于实验组2.3%,P<0.05。基本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对照组与实验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关数据

3讨论

自发性气胸多由患者无意发生的、外伤所致的心肺功能障碍引发。目前,胸腔闭式引流为主要临床治疗手段,且在过去多基于闭式引流机理来开展治疗,然而这种方式容易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并同时伴随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极大增加患者痛苦。通过改进,胸腔闭式引流整体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之势,有效改良了过去引流管质地较硬、直径过大等系列问题,同时在操作方式上更趋于科学化、便捷化。在本文中,笔者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初次肺复张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几率等几方面对比探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用于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经过为期2周的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性高达93.0%(对照组为83.7%);具体来讲,实验组初次肺复张时间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04±0.25)d、(6.07±0.12)d],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较短[(5.10±0.20)d<(6.32±2.14)d],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为9.3%,显著高于实验组2.3%,P<0.05。综上所述,改良胸腔闭式引流能够通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便捷性的引流操作来极大推动康复进程,极大降低患者临床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减少患者痛苦,因此值得深入研究乃至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益气扶正法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观察[D].张慧.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2]内科治疗自发性气胸不同方法的比较[D].许栋.苏州大学2015

[3]自发性气胸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吴璧澄.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4]曲妮妮教授从瘀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浅析[D].田玉.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

[5]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D].张强.吉林大学2015

作者简介:

梁任技(1985年--)男,汉族,湖南衡阳,衡阳市南华附一医院,硕士学位,住院医师,主要从事胸心血管外科临床及血管介入工作。

标签:;  ;  ;  

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