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比较论文-卢珊珊

中法比较论文-卢珊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法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法学校,公民教育,比较,启示

中法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卢珊珊[1](2019)在《中法学校公民教育之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是世界上学校公民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中法两国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两国在对学校公民教育的理解、公民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两国公民教育的比较发现,中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乏对公民教育的正确理解、公民教育内容不完善及学校公民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应借鉴法国学校公民教育的一些成功做法,树立正确的公民教育观,优化公民教育内容,完善公民教育方法等,以大力发展中国学校公民教育。(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梁云,魏新强[2](2019)在《中法外交演讲的人际意义比较研究——以中法建交50周年两国元首演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借助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对语言人际意义的探讨,以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和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巴黎举行的纪念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为语料,从语气系统、情态动词和人称代词叁方面,对比分析中法外交演讲语篇中人际意义表达的异同。研究发现中法外交演讲均趋向于使用陈述语气、低量值情态动词和第一人称代词,传达出沉稳庄重、亲切友好的人际意义,该研究对把握此类语篇的语言特点、语言表达习惯、整体语篇特征,并对中法外交演讲的翻译都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卞梁,连晨曦[3](2019)在《中法战争后西人“台湾印象”的形成与固化(1885-1895)——基于比较历史分析理论下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比较历史分析理论下,对1885-1895年间西人"台湾印象"进行长时段、双序列的考察。以清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为基本特征的序列A及以文化多样性思想为主要特点的序列B在中法战争后台湾特殊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交替演进,西人"台湾印象"对两者均有影响,却各有差异:西人对序列A的发展持否定态度,并阻碍其自我扩张,不断给予其负反馈;西人对序列B却采取放任自流甚至鼓励的态度,加速其对原有文化的自我消耗。可以说,在对台湾历史造成独特影响的同时,西人"台湾印象"亦完成了从发展到定型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台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郑丽丽[4](2019)在《中法行政合同制度比较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的不断发展,行政合同的概念不断被提及,过去国家不与私人合作的年代似乎在渐渐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运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所谓的PPP模式,所谓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十四中全会后,建立服务型政府更是频繁被提及。在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建立了首个国家部委层面PPP项目库,向社会公开推介PPP项目,首批发布了1043个项目,总投资达1. 97亿元。这些项目体现出来的就是政府在与私人合作。虽然,在实践中这种合作已经在不断的扩张和丰富,但是,在中国行政合同的相关制度缺失严重,可以说基本没有。国际社会上行政合同的相关制度已经相对比较完善,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出发比较中国的行政合同制度与法国的行政合同制度。(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0期)

刘晨晔,李昭昕[5](2019)在《奢侈消费主体传导逻辑分析——基于桑巴特方法的中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奢侈消费现象的产生具有必然性。桑巴特认为是文艺复兴后的人性解放运动和启蒙运动中的女性确权运动的耦合联动,使奢侈消费在欧洲尤其是法国率先兴起,成为推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这种奢侈生活的主体力量和传导逻辑是:法国宫廷(国王和宫廷贵族)—中产阶级(新旧贵族)—社会大众。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奢侈消费以惊人相似的逻辑在新时代中国重现:营商暴发户—文体明星和少数公职人员—中产阶层—社会大众,使中国成为"未富先奢"的全球奢侈品消费大国。奢侈消费具有两面性:既可以促进美好生活,也可能悖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从思想观念和社会体制两个方面同时开展引导工作,提升公民生活旨趣,调控传导主体和扩散逻辑,实现美好生活与奢侈消费的互动共赢。(本文来源于《哲学分析》期刊2019年03期)

