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沉积物岩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沉积岩心,赤道辐合带,高岭石,浊流
沉积物岩芯论文文献综述
AKINNIGBAGBE.Edward,Akintoye[1](2018)在《东赤道大西洋沉积物岩芯记录的古环境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洲西北部大陆边缘,第四纪沉积物粒度分布的变化与河流和风成物质输入的相对多寡有关,进而能够反映陆地气候干湿度的变化。在第一项研究中,我们分析了 DY26Ⅲ-Nig-S60-GC2沉积岩心中有孔虫的碳、氧同位素、陆源碎屑的粒度、黏土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组成和磁化率。结果表明,该岩心揭露了 120 ka以来的沉积,冰期时陆源物质输入通量较大,粒度、K/Al、Ti/Al比值和磁化率增大,而Fe/K比值减小,表明ITCZ的平均纬度向南偏移。相反,在间冰期,陆源输入减少,粒度、K/Al、Ti/Al比值和磁化率较小,而Fe/K比值增大,表明ITCZ的平均纬度向北偏移。频谱分析表明,Fe/K、K/Al和Ti/Al的变化具有典型低纬气候波动特征,这些陆源物质组成指标的变化受季风变化及其强度的控制,一致表现出以23 kyr的岁差周期为主的周期性。此外,冰期高岭石含量较间冰期低,表明冰期源区化学风化减弱,而间冰期化学风化较强。该岩心陆源输入通量在末次冰期呈现较高的变率,支持末次冰期快速气候变化在高低纬同时存在的观点。浊流是陆坡区沉积物由大陆边缘快速搬运到深海的重要机制之一。在我们的第二项研究中,对取自赤道东大西洋深海盆地的DY26Ⅲ-Nig-S71-GC8沉积岩心进行了岩石学和沉积学分析,在海底下90 cm深度识别出一段30cm厚的浊流沉积物层,主要由长石和石英组成,向上粒度变细(正粒序)。该浊积层颗粒物分选差,磨圆度为圆形至亚圆形,表明浊积物的源区很有可能位于尼日利亚大陆边的陆架边缘,距离采样点的距离长达340 km。该浊流事件发生在末次冰期,这一时期海平面下降,河流以及尼日利亚大陆边缘的海底峡谷能够更有效的顺坡搬运物质,有利于浊流的形成。而浊流事件的触发则可能由于强震或者与天然气水合物在静水压力降低情况下失稳引起的滑坡有关。非洲大陆边缘的陆坡和深海沉积物是非洲古气候变化历史的载体。在第叁项研究中,我们搜集和对比了西非、西北非和西南非岸外沉积岩心中的风成物质和陆源物质的输入的变化,进而研究了陆源物质的源区以及其从陆到海的传输路径。根据粒度分布和端元分析,在DY26ⅢI-Nig-S60-GC2和DY26Ⅲ-Nig-S71-GC8岩心中同时识别出四组不同来源的陆源物质。类型1为远源风尘,主要以细粉砂为主,可能是由从高纬地区吹向西非海岸的干冷风系从Bodele低压中捕获,并偶尔远播到赤道地区。类型2为近源风尘,主要由粗、细粉砂组成,来源于广泛干旱引起的源区扩大。类型3为半深海沉积,由粘土和细粉砂组成,与陆地河流输入有关。类型4为块体流沉积,由中、粗砂组成,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在DY26Ⅲ-Nig-S60-GC2岩心中,类型4沉积发生在~49 ka,而在DY26Ⅲ-Nig-S71-GC8岩心中,类型4沉积发生在~35 ka和不晚于40.9 ka。风成物质端元的含量变化表明非洲大陆冰期气候干旱,而间冰期气候相对湿润。(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9-22)
詹晓青[2](2017)在《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生物硅和~(32)Si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宇宙射线和大气中的氩散裂反应生成32Si,32Si生成后很快从大气中通过干湿沉降散落到陆地和海洋,硅质浮游生物摄取海水中的硅元素,有机体死亡后,大部分直接沉入海底,最后转化为生物硅,成为沉积物的一部分,因此,沉积物的32Si存在于生物硅中。32Si来源单一,生产速率相对恒定,半衰期为150a,可测年的时间尺度为100-1000年,是该时间尺度最合适的测年核素,填补了百年到千年时间尺度测年方法的空白。生物硅含量的变化能指示古生产力的波动,是古环境研究的替代指标。本文主要测定了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的生物硅和32Si含量,此外,还测定了中国厦门地区雨水32Si的活度,对32Si的沉降通量进行估算,并将沉积物32Si应用于年代学。利用210pbex和14C方法建立了八个沉积物岩芯的年代序列,研究了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生物硅、碳酸盐、铀和钍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探讨了南沙海域的沉积环境和古环境变化情况。建立了生物硅和碳酸盐同时测量的方法,用1mol/L盐酸沥取样品,估算碳酸盐含量;用1.5 mol/L碳酸钠,85℃水浴5 h提取生物硅,并分光测量得到生物硅含量。建立了海洋沉积物32Si的测量方法,首先对生物硅进行分离与纯化;放置叁个月以上,对生物硅样品生长出来的32p进行分离与纯化;最后进行32p的制样与β计数测量。