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性内固定论文-张立

动力性内固定论文-张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性内固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DHS,治疗效果

动力性内固定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1](2019)在《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本院在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常规组40例)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实验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75.00%,显着低于实验组的95.00%,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明显,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显着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可以有效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同时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3期)

于清波[2](2019)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术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在胫骨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92例胫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术治疗,观察组实施LC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患肢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消肿时间等均较少,同时观察组患者膝、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术比较,LCP内固定治疗能够更好地促进胫骨骨折患者膝、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术后消肿时间,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黄明辉,宋进良,陈彦军,蔡伟,卢健[3](2019)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HS)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已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案,内固定失败时有发生,尤其是老年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防治已成为骨科研究热点之一。目的:研究DHS及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共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0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以及PFNA治疗,随访2年以上,记录内固定失败发生情况,并分为失败组与非失败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病例资料,经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DHS及PFNA治疗后内固定失败15例,失败率为7.2%。失败组与非失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尖顶距(TAD)、骨密度T值、Evans分型、复位质量、是否合并外侧壁骨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侧别、受伤原因、内固定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D>25 mm(OR=3.766)、骨密度T值<-2.5 SD(OR=2.921)、Evans分型Ⅲ~Ⅴ型(OR=2.498)、功能复位(OR=2.766)、合并外侧壁骨折(OR=2.032)是DHS及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AD>25 mm、骨密度T值<-2.5 SD、Evans分型Ⅲ~Ⅴ型、功能复位、合并外侧壁骨折等因素均增加DHS及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范琦[4](2019)在《观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及鲑鱼降钙素、阿法骨化醇、维D咀嚼钙片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时,联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及鲑鱼降钙素、阿法骨化醇、维D咀嚼钙片(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选顺序对其分组实施治疗,即对照组(DHS内固定术)和观察组(DHS内固定术+抗骨质疏松药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且治疗的优良率97.5%高于对照组82.5%,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 DHS内固定术及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6期)

陈小龙,安志敏[5](2019)在《动力髋螺旋刀系统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研究动力髋螺旋刀系统(DHS-B)与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07—2016-04收治股骨颈骨折86例,包括DHS-B组42例,空心钉组44例,比较分析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29.39±4.87)个月。空心钉组出血量比DHS-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DHS-B组和空心钉组术后Harris评分、骨折不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螺钉切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股骨颈短缩≥10 mm发生率高于DHS-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空心钉组螺钉退出率高于DHS-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DHS-B与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DHS-B较空心钉具有更低的股骨颈短缩、内固定移位及术后螺钉退出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乔小路,戴强强,李军[6](2019)在《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应用于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老年人普遍存在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等问题,在遭受外力撞击或跌倒时极易合并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式繁多,包括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类型~([1])。但关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式如何选择,一直是临床热点研究课题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LCP内固定术临床价值。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桂鹏,叶茂,邹毅,冷华伟,周跃海[7](2019)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6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髓内钉组和钢板组两组,髓内钉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患者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前、术后1年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髓内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70.90±25.22)mL、(415.84±24.89)mL,较钢板组患者的(85.96±10.01)mL、(110.24±10.12)mL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IKDC、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IKDC、Lysholm评分均提高,髓内钉组患者的IKDC、Lysholm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髓内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2.19±4.20)周,较钢板组患者的(34.05±4.18)周缩短;髓内钉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2.33%,较钢板组患者的18.60%降低(P<0.05);术后3个月髓内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35%,较钢板组患者的79.07%提高(P<0.05);术后1年髓内钉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02%,较钢板组患者的72.09%高(P<0.05)。结论: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相比,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效果更优,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减少,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德春,周敦,吕成堂,刘亦恒[8](2019)在《动力踝螺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对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动力踝螺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4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内固定组和动力踝螺钉组并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治疗,随访并比较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随访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微创内固定系统组愈合时间较动力踝螺钉组短(P<0.05);术后6个月,微创内固定系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动力踝螺钉组(P<0.05);按照Kolmert评定膝关节功能,微创内固定系统组优良率为91.67%,动力踝螺钉组优良率为83.33%,微创内固定系统组膝关节恢复更好(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具有愈合时间短、疼痛程度弱、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值得在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邢孟超[9](2019)在《上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进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动力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用于上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73例上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分组研究,1组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组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与2组相比,相对更短,1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与2组相比,相对更少(P<0.05);1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9.53±1.85)d,与2组(31.56±3.47)d相比,相对更短(P<0.05);1组术后感染率为2.70%,与2组16.67%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实施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效果比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更理想,可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术后感染率,促进骨折快速愈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09期)

王显志[10](2019)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使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解放军5701厂医院收治的80例肱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为参照组患者使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使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生理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活力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 <0.05。结论:使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的效果显着,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0期)

动力性内固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术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在胫骨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92例胫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术治疗,观察组实施LC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患肢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消肿时间等均较少,同时观察组患者膝、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术比较,LCP内固定治疗能够更好地促进胫骨骨折患者膝、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术后消肿时间,临床疗效确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性内固定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于清波.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19

[3].黄明辉,宋进良,陈彦军,蔡伟,卢健.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

[4].范琦.观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及鲑鱼降钙素、阿法骨化醇、维D咀嚼钙片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5].陈小龙,安志敏.动力髋螺旋刀系统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6].乔小路,戴强强,李军.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应用于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

[7].桂鹏,叶茂,邹毅,冷华伟,周跃海.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

[8].张德春,周敦,吕成堂,刘亦恒.动力踝螺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对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9].邢孟超.上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进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10].王显志.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9

标签:;  ;  ;  ;  

动力性内固定论文-张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