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液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升式,旋流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气含率,循环液速
循环液速论文文献综述
邱爽,高美伊,郭秋丽,戴咏川,刘永民[1](2017)在《旋流气升式反应器中醇水溶液的气含率与循环液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内径0.090m总高2.4m的旋流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以空气作气相,分别以水、1%(v)正丁醇水溶液和异丙醇水溶液(浓度(v)为1%、5%、10%)为液相,在上升区表观气速为0.46~2.53cm·s~(-1)范围内,研究了底部间隙、翅片数量、异丙醇水溶液和正丁醇水溶液物系对上升区气含率和下降区液体速度随上升区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升区气含率随底部间隙的减小而增加,液体循环速度则减小;翅片数越少,循环液速越高,3翅片的下降区液体速度比4翅片的平均高约28.3%;气含率在低气速时3翅片的大于4翅片的,高气速时4翅片的大于3翅片的;醇的浓度增加,气含率增加;1%异丙醇水溶液物系的气含率、循环速度均小于1%正丁醇水溶液物系。(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7年10期)
吴晓钰,彭四海,刘永民[2](2015)在《MALR中甲醇水溶液物系气含率与循环液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空气作为气相,分别以水、体积分数0.1%和0.5%的甲醇水溶液作为液相,在内径为0.177m,高为1.32m的有机玻璃制成的多室气升式环流反应器(MALR)中,研究了4个室的气含率及3室液体线速度随2个上升室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某上升室的气含率随该室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随φ(甲醇)的增加而增大,上升室鼓泡流的操作范围随φ(甲醇)的增加而加大;3室的液体线速度随2个上升室的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随φ(甲醇)的增加而下降。(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赵楠,稽从杰,刘永民[3](2014)在《叁相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上升区相含率轴向分布与循环液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温常压下,在叁相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将硅铝球、石英砂和瓷球分别与空气、水组成叁相物系,考察了细颗粒与大颗粒物系中上升区相含率轴向分布规律、固体装载率和颗粒粒径对该规律的影响,以及各物系中上升区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轴向高度的增加,瓷球物系中上升区固含率εsr先增大后减小;硅铝球物系中εsr减小;石英砂物系中εsr均匀分布。随轴向高度的增加,瓷球物系中上升区气含率εgr增大;硅铝球物系中εgr减小;石英砂物系中εgr先增大后减小。固定表观气速,各轴向位置处的上升区气含率随固体装载率、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固体装载率相同时,各物系中上升区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王宇,刘永民,龙帅[4](2013)在《高长径比叁相内环流反应器中细颗粒相含率和循环液速的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径比为22的叁相内环流反应器中,在常温常压下以空气-水-石英砂为物系,研究了在不同粒径下上升区固含率、下降区固含率和上升区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和不同粒径下轴向固含率的分布情况,以及在固体体积分数不同的条件下,平均气含率和上升区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粒径(ds)≤0.3 mm时,上升区固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呈平缓变化趋势,下降区固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当0.3 mm<ds≤1.2 mm时,上升区固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下降区固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下降;不同粒径下,上升区固含率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上升区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不同体积分数下,平均气含率和上升区气含率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孙守华,刘永民,路蒙蒙[5](2011)在《GLS-MALR中的气含率和循环液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个四流道的气-液-固叁相多室气升式环流反应器(MALR)中,以空气-水-K树脂为体系,考察了气体表观速率、固体装载量对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升室的气含率随着该室气体表观速率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另一上升室气体表观速率的增加而略有降低;下降室的气含率随着该室气体表观速率的增大而略有增加;上升室和下降室的气含率均随固体装载量的增加而降低;循环液速随着上升室气体表观速率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固体装载量的增加而降低。在鼓泡流下,用关联式法建立了上升室的气含率模型;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循环液速模型。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755%和±9.362%。(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1年03期)
孙守华,仇勇,林军,刘永民,路蒙蒙[6](2010)在《GLS-LR中相含率与循环液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气液固叁相环流反应器(GLS-LR)的工作原理及类型,概述了GLS-LR的气含率、固含率、循环液速等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并指出了其优缺点;讨论了这叁个特性参数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汇总并评述了气含率与循环液速的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0年02期)