建立了雨水32Si的测量方法,首先用氢氧化铁共沉淀法富集硅;用酸洗涤氢氧化铁沉淀分离硅;用氢氧化钠溶解,盐酸沉淀法纯化二氧化硅;最后对二氧化硅样品生长出来的32p进行分离、纯化与测量。用液体激光荧光法测定沉积物铀含量,样品消解后,加碳酸钠掩蔽金属离子再上机测量。用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钍,分光光度法测定沉积物钍含量。利用210Pbex和14C方法分别估算六个短岩芯和两个长岩芯的沉积速率,建立八个沉积物岩芯的年代序列,岩芯NS-1、NS-2、NS-3、NS-4、NS-5、NS-6、NS-7、NS-8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486、0.212、0.391、0.242、0.321、0.274 cm/a,10.5 cm/ka、13.5 cm/ka。全部样品的生物硅、碳酸盐、铀、钍、有机碳和含水量的范围值分别为0.78-4.91%、2.9-57.0%、1.02-2.95 μg/g、3.37-18.67 μg/g、0.50-3.89%和30.6-68.5%,总体平均值分别为2.36%、21.5%、2.10 μg/g、11.61 μg/g、2.13%和54.0%。六个短岩芯中,岩芯NS-3的生物硅、碳酸盐、铀、钍、有机碳和含水量普遍低于其他岩芯。除了岩芯NS-3,其余五个短岩芯的生物硅含量分布与陆钧对该海域硅藻丰度的研究结果一致,推测该海域生物硅主要来源于硅藻。处于深水区的岩芯NS-1和NS-2的生物硅、碳酸盐、有机碳和含水量普遍高于浅水区的岩芯。在陆源输入较少,以海洋自生来源为主的深水区,生物硅可作为硅质生产力的指标。由深水区岩芯NS-1和NS-2的生物硅、有机碳和铀含量的垂直分布可知,这两个站位在1978-1979年期间,对应较高的生物硅含量,较低的有机碳和铀含量。六个短岩芯的生物硅、碳酸盐、铀和钍含量随深度变化并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然而,其质量累积速率随深度的变化趋势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长岩芯,冷事件的发生对应较高的生物硅、碳酸盐和铀的质量累积速率。气温降低,海平面下降,沉积物中铀的富集量增大,碳酸盐碎屑也快速堆积;气候干冷期,陆源输入增多,海水养分充足,生产力提高。岩芯NS-7存在平均45.7和11.4ka的周期,岩芯NS-8存在平均14.2、7.11、4.74和1.02ka的周期,且有相关文献也证明了这些环境变化周期的存在。生物硅、碳酸盐、有机碳、铀和钍的质量累积速率的波动与古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联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含量水平还是质量累积速率,短岩芯样品各个参数的相关性都较好,长岩芯样品的相关性较差,推测是由于长岩芯年代较久远,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成岩和矿化作用导致。六个短岩芯全部样品进行相关性分析,生物硅、碳酸盐、有机碳、含水量及站位水深之间均为两两正相关。六个短岩芯中每个岩芯各个参数的质量累积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大部分岩芯的生物硅、碳酸盐、有机碳、铀和钍的质量累积速率呈两两正相关。两个长岩芯样品,铀钍含量与部分重金属含量有弱的相关性,推测铀钍含量与一些金属元素的丰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联系。本文用前期测得的生物硅含量作为参考,全程通过硅钼蓝和磷钼蓝分光光度法监测实验过程硅和磷的损失情况。测得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32Si的平均活度为16.60 mBq/kg,范围值为8.39-33.34mBq/kg;32Si在SiO2中的平均比活度为0.715Bq/kg,平均核素丰度为2.60×10-16(32Si/Si02);根据32Si活度估算岩芯A、B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106、0.191 cm/a;根据海洋沉积物32Si活度计算32Si的平均沉降通量为2.14×10-6 Bq/(cm2·a)。此外,本实验室在厦门地区采集了 7783L雨水,硅的全程回收率为20.8%,磷的化学回收率为96.4%,测得雨水32Si的活度为2.32±0.44mBq/m3,并估算了厦门地区32Si的沉降通量为 3.08×10-7 Bq/(cm2·a)。(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喜林,范德江,刘明,王亮[3](2012)在《沉积物岩芯X光片图像灰度数值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体的X光影像包含了沉积物密度、结构、构造等众多信息,对X光影像进行数字图像分析可快速提取这些信息,成为进行沉积记录和古环境演变研究的有力手段。