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利用潜力论文-靳晓颖,冯峰,刘翠

雨水利用潜力论文-靳晓颖,冯峰,刘翠

导读:本文包含了雨水利用潜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绵视角,开封市,雨水资源,利用潜力

雨水利用潜力论文文献综述

靳晓颖,冯峰,刘翠[1](2019)在《海绵视角下开封市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及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保证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方案落地生根,测算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潜力成为必要措施。针对现有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计算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下垫面分类体系,构建了适合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的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开封市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计算,提出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佳升,尹辉[2](2019)在《粤北岩溶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3S技术开展粤北岩溶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评价,可以为区域雨水资源评价提供方法参考,为研究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支持。选取了岩性、气候、土壤、地形和植被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粤北岩溶区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DEM等,在3S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评价指标空间量化和表达,并基于此评价了粤北岩溶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结果表明:(1) 3个模型计算结果均显示雨水资源可利用潜力呈现块状分布、梯度变化的特点,且从模型1到模型3,梯度变化逐渐增大。(2)粤北岩溶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空间分布不均,区域差异较大。(3)主成分分析显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受到各因素的综合影响,贡献率较大的是岩性因素和地形因素。(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马瑾瑾,陈星,许钦[3](2019)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雨水进行吸纳和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雨水资源化条件、雨水资源化可实施程度、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可行性与综合雨水需求率的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浙江省临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通过综合径流系数法计算出,该地区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后可增加雨水资源利用量28. 46×10~4m~3;通过运用评价体系对该区域雨水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雨水资源利用潜力为Ⅰ级,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大,即雨水资源丰富且可实施条件充裕。这与综合径流系数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而为其他开展雨水利用工作的区域提供了基础的评价方法和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玲玲,王春和,秦昊,齐浩,王新元[4](2018)在《典型地区降雨量及其院落式民居雨水利用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代表我国东部沿海、内陆、西北干旱少雨以及南方雨水充沛的烟台、聊城、青海省共和县及广州4个典型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对4个地区2007~2016年10年的降雨数据进行整理,得出4个地区降雨量的年、季、月分布差异,并系统分析了4个地区雨水利用的潜能。从4个典型降雨地区院落式民居的分析结果来看,如若建立完善的屋面、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平均年可利用雨水总量为:广州1 1941.4万m3、烟台3 251.4万m~3、聊城6 053.5万m~3、青海省共和县114.2万m~3;年节约标准煤:广州18 509.2t、烟台5 039.7t、聊城9 382.9t、青海省共和县177t;年减少CO2排放:广州48 123.9t、烟台13 103.2t、聊城24 395.5t、青海省共和县460.2t。(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S2期)

谷桂华,朱文祥,文娅丹[5](2018)在《玉溪城市雨水资源可利用潜力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玉溪中心城区降水特性和城市发展状况,对玉溪城市雨水可利用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估。玉溪中心城区多年平均降水量973mm,多年平均雨水可利用量2 200万m~3;现状年均雨水可利用量占城市年均总用水量的30%,利用潜力巨大;一般年份雨水可利用效益约合8034万元。随着玉溪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城市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和应用。建议在玉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城市水文监测调查评价,促进玉溪"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S1期)

李晓贝,杨侃,刘建林,钟金华,邱光树[6](2017)在《城市雨水利用潜力计算与效益识别模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城市雨水资源进行潜力计算与效益识别是进行城市雨水利用的基础,因此研究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城市雨水资源潜力计算及其效益识别方法后,建立了改进的基于水量平衡的城市雨水利用潜力分析模型及功能与需求耦合效益识别模型。之后利用云南省某市建成区1956-2015年水文资料及统计年鉴资料,通过以上两个模型计算分析出了该区域年平均雨水利用潜力为537.29万m~3,2020年雨水资源化利用潜力的效益因子识别结果为:工业需水、城市供水、生态需水和补充地下水。结果表明:改进的基于水量平衡的城市雨水利用潜力分析模型有效,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功能与需求耦合效益识别模型对于城市雨水利用的效益因子识别更加精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7年11期)

郭龙[7](2017)在《甘肃西峰区雨水资源化及利用潜力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雨水资源作为一类可再生的水资源,以其水质较好、处理成本低廉以及处理方法简单等优点而被广泛利用。对西峰区降水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西峰区多年平均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41 582.47×10~4m~3,38 341.72×10~4m~3,雨水资源化潜力可观,进行雨水综合利用能体现出雨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西峰区雨水资源化潜力评价为其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管理和保护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7年04期)

