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公共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OE评价,POI数据,热力分析,校园消极空间
复合公共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隗剑秋,周鹏,方振权,彭玉玲,于瀚清[1](2019)在《基于多模式复合评价的校园公共空间修补更新探讨——以武汉工程大学老校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POE评价是传统的针对城市已建成空间环境的使用感受和体验评价;近年来,伴随着着网络技术进步,城市大数据及其空间化推动城市规划朝着精细化、准确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城市POI和热力分析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逐步得到重视和实践。该文融合这两种技术,对作者所在校园公共空间进行多模式复合评价,利用城市POI和热力分析探究校园公共空间格局及其使用特征、分布规律,由此判别校园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利用POE评价对消极空间进行实际调查,开展各要素剖析,查找原因,继而针对性地对消极空间进行修补更新尝试。(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12期)
周培培,赵和生[2](2018)在《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初探——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导致城市公共绿地与城市建筑活动用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有效地释放地上空间,而地下商业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最为普遍的方式之一。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复合开发。并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从功能的有机整合、空间的立体复合、交通的高效组织以及开敞空间最大化四个方面,阐述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的具体策略。从而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局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8年09期)
徐浩田,邬晨玲,张立恒[3](2017)在《复合街区公共空间可能性再塑——以呼和浩特市绥远城垣遗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公共空间可能性再塑的研究,是从复合街区公共空间和行为需求两方面入手,在分析人与空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合理规划街区公共空间服务设施与人的行为需求之间的供需关系,并实现复合街区公共空间的可能性再塑。以呼和浩特市绥远城垣遗址复合街区为例,以点带面对公共空间形态及人们需求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复合街区公共空间可能性再塑体系,并对可拼接重组的服务设施的应用做相应的研究和讨论,提出适应街区公共空间可能性再塑的模式。(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7年08期)
褚梦云[4](2017)在《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复合下的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进入了崭新的21世纪,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传播的方式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功能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它突破了传统的藏书借阅的基本功能,将展览、汇报、会议、培训、咨询、办公、休闲等功能也纳入自己的功能范畴之中,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也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全面化,并呈现出功能复合的趋势。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俨然已经成为容纳学习、科研、交流、兴趣培养、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信息交流枢纽。本文以图书馆的功能复合趋势作为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来研究图书馆的空间设计方法。首先对当今社会发展与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分析,接着对当今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进行充分地比较、分析和总结,并总结出功能复合趋势对图书馆空间设计产生的冲击,最后提出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复合下的空间设计策略,并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进行了展望。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进行分析: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述了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分析国内外城市公共图书馆及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并确定论文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框架。第二章主要叙述了图书馆的起源及其功能复合趋势的发展脉络,提炼出刺激图书馆功能复合趋势产生的因素。第叁章主要通过调研多个典型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并进行归纳分析,将其空间组合方式分为四类进行详解,并对典型的功能空间进行分析。第四章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复合趋势下的设计原则、策略和方法,并对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7-06-01)
孙澄,寇婧[5](2017)在《当代城市综合体的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当代城市综合体案例,针对引入公共艺术介入的城市综合体的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进行研究,并分别从公共艺术复合营造的动因、公共空间的展览艺术复合营造、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模式叁个方面展开分析。并总结得出了公共艺术发展推动、场所精神营造推动、城市更新复兴推动这叁个复合动因和城市综合体的艺术品主导、艺术设施主导、艺术形式均衡这叁种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模式类型。(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7年07期)
陈军,孙经纬[6](2016)在《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布局中的公共空间复合利用——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体育建设由金牌体育转向全民体育,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方面。但受土地资源紧缺影响,均等化布局需要打破大规模铺开建设的路径依赖,而公共空间复合利用成为重要的突破方法。本文将城市公共空间分为建筑公共楼层空间、块状和线性公共开敞空间、闲置空间和其他空间五类,并以此为抓手,提出不同的改造方式。同时,关注体育设施在城市空间上的落实,以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均等化布置体育设施。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体育设施POI核密度计算得出服务能级较低的地块;其次,与公共空间相比对,识别出具有符合改造价值的地块;再者,与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得出的人群活动密集地区相比较,识别出满足使用效率的地块;最后,计算地块的交通可达性,满足居民出行要求。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宜兴市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布局中公共空间复合利用研究发现,城市建设用地具有较为丰富的改造空间,而公共空间增建体育设施能够有效覆盖边缘人群,满足均等化布局要求。(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期刊2016-09-24)