基于长江水下叁角洲沉积物岩芯的X光影像,利用Mat-lab软件平台把X光影像转换成数字灰度图像,进而提取了岩芯灰度值;结合该岩芯的粒度等沉积学属性,探讨了灰度图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岩芯的X光图像灰度值是沉积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的综合反映,其中粒度对灰度值起到控制性的影响。平均粒径与灰度值之间为良好的线性关系;砂粒级、粉砂粒级含量与灰度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而黏土粒级含量与灰度存在很好的负相关。沉积物岩芯X光图像的灰度值可以作为该岩芯的粒度的良好替代性指标。(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潘静,杨永亮,杨伟贤,路国慧,谷保佐知[4](2011)在《胶州湾内外沉积物岩芯中多氯萘的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3C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法测定了胶州湾内、外沉积物岩芯中多氯萘(PCNs)异构体的含量,对其同系物分布、可能来源、沉积通量及毒性当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研究了由各类来源PCNs进入到胶州湾的历史沉积趋势.结果表明,胶州湾内、外沉积物岩芯中∑PCNs含量范围分别为3.9~56.4pg·g-1和9.9~29.5pg·g-1(以干重计).胶州湾内、外PCNs同系物分布的共同特点是以叁氯代和四氯代CNs为主,占∑PCNs的80%以上,这种同系物组成与工业制品Halowax相似.沉积物岩芯中PCNs沉积通量峰值分别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湾外)和20世纪90年代末(湾内).PCNs各异构体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的含量变化表明,在20世纪50年代,PCNs主要来自木柴和煤的燃烧,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间,有Halowax1014的输入,而垃圾焚烧飞灰的指示性单体PCN66/67和PCN52/60在岩芯上部的含量增长则表明来自城市固体废弃物焚烧的贡献越来越重要.所有样品中PCNs毒性当量含量(TEQ)都小于0.1pg·g-1(以干重计).(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潘静,杨永亮,杨伟贤,路国慧,谷保佐知[5](2010)在《胶州湾内、外沉积物岩芯中多氯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3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法(HRGC-HRMS)测定了胶州湾内、外沉积物岩芯中36种多氯萘(PCNs)异构体的含量,对其同系物分布、可能来源、沉积通量以及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0-06-20)
高爱国,陈皓文,赵冬梅[6](2009)在《北冰洋沉积物岩芯中厌氧细菌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逐步稀释法对北冰洋研究区10个沉积物岩芯(计189份样品)的厌氧细菌(AAB)进行分析,用改进的ZoBell 2216号培养基,在4℃和25℃温度中分别培养3周以上,根据培养结果统计样品中厌氧细菌的检出率与含量,分析厌氧细菌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4℃时AAB检出率为85.71%,含量范围0~2.40×109个.g-1,平均4.42×107个.g-1;25℃时检出率为93.05%,含量范围0~1.10×109个.g-1,平均5.31×107个.g-1,略高于4℃时的平均值。研究表明研究区岩芯中广布AAB;温度的提高,可能提高AAB的相关指标;沉积物深度增加可能有利于AAB生长,但太深也不利于AAB生长,呈中层增高现象,但并不规则;在一定水深范围内,水深增加也有利于AAB的生长。同时给出了研究区内不同海域AAB分布差异。(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09年04期)
陈皓文,高爱国[7](2008)在《加拿大海盆与楚科奇海沉积物岩芯中好气异养细菌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MPN法测定了两种培养温度下加拿大海盆与楚科奇海10根沉积物岩芯中182份样品的好气异养细菌(GAB)的检出率和含量。结果发现沉积物中GAB检出率高,GAB平均值为4.46×107个·g-1(4℃)和5.47×107个·g-1(25℃)。最高GAB含量出现于20—22cm层,GAB含量在沉积物各层位间波动,总体上呈现中下层沉积物GAB含量低于表层之势。25℃培养时能提高GAB检出率和含量。温度的提高将可能改变测区沉积物GAB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纬度区间的差异似显出测区中部GAB检出率和含量高于高、低纬度区间之状(4℃培养明显于25℃)。