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体育教科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特维也夫,体育教育理论,《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马特维也夫体育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教育
体育教科书论文文献综述
孙亚光[1](2019)在《高等体育教育理论的经典教科书——评《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马特维也夫体育教育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教育理论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相对于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而言,教育理论属于多数体育教师的"短板"。因此,好的理论着作对于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水平与理论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此外,从国外借鉴先进经验,能够有效拓宽教师视野,丰富教学思维,适应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机制全面创新的整体诉求。由姚颂平博士翻译、马特维也夫所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杨磊明,黄彩霞,张建文,任建立[2](2019)在《中日两国小学体育教科书实用性对比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小学体育教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组织了相关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体教科书进行了优化。虽然与旧版本的体育教科书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在实用性上略显不足。本文将我国小学体育教科书所具备的实用性与日本小学体育教科书进行对比研究,从教材编写、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其差异性,分析出我国现行体育课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而提升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11期)
李志刚,陈珂琦,胡滨,陈世雄,高琬鑫[3](2019)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提升教材育人价值——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部于2018年1月印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7年版)》]。《标准(2017年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结构、内容、教材编写建议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在课程性质中提出"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期刊2019年08期)
杨秋颖[4](2019)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地反映体育与健康学科内容的教学活动文本,是体育学科实现“立德树人”、“健身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品德、能力的培养及运动技能、健康教育等相关知识的获得具有重要价值。2016年8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文件,国家层面教材建设相关政策的首次确立为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推动了新一轮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工作的开展。但当前我国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在实践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致使静态化纸质文本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学生的阅读需求,且在基础教育阶段教科书编制缺乏系统理论框架指导的前提下,如何改进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编写质量和如何将信息科技手段引入教科书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博士论文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研究”为题,旨在探索与构建指导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框架,并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科书融合的视角探讨增强现实技术运用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开发流程,从而为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编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系统文献综述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内容分析法。首先,在辨析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概念以及梳理国内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从理论基础、理念指导、框架结构、内容选择、内容呈现、与增强现实技术融合6个方面构建指导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框架;其次,探讨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和体育与卫生学领域的理论观点对教科书编制的启示,分析核心素养理念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对教科书编制的要求;再次,比较国内叁个版本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在框架结构、内容选择、内容呈现上的特征,并分析与借鉴美国体育教科书的优良经验;最后,系统分析国际领域教科书与增强现实技术融合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增强现实技术运用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开发流程。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研究从理论框架构建的6个方面进行研究,所得结论如下:一、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基础包含教育学领域的泰勒原理、知识结构教学论、发现学习法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领域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同化理论和多媒体学习理论;体育与卫生学领域的儿童青少年体能发育特征、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和动作技能分类与发展模型。这些理论观点对教科书的编制思路、内容选择与呈现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二、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编制应依循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发展、国内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时代教育理念,在此理念导向下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应具备如下特征:具有鲜明的编制理念、特色和功能;符合学生身体、心理、认知、体能、运动技能的发展规律和特征;框架结构搭建要兼顾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思路发展;选择具备学科和核心素养发展双重价值的内容;内容呈现应以问题为导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体现开放性、过程性和情境性。叁、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由外部和内部结构组成,编制过程中的外部框架搭建包括导学系统、核心系统和助学系统叁个方面;内部结构反映在目录的设计上,目录的章、节标题要能够反映出编制团队对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思路的设计,在编制过程中可呈现以运动项目分类、以发展综合运动技能、以体力活动金字塔和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为主线的结构特色。四、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中内容选择应以我国常规的运动技能类和健康知识类内容为主,引入户外生存、探险类运动,舞蹈或表演类运动,以培养学生适应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注意学段内容之间的独立和衔接,小学阶段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的内容为主,游戏贯穿始终,初中阶段强调比赛游戏中的动作技能应用,掌握各种运动情境中的运动概念和策略。