孟子南,褚梦云[7](2016)在《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复合下的空间组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日益显着,城市公共图书馆单一的阅览求知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求知、休闲与交流等功能并存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将逐渐成为主流,因此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复合、服务多元化趋势也日渐明显。本文首先介绍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复合、服务多元化趋势,接着以吉林省图书馆新馆为例,简析在图书馆功能复合前提下,城市公共图书馆中不同类型的空间在组合上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期刊2016年04期)
刘芳[8](2015)在《会展建筑复合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会展经济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展览活动变得多元化,会展建筑向着大尺度和大规模的趋势发展,功能也愈加综合化,所产生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单一的建筑学姿态已经逐渐失去了对会展建筑这种“大”的掌控,同时这种“大”促成了会展建筑内部功能空间的自我统治和运作,忽视了公共空间的有效利用,造成了其与整体脱节的局面。与此同时,日趋综合化的会展建筑也应该在城市空间体系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更广泛的层次上与城市公共空间和谐共处。以此为背景,本文提出了从城市观的角度去思考会展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问题,提出了会展建筑中复合公共空间的概念并对其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前提下,本文首先以会展建筑现阶段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出发点,揭示会展建筑的建设存在模式单一、布局不合理、只重视主要功能空间的使用而忽视整体等问题,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和利用率低下等现状,进而提出会展建筑公共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会展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无论是占有主导地位的会议厅和展厅,还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走廊,都应该得到重视并为整体服务。通过对复合公共空间的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以城市符号空间为原型的会展建筑复合公共空间设计。通过对比城市公共空间和建筑公共空间建立起联系,证明两者之间的互逆关系。接着提出从城市符号空间的角度解析城市公共空间,来避免功能划分所带来的片面性,同时寻求其与复合公共空间的契合点,以此作为具体方法的理据。在设计方法层面,从城市符号空间与建筑公共空间的契合点出发,分别就复合的线性空间、结点空间和中介空间,从空间的整体形态、尺度、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和细部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设计方法的探讨。论文采用了由建筑到城市、局部到整体、空间到形态的研究方法。首先从现状的问题入手,分析复合公共空间的特征,借鉴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在阐述设计原则、归纳设计手法时,运用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拓展并深入了文章的内涵。本文通过学习、研究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和设计实践,考察和反思我国会展建筑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总结提出合理的会展建筑复合公共空间设计手法,期待着我国会展建筑能够理性建设、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5-12-01)
盛启寰[9](2015)在《功能复合大型居住片区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正在迅速稳步地进行。人口向城市快速集中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尤其对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城市面临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如何缓解城市压力、创造宜居舒适的城市环境,是快速城市化时期重要的研究课题。建设基于功能复合模式的大型居住片区,是目前大城市应对人口迅速增长的一种普遍解决方案。这种片区公共空间所占比例大,且功能定位、面积配比、布局手法复杂。研究掌握典型的功能复合模式下大型居住片区公共空间形态,可以为今后此类设计提供参照经验和优化建议,对达成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四个步骤对问题进行逐步深入研究。首先从功能复合理论及我国大型居住片区的现状梳理开始,为研究建立理论支持;进而参照已有的分析模型,并根据我国城市的客观情况,针对研究对象特点建立一套目的性强、操作客观可行的分析方法;再选取国内叁个典型的大型居住片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叁者的优劣特点,探讨它们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及功能复合理论的应用情况。最后通过数据的横向对比研究,根据各自的优缺点总结一套相对合理的设计策略,并认知几种公共空间设计模式的多样性可能,对未来国内其它相关项目的设计提供优化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5-14)
朱志高,杜敬尧[10](2014)在《关于现代城市建筑中的复合公共空间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现代城市中建筑的复合公共空间对于城市规划发展和个人生活环境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单一空间在城市建筑中的体现,然后依次分析了双重空间、多重空间在现代城市建筑中的体现。(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4年20期)
复合公共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导致城市公共绿地与城市建筑活动用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有效地释放地上空间,而地下商业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最为普遍的方式之一。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复合开发。并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从功能的有机整合、空间的立体复合、交通的高效组织以及开敞空间最大化四个方面,阐述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的具体策略。从而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局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公共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隗剑秋,周鹏,方振权,彭玉玲,于瀚清.基于多模式复合评价的校园公共空间修补更新探讨——以武汉工程大学老校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9
[2].周培培,赵和生.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初探——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J].住宅科技.2018
[3].徐浩田,邬晨玲,张立恒.复合街区公共空间可能性再塑——以呼和浩特市绥远城垣遗址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
[4].褚梦云.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复合下的空间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
[5].孙澄,寇婧.当代城市综合体的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模式[J].城市建筑.2017
[6].陈军,孙经纬.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布局中的公共空间复合利用——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6
[7].孟子南,褚梦云.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复合下的空间组合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6
[8].刘芳.会展建筑复合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
[9].盛启寰.功能复合大型居住片区公共空间形态研究[D].东南大学.2015
[10].朱志高,杜敬尧.关于现代城市建筑中的复合公共空间设计[J].城市地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