浅水区沉积物中的GAB含量较低,而水越深则GAB含量似越高,以25℃为明显。(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周鹏[8](2007)在《东海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的测定及其地层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记录着水体中DSi的历史变化,能反映了硅质生物的生产力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是古气候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替代指标。本文测量了东海的四个沉积物岩芯中烧失量(总有机质含量)、放射性核素和生物硅含量;采用~(210)Pb过剩方法计算沉积速率并建立岩芯的年代序列;综合比较和分析沉积物的含水量、烧失量、放射性核素和生物硅含量等指标,反演沉积环境变化揭示其地层学和海洋学意义。采用HPGe-γ谱方法测定了东海四个沉积物岩芯的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10)Pb、~(228)Th、~(228)Ra、~(40)K和~(137)Cs的含量,利用~(210)Pb_(ex)方法估算质量累积速率,推断沉积物岩芯的年代。S0508-1、S0703-2、S0801-1和S1004-1四个岩芯的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分别为0.375、1.708、2.320和0.677gcm~(-2)a-1,涵盖的时间尺度分别为422、103、94和315a。除~(226)Ra和~(210)Pb之外,岩芯中的放射性核素分布受到离岸距离、或海水深浅等因素的影响,近海陆架(S0801-1和S0703-2)的含量大于外大陆架(S1004-1和S0508-1),与东海沉积物中“元素的沿陆分带分布”现象一致。四个岩芯中~(226)Ra含量基本一致。本研究采用连续提取法测定不同岩芯或同一岩芯的不同层位的沉积物样品在不同浓度(0.5、1.0和2.0 mol/L)的碳酸钠溶液条件下的生物硅含量,比较连续提取法和单点提取法的测量结果差异,探讨了影响化学提取法准确性的因素,建立了一个适合东海沉积物中生物硅的测量方法——85℃的1.0 mol/l Na_2CO_3(5h)的单点提取法。S0508-1,S0801-1,S0703-2和S1004-1四个岩芯的生物硅含量(SiO2%)分别为1.01~1.84、1.04~2.01、1.12~2.48和1.11~1.69,平均值为1.39、1.53、1.81和1.40;表层(0-5cm)的生物硅含量分别为1.56~1.83、1.67~1.86、1.62~2.06和1.33~1.42,平均值为1.69、1.78、1.79和1.36。从水平分布上来看,东海沉积物岩芯的生物硅含量比较接近,但是也存在细微的差异:近岸生物硅含量相对较高;总体上,东海沉积物岩芯及其表层中生物硅含量、沉积物中硅藻数量(金翔龙,1992)和海水中的硅酸盐的空间分布(郑元甲等,2003)都表现出“近岸高,远海低,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特征,可能与长江径流输入有关密切的关系。岩芯的平均烧失量呈现距岸越近含量越高的趋势,表层沉积物中烧失量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S0508-1站位位于东海东北部,整个岩芯上部烧失量和生物硅含量最高,可能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有关。46~50gcm~(-2)层段中烧失量、生物硅和沉积物类型变化可能与1855年古黄河改道有一定的关系。75gcm~(-2)以下层段可能是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早期的低海平面的滨海“残留沉积”,而不是现代的近海沉积物。S0703-2站位位于强烈的上升流区,营养盐丰富,生物量大,硅藻繁殖茂盛。岩芯中的烧失量和生物硅含量随时间有递增趋势,这可能与人类活动,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有关;比较发现生物硅和烧失量的峰值与厄尔尼诺现象爆发的年份存在一定的一致性,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水体中生物的生长有一定影响。S0801-1站位位于浙江沿海南部的洞头列岛东南海域。该区域江浙沿岸流和瓯江等河流径流及远岸区盐度锋辐聚,咸淡水相交,容易造成N、P、Si积累,引起富营养化;另外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入海也容易导致赤潮发生。岩芯的生物硅和烧失量的峰值与台风或风暴潮的年份基部上存在有一致性,说明台风和风暴潮可能会造成沉积物和营养盐的波动。S1004-1中的烧失量和生物硅含量基本上变化不大,与其它岩芯相比其含量明显偏低。该站点终年存在一个具有高盐特性的外海海水(暖流),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进入沉积物中的烧失量和生物硅含量较低。岩芯中约14 gcm~(-2)处放射性核素、含水量、烧失量和生物硅呈明显的“分层”现象,可能与台湾1986年的叁次大地震有关。(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7-09-01)