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内容选择依循的6条原则为: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上的本土传承与国际借鉴;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与生活化;体现“体育”与“健康”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挖掘方法性和价值性知识;追求跨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与迁移;加强体育与健康领域科研成果的指导与渗透。五、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内容呈现需重视图表的功能分析、类型选择和数量分配;重视栏目的功能分析、名称设置和形式选择;重视课外练习与评价的功能分析、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重视文字表述的表达方式、叙述视角和用语方式。六、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开发流程包括叁个方面:首先,明确并梳理与运动项目相关的知识;其次,整合理论基础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元素,深度剖析内容和呈现方式;最后,设计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程序的开发步骤——选择云服务、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选择增强现实技术开发包,选择交互方式和跟踪注册技术,创建虚拟内容资源库。最终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增强现实应用程序的预想使用方法为:启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应用程序,当摄像头扫描到教科书中的已设标记时,会在屏幕中迭加虚拟数字资源,通过操作与交互,使学习变得立体、生动、有趣。(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辛敏[5](2019)在《初中5版《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插图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国的体育教科书推行“一标多本”形式,各省市地区可以自主编写符合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并具有不同特色和风格的体育教科书。学习课程标准并积极研究教科书,重视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已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和研究者的首要任务。本研究对已出版的初中五版《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插图的呈现类型、内容体系、组合方式、布局特征、主要功能五个维度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可以对今后教科书插图的设计与修订提供一些参考,以及为我国《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编制与研究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具体结论如下:(1)参考其他学科对于教科书插图的分类方法,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特点,制定出详细的分类:按插图的呈现类型可分为实物图、卡通图、动作示意图、照片、模块图、数据图和表格;按插图的内容体系可分为运动技能模块、健康与理论知识模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模块、冰雪运动项目模块以及其他运动项目模块;按插图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单图和组图两类;按插图的布局特征可分为插图的数量、插图的位置以及插图的构图形式叁方面;按插图的主要功能可分为装饰性插图、表征性插图、组织性插图以及解释性插图四类。(2)从五个维度入手,对初中5版《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插图进行归类整理并比较分析,呈现各个版本教科书插图具有的差异性与共性特征。(3)归纳出初中5版《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插图在五个维度的特征,分别为:插图的呈现类型以动作示意图与模块图为主,各版本之间差异明显;插图的内容体系以运动技能模块为主,各版本之间差异不明显;插图的组合方式以单图为主,差异明显;插图的布局特征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插图的主要功能以组织性插图和解释性插图为主。最后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插图的编写与绘制提出相应建议,分别为:改进教科书编制人员结构;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创新,改变插图材质;提高插图印刷质量;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0)
苏永骏[6](2018)在《1903-1923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1903-1923年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发展情况分为两个时段进行研究。1903-1911年是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形成阶段,政府颁布重要章程、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出版、教科书的内容具有时代特点;1912-1923年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受先进思想影响,陆续出版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更符合中国国情,体育教科书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及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发展的时代性、权威性和继承性对当下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武术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熊瑛子[7](2018)在《刍议体育法学教科书的编写要义——《运动、体育休闲与法律》一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英国利兹城市大学教授哈特利所着的《运动、体育休闲与法律》一书,认为与传统教科书相比,此书具有如下优势:受众更具针对性;内容更具趣味性;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结合;语言风格明快,富有感情色彩。该书虽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与互动学习成效显着,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内容上与体育法学关联度不够;体系上框架不尽合理;形式上无段落标引,不利于教师指引。(本文来源于《体育成人教育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苏永骏[8](2018)在《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进行研究,为我国当前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结论:癸卯学制颁行前,仅出版了《幼学操身》《陆操新义》等几本体育教科书;癸卯学制颁行后,体育教科书正式走向中小学课堂,主要内容是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特征是翻译与模仿西方教科书、以军国民教育思想为主线、编写格式趋于规范、学部全面负责审定;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加速了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小学体育的发展、促进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体育文化导刊》期刊2018年09期)
