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源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hTGF-β1,rhPDGF-BB,正畸牙,破骨细胞
外源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梅梅,易杰,张疆弢,黄瑾,江策[1](2019)在《外源性TGF-β1与PDGF-BB联合应用对正畸牙压力侧Pyk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源性生长因子-β1与外源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联合应用对牙周组织破骨细胞内Pyk2表达的影响。方法: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A组注射含rhTGF-β1与rhPDGF-BB的混合液0.1 mL,B组注射相同容量的PBS。加力后1、4、7、10、14 d,分别处死每大组的1小组大鼠。测量牙移动距离变化,TRAP染色行破骨细胞计数,Pyk2蛋白和基因水平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检测。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牙移动距离在第4、7、10、14天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压力侧破骨细胞计数显着高于B组,除第14天外,其余各时间点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A组Pyk2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比B组高,2组均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除第1天外,其余时间点Pyk2蛋白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4、7天,2组Pyk2基因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TGF-β1与PDGF-BB联合应用可从蛋白和分子水平上调正畸牙牙周组织压力侧Pyk2的表达,这可能是加速正畸牙移动速率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丽春,李金泉,张文广,王思珍,王国富[2](2019)在《外源褪黑激素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筛选罕山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脱落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揭示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选择10只体重平均为33.3 kg、年龄为20月龄的罕山白绒山为实验动物,分为2组,从2014年12月开始每隔1个月按照2 mg/(kg·BW)的剂量在埋植组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MT,于2015年9月采集2组罕山白绒山羊皮肤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共筛选获得了475个在埋植组与对照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92个,下调表达基因83个。KEGG富集性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白细胞经内皮迁移、趋化因子信号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吞噬体、造血细胞谱系、补体级联和混凝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NF-kappa 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褪黑激素调控皮肤毛囊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T影响皮肤毛囊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舒芳,刘伟,张倩倩,龚钰华,边银丙[3](2019)在《梯棱羊肚菌凝集素MIL的外源表达及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凝集素编码基因MIL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RT-PCR分析MIL基因在梯棱羊肚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菌丝期、白色菌核期、黄色菌核期、原基期、幼菇期、成熟子囊果期)的表达量;构建pET28a-MIL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中外源表达获得了凝集素蛋白MIL-His,测定其生物活性。研究表明,梯棱羊肚菌MIL基因序列为426 bp,其中含有一个RicinB lectin保守结构域,与RicinB-like lectin同源性达95%;qRT-PCR定量分析显示,在从菌丝到子囊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梯棱羊肚菌MIL基因在白色菌核阶段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黄色菌核阶段,幼菇、成熟子囊果和原基阶段次之,在菌丝阶段表达量最低,表明MIL基因可能在梯棱羊肚菌菌核形成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兔红细胞凝血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MIL-His凝集兔红细胞的最小浓度为0.32 mg/mL,同时发现MIL-His具有提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率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增殖率达35.3%。(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段成宝,刘钢[4](2019)在《利用黑曲霉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丝状真菌,是极为重要的工业微生物,不仅是重要的柠檬酸生产菌,同时还在表达多种蛋白和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等方面应用广泛。虽然黑曲霉用于商业化生产外源蛋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大多数外源蛋白的表达水平不高,亟需研究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策略。文中概述了通过选用强启动子、增加基因拷贝数、使用蛋白酶缺陷菌株、采用基因融合表达、增加糖基化修饰等策略来增强黑曲霉表达外源蛋白的进展,旨在为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菌物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颖,刘义玲,汤雨凡,许传强[5](2019)在《外源NAA对甜瓜嫁接愈合关键期保护性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外源施用植物激素NAA(萘乙酸)条件下甜瓜嫁接愈合3个关键时期(隔离层形成期、愈伤组织形成期、维管束桥形成期)保护性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析外源施用NAA对甜瓜愈合过程中生理及其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以蘸取清水的嫁接苗为对照,外源施用40 mg·L-1NAA的嫁接苗为处理,薄皮甜瓜‘银泉一号’为接穗,白籽南瓜‘圣砧一号’为砧木,采用顶端贴接法嫁接。