王振亭,陶士臣,董广辉[9](2006)在《关于湖泊沉积物岩芯样品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沉积物因具有连续性好、分辨率高、对气候变化(尤其是降水)敏感等众多优点而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湖泊钻孔是获取湖泊沉积物样品的常用方法。在野外工作中,由于钻探设备和钻孔技术的限制,钻孔理论深度往往与得到的实际样品长度不完全相同。对泥芯而言,二者差别有时很大。这主要是由于在钻孔过程中泥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性的塑性变形造成的。而在对样品理论长度进行恢复时,一般假设岩芯沿长度发生均匀变形,从而得到变形(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8-01)
王中波,杨守业,李从先[10](2004)在《南黄海中部沉积物岩芯常量元素组成与古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黄海中部叁个晚第四纪沉积物岩芯的粒度和常量元素组成研究表明,岩芯YS1和YS2沉积物组成接近,而与YS3沉积物明显不同。根据元素地球化学参数推测沉积物的来源不同,YS1和YS2沉积物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以长江沉积物为主;而YS3沉积物则主要来自朝鲜半岛,长江和黄河的细粒沉积物可能通过黄海暖流输运而影响该岩芯沉积。南黄海中部沉积物受黄海暖流的影响显着,暖流形成前后的沉积物物源及沉积环境并不相同。黄海暖流靠近中国大陆一侧沉积区域的沉积环境由于气旋型涡旋的影响,水动力环境较弱,粒径较细,沉积速率缓慢;而靠近朝鲜半岛一侧的粗粒沉积物则由于靠近南黄海东北部的潮成砂体区,水动力环境相对较强,沉积物颗粒较粗,沉积物的形成过程与中部明显不同。(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04年05期)
沉积物岩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宇宙射线和大气中的氩散裂反应生成32Si,32Si生成后很快从大气中通过干湿沉降散落到陆地和海洋,硅质浮游生物摄取海水中的硅元素,有机体死亡后,大部分直接沉入海底,最后转化为生物硅,成为沉积物的一部分,因此,沉积物的32Si存在于生物硅中。32Si来源单一,生产速率相对恒定,半衰期为150a,可测年的时间尺度为100-1000年,是该时间尺度最合适的测年核素,填补了百年到千年时间尺度测年方法的空白。生物硅含量的变化能指示古生产力的波动,是古环境研究的替代指标。本文主要测定了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的生物硅和32Si含量,此外,还测定了中国厦门地区雨水32Si的活度,对32Si的沉降通量进行估算,并将沉积物32Si应用于年代学。利用210pbex和14C方法建立了八个沉积物岩芯的年代序列,研究了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生物硅、碳酸盐、铀和钍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探讨了南沙海域的沉积环境和古环境变化情况。建立了生物硅和碳酸盐同时测量的方法,用1mol/L盐酸沥取样品,估算碳酸盐含量;用1.5 mol/L碳酸钠,85℃水浴5 h提取生物硅,并分光测量得到生物硅含量。建立了海洋沉积物32Si的测量方法,首先对生物硅进行分离与纯化;放置叁个月以上,对生物硅样品生长出来的32p进行分离与纯化;最后进行32p的制样与β计数测量。建立了雨水32Si的测量方法,首先用氢氧化铁共沉淀法富集硅;用酸洗涤氢氧化铁沉淀分离硅;用氢氧化钠溶解,盐酸沉淀法纯化二氧化硅;最后对二氧化硅样品生长出来的32p进行分离、纯化与测量。用液体激光荧光法测定沉积物铀含量,样品消解后,加碳酸钠掩蔽金属离子再上机测量。用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钍,分光光度法测定沉积物钍含量。利用210Pbex和14C方法分别估算六个短岩芯和两个长岩芯的沉积速率,建立八个沉积物岩芯的年代序列,岩芯NS-1、NS-2、NS-3、NS-4、NS-5、NS-6、NS-7、NS-8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486、0.212、0.391、0.242、0.321、0.274 cm/a,10.5 cm/ka、13.5 cm/ka。全部样品的生物硅、碳酸盐、铀、钍、有机碳和含水量的范围值分别为0.78-4.91%、2.9-57.0%、1.02-2.95 μg/g、3.37-18.67 μg/g、0.50-3.89%和30.6-68.5%,总体平均值分别为2.36%、21.5%、2.10 μg/g、11.61 μg/g、2.13%和54.0%。