张育斌[8](2016)在《肯尼亚雨水利用潜力分析及利用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湖泊、河流众多,但水资源总量有限,水资源短缺问题非常突出;且现阶段肯尼亚国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利用效率低下;加之相关水资源利用规划不全面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肯尼亚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困境。作为世界上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之一,水资源问题是严重困扰肯尼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基于肯尼亚国内雨水资源利用潜力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适合其实际情况和需求的雨水利用模式,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通过:(1)选取肯尼亚全国47个县内具有良好代表性的47个雨量站作为研究的基本信息数据及降雨量系列资料的来源,利用趋势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肯尼亚年平均降水地区分布、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等降水特性,根据雨水利用分区原则及方法,以2010年为基准年划分出肯尼亚雨水利用重点区和雨水利用一般区。(2)对划分的雨水利用重点区做雨水利用潜力分析与评价。通过潜力计算得出,肯尼亚雨水利用重点区内雨水利用潜力可大致维持在1.8~2.4亿m3。(3)面对蕴藏着巨大的利用潜力,结合肯尼亚国内实际情况与不同的需求,对应提出适合农村生活用水的“屋面+初期弃流+储水罐”,“屋面+初期弃流+水窖+水质净化器+取水泵”和“集流面(坡面/场院/路面)+引水渠(管)+沉淀池+水窖(蓄水池)+取水泵”叁种雨水利用模式、小规模农业补充灌溉的“集流面(坡面/路面)+引水渠(管)+沉淀池+蓄水池+供水管+田间灌溉系统”和“人工集流面+沉淀池+蓄水池+太阳能泵+田间灌水系统”两种雨水利用模式及满足野生动物补充饮水的“自然集流面+沉沙池+导流渠+蓄水池+水位控制装置+饮水槽”和“天然集流面+塘坝”两种雨水利用模式。(4)通过对肯尼亚未来实施发展雨水利用工程进行预期效益分析,肯尼亚雨水利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生活水质提升、农业有效灌溉水源保障和野生动物保护,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提供水资源条件。(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04-01)

秦力[9](2015)在《肯尼亚雨水利用潜力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肯尼亚地处非洲东部,受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匮乏、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源地破坏、蓄水区污染、人口快速增长以及落后的耕作方式等影响,肯尼亚已经成为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开展雨水利用潜力与评价研究,对推进肯尼亚雨水资源化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多元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0年作为基准年,对肯尼亚雨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分区,并对雨水利用重点区进行了潜力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至未来10年内或更长一段时间,肯尼亚雨水利用重点区可集蓄的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将大致维持在1.795~2.367亿m3,可解决2.73万户家庭、12.21万头大牲畜和22.36万头小牲畜饮水问题,理论上还可以发展小规模农业补充灌溉5.93~7.68万hm2,蕴藏潜力巨大。(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5年20期)

申亚青[10](2015)在《成都市雨水资源化潜力及利用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增长,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城市内涝频发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城市的发展。雨水资源利用可以补充城市水资源,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并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因此,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本研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城市雨水利用文献的基础上,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在对成都市雨水资源化潜力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和估算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成都市的雨水利用技术,并初步构建了成都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其主要成果如下:(1)在对相关的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雨水水质、水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同时对城市雨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回用和入渗环节的多种技术做了对比分析研究,总结了各种技术的适用性和优缺点,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以新都区为研究对象,利用GIS软件作为辅助手段并结合理论计算,对新都区雨水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估算出成都市新都区城区范围内一年可利用的雨水资源量为1700万立方米,相当于新都区年杂用水总量的1.1倍,且成都市的雨水水质污染较轻,由此可见成都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潜力巨大。(3)通过分析成都市自然灾害和水资源情况,结合成都市的情况和各种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的适用性,提出了适合成都市雨水资源利用各环节的技术手段。并初步构建了不同类型区域和不同类型汇水面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完善了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系统。(4)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叁个方面对成都市城市雨水利用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开展雨水资源利用不仅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5-06-30)

雨水利用潜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3S技术开展粤北岩溶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评价,可以为区域雨水资源评价提供方法参考,为研究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支持。选取了岩性、气候、土壤、地形和植被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粤北岩溶区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DEM等,在3S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评价指标空间量化和表达,并基于此评价了粤北岩溶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结果表明:(1) 3个模型计算结果均显示雨水资源可利用潜力呈现块状分布、梯度变化的特点,且从模型1到模型3,梯度变化逐渐增大。(2)粤北岩溶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空间分布不均,区域差异较大。(3)主成分分析显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受到各因素的综合影响,贡献率较大的是岩性因素和地形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雨水利用潜力论文参考文献

[1].靳晓颖,冯峰,刘翠.海绵视角下开封市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及措施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陈佳升,尹辉.粤北岩溶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9

[3].马瑾瑾,陈星,许钦.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

[4].张玲玲,王春和,秦昊,齐浩,王新元.典型地区降雨量及其院落式民居雨水利用潜力分析[J].给水排水.2018

[5].谷桂华,朱文祥,文娅丹.玉溪城市雨水资源可利用潜力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

[6].李晓贝,杨侃,刘建林,钟金华,邱光树.城市雨水利用潜力计算与效益识别模型与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

[7].郭龙.甘肃西峰区雨水资源化及利用潜力评价分析[J].地下水.2017

[8].张育斌.肯尼亚雨水利用潜力分析及利用模式研究[D].清华大学.2016

[9].秦力.肯尼亚雨水利用潜力评价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

[10].申亚青.成都市雨水资源化潜力及利用模式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5

标签:;  ;  ;  ;  

雨水利用潜力论文-靳晓颖,冯峰,刘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