符方杰[6](2019)在《中法高中数学课程中信息技术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跟哲学一样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学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展,与此同时,数学与信息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法国较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环节,并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的整合.因此,有必要对法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行研究,通过借鉴法国优秀的经验,进而为中国数学教育的信息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以中法两国高中理科数学教材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中国教材以2003年人教A版为参考,包括必修1到5以及选修2-1、2-2、2-3,法国教材以Sesamath和MAGNARD合作出版的MATHS理科教材(简称SM教材)为参考.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对中法两国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内容进行研究.首先,对中法高中数学教材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比较,具体内容为:(1)在教材内容中信息技术运用的比较方面,发现:两国信息技术使用的工具种类相近,但使用信息技术的总量上,法国教材中总量较高且在课后习题中较为突出,中国教材多以专题的形式在拓展阅读中出现;(2)在教材习题中信息技术运用的比较方面,主要是在数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几何叁大模块以及在各章节中的分布情况,发现:法国教材中分布广泛,中国教材中多以使用信息技术计算为主;(3)在教材习题中信息技术运用的难易程度比较方面,在鲍建生提出的习题难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数学习题中信息技术的特点,建立数学习题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难度模型,并利用Excel软件整理处理了统计数据,比较了中法两国教材习题中的信息技术运用的难易程度,发现:法国教材习题中信息技术运用难度总体高于中国,但在各模块又略有不同.其次,对法国数学中信息技术的优秀案例进行展示,具体内容为:(1)在数学教材的案例展示方面,依据信息技术特点分为使用计算器或者计算机绘图、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运算、按照已有算法实现目标、设计算法并通过编程实现,四个层次进行展示;(2)在数学教育网站中的优秀案例展示方面,并主要介绍了Mathgraph等几种常见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优势.通过案例展示发现,法国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贯穿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及学生课后解题的整个过程,并与他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且配套有专业的数学网站和软件.最后,探讨我国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应该如何展开融合.较之法国,我国数学教材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够广泛,但在信息技术专题中对学生自主探究使用信息技术的引导值得推广.为了更好的融合我国数学与信息技术,在对我国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数学中信息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并结合法国案例展示中信息技术与课堂、习题等相互融合的优点给出信息技术与中国高中数学融合的探索案例。(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史汗青[7](2019)在《中法劳动争议裁审关系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有关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产生的争议。不同国家对劳动争议处理的方法不尽相同,通常包括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发展起步较晚,但在不断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先裁后审,仲裁前置”的处理模式。该制度在设计上具有层次性,体现了审判对仲裁的监督,但是现行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如何处理裁审关系是问题的关键。法国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劳动法发展历史悠久、劳动法典较为完善,因此本文通过对法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的分析,试图探索一种对劳动争议解决有益的裁审关系处理模式。全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劳动争议和裁审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依据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裁审关系的概念和裁审关系存在的四种模式。劳动争议的分类上,如根据争议的性质对劳动争议进行分类,可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如根据争议当事人主体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个别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裁审关系是我国学者提出的概念,是指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劳动仲裁与诉讼之间的关系。裁审关系的模式包括四种,即“先裁后审,仲裁前置”、“只裁不审”、“只审不裁”、“或裁或审”,我国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第二章在介绍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裁审制度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模式的利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未对个别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分类处理、劳动仲裁机构不完善、劳动诉讼与民事诉讼程序不相适应、仲裁与诉讼衔接不顺畅等第叁章介绍了法国劳动争议的处理制度。法国在《劳动法典》中对劳动争议进行了分类。个别劳动争议由劳动法院处理,劳动法院在处理个别劳动争议时,应当先行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双方当事人不可通过协议排除调解程序。集体劳动争议由地区或全国的调解委员会解决,调解不成的由仲裁加以解决。劳资双方可以在集体劳动仲裁协议中约定仲裁程序和仲裁员名单。目前法国裁审关系讨论最多的是个别劳动争议能否诉诸仲裁解决,不同的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意见。第四章在以上阐述基础上,通过对法国经验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裁审关系”的设想和具体思路。在劳动争议机制的改革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性,进而整合现有的社会资源,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和成本,保证法律规范能够高效实施;同时,还要考虑到劳动法实施以来所形成的格局,保证现有的改革能够顺利的衔接。在程序设计上要坚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坚持效率和平等原则。对此笔者提出的建议包括完善我国现有仲裁制度,具体有实现仲裁机构的独立性和公平性、在仲裁中贯彻“叁方原则”、强化仲裁人员队伍。完善我国劳动审判制度上,建议在人民法院内部设立劳动法庭。此外,在案件进入仲裁和审判程序时对案件进行分流,不仅要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还要对案件在个别和集体争议上进行分流,分别处理。最后,还要在仲裁和审判中强化调解的作用,提高争议解决的效率。(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潘子文[8](2019)在《我国社会企业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国家福利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社会企业进入了人们视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把成功的商业模式与社会目标结合起来,将公益与盈利结合起来,模糊了传统商业企业与传统非营利组织的界限,克服了公益性与盈利性内在的矛盾性。社会企业运用创新型的方式,以市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当前传统的非营利组织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填补了政府或者传统的非营利组织不能有效提供服务领域的空白。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社会企业发展尚不成熟、发展过程受诸多因素制约。法国受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催生出独特的社会团结经济,寻求在政治层面上克服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不平等问题,这与中国的社会存在一定的契合。为此,本研究首先对社会企业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阐述了社会企业的相关理论。随后以发源于法国的一家社会企业——汇益泽为例,对国内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分析,总结社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政策困境,针对这些问题,基于法国的经验从叁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社会企业政策环境的建议与对策,包括完善社会企业设立与发展的法律环境、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加强组织自身建设、吸引优秀人才。(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邓敏[9](2019)在《中法文化差异在家庭烹饪中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和法国的文化在世界上都获得了非常多的赞誉。本文将从中法家庭烹饪中的对比来探讨两者文化的差异,从而推动中法两国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和合作。(本文来源于《南国博览》期刊2019年03期)

樊俊[10](2019)在《中法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机制比较研究——以法国国家科研署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法国国家科研署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比较研究了中法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机制,介绍了法国国家科研署和国内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情况,详细分析了两者在项目申报和评审、评审专家、科研诚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与管理举措,总结了中法建设项目评审质量保障体系、提升项目评审公正性和效率的政策考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科学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中法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借助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对语言人际意义的探讨,以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和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巴黎举行的纪念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为语料,从语气系统、情态动词和人称代词叁方面,对比分析中法外交演讲语篇中人际意义表达的异同。研究发现中法外交演讲均趋向于使用陈述语气、低量值情态动词和第一人称代词,传达出沉稳庄重、亲切友好的人际意义,该研究对把握此类语篇的语言特点、语言表达习惯、整体语篇特征,并对中法外交演讲的翻译都有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法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1].卢珊珊.中法学校公民教育之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梁云,魏新强.中法外交演讲的人际意义比较研究——以中法建交50周年两国元首演讲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卞梁,连晨曦.中法战争后西人“台湾印象”的形成与固化(1885-1895)——基于比较历史分析理论下的考察[J].台州学院学报.2019

[4].郑丽丽.中法行政合同制度比较初探[J].法制博览.2019

[5].刘晨晔,李昭昕.奢侈消费主体传导逻辑分析——基于桑巴特方法的中法比较[J].哲学分析.2019

[6].符方杰.中法高中数学课程中信息技术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9

[7].史汗青.中法劳动争议裁审关系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8].潘子文.我国社会企业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9].邓敏.中法文化差异在家庭烹饪中的比较[J].南国博览.2019

[10].樊俊.中法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机制比较研究——以法国国家科研署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9

标签:;  ;  ;  ;  

中法比较论文-卢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