利用石蜡切片筛选嫁接愈合关键时期,测定嫁接愈合过程中4种关键代谢酶(SOD、POD、PPO和PAL)活性,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测定其相关基因表达量。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发现,外源NAA处理后,愈伤组织形成期和维管束桥形成期较对照提前1 d。SOD、POD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愈伤组织形成期达到最高值,且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PAL酶活性在愈合过程中均高于对照,且在维管束桥形成时期达到最高值。PPO酶活性在隔离层形成期显着高于对照,随后其活性略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着。除CmPOD外,外源NAA处理能够显着提高CmFe-SOD、CmCu-Zn-SOD、CmMn-SOD、CmPPO相对表达量,且其变化趋势与酶活性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表明,外源施用NAA后,缩短了甜瓜嫁接苗的愈合期,并且能够诱导影响嫁接愈合的关键酶基因表达,提高其相关酶活性,进而促进甜瓜嫁接苗的愈合进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9期)
缪胜男,杨婷尧,崔文璟,周哲敏[6](2019)在《茶碱激活型RNA分子开关的构建及在枯草芽胞杆菌中调节外源基因表达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在工业生物技术以及合成生物学领域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可广泛用作代谢工程、重组蛋白表达以及新型基因电路的底盘。在B. subtilis中构建基于非编码RNA的高精准调节元件,能够实现不依赖蛋白质因子的基因表达调控,丰富B.subtilis基因表达通用工具。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设计了基于茶碱适体域的核糖开关E和适体核酶AZ调节元件,并与不同的B.subtilis内源组成型启动子适配,构建出茶碱激活型基因表达控制元件。测定这两种调节元件与6种组成型启动子组合匹配下报告基因GFP的荧光强度,鉴定并分析各调控元件的工作性能。并进一步以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和普鲁兰酶两种不同的异源蛋白验证核糖开关或适体核酶与启动子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同一种RNA调节元件与不同启动子组合呈现不同水平的调控效率。在核糖开关与启动子的组合中,启动子PsigW和核糖开关E组合(sigWE)对GFP表达的诱导率最高,达到16.8。在适体核酶与启动子的组合中,AZ与启动子P43、PrpoB组合(P43AZ和rpoBAZ)的诱导率最高,分别达到了6.1和6.2。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sigWE调控mCherry的诱导率最高(9.2),而P43E调控普鲁兰酶的诱导率最高(32.8),产酶水平达到了81U/mL。核糖开关和适体核酶对GFP、mCherry、普鲁兰酶均能实现调控,但是不同元件组合的调控性能有所差异,对不同基因的调控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雅男,刘月庆,JUNAID,S,M,王智琪,樊东[7](2019)在《黏虫CYP9A113基因的克隆及外源物质对基因表达的诱导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黏虫是我国作物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细胞色素P450能够参与昆虫外源物质代谢。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一条编码黏虫P450基因的cDNA序列,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4种外源物质对该基因表达的诱导效应。该基因被国际P450命名委员会命名为CYP9A113,GenBank登录号为KY436739。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的LD_(50)处理黏虫3 h,LD_(10)、LD_(30)和LD_(50)处理12 h和24 h,可诱导表达CYP9A113基因;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LD_(10)处理黏虫12、24和48 h,LD_(30)和LD_(50)处理24 h,CYP9A113基因表达呈诱导效应;0.1和0.5 mg/mL香豆素处理6、12、24和48 h,CYP9A113基因表达均呈诱导效应;0.1和0.5 mg/mL吲哚-3-甲醇处理3、6、12、24和48 h,CYP9A113基因表达均呈诱导效应。(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4期)
舒芳,刘伟,张倩倩,龚钰华,边银丙[8](2019)在《梯棱羊肚菌凝集素MIL的外源表达和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羊肚菌(Morchella spp.)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食用菌。凝集素是一类含有糖基特异性识别结合结构域的糖蛋白,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菌的功能。本文通过对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鉴定到一个凝集素编码基因MIL,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分析了MIL基因在梯棱羊肚菌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量,通过原核外源表达获得了凝集素蛋白MIL,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梯棱羊肚菌MIL基因序列为426 bp,编码111个氨基酸;MIL蛋白分子量为12.47kDa,理论等电点为7.97,不稳定系数为68.89,脂肪系数为72.07;其中含有一个RicinB lectin保守结构域,同源性达79%,没有发现明显的信号肽序列,表明该蛋白可能属于胞内蛋白,这与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一致;RT-PCR定量分析显示,在梯棱羊肚菌白色菌核和黄色菌核发育阶段MIL基因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原基阶段、幼菇阶段和成熟子囊果阶段,而在菌丝阶段表达量最低。