孙晓[9](2018)在《我国初中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性别意识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一出生就有生理性别的差异,但是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意识是需要后天教育和培养的。除了家庭和社会,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性别教育最主要的场所。而在学校,教科书是学生接受社会性别教育最直接的途径。中国教育已经做过很多改革,但是仍然有大量数据表明作为课程载体的教科书存在性别偏见和性别刻板印象。在国内外关于教科书性别意识形态的一系列研究中,男性数量一般都是高于女性,教科书中采用的男性角色一般都是象征刚强、智慧、勇敢,而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则多是象征温柔、弱小、依附的。教科书中存在的这种性别意识形态,很有可能强化学生已有的性别偏见和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不能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别意识导向。所以对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性别意识形态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初中学生处于社会性别发展的关键时期,加上体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所传达出的性别意识形态会对学生正确处理与异性的交往以及形成科学的社会性别观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以人教版新旧两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等方法,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方朝郁与谢卧龙等人所提出的性别意识形态检核准则,所建构出的性别偏见检视标准,将教科书内容分为“教科书的图片”与“教科书的文字”两个层面来检视,通过对这两部分内容的统计分析,探讨其存在的性别意识形态。本论文由以下几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的依据、意义,以及教科书、性别意识形态等相关概念的论述,并阐述了研究的主要目的和范围限制;第二章主要对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综述进行梳理和研究,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本论文参照的性别意识形态的检验标准进行了介绍;第叁章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对教科书中的性别意识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第四章和第五章分析研究了人教版新旧两版教科书插图中的性别意识形态,分别对两版教科书插图中的两性性别比例、不同性别人格特质比例、不同人物角色的性别比例以及性别间从属关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两版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插图中,仍然以男性焦点人物形象为主,对女性焦点人物的运用有所忽视,存在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在教科书人格特质插图比例的数据分析中,新版教科书较老版教科书有所进步;第六章主要是对新旧两版教科书插图中的其他性别意识形态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教科书封面、封底的插图、以及内文插图中呈现出的衣着、装扮等所呈现出的性别意识形态进行分析,得出存在性别偏见现象;第七章是对新旧两版教科书内文中所呈现的性别意识形态进行分析,老版教科书内文中少有提到女性于体育的贡献,存在严重的性别偏见现象,新版教科书已经开始关注到女性形象,肯定女性在体育发展当中的作用,但是地位仍然远低于男性;第八章是对教科书中性别偏见造成的影响以及成因的分析;第九章是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2)
陈文香[10](2018)在《东莞市高中生《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同样《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在体育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相关健康知识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科书的编写与使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主要以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东莞市高中生《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教科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与解决对策。以期为教科书的编写和使用提供参考。通过收集大量的文献,设计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以东莞市的麻涌中学、东莞一中、东莞第八高级中学、东莞高级中学、翰林实验学校、东莞中学、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7所学校的720名学生和30名老师为调查对象。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与学生使用教科书的情况,本研究还设计了教师访谈提纲和学生访谈提纲,对30名学生和20名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交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法、访谈法以及数据统计法等,了解《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使用情况,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东莞市《体育与健康》教科书选用制度执行不到位。(2)教科书的编写存在缺失,对学生而言,教科书里面的内容不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也不能在具体操作性与实用性方面对其予以指导,内容与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缺乏通过体育渗透健康知识的引导。对教师而言,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在实用性和创新性上对教师教学帮助不大。(3)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理论考核的缺失是影响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关键因素。(4)教师对学生使用教科书引导不到位,是影响学生使用教科书的重要因素。(5)教师对学生使用教科书具有间接影响。综上所论,提出以下建议:(1)教科书的编写应该符合时代的发展,内容与时代相符更适合学生的使用。(2)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教科书。(3)体育教科书的编写要依据人体身心的基本发展规律及技能的形成规律进行统筹设计,进行编写,使其更加符合中学生体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8-05-01)
体育教科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小学体育教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组织了相关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体教科书进行了优化。虽然与旧版本的体育教科书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在实用性上略显不足。本文将我国小学体育教科书所具备的实用性与日本小学体育教科书进行对比研究,从教材编写、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其差异性,分析出我国现行体育课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而提升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育教科书论文参考文献
[1].孙亚光.高等体育教育理论的经典教科书——评《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马特维也夫体育教育思想)》[J].当代教育科学.2019
[2].杨磊明,黄彩霞,张建文,任建立.中日两国小学体育教科书实用性对比探究[J].体育风尚.2019
[3].李志刚,陈珂琦,胡滨,陈世雄,高琬鑫.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材育人价值——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介绍[J].中国学校体育.2019
[4].杨秋颖.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5].辛敏.初中5版《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插图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6].苏永骏.1903-1923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J].武术研究.2018
[7].熊瑛子.刍议体育法学教科书的编写要义——《运动、体育休闲与法律》一书的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
[8].苏永骏.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
[9].孙晓.我国初中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性别意识形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10].陈文香.东莞市高中生《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D].广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