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芬(吉林省通化市五道江镇卫生院吉林通化134007)
【摘要】缺血性结肠炎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肠壁供血不足引发结肠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人群的不断增多,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缺血性结肠炎高发人群集中在中老年人,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急性下腹痛、便血等,根据缺血性结肠炎发病急、发病快的特点,因此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是疾病治愈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症状症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211-02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colitis,IC)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肠系膜血管狭窄、闭塞或血压低导致的结肠壁供血不足、回流受阻导致结肠壁缺血、坏疽,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结肠炎,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现对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1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经过临床诊断以及病例组织学检查等详细诊断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的14例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为36岁~88岁,平均年龄为65.2岁。
1.2方法
本文主要对于选取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是在入院后经过医生对其临床症状、常规的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后临床可疑为IC,在确定患者不存在结肠镜检查禁忌后对其进行内镜检查以及部分病理学检查。另外的2例患者是在结肠镜检查后的24h出现腹痛、便血的症状,再次行肠镜检查后得到明确的诊断。所有的患者在2周之后均复查结肠镜。
1.3诊断标准
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且大便正常,肠镜下的病变基本上消失且没有出现水肿、溃疡、糜烂等症状则为痊愈;若只是临床症状减轻,大便正常但是肠镜下病变没有完全恢复即为好转。
2结果
2.1临床表现
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有:(1)有12例患者出现腹痛的症状,发生在便血之前,腹痛的症状为一过性或者阵发性绞痛、隐痛,发病部位以中下腹、左下腹以及脐周为主。(2)11例患者出现便血症状,主要为鲜血便或者暗红色血便,2例为血水样便。(3)11例患者出现腹泻的症状,最初排泄黄色水样便或者糊状便,之后就出现鲜血便。(4)伴有恶心、呕吐的为1例。
2.2基础疾病及辅助检查
所选的病例中合并高血压有6例(42.9%),冠心病4例(28.6%),糖尿病5例(35.7%),高血脂症5例(35.7%),心房纤颤4例(28.6%)。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升高的有9例(64.3%),其中以中性细胞升高为主。血红蛋白下降的为2例(14.3%),粪便潜血阳性1例(7.1%)。
3讨论
缺血性结肠病临床上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急性肠系膜缺血、结肠缺血和慢性肠系膜缺血。其中尤以缺血性结肠炎最为常见。[1]根据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加深,其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缺血性结肠炎是肠道血管性疾病,患者多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血管因素,任何原因导致的局部血供减少均可导致粘膜缺血,从而发生粘膜损伤。第二,肠管因素,仅仅血管因素不足以解释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肠管因素如肠腔压力和肠管蠕动亦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根据研究显示,既往有便秘病史的患者发生缺血性结肠炎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无便秘者。除了便秘之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也是引发缺血性结肠炎的原因。
资料中表明:由于结肠动脉主要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髂内动脉分支供给,肠系膜上动脉分出的中结肠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分出的左结肠动脉在脾曲处吻合,该处称Griffiths点,此处的血管发育不全或缺如,所以为缺血好发部位。直肠由于肠系膜下动脉和直肠动脉双重血供,因此出现IC的可能性小[2]。结肠镜检查对本疾病的诊断有确诊的作用,并且能确定病变程度范围以及病变阶段,还能进行组织学检查与其他肠病鉴别。镜下特点为病变呈阶段性分布,病变与正常粘膜分界清楚。病变进展可出现多发、不规则溃疡或纵行溃疡,粘膜不同程度的瘀斑,甚至可见隆起的粘膜中有出血性结节。
因为非坏疽型IC患者病程短,因此早期积极的结肠镜检查极为重要,同时也是诊断疾病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怀疑有非坏疽型IC、肠穿孔、肠坏死则不考虑结肠镜检查。急性结肠镜下表现粘膜紫红色淤血水肿及粘膜下出血,血管纹理消失,病变肠段和正常肠段界限清晰可明确诊断,而在治疗后期有粘膜局部发红和接近愈合的纵行溃疡,2周后复查可完全正常[3]。慢性患者有结肠袋消失,结肠狭窄和伪膜颗粒样改变。由于急性期病变肠腔粘膜水肿,操作中的牵位、充其量、镜身对肠壁的机械作用,检查时间过长等多因素都有引起穿孔的风险,同时肠镜检查过程中肠道扩张过度,会加重肠道缺血,特别对于肠道狭窄病变,加重缺血性结肠炎病情,因此可考虑内镜追踪,治疗后复查,不必追求首次必须完全结肠检查。
据资料显示,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未出现与结肠镜检查的相关并发症,提示早期肠镜检查对与确诊是可行且安全的,在操作过程中要轻柔、耐性,避免滑镜及用力钩拉等粗暴动作,同事减少注气,因为注气过多会引起肠内压升高,加重肠壁的缺血。在临床中遇到5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基础性疾病,有腹部手术、长期服用避孕药等危险因素,突发腹痛以左侧为主,伴有便血,之前有过基础疾病,特别是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应该首先考虑为缺血性结肠炎,对于非疽型IC更应早诊断、早治疗,预后好,早期结肠镜检查是确诊缺血性结肠炎可靠安全的方法[4]。
参考文献
[1]温育鹏;曾涛;;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22期
[2]范建高;沈峰;;提高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认识[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年06期
[3]贺磊;谭诗云;邓涛等;;纤维结肠镜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0):60~601.
[4]杨雪松;吕愈敏;于长福;;等.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和转归[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5):282~284
[5]江汉礼;曾昭文;魏连娇;;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21例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年10期