上述结果表明,MIL基因可能在梯棱羊肚菌菌核形成中起到某种调控作用;梯棱羊肚菌MIL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在0.6mM IPTG终浓度下18℃诱导16h,以所得大肠杆菌菌体超声破碎后的上清过镍柱,获得纯化的MIL-His蛋白;试验结果表明,MIL-His具有血凝活性,兔红细胞在0.32mg/ml和更高浓度的MIL-His存在时完全凝集。同时发现MIL-His具有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值率达30.4%。(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杜京尧,尚飞,王高华,梁卫红[9](2019)在《OsRhoGDI2过表达转基因水稻的筛选鉴定及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Rho GDP解离抑制基因OsRhoGDI2是从幼穗中分离出的功能未知基因。为鉴定该基因的功能,笔者所在实验室前期构建了植物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2-OsRhoGDI2-GFP,并对水稻进行了遗传转化。对OsRhoGDI2过表达转基因水稻T_2代进行筛选和鉴定,采用PCR技术鉴定转基因植株,采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sRhoGDI2在转基因水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其中6个株系为过表达转基因植株,OsRhoGDI2表达水平上调1.69~13.35倍。为检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拷贝数,分别以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YG为内参基因和标记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结合内参基因和标记基因的标准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6个转基因株系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均为1,提示已经获得稳定遗传的OsRhoGDI2过表达转基因水稻,为后续OsRhoGDI2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王玥,王建军,高庆华,刘蕾,董聪[10](2019)在《外源表达γ-内酰胺酶菌株的构建及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构建了重组γ-内酰胺菌株E. coli BL21/pCDFDuet-γ-lactam,研究了发酵产γ-内酰胺酶的条件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将pCDFDuet-1表达载体转化到含有γ-内酰胺酶基因的感受态E. coli中,得到重组γ-内酰胺菌株E. coli BL21/pCDFDuet-γ-lactam,通过IPTG诱导表达和HPLC检测发现,重组酶可以水解(+)γ-内酰胺,其e.e.值比E. coli BL21/γ-lactam表达提高了约30%。重组菌中(+)γ-内酰胺酶蛋白表观分子量为50 kD。对重组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当选择碳源葡萄糖5 g/L、温度30℃、接种量4%、装液量100 mL/500 mL,转速180 r/min条件下,(+)γ-内酰胺酶含量最高,e.e.值约98%。本研究为探索出一条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酶催化反应工艺提供参考,该工艺的意义不仅可以节约经济,而且对环境友好,可以替代化学工艺。(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6期)
外源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试验旨在筛选罕山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脱落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揭示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选择10只体重平均为33.3 kg、年龄为20月龄的罕山白绒山为实验动物,分为2组,从2014年12月开始每隔1个月按照2 mg/(kg·BW)的剂量在埋植组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MT,于2015年9月采集2组罕山白绒山羊皮肤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共筛选获得了475个在埋植组与对照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92个,下调表达基因83个。KEGG富集性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白细胞经内皮迁移、趋化因子信号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吞噬体、造血细胞谱系、补体级联和混凝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NF-kappa 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褪黑激素调控皮肤毛囊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T影响皮肤毛囊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源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梅梅,易杰,张疆弢,黄瑾,江策.外源性TGF-β1与PDGF-BB联合应用对正畸牙压力侧Pyk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19
[2].丽春,李金泉,张文广,王思珍,王国富.外源褪黑激素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
[3].舒芳,刘伟,张倩倩,龚钰华,边银丙.梯棱羊肚菌凝集素MIL的外源表达及生物活性[J].食用菌学报.2019
[4].段成宝,刘钢.利用黑曲霉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策略[J].菌物研究.2019
[5].张颖,刘义玲,汤雨凡,许传强.外源NAA对甜瓜嫁接愈合关键期保护性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瓜菜.2019
[6].缪胜男,杨婷尧,崔文璟,周哲敏.茶碱激活型RNA分子开关的构建及在枯草芽胞杆菌中调节外源基因表达的性能[J].生物工程学报.2019
[7].张雅男,刘月庆,JUNAID,S,M,王智琪,樊东.黏虫CYP9A113基因的克隆及外源物质对基因表达的诱导效应[J].植物保护.2019
[8].舒芳,刘伟,张倩倩,龚钰华,边银丙.梯棱羊肚菌凝集素MIL的外源表达和生物活性研究[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9].杜京尧,尚飞,王高华,梁卫红.OsRhoGDI2过表达转基因水稻的筛选鉴定及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初步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10].王玥,王建军,高庆华,刘蕾,董聪.外源表达γ-内酰胺酶菌株的构建及发酵条件优化[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