罗孜,伍倩,王铁峰,韩梅,于伟[7](2008)在《电导探针法测量高固含体系循环液速和气含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电导探针和示踪法,开发了一种利用电导探针同时测量环流反应器中高固含体系下循环液速和局部气含率的方法.利用2个单针电导探头测量脉冲注入KCl饱和溶液后两路电导信号的先后响应,测得两路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通过对单路信号进行幅值分析可以得到气含率,与压差法相比测量值误差小于5%;通过对过滤气泡信号后的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进行相关处理可得到循环液速,测量值与超声多普勒(UDV)的测量结果一致.实验研究了外环流反应器中操作条件对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表观气速下气含率沿径向分布较均匀,高于0.1m/s后逐渐呈抛物线型分布,整体随表观气速增加而增大;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增加近似线性增大,随固含率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于伟,王铁峰,汪展文[8](2008)在《两级气液内环流反应器内气含率和循环液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釜串联可以有效减小返混的原理,通过引入特殊设计的级间构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两级内环流反应器。实验研究了级间构件形式、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和气液分离器对每一级内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观气速对反应器二级(上一级)中上升管与下降管气含率之差和循环液速影响较大,而对一级(下一级)的影响较小;各级内上升管和下降管的气含率均随表观液速的增大而减小,但影响程度较小。基于推动力和阻力平衡建立了预测反应器中每一级的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流体力学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杨海光,范轶,李飞,陈筛林,丁富新[9](2003)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在不同体系下的循环液速和局部气含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分别研究了空气-水、空气-0.1%乙醇水溶液和空气-水-活性污泥体系中的循环液速以及气含率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循环液速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不同体系中的循环液速差别不大;导流筒内、外不同高度处的局部气含率均呈自下向上增大的趋势,且导流筒内部气含率高于导流筒外部的气含率。体系的聚并特性对平均气含率和局部气含率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王国胜,王红心[10](2001)在《气升式反应器内叁相条件下流动行为研究Ⅱ——循环液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个体积为 8L(直径 96mm ,高为 180 0mm)带导流筒的气升式反应器内 ,模拟两相(空气 -水 ,空气 -水 -乙醇 )系统和叁相 (空气 -水 -玻璃珠 ,空气 -水 -乙醇 -淀粉 )系统 ,改变给气流量 ,导流筒直径 ,乙醇浓度 ,玻璃珠直径 ,固含率 ,淀粉含量 ,系统温度 ,以及操作方式考察了以上因素对气升式反应器内循环液速的影响。研究表明 :随着上升气体表观速度的增加 ,导流筒直径的增加 ,床内循环液速也增加 ;在固含率一定条件下 ,固含物粒径越大 ,循环液速也越大 ;溶液浓度增加 ,循环液速也增加 ;床层中的固含率增加 ,而循环液速减小 ;系统温度增加 ,循环液速增加 ;环隙给气方式可以与中心导流筒给气方式都可采用 ,但是环隙给气时的循环液速小于中心导流筒给气方式的循环液速(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01年10期)
循环液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空气作为气相,分别以水、体积分数0.1%和0.5%的甲醇水溶液作为液相,在内径为0.177m,高为1.32m的有机玻璃制成的多室气升式环流反应器(MALR)中,研究了4个室的气含率及3室液体线速度随2个上升室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某上升室的气含率随该室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随φ(甲醇)的增加而增大,上升室鼓泡流的操作范围随φ(甲醇)的增加而加大;3室的液体线速度随2个上升室的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随φ(甲醇)的增加而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液速论文参考文献
[1].邱爽,高美伊,郭秋丽,戴咏川,刘永民.旋流气升式反应器中醇水溶液的气含率与循环液速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7
[2].吴晓钰,彭四海,刘永民.MALR中甲醇水溶液物系气含率与循环液速研究[J].化工科技.2015
[3].赵楠,稽从杰,刘永民.叁相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上升区相含率轴向分布与循环液速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4
[4].王宇,刘永民,龙帅.高长径比叁相内环流反应器中细颗粒相含率和循环液速的分布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3
[5].孙守华,刘永民,路蒙蒙.GLS-MALR中的气含率和循环液速[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1
[6].孙守华,仇勇,林军,刘永民,路蒙蒙.GLS-LR中相含率与循环液速的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0
[7].罗孜,伍倩,王铁峰,韩梅,于伟.电导探针法测量高固含体系循环液速和气含率[J].过程工程学报.2008
[8].于伟,王铁峰,汪展文.两级气液内环流反应器内气含率和循环液速[J].化工学报.2008
[9].杨海光,范轶,李飞,陈筛林,丁富新.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在不同体系下的循环液速和局部气含率[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
[10].王国胜,王红心.气升式反应器内叁相条件下流动行为研究Ⅱ——循环液速的影响[J].辽宁化工.2001
标签:气升式; 旋流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气含率; 循环液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