六个短岩芯中,岩芯NS-3的生物硅、碳酸盐、铀、钍、有机碳和含水量普遍低于其他岩芯。除了岩芯NS-3,其余五个短岩芯的生物硅含量分布与陆钧对该海域硅藻丰度的研究结果一致,推测该海域生物硅主要来源于硅藻。处于深水区的岩芯NS-1和NS-2的生物硅、碳酸盐、有机碳和含水量普遍高于浅水区的岩芯。在陆源输入较少,以海洋自生来源为主的深水区,生物硅可作为硅质生产力的指标。由深水区岩芯NS-1和NS-2的生物硅、有机碳和铀含量的垂直分布可知,这两个站位在1978-1979年期间,对应较高的生物硅含量,较低的有机碳和铀含量。六个短岩芯的生物硅、碳酸盐、铀和钍含量随深度变化并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然而,其质量累积速率随深度的变化趋势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长岩芯,冷事件的发生对应较高的生物硅、碳酸盐和铀的质量累积速率。气温降低,海平面下降,沉积物中铀的富集量增大,碳酸盐碎屑也快速堆积;气候干冷期,陆源输入增多,海水养分充足,生产力提高。岩芯NS-7存在平均45.7和11.4ka的周期,岩芯NS-8存在平均14.2、7.11、4.74和1.02ka的周期,且有相关文献也证明了这些环境变化周期的存在。生物硅、碳酸盐、有机碳、铀和钍的质量累积速率的波动与古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联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含量水平还是质量累积速率,短岩芯样品各个参数的相关性都较好,长岩芯样品的相关性较差,推测是由于长岩芯年代较久远,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成岩和矿化作用导致。六个短岩芯全部样品进行相关性分析,生物硅、碳酸盐、有机碳、含水量及站位水深之间均为两两正相关。六个短岩芯中每个岩芯各个参数的质量累积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大部分岩芯的生物硅、碳酸盐、有机碳、铀和钍的质量累积速率呈两两正相关。两个长岩芯样品,铀钍含量与部分重金属含量有弱的相关性,推测铀钍含量与一些金属元素的丰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联系。本文用前期测得的生物硅含量作为参考,全程通过硅钼蓝和磷钼蓝分光光度法监测实验过程硅和磷的损失情况。测得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32Si的平均活度为16.60 mBq/kg,范围值为8.39-33.34mBq/kg;32Si在SiO2中的平均比活度为0.715Bq/kg,平均核素丰度为2.60×10-16(32Si/Si02);根据32Si活度估算岩芯A、B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106、0.191 cm/a;根据海洋沉积物32Si活度计算32Si的平均沉降通量为2.14×10-6 Bq/(cm2·a)。此外,本实验室在厦门地区采集了 7783L雨水,硅的全程回收率为20.8%,磷的化学回收率为96.4%,测得雨水32Si的活度为2.32±0.44mBq/m3,并估算了厦门地区32Si的沉降通量为 3.08×10-7 Bq/(cm2·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积物岩芯论文参考文献
[1].AKINNIGBAGBE.Edward,Akintoye.东赤道大西洋沉积物岩芯记录的古环境变化[D].浙江大学.2018
[2].詹晓青.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生物硅和~(32)Si研究[D].厦门大学.2017
[3].张喜林,范德江,刘明,王亮.沉积物岩芯X光片图像灰度数值及其影响因素[J].沉积学报.2012
[4].潘静,杨永亮,杨伟贤,路国慧,谷保佐知.胶州湾内外沉积物岩芯中多氯萘的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
[5].潘静,杨永亮,杨伟贤,路国慧,谷保佐知.胶州湾内、外沉积物岩芯中多氯萘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2010
[6].高爱国,陈皓文,赵冬梅.北冰洋沉积物岩芯中厌氧细菌分布[J].海洋科学进展.2009
[7].陈皓文,高爱国.加拿大海盆与楚科奇海沉积物岩芯中好气异养细菌的分布[J].极地研究.2008
[8].周鹏.东海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的测定及其地层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7
[9].王振亭,陶士臣,董广辉.关于湖泊沉积物岩芯样品处理[C].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
[10].王中波,杨守业,李从先.南黄海中部沉积物岩芯常量元素组成与古环境[J].地球化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